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京西城区高中示范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北京西城区高中示范学校高二(上)期中
语文
一、基础知识(14分,每小题2分)
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蓦•(mù)然雉堞•(dié)载•(zǎi)人汤镬•(huò)
B.潜•(qián)能青苔•(tāi)驽•(nǔ)马怙恶不悛•(quān)
C.吞噬•(shì)窈•(yǎo)窕靛•(diàn)青什刹•(chà)海
D.挣•(zhēng)脱煞•(shà)白奢靡•(mǐ)旖•(yǐ)旎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诤友安详矍铄提纲挈领
B.愁怅刀疤蓬篙含辛茹苦
C.荒缪磨砺蟹螯山青水秀
D.荟粹蔓延泄密浮想联篇
3.(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朵桃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站立枝头,大胆地那娇小的花瓣,露出新鲜的浅笑,这寂静的世界顿时溢满了生气。
②他提出的问题很,小李一时答不上来,有些沉不住气了。
③他过分了环境的影响,把它看成是主宰一切的东西。
A.伸展尖锐夸张 B.伸展尖利夸张
C.舒展尖利夸大 D.舒展尖锐夸大
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收购雅虎这场角逐,可谓两败俱伤,而让他们强大的对手谷歌渔翁得利
....
B.这款多功能的时尚手机,上市不到三个月,其价格从上市价5300元迅速降到4000元,降价幅度之大,令人汗
...颜.
C.魏晋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文学专论,他的“文人相轻”之说,堪称不刊之
...论.
D.这些人垂头丧气,连眼皮也不敢抬,个个噤若寒蝉
....,都挤到角落去找遮掩的座位,正襟危坐,就像待审的犯人5.(2分)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柳是春的使者,我国古代有许多与柳有关的民俗,比如清明节时,老北京就有插柳、戴柳、射柳的习俗
B.小城镇的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古代开始的“离乡不离土”、永远让农民滞留在土地上的生存方式,将随着户口制度的改变发生根本的变化
C.我国政府将医疗体制改革委托给了包括国内的著名高校、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6个机构,每个机构都会各自为
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提出一套方案
D.中国女外交官章含之是我最敬佩的老师,她给我的印象是那样坚定,她对革命事业遭受的损失,是那样令人惋惜
6.(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B.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
C.韩愈,字退之,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D.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大师
7.(2分)对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天下第一了
②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
③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
④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
⑤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⑥又不太僻静。
A.③④⑥②⑤① B.⑤②①③④⑥ C.③①④⑥②⑤ D.②⑤④⑥③①
二、文言文(14分,每小题2分)
8.(2分)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敛裳宵.逝宵:名词作状语,连夜
B.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指鼓起翅膀
C.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
D.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重:重视,看重
9.(2分)对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或:副词,或者,也许
B.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C.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介词,相当于“比”
D.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其:副词,表推测,“大概”
10.(2分)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见用于小邑。
A.问征夫以前路 B.不以长揖见拒 C.吾未见其尊己 D.蚓无爪牙之利
11.(2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姑且顺应自然的变化活到生命的尽头,乐天知命还犹疑什么呢?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哪用得着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出生时与常人没有什么差异,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事业成功诽谤便随之产生,德望高了诋毁的话就接踵而来
12.(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
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
其始曰《下里》、《巴人》①,国中属②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③,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④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战国]宋玉《对楚王问》【注释】①《下里》、《巴人》,当地的民间俗曲。
②属,聚集在一起。
③商、羽、徵,古代五音中的三个。
此外还有宫和角。
④鬐,鱼脊上的骨翅。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歌.于郢中者歌:歌曲
B.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和:跟着唱
C.暴.鬐于碣石暴:同“曝”,晒
D.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量:衡量,推知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蟹六跪而.二螯
B.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C.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安.知臣之所为哉审容膝之易安.
(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楚襄王认为宋玉的行为与作风有失检点,直接问难,毫不留情面。
B.宋玉认为《阳春》、《白雪》刻板庞杂,国中只有少数人愿意相和。
C.凤和鲲眼界开阔、能力超凡,鷃和鲵等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D.宋玉以凤、鲲自比,既是对诽谤者的有力一击,又显出傲然之气。
三、默写(6分,每空1分)
13.(6分)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
(1)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四、课内阅读(2分)
14.(2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别里科夫死了,“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这个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15.(6分)古典诗歌鉴赏。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 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 尘羁。
【注释】①殄:灭绝,消灭。
②绁:系,缚。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前两句说青松生在东园却被众草掩没,可见众草之深、青松之孤。
B.众草等“异类”被严霜摧毁,才显出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
C.诗人用“连林”反衬“独树”,表现出独松的寂寞冷傲、孤芳自赏。
D.“提壶”二字回扣标题,但“挂寒柯”、“远望”则暗示陶渊明饮酒意不在酒。
E.“吾生梦幻间”流露出人生“如梦幻泡影”、对人生彻底绝望的颓废之感。
(2)“提壶挂寒柯”也有版本作“提壶抚寒柯”,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16.(1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一山昙花
张晓风
①“你们来晚了!”
