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近代早期英国公簿持有制的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9月Sept. 2019第29卷第3期Vol.29 No.3
邯郸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ndan University 简述近代早期英国公簿持有制的转型
阿楠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300387)
摘 要:公薄持有制于15世纪在英国出现后,便一直对英国的农村和社会经济产生着重要影响。
但随着圈地运动开展、人 口增加、国家政策推行和社会不同群体的要求等一系列因素的出现,公簿持有制自16世纪开始向自由持有制和契约租借制 开始转型,并最终于19世纪彻底消失。
这一现象促成了英国社会结构的重新调整,农业形式的改进和土地私有财产权利的 确立,对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公簿持有制;自由持有制;契约租地制;土地产权
中图分类号:K5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30(2019)03-0103-04
收稿日期:2019-04-06作者简介:阿楠(1994-),男,河北邯郸人,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改革开放后,国内对于英国公簿持有制的研究一直是一大热点。
沈汉教授所著的《英国土地制度史》、侯 建新先生的《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等,从英国土地制度和农业的角度谈 到了公薄持有农的确立和转型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又有一批研究成果开始从法律层面上关注英国 的公薄持有农。
例如辽宁大学的邱仪萌的博士论文U6-19世纪英国土地制度变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的徐 洪伟的《英国公簿持有农的兴替》。
在尽最大努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前人经验的梳理,理清这一 问题的脉络,说明近代早期英国公簿持有农的转型背景、类型及影响。
一、转型的历史背景
公簿持有制,即公簿副本作为公簿持有农拥有份地的契约凭证,明确了公簿持有农对所租土地所拥有的使 用权与收益权。
Em 自15世纪其于英国出现之后逐渐在土地占有制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到16世纪初期,英国 的人口结构中,公簿持有农占61.1%,在诺森伯兰郡有91%的佃户是公簿持有者。
[吊6但随着16世纪的人口增 长和生产效率提高的需求加大,公簿持有制日益阻碍进一步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17世纪,这种制度逐渐被取代。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原工业化”背景下早期圈地运动的开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门德尔斯提出了 “原始工业 化理论",率先使用了 "原工业化"(Proto-industrialization )这一概念,即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乡村工业的 兴起推动了近代西方的工业化。
由毛纺织业开始,英国的乡村工业开始迈向原工业化的第一歩=[3]22015世纪起, 由于呢绒生产利润的扩大,英国政府开始转变对外贸易策略,实行鼓励和保护呢绒工业发展的策略。
同时,外 国羊毛制品被禁入,本国的纺织业产品获得了充分的国内市场。
于是,商人们看到了纺织品在本国销售的前景, 不惜高价收购羊毛。
羊毛价格猛涨,诱使领主们大肆圈围公用土地和农民份地,变耕地为牧场,大规模的圈地 运动开始了。
冈”地主在圈地后,对大土地具有绝对的所有权;而农民失去土地,对土地的持有权逐渐消失, 公簿持有制在圈地过程中逐渐消失。
其次,人口增长过程中土地租金的提高。
:1347年的黑死病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103
生了巨大改变,这其中就包括人口的骤减。
但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口开始呈增长态势,且英格兰人口的增长一直持续到了18世纪左右。
在土地市场中,土地总量基本不会变化,这就使得在人口持续增多的情况,人均可以支配的土地数量持续减少,土地的价值上涨。
但在公簿持有制下,农民的地租较低且基本稳定,这使得庄园领主开始提高地租,追求土地利润,突破现有土地体制的框架。
据施脱克马尔统计,16世纪大领主贵族所得租金与同一块土地承租者所得收入的对比为1:10,因此土地所有者有了提高地租和废除公簿持有制的要求。
冈48最后,国家法律层面上对公簿持有制的否认。
公簿持有制确立时受庄园习惯法的保护,习惯法规定了公簿持有农的权利和义务。
⑷"进入15世纪,普通法法庭和大法官都开始干预公簿持有农的问题」句99到16世纪50年代,普通法最终明确规定,当领主非法侵占保有人土地时,公簿持有农可以用侵害令状起诉领主。
但由于上文提及的两点原因,公簿持有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1620年7月28日,詹姆士一世发布了一项《王室宣言》,表示不再保护佃户的习惯保有权。
要求习惯佃户在交纳一笔款项后,转化为契约租地农,习惯佃户在法律上受保护的地位遭到破坏。
[7]108一109尽管农民在随后进行了维护自身租佃权的集会和请愿,但并没有奏效,公簿持有制开始向自由持有土地和契约租借制转化。
但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一部分公簿持有农由于所受冲击较小或领主的原因一直到19世纪才最终消失,从法律层面上看,公簿土地保有权直到1922年《财产法》(Law of Property Act)才被废止。
同"
从17世纪开始,英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英国确立了自由市场经济。
而此时,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而落后的公簿持有制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新的土地制度应运而生。
