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隐匿在前世今生的烟火味(外一篇)-爨底下住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爨底下,隐匿在前世今生的烟火味(外一篇)|爨
底下住宿
对于一些不常用到的生僻字,我一般不会特意去记,但“爨〞字,我却记住了,不是记住了一个字,而是一个地方——爨底下。
“爨〞字难写难记,记住顺口溜就不难了: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架火烧。
当我从深秋的一路向西,走进爨底下村的时候,已是下午,一些背着画夹的年轻人正离开村子,有几十人的样子,是美院的师生来此写生。
我没看到他们的画,但我知道画得肯定很美,我在XX上见到过吴冠中先生那幅《桃花照旧笑春风》,看似寥寥几笔,却是扑面一树桃花,掩映着无尽的XX砖灰瓦,画的便是爨底下。
而我一到这里,竟因兴奋而莫名的心慌,一切很静,像是搁置了很久,一搁就是四百多年。
那些一碰就掉渣的砖墙,瓦楞上的阳光,像一幅毛边的旧画,散发淡淡的陈旧之香。
我想先找住处,把背包放下。
随便走进一家叫百顺客栈的四合院,门楼、门墩、砖雕、影壁、窗格,一切那么生疏而熟识,似乎始终在等着我。
站在四合院中间,抬头是方方正正的一块天,低头是方方正正的一块地,这样的中规中矩,又是那样的不拘一格。
房东是位白发老先生,大家称他周老师,正在张罗送一拨客人,那帮人握着老先生的手一再道别,手还是不愿松开。
我被支配在东厢房,一铺炕,一张八仙桌,一对椅子,靠墙
处是古老的银柜,这种气氛让我一下子感觉到时光倒流,恍惚间有穿越之感,我穿着古代的衣裳,坐在炕上绣花。
小家碧玉的女红,无非是鸳鸯戏水,对爱情的期盼一目了然。
若不是周老师敲门来送开水,我还沉醉在遐思中不能自拔呢。
回过神来,仿佛绣花针扎了手,小小的疼了一下。
我曾去过一些古村,多是江南小桥流水式的。
爨底下完全不同,她的古老带着XX城四合院的印记。
每一家都称得上一个小型的博物馆,可以随便参观。
村子依山而建,房子一层层向上延长,形成一个标准的元宝形。
我在一盘石碾旁停下,抚摸粗糙的碾盘,那里曾有五谷一粒粒粉碎,散发迷人的秋天气息。
我试着推了一下,碾子发出陈旧的吱嘎声,如今它站在那,只作为一种记忆符号。
碾盘旁边的墙上依稀可见“农业学大寨〞字样。
午后的阳光暖和异样,在这毫无诗意的十一月,我看到一缕阳光像流水一样洒在屋顶上,好像能听到阳光洒在瓦片上的微小声响。
我们回到客栈时,周老师已经做好了晚饭,摆在八仙桌上:煎笨鸡蛋、炸花椒芽、凉拌小菜。
周老师说,花椒芽是当地特产,不行不吃,我尝了一口,确实很香。
攀谈中得知他不是本地人,来自XX。
早年来旅游便喜爱上这里,后来就把女儿嫁到这。
我边吃饭边琢磨,周老师把女儿嫁到自己喜爱的地方是很划算的。
我想以后我喜爱哪个地方,也把女儿嫁过去。
吃完饭,一个面目清秀的女子来整理碗筷,是周老师的女儿。
山里的天黑得早,又是出奇得静。
我推门到院子里看看,见
周老师正用豆秸给我们烧炕,生在XX的我对设在屋子外面的灶很感兴趣。
豆秸在灶间噼啪作响,更显出夜的静。
我在找卫生间时走错了门,一男子出来帮我指路,我好奇端详了他一眼,貌不出众,皮肤稍黑,脑门有点秃,心想这会不会是老先生的姑爷呢,从外表看和他女儿有点不相配呢。
