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瓶窑中学2020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瓶窑中学2020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08海南卷)关于动物内蛋白质合成与去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能量 B.合成的蛋白质都运到细胞外
C.合成的蛋白质都不能进入细胞核内 D.合成的蛋白质都用于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与功能,难度较小。
动物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只有分泌蛋白才运输到细胞外,而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膜上的,细胞核中需要的蛋白质也是需要在细胞质合成运输到细胞核内。
不明白核孔是可以通过蛋白质、核酸的而错选。
2.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参考答案:
C
3. 下列过程在胚胎移植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是()
A.对供体、受体要进行选择
B.要用激素对供体进行超数排卵处理C.供体和受体要进行免疫检查,防止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胚胎移植常采用手术法和非手术法两种方法
参考答案:
C
【考点】胚胎移植.
【分析】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②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
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解答】解:A、胚胎移植时,要对供体、受体要进行选择,其中供体要具有优秀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受体要具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A正确;
B、胚胎移植时,要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进行超数排卵处理,B正确;
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C错误;
D、胚胎移植常采用手术法和非手术法两种方法,D正确.
故选:C.
4. 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D.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
参考答案:
【知识点】G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G2 染色体变异
【答案解析】C解析: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属于基因突变,B错;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太空椒等的培育属于基因突变,D错。
5. 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
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参考答案:
C
6. 如表是在不同条件下培养果蝇的实验记录表,据表判断正确的是
①海拔越高,果蝇突变率越高
②温度较高时,果蝇突变率较高
③高海拔的环境紫外线多,果蝇突变率较高
④果蝇突变率与海拔无显著关系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参考答案:
B
由表格信息可知,果蝇的突变率与培养地点所处的海拔高度无显著关系,①、③错误,④正确;该实验能证明在25℃时突变率高于18℃,②正确。
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影响基因突变的因素,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由题干信息可知,相同的海拔高度,培养的温度条件不同,果蝇的突变率具有显著差异;同一培养温度条件下,不同海拔高度,果蝇的突变率无显著差异。
说明温度影响果蝇的突变率,培养地点的海拔高度与果蝇突变率无关。
7. 右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为细胞质,e为细胞质基质
B.图中b具有双层膜结构
C.图中d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图中g为线粒体
参考答案:
D
8. 豌豆的圆滑种皮(A)和黄色子叶(B)对皱缩种皮(a)和绿色子叶(b)为显性。
现用纯种圆滑种皮和黄色子叶的豌豆(AABB)的花粉,授在皱缩种皮和绿色叶豌豆(aabb)的雌蕊柱头上进行杂交。
上述杂交所得的种子播种后所结的果实种皮的性状及比例和子叶的性状及比例分别为()
A.种皮全为皱缩,子叶全为黄色B.种皮全为圆滑,子叶黄:绿
=3:1
C.种皮全为圆滑,子叶全为黄色 D.种皮圆:皱=3:1,子叶黄:绿=5:3
参考答案:
B
9. 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
A. 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 B.苏丹Ⅲ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
C.双缩脲试剂鉴定淀粉时 D.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
中
参考答案:
D
10.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内已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B. 细胞凋亡有助于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
C. 正常细胞中没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D.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形态结构不同,是因为细胞中的DNA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
B
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仍然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A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有助于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每个细胞中都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错误;不同的细胞中DNA相同,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形态结构不同,是因为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11. 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则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
B.细胞内外各种类型受体其结构都具有特异性,图乙中雄激素能被定向运送到靶细胞处
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
D.雄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参考答案:
B 12. 兔的长毛(由基因H 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 s控制)是由—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兔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控制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控制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 F2雌雄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D. F2中短毛雄兔的基因型为H s H s
参考答案:
C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提取题干和表中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的位置,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3. 一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
A. 4个双链的DNA分子
B. 2个双链的DNA分子
C. 2个单链的DNA分子
D. 1个双链的DNA分子
参考答案:
B
14. 据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外排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2次
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D.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几率为0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
B. 伴随着CO2的生成
C. 没有能量释放
D. 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
参考答案:
A
【分析】
呼吸作用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所有活细胞都能发生,A正确;
B、只发生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的细胞没有CO2生成,如乳酸菌,B错误;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都能释放少量能量,C错误;
D.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不在线粒体中发生,D错误。
故选:A。