二、转型后的两种模式
为了从地租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地主急需在出租土地的过程中加强对土地权利的操纵,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土地。
于是逐渐在实践中逐渐由租期长、地租低、产权分割的公簿持有制,转变为租期短、地租高以及产权完整的自由持有制和契约租借制o[4]27
(―)自由持有制(Freehold)
自由持有制产生于11世纪。
在12世纪之前,其持有者并没有土地的自主转让权,且只能在领主的许可下通过出租实行土地的再次转让。
近代早期,自由持有制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获得土地权益的完整性。
其土地持有者,即自由持有农除了向领主履行一定不带奴役性或象征性的租税外,他有权自由、完全不受限制地占有处分其地产,如出租、抵押、转让等。
自由持有农(Freeholder)占有土地并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力耕作,有的农民同时还兼做一点家庭手工业。
他们的地产权(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均受到法庭的保护。
一般说来,公簿持有农向自由持有农转化是需要花费一大笔费用的,但是国家在开始时并没有做出明文规定,因此这笔费用在当时是不固定的。
据17世纪初王室调查委员会的调查表明,当时的赎买费用从5英镑到100英镑不等,少数人则需要付出200英镑才可以转化为自由持有农,[刃26每个公簿持有农平均付出了约80英镑的费用。
El"这个价格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讲是非常高昂的,再加上国家并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对这种转化加以规范,17世纪,废除公簿持有制的变革遭到搁浅。
从公簿持有制向自由持有制的变迁直至19世纪上半叶,一直进展缓慢。
尤其是从1841年到19世纪后期,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多个有关废除公簿持有制的法令,但土地所有制转型仍然阻力重重。
19世纪,议会分别于1841年和1894年两次颁布《公簿持有权法》,通过授予自愿或强制的方法,以授予农民公民权证书的方式大力推动公簿持有农向自由持有农的转化。
据英国农业部与渔业部的报告显示:自1841年到1914年,做出了23001件授予土地持有者公民权的决定。
公簿持有农为获得私有土地产权和公民权付出了约276万英镑的现金,同时还补偿给领主1388英亩土地。
W281922年英国通过了《财产法》,规定所有的公簿持有农都被授予公民权,即公簿持有地成为由持有保有地,实行无兵役租佃制。
104
(二)契约租地制(Leasehold)
从12世纪开始,英国农村开始出现一种新型的土地保有形式——契约租借制。
契约租借制是佃户通过与领主(或地主)签定契约持有土地,双方的权利义务都由契约确定。
只要履行了契约合同中的租金和义务,在免除了大量强制劳役和限制后,农民就可以自主地对所持有的土地进行管理,在种植作物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性,而农业生产时间的合理安排方面也排除了过多的干扰,同时各种名目的杂税与赋役也减少了。
[哪这种土地保有形式下的农民称为契约租地农(Leaseholder)»“改进地租”是从公簿持有制到契约租地制的制度变迁的主要途径,即将原先公簿持有制下的土地租期变短,租金提高。
1620年颁布的王室宣言规定:之前的租佃契约到期后,领主有权要求签订新的租佃契约,佃农如果没有能力缴纳更新租契费的话,就可以将公簿持有制的习惯地租进行“改进”»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收益,土地所有者在转制过程中经常使用一种做法是“把好地捡出并提高入地费,使之加剧上升到习惯佃户无法接受的水平,而土地所有者坚持说这种水平是合理的,最终使习惯佃户被驱逐。
”叩28在领主出租土地的过程中,有的土地是大块出租,而有的土地则是小块出租。
另外,部分领主采用终止更新租期契约的方法,迫使公簿持有农进行退佃。
到19世纪时英国大部分土地都以契约租地的形式进行经营,而这种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法律对契约租地农租赁权益的保护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封建保有制的条件下,出租人往往在签订合同时,规避对自己有损的条目,且往往在合同生效后产生对土地承租人的侵害行为。
所以,契约租地制下的法律往往对土地出租人的限制和承租人权利的承认上。
例如,限制承租人未能完成租赁义务后,出租人对其财产进行无条件的扣押,只有在承租人无力补救的情况下才可将其驱逐。
同时,合同到期后,承租人有权将自己在租赁土地上建造的对土地进行改良的设施等移除,不再被出租人收回。
:1881年的《土地法》则规定:为了保障承租人的权益,在租赁合同中约定的租金必须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在租赁合同终止后,承租人有权优先按照公平合理的价格继续承租原来的土地。
["Pi
三、转型的意义
公簿持有制向自由持有制和契约租借制的转变过程也就是土地产权转型的过程。
随着近代早期英国人口大幅度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英国农业发生了重大变革,公簿持有制下产权不完整的特点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产权清晰统一的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
而且到17世纪时,不论是公簿持有地转变成自由持有地还是契约租地,农民的经济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即使在公簿持有权被削弱的过程中,一些自身经济实力较低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但是这并没有在当时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秩序的错乱,相反地对当时英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这种土地制度的转型首先造成了英国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结构调整。
