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及
对策
摘要:农村高中学生知识面狭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部分学生甚至
完全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其他学科上。
针对这一现状,我经过
深入了解,尝试着找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问题的原因,并试着就这一问题提
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对策略
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
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较城里孩子差,使他们在学
习环境上一开始就处于劣势,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由于知识难度加大,学生感到学习十分吃力,这更加体现了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
意义。
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
从这个
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学习习惯是决定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在调查
问卷、走访等的基础上,摸清了我校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为他
们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了不少努力。
一、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问题:
课前不预习,一问三不知。
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发愣。
一检查课本,一片空白,笔记全无。
不主动举手发言,一旦被老师叫起,支支吾吾、口齿不清,声音小的跟蚊子叫一样。
早自习除非老师规定了明确的背诵内容,而且规定了背
诵完成时间,否则如泥塑木雕一般嘴巴张不开,甚至偷偷摸摸地做其他作业。
课
后不复习、总结,考完试不反思,作业中的错题不改错,下次依然出错。
平时不
看课外书,作文书等成了摆设,只有写作文时才当做救命稻草,在上边东翻西找、随处抄袭、东拼西凑,应付差事的情况比较常见。
学习被动,只完成老师规定的
学习任务,多一点都无心完成,好像唯恐吃了亏等。
总之,问题极多,涉及到方
方面面。
二、农村高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
1、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品德修养较差:学生之所以学习习惯差,最根本的
原因就在于思想上认识不到位,不认为自己的习惯有什么问题,不好动脑、动手,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
2、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形成不良学习习惯:我校位于城镇边缘,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素质
较低。
农村家长教育子女方式简单,要求苛刻。
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
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加以训斥,导致学生恐惧上学、厌恶学习。
再加上我校学
生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这部分学生迫于无奈,只能长期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
监护,因而部分学生表现得很内向、胆子小,上课不能积极回答问题,不愿主动
与人交流,周末回家也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力的监管。
3、学生惰性强,缺少意志力: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给
自己定的计划,常因主观原因不能如期完成;作业质量时好时坏;下决心要背完
某篇文章,但背了一会儿觉得有难度就直接放弃;只愿做摘抄一类的作业,不爱
做练习作业,更害怕写作文;遇到难题不动脑,直接抄袭他人答案等。
这都是缺
乏意志力的表现,这样的学生自制力差,坏习惯的形成也就自然而然了。
4、教师对学生缺乏指导和评价:某些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动
不动就训斥羞辱体罚学生,这种师生关系,极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
于是学生不再喜欢老师,作业不认真做了,背书也是蒙混过关,更不把考试当回事。
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缺乏指导,明知他的习惯是有问
题的,可视而不见,工作不细致,久而久之,坏习惯就根深蒂固了。
三、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对策:
虽然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很多,但我们有帮助学生矫正不良语文学习习
惯的信心,我们要以切实的工作去改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差的现状。
当然,长期
形成的不良习惯改变起来难度很大,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对于可塑性极大的16
至18岁的高中学生来说,只要训练方法科学,常抓不懈,好习惯的形成应该不
成问题。
我以为,要改变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差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正确面对,耐心引导: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
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
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
这样,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
些情绪化的语言,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对那些习惯极差、让你头疼的学生,教师
只能耐心引导,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打击他们,要用我们的诚心打动学生。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实大多数学生还是想成为成绩优异的学生的,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放弃上好大学的机会呢?基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从学生的
思想上找突破口,激励他们的斗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还是非常聪明的,成绩的
提高不是没有希望的,实现理想的可能性还是极大的,那问题出在哪了呢?缺少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致命缺陷,当学生深入了解了好习惯对他的重要意义,他才
可能试着去改变陋习,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2、以身示范,作好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尽可能地用自己的
言行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
比如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我们自己首先要爱读书。
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报刊、杂志等,了解新闻、热点事件,穿插在课文的讲解中,同时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介绍给学生。
再比如大声
朗读很重要,可有的学生就是张不了嘴,老师就要多给示范,尽量做到声情并茂,打动学生,当学生被感染后,他那种朗读的热情完全有可能被激发出来。
这样,
学生的良好习惯就不知不觉地养成了。
3、要求具体,常抓不懈:要想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必须给学生
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要常抓不懈。
比如预习,不能泛泛而谈,最好把预习的要
求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都要检查
落实。
我们要将学生习惯的养成当做一件大事,天天抓、时时查,我相信,经过
这样的反复训练,好习惯一定会形成。
4、加强监督,决不放松: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光靠学生自律恐怕还不行,因为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
现反复现象。
比如你严格要求了,他的听讲效果好了,能认真做笔记了,能独立
完成作业了,可你稍微一放松,又有可能故态重萌。
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正常,此时,我们要静下心来,再次向学生重申好习惯的重要性,对他提出严格要求,加
强对学生的监督,时时不放松,当他尝到了好习惯带来的甜头,自然也就慢慢地
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了。
5、从小做起,持之以恒: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坚定自己的意志,逐步向目标靠拢。
在教学和学习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
做作业要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作业上的错题要及时更正、课前预
习要到位等等,教师要把这些小的细节当做大事来抓。
6、积极鼓励,巩固习惯:当我们发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哪怕仅
仅是某一种好习惯时,我们都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学
生的考试成绩有了长进时,我们更应该帮助他分析原因,让他充分认识到良好的
学习习惯真的有极大作用,从而巩固他已有的学习习惯,激励他继续养成新的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真的非同一般,作为学习对象是农村学生的语文教育
工作者,虽然我们的学生问题颇多,但我们也不必气馁,只要我们转变了学生的
思想认识,然后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在我们师生的默契配合下,学生会逐
步养成更多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能力会得到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