【点睛】归纳真核生物的细胞呼吸的反应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总反应式: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总反应式:或
16. 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
C.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蛋白质分解
D.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
参考答案:
C
17. 夏季台风过后,甘蔗等植物常会大片大片倒伏,一段时间后,甘蔗的茎又会直立生长,形成“弯甘蔗”,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 B.水分 C.重力 D.光照和温度
参考答案:
C
18. 变形虫在细胞核被移除之后会死亡,这反映了细胞核的哪项功能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C.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参考答案:
C
19. 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含有较高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参考答案:
A
20. 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散失量能量(J/hm2·a) 1.05×1010 3.50×109 4.55×109
B.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
C.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D.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0×109(J/hm2·a)
参考答案:
B
[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A正确;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即为同化量,B错误;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比例为(1.05×1010-3.5×109-4.55×109)÷(1.05×1010-
3.5×109)≈35%,C正确;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05×1010-3.5×109)×20%=1.40×109(J/hm2·a),D正确。
]
21. 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
质 D.细胞核
参考答案:
D
22. 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A.S1=2S2
B.S1>2S2C.S1<2S2D.S2<S1<2S2
参考答案:
B
23. 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将导致
A.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 B.大脑皮层兴奋并产生渴觉
C.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参考答案:
D
注射低渗食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A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才会产生渴觉,B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才会增多,C项错误;注射低渗食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D项正确。
24. 如图表示一个酶促反应,则A、B、C最可能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A.蛋白酶、蛋白质、多肽 B.淀粉酶、淀粉、麦芽糖
C.麦芽糖酶、麦芽糖、葡萄糖 D.脂肪酶、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参考答案:
B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版权所有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多肽与示意图C不符,C表示的是二肽,A错误;
B、麦芽糖表示的是二糖,淀粉是多糖,符合示意图的内容,B正确;
C、葡萄糖是单糖,不符合,C错误;
D、甘油和脂肪酸结构不同,不符合示意图C的内容,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5.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诱导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
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A. 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
B. 控制合成一种激素,诱导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组织
C. 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
D. 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
参考答案:
C
【分析】
【详解】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与癌细胞的粘着性无关;A错误.
激素调节生命活动,并不能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错误.
根据题意,诱导RHOGDl2的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说明该基因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C正确.
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则癌细胞不能无限繁殖;D错误
【名师点睛】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之间的粘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26. 对下列四辐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阶段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图2中a点温度时酶分子结构被破坏,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D. 统计某连续增殖的细胞的DNA含量如图4,C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参考答案:
D
27.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参考答案:
D
28. 从水稻的根尖细胞分离出某细胞器,进行分析,其碱基组成如下表所示
则该细胞器中所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mRNA→蛋白质
B、6CO2+12H2O→C6H12O6+6O2+6H2O
C、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2C3H4O3(丙酮酸)+4[H]+6H2O+6O2→6CO2+12H2O+能量
参考答案:
A
29. 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参考答案:
B
30. (1)葫芦科中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又称“铁炮瓜”,其性别类型由a D、a+、a d三种基因决定,三种基因关系如图1所示,其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表2所示,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1可知基因突变具
有的特点。
②由表2信息可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
是。
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④喷瓜果皮深色(B)对浅色(b)为显性,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a.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
(填“有”或“无”)生殖隔离。
b.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种类型。
c.这些植株发育成熟后,从其上结的果实的果皮颜色可以判断这些植株的类型。
(提示:果皮由母本的组织直接发育而来;对于自然不能结果的,可人为处理。
)
如果所结果皮为色,则该植株为三倍体;如果所结果皮为色,则该植株为四倍体。
参考答案:
(1)① 不定向性
②无基因型为a D的卵细胞;
③ a D a+;
④a.有;b.2 ;c.深;浅
31.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的増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B.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 细胞分化和衰老的共同表现是都有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
D. 细胞自然更新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能够由细胞凋亡完成
参考答案:
B
细胞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因此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A 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细胞衰老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改变,C正确;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癌变的原因,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
32.