多年没睡热炕了,早上一睁眼还以为是自己家,观察晨曦映亮的窗格才知在爨底下睡了一夜,无梦的安详的一夜。
昨晚周老师就告知我,只有爬到对面的金蝉山,才能看到村子的全貌。
当我一口气爬到山顶,太阳还没出来,早起的炊烟袅袅升腾。
我耐烦地看着阳光从山顶一寸一寸地移向村子,这个过程让人无比兴奋。
站在山顶,才知道“爨〞字的真正内涵,灶间的熊熊大火炙烤着村庄,即便寒冬也无比暖和。
为了赶路,我下山与周老师作别,最终再抚摸一下黄铜门环,一步三回头地走出村子。
后来在一本旅游杂志偶然观察爨底下村,观察百顺客栈,像看到自己的家,其中一张照片是周老师的女儿和丈夫拉着手站在客栈门口,男子就是那晚上见到的秃顶男子,他们笑得很踏实,像这村庄的存在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一个字,一个村庄,让我平稳过冬的劈柴。
遥远的火,让我安静。
那是隐匿在我前世今生的人间烟火。
丝绸之凉
早年,觉丝绸之高XX,是只能看,不能摸的。
帝王的龙袍,皇妃的裙子,大户人家太太小姐的旗袍,或者舞XX上的戏装才配用丝绸做料子。
丝绸在高处,拒人千里之外。
年近不惑时看电影《花样年华》,情节已经忘却了,独记住了张曼玉曼妙的身材和一件件风姿绰约的旗袍,如此明白,女人真正的花样年华,是在四十以后。
四十的女人穿丝绸,能担当得起那份奢华。
十一月的,风很硬,人们穿上了厚毛衣。
大栅栏,是个很有气场的地方,随处散发旧XX城的芳香。
我像一尾鱼,游弋在旧时光里。
过去的有这样的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如今四大恒钱庄没有了,其他三个老字号还在。
想当年头戴马聚源的帽子,脚蹬内联升布鞋,身穿瑞蚨祥的丝绸,可谓身价的象征,如今依旧代表了一种品质。
瑞蚨祥是我最钟爱的老店,那里集中了ZG最好的丝绸。
这家被称为“江南第一丝绸〞的百年老店同时经营布匹和成衣,也可以量体裁衣。
有几件女式旗袍特别扎眼,上好的丝绸面料加上精细的手工刺绣,每件都价格不菲。
我看中了一套黑色香XX纱套装,上衣是斜襟盘扣,配以玫红绣片,下身是阔脚长裤。
面料看上去有些硬,反射铁一样的金属光泽。
手感却很柔软,穿在身上凉丝丝的,很亲肤,很贴合。
轻轻走动,带起一阵风,发出沙沙的响声。
才知香XX纱原叫响
XX纱,真丝的一种。
它的染色工艺特别冗杂,要先用特有的植物汁液浸染,再敷上河泥日晒。
香XX纱的两面颜色是不一样的,通常一面是黑色,一面是黄色。
或者一面黄色,一面印花。
这种古老的印染方法,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我穿着这套黑衣在镜子前走来走去,仿佛一穿在身上,就像长在身上的第二层皮肤。
微凉滑腻的感觉,像流水一样在肌肤荡漾,全然忘了当时已是十一月天气。
这个冬天有点漫长,因为我如此迫切的盼着夏天的到来,我期盼穿着我的丝绸黑衣,走过夏天。
给夏,一丝凉风。
也给浮躁的内心,找一个清静的居所。
珍XX时光的衣物,体温也消除不了的凉意。
一滴水,从丝绸上滑过,需要几秒的时间。
我需几十载,才熬到老去。
没有哪一种织物,比丝绸凉。
那种凉,丝丝入骨,如微醉后的,醒。
心静,自然凉,像丝绸那么凉。
那是一种古老的气质,一种精神的奢华。
隐匿烟火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