②我总是听到这句话。
③旅行于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我这句话。
④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
或者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
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
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
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⑤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顿足叹息,自伤命苦。
久了,也就认了。
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
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
凭什么你把“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⑥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
”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⑦到了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着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
遥想上个礼拜花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盛况。
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⑧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
花朵开时,如敲锣如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
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柯间忽然幽冥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⑨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⑩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
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图我也没赶上。
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前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竣拒门外。
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
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呢!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⑪我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
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面对它我却可以驰无穷之想象。
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的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⑫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象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象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象去弥补假设。
⑬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
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说自己总是听到“你们来晚了”这句话,“总是”一词突出了自己错过的好事情之多。
B.作者尽管听朋友说昙花已经谢了,但还是促他带自己去看看,可见心中并不是真正的坦然。
C.作者把昙花比作“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既点出了之前昙花深夜竞放的盛况,又流露出未能赶上这场盛宴的遗憾。
D.作者说“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竣拒门外”,表达了她对封建时代歧视女性做法的憾恨。
E.作者“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是因为心中的失望太重,后悔自己未能早来几天。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线句子的含义。
①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②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
(3)作者说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习惯”加引号,请说明引号在这里的作用。
(4)联系全文,简析文章结束句“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的含义及作用。
七、语言表达(4分)
17.(4分)下面是纪念鲁迅先生的一副对联,其上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给出的下联对上联进行重新排序。
上联(被打乱顺序):①一生呐喊②冰心寒骨③出关理水④铸剑以起死⑤大地秋肃方觉热风暖⑥看透三闲二心绝非准风月谈⑦朝花堪夕拾⑧独领华夏文坛
下联:奔月补天,采薇为非攻,故事已新编,先生春温始有野草来,撰尽南腔北调岂是伪自由书,力启中国民智,痛心疾首,万众彷徨。
上联(只写序号):。
八、作文(40分)
18.(40分)请以“ 是人生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请将题目填写完整,字数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14分,每小题2分)
1.【解答】A项应是蓦(mò)然,载(zài)人,故不符合题意;
B项应是青苔(tái),驽(nú)马,故不符合题意;
C项正确,符合题意;
D项应是挣(zhèng)脱,奢靡(mí),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解答】A.正确;
B.“愁怅”应为“惆怅”,“蓬篙”应为“蓬蒿”;
C.“荒缪”应为“荒谬”,“山青水秀”应为“山清水秀”;
D.“荟粹”应为“荟萃”,“浮想联篇”应为“浮想联翩”.
故选:A
3.【解答】(1)“伸展”和“舒展”
伸展:向外延伸扩大;舒展:不拘束,安适,展开.根据语境“露出新鲜的浅笑”,这里也应用拟人的手法,故选用“舒展”,排除A、B;
(2)“尖锐”和“尖利”
尖锐:观察认识问题敏锐而深刻.尖利:多指刀剑等锋利.根据语境“提出的问题”选用“尖锐”,排除C;(3)“夸张”和“夸大”
夸大:把程度说得过高,多贬义;夸张:对事物作超出实际的渲染,是一种修辞手法.根据语境“过分”选用“夸大”.
故选:D.
4.【解答】A.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符合句意;
B.令人汗颜:指因羞愧而汗发于颜面,泛指惭愧,不能表示吃惊、惊奇之意;此处可用“大跌眼镜”,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
C.不刊之论: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符合句意;
D.噤若寒蝉:像深秋的蝉那样不说话,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符合句意.
故选:B.
5.【解答】A.表述正确;
B.表述正确;
C.表述正确;
D.句式杂糅,把“她对革命事业遭受的损失”和“令人惋惜”杂糅在一起,成了“她使革命事业遭受了损失,这一行动令人惋惜”的意思.删去“令人”,“遭受”前面一般要加“所”.
故选:D.
6.【解答】ACD项都正确;
B.庄子应为战国时期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观点.出于《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
故应该选B.
7.【解答】③句点明描写的对象,放在首位;④⑥“既”“又”表明二者紧密相连,且先④后⑥;由此可排除BD.①句的“这种分配”指代的应该是②⑤的内容,不能放在③的后面,排除B.
