【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字词 树:种植 衣:yì,动词,穿 畜:xù ,畜养 谨:认真从事 庠xiáng序:学校 申:反复陈述 悌:tì敬爱兄长 义:道理 颁:同“斑” 王:wàng,为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养民 教民
谨庠序,申孝悌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 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王道之成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 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 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 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 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 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 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 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年满七 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 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 是决不会有的。”
.“五十步笑百步”已经成为人们 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 相同(并无本质区别) ,只是 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评点
梁惠王自认为治国比邻国国君尽心,政 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 顺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这是因为 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老百 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背后的好大喜功和 穷 兵 黩 武 。 孟 子 投 其 所 好 , 不 直接回 答 “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 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五十步笑百 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 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 是虐民暴政。
王道之始也
返回
重点字词 胜:shēng ,尽 数:cù ,密 罟:gǔ ,网 洿:wū,洼地积水 丧:sāng,办丧事
不违农时 不入洿池 以时入山林 使民 养生 丧死 无憾
王道之始也
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
谷:
粮食的统称。
数: 罟:
cù 密. gǔ 网。 洼地积水,也指池塘
洿: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 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那鱼 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 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 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 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不满 足。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 是王道的开始。”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 —— —— —— ——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 —— ——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 ——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 —— —— ——
寡人之于国也
梁 惠 王
全文朗诵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 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 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失其时, 数………………………………........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 就 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 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 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 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 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 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 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 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 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 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孟子仁政具体内容
措施
不违农时, 谷
效果
—————— ,——不可胜食也。养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 —————— , —— 不可胜食也。丧死无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 ——————,——不可胜用也。憾
排偶句式
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 作用: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 在第六自然段中四个结尾连用“……矣”也属于排偶句
孟 轲
给下列字注音
1、王好战: 2、弃甲曳兵: hào yè cù gǔ Yì bo2
3、数罟不入洿池:
4、衣帛:
wū zhì
5、鸡豚狗彘: 6、庠序:
7、饿莩:
tún xiáng piǎo
异读字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 ,动词, 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 为王,称霸)
讨论1 核心话题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弃甲曳兵: 形容战场上狼狈逃跑 的样子。
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与别人有 同样的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 却毫无自知之明的去讥笑别人。
特殊句式
或……或……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例子: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有些峰峦得着阳光,有些峰峦得不着。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或者驾着篷车,或者划着小船
不可!
梁 惠 王
以五十步笑百 步则何如? 孟 轲
特殊句式
直……耳,是……也。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跑啊 例句: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 《孟子梁惠王下》 我不是喜欢先王(喜欢的音乐), 只是喜好通俗乐曲罢了
民不加多
课文鉴赏
于:对于 河内:黄河以北 无如:比不上 尽心 移其民 然:这样 河东:黄河以东 加:更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移其粟
无如寡人之用心ຫໍສະໝຸດ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 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 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 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 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 政事,没有想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 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 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问:孟子是用什么方式说明梁惠王 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 本质区别的? 明确:
设喻。(走)五十步和(走)百步只是形式上、 数量上不同而已,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这里用 这个妙喻说明梁惠王自己认为的“尽心”只是“移 移粟”这样的小恩小惠,跟邻国统治者治国“无如 寡人之用心”没有本质的区别。
半斤八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