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画的立意与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 2020 / 03
244
文艺争鸣
谈中国画的立意与构图
徐敬霜
黑龙江省穆棱市文化馆
摘 要:画中国画,最讲意匠,意匠就是选材、剪裁、夸张、经营位置等等。
构图是构思的形象化,它不单是形式,首先是内容,也就是传统画论中说的“意在笔先”。
构图是以立意为依据的,就是把形象在画面上组织起来,加以安排,加以艺术的条理化,中国画构图具有它的特殊规律,这是由于中国画在观察和表现方法上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受本民族的生活和欣赏习惯所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画;立意;构图
中国画构图方式与空间处理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这代表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情境交融”的审美追求。
中国绘画自产生之日起,就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所谓“经营”,所谓“布局”,亦都是绘画主体主观意愿的体现。
构图既与画面内容相联系,又具有相对的审美独立性,传统中国画构图形式多种多样,在绘画过程中,可选择一种构图形式,也可在同一画面中运用几种形式,但在综合要以某一种构图形式为主,形成一件作品构图的基本形式感,这决定了作品所要反映的内容以及画面的需要。
1中国画立意与构图的关系
中国画自古就有“立象以尽其意”的说法,通俗的说法就是立象要为主题服务,高深的说法是“以文载道”。
文即是象,道即是精神意韵。
古人语:文之不足,而有赋,赋之不足,而有歌舞,歌舞之不足而有绘事。
每一个主题的不同,应该有一个不同的构图关系。
构图是为立意服务的,一个成熟的画家,应该是先有立意,而后有构图。
而不是画完之后再依据构图去找立意、找题目。
构图,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所以,不同境遇的人,不同修养的人,不同观念的人,面对同一个题材,同一个主题,会有不同形式的构图。
我们看八大山人的构图,往往是残山剩水、国破家亡,所作花鸟亦是白眼朝天、秃头烂尾。
他用哀婉的笔墨去缅怀故去的家园。
齐白石,山水明丽,可游、可居、可赏。
所作花鸟雅俗共赏,朴素感人。
他从旧社会下九流的民间艺人,上升为人民的艺术家,笔底充满了喜悦与幸福。
这种种的画外之意,都是通过题材与构图的经营所创造的。
古人说“人品即画格,画格即人格”亦即如此。
又云:“书者,心画也”。
2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是有生命意味的绘画形式,这一点一定要牢牢的记住,画品即人品,人品即画品。
作品是一个人性情、学养、品格、修为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似与不似”那么简单。
人是鲜活的、健康的,你的构图、笔墨,理所应当是鲜活和健康的。
不能把你自己的性情、学养、品格、修为“传移摹写”到画面之中,不能显现你的生命体征,只说明你在中国画“技”的层面上把握不够,不能心手双畅。
骨法用笔有两种解释,一是具体的点线,用笔要有“骨”力,要讲究书法用笔;二是讲的画面关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在构图的经营上一定要先有骨架,骨架立的稳,塑的牢,姿态适宜,画面就好看,不然,徒有笔墨颜色。
骨法,于人于画,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人无骨,不能立,画无骨,亦不能立耳。
骨法与骨象,决定着一个人的品貌,画亦同理。
骨法在画面中具体的表现可能是一根或几根主线,也可能是一棵或几棵树、也可能是一组人物,也可能是山水之间的龙脉关系。
总而言之,画面的架子问题不容忽视,它关乎画面的格局问题、气
象问题,也关乎着人格化的意蕴问题。
3中国画的律动与关联
中国画强调气脉流动,是从“气韵生动”的要求发展而来的。
气脉是中国画的专用语,指画面上的形体或空白所标示和贯穿起来的脉络走势、感觉趋向。
画中气脉布置得好,形体一气贯之,就能统领全局,使画面既有整体又有变化。
作品当意境求静、气韵求动,从全局看,气脉起了主要作用。
要交代清楚画中气脉的布置和来龙去脉,不可散乱局促,而要变化贯通,气脉的生发要有“起、承、转、合”。
合是中国审美的一大特色,讲求内敛包容、无往不返、周而复始。
中国哲学讲反复,实有循环的意味。
开合基于中国哲学之反复原则,在绘画图式上表现为起手为开、收拾为合,开合之中,层层推出、生发无穷。
如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整幅作品开合关系的处理可谓气脉贯通、聚散得当。
节奏是事物美的外象在形式上的有规律的反复循环。
构成节奏的是时间关系、运动过程、力的关系、强弱变化等,把运动中的这种强弱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节奏。
在绘画中,节奏感表现在形象排列组织的动势上,节奏能使各形式要素间具有单纯、明确的联系,使形式富有机械的运动感,重复强化,加深印象。
如画中点法,三三两两,轻、重、虚、实、强、弱,如音乐中的节拍一样。
韵律就是有规律的抑、扬、顿、挫变化,使形式富于律动的变化美。
节奏是纯化的韵律形式,是理性的运动形成的视觉快感。
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运用,是富于感情的生命形式的视觉趣味。
节奏韵律使画面形式产生趣味,具有抒情的意味。
中国画论中的“气韵生动”在很大程度上是指节奏韵律在画面中的作用。
“气韵生动”就是画面表现出来的“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的视觉形象,实际上就是巧妙运用节奏与韵律解决构图中的律动与关联的规律。
总之,构图在中国山水画中尤其重要。
只掌握熟练的笔墨技巧,没有成功的构图,是画不出好作品的,构图受内容的支配和决定,而内容又需要表现在一定的艺术形式之中,以增强美感。
因此,创作过程是把内容和艺术形式统一在一个画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叶玉印. 论中国画的立意特点[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3):53-54.
[2]刘璐璐, 兰超. 意象·格调·境界——浅谈中国画创作的立意[J]. 艺术教育, 2017(2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