科学家已能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让母羊合成并分泌抗体。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技术将导致定向的变异
B.受精卵是理想的受体细胞
C.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能促进抗体的产生
D.宜采用人工合成法获得目的基因
参考答案:
C
33.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内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观察D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不同B.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检验淀粉是否分解的适宜试剂是斐林试剂
C.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看到的是它们生活状态下的形态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检测因变量的试剂之一是澄清的石灰水
参考答案:B
34. 某同学从杨树叶片中提取并分离得到4种色素样品,经测定得到下列吸收光谱图,其中属于叶绿素b的是………………………………………………………()
参考答案:
A
35. 如图表示某油料作物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看重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C.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脂肪等在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
D.10天后,使萌发种子干重(含幼苗)增加的必需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
参考答案:
C
36. 玉米种子发育成玉米幼苗的过程中,关于细胞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以被动运输的方式从外界吸收水和无机盐
B. 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 储存的玉米种子的细胞内,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
D. 适宜的环境中,玉米幼苗生长较快,每个细胞内无机物的积累量越来越多
参考答案:
C
细胞吸收无机盐主要是主动运输的方式,A错误;玉米幼苗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B错误;细胞内的水份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可用于细胞代谢的水主要是自由水,C正确;细胞体积是有限的,细胞内的无机物需要量不会无限增多,D错误。
【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水和无机盐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细胞吸收无机盐例子主要是主动运输;二是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37.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缺失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参考答案:
A
38. 下图为人体的某种特异性免疫图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①~⑤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B.图示过程最可能表示是某种抗原首次侵入机体时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代表的是抗体或淋巴因子
C.HIV主要攻击细胞②,使人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最终使人死亡
D.物质与细胞④均在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对抗原的记忆性
参考答案:
C 39. 下面对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B. DNA分子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
C. DNA分子中只有4种碱基,所以实际上只能构成44种DNA
D. DNA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配对的关系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参考答案:
C
40. 南疆塔里木是我国海岛棉的主要产区,棉花栽培中常常打顶摘心,有研究表明,棉花的早衰(蕾铃脱落增加、叶片过早衰老发黄)可能与打顶处理有关.研究人员利用相同条件下的同龄盆栽棉花植株,在打顶后第10天,通过测定距顶的第4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来探究打顶对棉花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数据见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打顶后,叶片过早衰老发黄的原因之一是的含量降低.打顶组叶片中叶绿体实际消耗CO2的速率比不打顶组低μmol CO2?m﹣2?s﹣1,研究人员认为CO2浓度不是导致打顶组出现该现象的限制因素,其判断依据是.
(2)棉铃(果实)数量与光合速率大小也有密切关系.若要研究棉花去铃对距顶第4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写出简要设计步骤(思路):选取至少具有10个(或相同)棉铃数量的若干植株,均分为3~5组(或几组).
(3)研究进一步表明,棉花早衰的原因是打顶导致顶端优势丧失,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的值降低.为验证上述假说,科研人员通过高、低两个供氮水平,对盆栽棉花设3个处理组.打顶后第10天,取距顶的第4片时片测定CTK和ABA两种激素的含量,数据如下图所示:
两组施氮水平中,(填“低氮”或“高氮”)组的实验数据更能支持假说.据图1、图2的第2、3组对比分析可知,在低氮水平下,打顶后涂抹NAA,解除的顶端优势得以部分恢复,延缓了叶片早衰,其判断依据是.
参考答案:
(1)叶绿素 3.14 打顶组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较高
(2)每组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5天(或几天)后测定距顶第4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或CO2吸收速率或淀粉含量)
(3)低氮棉花体内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有所上升,脱落酸(ABA)的含量有所降低(或植物体内CTK/ABA的值有所上升)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胡萝卜素是橙黄色,叶黄素是黄色,如果叶绿素含量降低,会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颜色,为黄色.
2、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还原氢,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三碳化合物还原过程中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
3、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4、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
【解答】解:(1)据表分析,打顶后,叶片过早衰老发黄的原因之一是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不打顶组叶片中叶绿体实际消耗CO2的速率为8.13+4.07=12.20μmol CO2?m﹣2?s﹣1,打顶组叶片中叶绿体实际消耗CO2的速率为5.56+3.50=9.06μmol CO2?m﹣2?s﹣1,因此打顶组叶片中叶绿体实际消耗CO2的速率比不打顶组低12.20﹣9.06=3.14μmol CO2?m﹣2?s﹣1.由于打顶组叶片中的胞间CO2浓度较高,因此CO2浓度不是导致打顶组出现该现象的限制因素.
(2)若要研究棉花去铃对距顶第4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则选取至少具有10个(或相同)棉铃数量的若干植株,均分为3~5组(或几组)每组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5天(或几天)后测定距顶第4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或CO2吸收速率或淀粉含量).
(3)由柱形图可知,两组施氮水平中,低氮组的实验数据更能支持假说.据图1、图2的第2、3组对比分析可知,在低氮水平下,打顶后涂抹NAA,解除的顶端优势得以部分恢复,延缓了叶片早衰,其判断依据是棉花体内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有所上升,脱落酸(ABA)的含量有所降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41.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
请分析并回答:
(1)图①中b柱表示的是________,图②中表示体细胞分裂的是________。
图①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②中的________,图①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②中的________
的过程。
图①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