当时英国许多农村人口涌入了城市,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从事毛纺织业,城市人口增加。
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入城市工商业,城市化初具规模。
(详情见下表)⑴附
表1520-1700年英国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一览表
1520年1600年1670年1700年
人数(千人)百分比人数(千人)百分比人数(千人)百分比人数(千人)百分比英格兰2400100411010049801005060100
伦敦55 2.25200 5.04759.557511.5
城市人口总数125 5.253358.2568013.585017.0
105
对于公簿持有农来说,他们个人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他们在转型时的自身财产和阶级走向。
大公簿持有农,即经济实力较强的佃农,他们通过蚕食和购买地主和贫困农民的土地扩大地产规模,并在扩大规模之后的地产上依赖雇工经营,最后发展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农场主。
下层的公簿持有农则面临着失去土地的威胁,很多公簿持有农在领主提高租费和驱逐的威逼下被迫出卖自己的公簿持有权,而沦为契约租地农或雇佣工人。
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公簿持有制的废除,英国确立了土地的私有产权制度。
[小28土地中的各项产权实行统一并且成为私有,农民成为自由农民并且得到了法律认可。
另外,由于佃户与领主之间建立了稳定的租赁关系,农民不再顾虑在出租人的土地上尝试进行土地改良和技术改造后被剥夺财产。
契约租地农能够更加积极地、自主地改进生产技术,改变经营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以,租地农场,这一新型的土地经营方式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
吃I"?而作为一个自由的农民,无论是经营自己的土地,还是租佃他人的土地,都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邱谊萌.16-19世纪英国土地制度变迁研究[叨.沈阳:辽宁大学,200&
[2]王晋新.15-17世纪中英两国农村经济比较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陈立军.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村基层组织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徐洪伟.英国公簿持有农的兴替[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施脱克马尔.16世纪英国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6]倪正春.16世纪英格兰公簿持有农的土地权利安全性问题研究[J].北方论丛,2014(4).
[7]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8]薛波.元照英美法词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9]侯宁.英国公簿持有制初探[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4.
[10]王建伟.16-19世纪英国契约租地农的发展概况[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11]谷延方.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12]孙晓明.15-16世纪英国契约租地的兴起及影响》[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Ownership
of Public Books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A N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
Abstract:Since its appearance in England in the15th century,the public persistence has had an important in fluence on the rural and social economy of the United Kingdom.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cir clement movement,the increase in popul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the demands of dif ferent groups in society,public book ownership began to transform from the16th century to the system of ft ee ownership and contractual lease.And eventually disappeared completely in the19th century.This phenome non contributed to thereadjustment of British social structure,the improvement of agricultural forms and the e stablishment of land private property rights,which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all aspects of British society. Key words:public books;free ownership;lease;land tenure
(责任编辑:苏红霞)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