故选:A
二、文言文(14分,每小题2分)
8.【解答】A.解释正确.译文: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B.解释正确.译文: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像陲在天际的云;
C.解释正确.译文: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D.解释有误,应解释为“严格”.译文: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
故选D.
9.【解答】A.或:副词,有时.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答案:A.
10.【解答】例句:被动句;“‘见’紧跟在动词前或与‘于’连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其形式是‘见+动词’或‘见+动词+于+主动者’”得状语后置;翻译:我被派到小县做官;
A.状语后置;以是介词,相当于“用”、“拿”,介词短语“以前路”作“问”的状语后置了;翻译:拿眼前(不
认识)的道路来问征夫(向征夫打听);
B.被动句;“‘见’紧跟在动词前或与‘于’连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其形式是‘见+动词’或‘见+动词+于+主动者’” ,翻译:不因我不行大礼而让你表现出拒绝我;
C.无特殊句式;
D.定语后置,“利”修饰限制“爪牙”;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故选B.
11.【解答】C.“生”通“性”,资质、禀赋之意.
故选C
12.【解答】(1)A项“歌于郢中者”的“歌”明显是动词,应该是“唱歌”.
(2)
A.而,表并列;
B.之:代词,它;
C.是:代词,这;
D.安:疑问副词,哪里,怎么∕形容词,安逸,安适.不相同;
故选:D.
(3)B项对应语句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③,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商音最高,故称“引商”;羽音细腻,故称“刻羽”;徵音较流利,故称“流徵”.“引商刻羽,杂以流徵”整体指讲究声律,有很高艺术水准的演奏,并非如选项中所言“国中只有少数人愿意相和”,选项属望文生义,根本没有关注文章整体.
答案:(1)A.
(2)D.
(3)B.
三、默写(6分,每空1分)
13.【解答】(1)鸟倦飞而知还(重点字:倦)
(2)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抟)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重点字:知)
(5)金石可镂(重点字:镂)
四、课内阅读(2分)
14.【解答】解答此题,可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本题可联系句子“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来提炼性的概括作答即可.
答案:
①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②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③要想让生活有新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
15.【解答】(1)C这里没用反衬;“寂寞冷傲、孤芳自赏”也不合本诗中松的形象.“连林人不觉”照应头两句,“独树众乃奇”照应三四两句,刻画的是能坚守节操(岁旱,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松的形象,也暗示如果大家都坚守节操就不会凸现出这一棵松树的值得赞许了.E“对人生彻底绝望的颓废之感”有误,这里流露出的是诗人通达超脱的意蕴.
(2)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论选择哪个版本都可,只要观点明确,自圆其说即可.答题时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个版本,都要把两个字结合起来分析.
答案:
(1)C E
(2)①“挂”好:壶(酒)挂上(放下)以后“远望”,则酒也放下,松也放下,内心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超脱、恬淡的境界.“抚”字则还显得刻意,与“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的通达、洒脱不一致.(无我之境)
②“抚”好:用“抚”字描绘了一个“抚柯远望”的诗人形象,依然是那个“抚孤松而盘桓”的陶渊明,表明诗人的孤高坚贞之节有如此松,更能表现诗人对青松的挚爱和欣赏.“挂”字:既“提壶”又“挂壶”,显得既琐屑又重复,坐得太实,没有意蕴.(有我之境)(3分)
参考译文:
青翠的松树生长在东园里,荒草埋没了它的身姿.等到寒霜凝结的时候,其他植物都枯萎了,这才显现出它卓尔不群的高枝.在一片树林中人可能还不觉得,单独一棵树的时候人们才称奇.我提着酒壶抚弄寒冬中的树干,有时候又极目远眺.我生活的世界就是梦幻一样,又何必被俗世的尘嚣羁绊住脚步呢.
