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嫌色细胞癌和集合管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
男 73岁 双下肢麻木20余天
CT值:22HU、41HU、Fra bibliotek7HU(肾组织)穿刺组织 背景为增生的胶原纤 维,瘤细胞呈立方形、 矮柱状,核染色质细 腻,部分可见核仁, 瘤细胞呈囊管状及乳 头状生长,伴明显坏 死,考虑肾细胞癌, 倾向集合管癌可能性 大
例4
女 42岁 消瘦1年余
CT值:46HU、64HU、67HU
肿块CT值:39HU、63HU、71HU 淋巴结CT值:43HU、67HU、72HU
例2
男 45岁 左腰痛20余天
CT值:48HU、80HU、96HU
(左肾)高级别恶性上皮性 肿瘤,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 化结果,考虑集合管癌,肿 物在肾内多灶性生长,并侵 犯周围肾组织及肾周脂肪组 织伴脉管内癌栓形成。 输尿管断端、肾门静脉管腔 内均查见散落的肿瘤细胞, 肾动脉断端净。(肾静脉) 查见肿瘤组织。(腹膜后淋 巴结)淋巴结(3/4)查见转 移癌
✓ 肾嫌色细胞癌约占肾细胞癌的4%~6% 。 ✓ 好发年龄为50~60岁, 男女比例约为1.1:1。 ✓ 临床表现不典型, 一般由体检或非相关疾病检查偶然发现。
概述
✓ 低度恶性,Fuhrman细胞分级I-II级。 ✓ 起源于肾皮质的插入细胞。 ✓ ①肿块< 4cm 质地均匀,坏死囊变少见;②肿块>7cm,出血、坏死、囊变出现
率增高,可能与肿块大小及乏血供特征有关系。
病理 大 体
✓ 肉眼可见嫌色细胞癌为局限性的实质性黄褐色-棕色肿瘤,
表面有浅分叶。
✓ 镜下细胞壁厚、胞浆浅染、絮状、厚壁血管偏心玻璃样变,经
该类型称为经典型。Hale胶体铁染色将胞浆染成蓝色。
典 型
✓ 嗜酸细胞型在HE染色类似于嗜酸细胞腺瘤,任何需要与嗜
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鉴别的肿瘤均应胶体铁染色。
生长方式
✓ 肾集合管癌起源于肾髓质,沿集合管扩散,多呈浸润性生长,肿瘤与正常肾之间 移形带很宽,境界不清。
✓ 常有肾门结构受累,同时向肾皮质和肾外外生性生长。 ✓ 单侧发病,小的位于髓质,肾脏形态无改变;大者肾体积增大,局部轮廓改变。
分型
根据肿瘤浸润部位,集合管癌可分为三型: ✓ 单纯髓质型:仅位于髓质内,瘤径一般较小,平均<4.5cm。 ✓ 皮质-髓质型:肿瘤起源于髓质,向周围浸润生长,累及肾皮质,有时可突出于肾
转移
✓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的播散转移并不少见。 ✓ 常见的远处转移脏器:肺、肾上腺、肝脏。 ✓ 合并肾静脉、下腔静脉癌栓,癌栓具有膨胀形态,强化程度与肿瘤中央低密度区
及少血供强化区域类似。
例1
男 60岁 B超发现右肾占位
(右侧肾全切标本)集合管癌伴 大片坏死,侵及肾盂及肾周脂肪 组织。输尿管断端、肾门血管断 端未见癌累及。(腹膜结节)查 见癌转移。
肾嫌色细胞癌和肾集合管癌的影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01 概述 02 病理 03 影像表现 04 鉴别诊断
CONTENTS
目
录
01
嫌色细胞癌
概述
✓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肾小管或集合管上皮细胞,病理组织 学分类复杂,占所有肿瘤的3%,占肾脏恶性肿瘤的75%~85%。
✓ 肾嫌色细胞癌是其中较少见的组织学亚型,其术后5年生存率高,优于透明细胞癌、 乳头状细胞癌等亚型。
例4
女 59岁 左上腹闷痛1月余
(左肾肿瘤)嫌色细胞癌,伴钙化,局限于肾被膜内
例5
男 46岁 体检发现左肾占位
CT值:44HU、154HU、98HU (左肾肿瘤)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亚型)
02
肾集合管癌
概述
✓ 肾集合管癌又称为Bellini导管癌,是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肾髓质的远端 集合管上皮,占所有肾细胞癌的0.4% ~ 2.6%。
皮质以外。 ✓ 皮质-髓质-肾盂型:同时累及肾皮质、髓质,以及肾盏、肾盂;肾周脂肪囊及肾
筋膜可受累。
影像表现
✓ 集合管癌为少血供肿瘤,肿瘤密度常不均匀,多以实性成分及囊实性混杂成分为 主,部分肿瘤内可见类似液性成分的低密度区,形态不规则,呈地图状,无强化。
✓ 皮髓交界期肿瘤轻-中程度强化,强化低于肾皮质而略高于肾髓质,瘤肾境界不清; 实质期呈进行性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瘤肾境界较平扫相对清楚,部分肿瘤边 缘很不规则,呈锯齿状。
(肾组织活检)镜下见瘤 细胞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 细胞组成,核异型明显并 可见泡状核,肿瘤弥漫分 布、束状、条索状或小巢 状分布,部分围绕于血管 周围,伴坏死,结合免疫 组化结果,考虑肾细胞癌, Bellihi集合管癌可能性大
03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 乳头状肾细胞癌 ✓ 肾嗜酸细胞腺瘤 ✓ 肾透明细胞癌 ✓ 淋巴瘤 ✓ 肾盂癌
例1
男 47岁 CT平扫发现左肾上极占位
CT值:42HU、67HU、 75HU
(左肾肿瘤)嫌色细胞癌
例2
女 85岁 左肾占位性病变
CT值:45HU、73HU、94HU (左肾)嫌色细胞癌,伴出血及梗死
例3
男 44岁 血尿1天 外院发现右肾占位
CT值:31HU、44HU、54HU (右肾切除标本)嫌色细胞癌,肿瘤局限于肾被膜内
✓ 文献报道发病年龄20-80岁,平均发病年龄55岁,男性略多。 ✓ 临床上以血尿、腰背部疼痛不适为常见症状,也有以腹部包块、发热及高血压症
状就诊。 ✓ 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5%。
病理
✓ 肉眼观:肿块常位于肾中心髓质部,使肾盂、肾盏变形, 可侵犯皮质,肿瘤切面实性、灰白色,边界呈浸润性生 长。
✓ 镜下观:典型的集合管癌由扩张的小管和乳头构成,多 数病例以小管状结构为主,小管和乳头均被覆单层立方 到柱状上皮,细胞常呈鞋钉状,胞质呈嗜双色性到嗜酸 性。部分病例呈PAS、阿辛蓝、黏液卡红阳性染色反应。 紧邻癌组织的集合管上皮可见异型增生,提示其集合管 来源。集合管癌常侵犯肾盂,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明显。
✓ 出现肉瘤样结构时提示预后不佳。
嗜 酸
细
胞
型
影像表现
✓ 嫌色细胞癌均质性较高,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T2WI 上呈等、低信号,CT呈等 密度影,增强较均匀,少数肿块增强延迟后期可见病灶中心出现星状瘢痕, “轮 辐征”,肿瘤越大星状瘢痕发生率也越高。
✓ 若肿瘤直径>7 cm,伴有多发钙化,增强后呈均匀一致的强化,应高度怀疑嫌色 细胞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