赏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经过孔子的这一指点,松柏之美,便象征着一种高尚的人格,而成为中国文化之一集体意识.中国诗歌亦多赞叹松柏之名篇佳作.尽管如此,陶渊明所写《饮酒》第八首“青松在东园”,仍然是极有特色.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青松之姿,挺秀而美.生在东园,却为众草所掩没.可见众草之深,其势莽莽.青松之孤独,也不言而喻.“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殄者,灭绝也.,异类,指众草,相对于青松而言.枝者,谓枝干.岁寒,严霜降临,众草凋零.于是,青松挺拔之英姿,常青之秀色,乃卓然出现于世.当春夏和暖之时节,那众草也是青青之色.而况草势甚深,所以能一时掩没青松.可惜,众草究竟经受不起严霜之摧残,终于是凋零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倘若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那么,它的与众不同,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只是由于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了.以上六句,构成全诗之大半幅,纯然出之以比兴.正如吴瞻泰《陶诗汇注》所说,是“借孤松为己写照.”青松象征自己坚贞不渝之人格,众草喻指一班无品无节之士流,凝霜则是譬比当时严峻恶劣之政治气候,皆容易领会.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两句,意蕴深刻,最是吃紧,应细心体会.一株卓然挺秀之青松,诚然令人惊诧.而其之所以特异,乃在于众草不能有青松之品质.倘园中皆是青松,此一株自不足为奇了.一位人格高尚之士人,自亦与众不同.其实,这也是由于一班士人自己未能挺立人格.若士流能如高士,或者说人格高尚蔚然而为一代士风,则高士亦并非与众不同.依中国文化传统,“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人都具备着挺立人格的内在因素.“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正如朱熹所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附录引)渊明少无适俗韵,晚抱固穷节,自比青松,当之无愧.最后四句,直接写出自己.“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寒柯,承上文“凝霜”而来.下句,陶澍注:“此倒句,言时复为远望也.”说得是.渊明心里爱这东园青松,便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饮酒、流连于松树之下.即使不到园中,亦时常从远处来瞻望青松之姿.挂壶寒柯,这是何等亲切.远望松姿,正是一往深情.渊明之心灵,分明是常常从青松之卓然高节,汲取着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庄子讲的“与物有宜”,“与物为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分别见《庄子•大宗师》、《德充符》、《天下》篇),正是此意.“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结笔两句,来得有点突兀,似与上文无甚关系,实则深有关系.梦幻,喻人生之短暂,翻见得生命之可珍惜.绁者,捆缚也.尘羁即尘网,谓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生命如此有限,弥可珍惜,不必把自己束缚在尘网中,失掉独立自由之人格.这种坚贞高洁的人格,正有如青松.这才是真正的主体品格.
渊明此诗之精神境界与艺术造诣,可以喻之为一完璧.上半幅纯用比兴,赞美青松之高姿.下半幅纵笔用赋,抒发对于青松之知赏,以及珍惜自己人格之情怀.全幅诗篇浑然一体,实为渊明整幅人格之写照.全诗句句可圈可点,可谓韵外之致味之而无极.尤其“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二句,启示着人人挺立起高尚的人格,则高尚的人格并非与众不同,意味深远,极可珍视.《诗•小雅•裳裳者华》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只因渊明坚贞高洁之人格,与青松岁寒不凋之品格,特征相似,所以此诗借青松为自己写照,境界之高,乃是出自天然.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16.【解答】(1)B中“心中并不是真正的坦然”说法有误,无中生有;D中“表达了她对封建时代歧视女性做法的憾恨”说法不正确;E项“后悔自己未能早来几天”理解流于表层,作者呆立的原因更多的是对昙花的深层次思考.(2)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①“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理解抓住“模糊的字迹”和“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这两个比喻.②“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抓住“彩虹”这个比喻.
(3)了解引号的常规用法,1.表示引用.2.表示特定称谓.3.表示特殊含义.4.表示讽刺和嘲笑.5.突出强调.这里指一种特殊含义.
(4)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某一句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此处内容上揭示主旨:用知足的心、用平和的眼光好好把握现在,这就是真正的拥有;与开头呼应;引发读者对“拥有”的更进一步思考.
答案:
(1)AC
(2)①眼前萎谢的昙花能够让我们努力揣想出她们盛开时的美丽绝伦.
②人生总会有很多错过,我们不可能那么幸运地赶上每一件好事.
(3)特殊含义,由于无法改变现状不得不无奈接受现实的情感.
(4)揭示主旨:用知足的心、用平和的眼光好好把握现在,这就是真正的拥有;与开头呼应;引发读者对“拥有”的更进一步思考.
七、语言表达(4分)
17.【解答】通过下联分析可知,上联应是:出关理水,铸剑以起死,朝花堪夕拾,大地秋肃方觉热风暖,看透三闲二心绝非准风月谈,独领华夏文坛,冰心寒骨,一生呐喊.
故正确排序为:③④⑦⑤⑥⑧②①
八、作文(40分)
18.【解答】
奋斗是人生的财富
某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万里碧空,没有一丝乌云,上帝的心情如同这天的天气一般﹣﹣非常好.他兴致勃勃地坐在宝座上,双手拿着昨天大臣送来的金边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自己的徒子徒孙:现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