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2017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6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检卷六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6分)
1.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B.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另一个分裂不正常
D.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缺失部分片段
答案:A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所致;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正常;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另一个分裂不正常,能够产生两个正常的配子;染色体缺失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影响染色体数目。

2.右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染色体1与3可能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答案:B
解析:题图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项正确;一个着丝点上有两个DNA分子,但染色体数目没变,和体细胞中的数目一样,B项错误;染色体1和2是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后期,会相互分离,进入不同子细胞,C项正确;1和3是非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后期,会发生自由组合,1可以和3或4进入同一个子细胞,D项正确。

3.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异是(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C
解析: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异以及基因突变,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A项、B 项、D项错误;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是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C项正确。

4.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动物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DE段的一个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B.图2中的细胞①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C.图1中BC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2条X染色体
D.图2中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C
解析:由图2判断该动物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图1中出现AB段的原因是DNA复制,出现CD段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并成为子染色体,所以DE段已不存在染色单体,A项错误;图2中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不一定发生交叉互换,B项错误;由图2中②判断该动物为雌性,图1中BC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期(此时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此时细胞内有1条X染色体),C项正确;图2中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产生的子细胞为极体和卵细胞,D项错误。

5.下图表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及受精产生后代的过程,图中的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着白化病的基因,b是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着色盲的基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为女性
B.从理论上分析,G个体与H个体的性别相同
C.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7/16
D.图中I细胞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X b
答案:C
解析:题图中,左半图是产生精子的减数分裂,右半图是产生卵细胞的减数分裂,精子中不含色盲基因,卵细胞可能含色盲基因,所以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女孩,只能生出患色盲的男孩,所以H为男性,A项错误;由前面分析可知,E含X染色体,所以G为女性,B项错误;患病概率=1-正常=1-
3/4×3/4=7/16,C项正确;F的基因型为aX b,所以I的基因型为AX B,所以D项错误。

6.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这种蝴蝶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答案:B
解析:依题意,基因型为YY或Yy的个体,雄性表现为黄色,雌性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yy的个体,无论雌性还是雄性都表现为白色。

♀Yy×♂yy,子代的基因型为Yy和yy,表现为黄色的个体一定为雄性,表现为白色的个体,有的是雌性,有的是雄性;♀yy×♂YY,子代的基因型为Yy,雄性表现为黄色,雌性表现为白色,符合题意;♀yy×♂yy,子代的基因型为yy,雌雄个体都表现为白色;♀Yy×♂Yy,子代的基因型为YY、Yy和yy,表现为黄色的一定为雄性,表现为白色的有雄性,也有雌性。

7.用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所有的DNA分子,然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开始培养后
一个细胞核中DNA数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一定不同
B.IJ段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都是1∶2
C.GH段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1/2
D.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都相等
答案:C
解析: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含有一条Y染色体,后期细胞中含有2条Y染色体,而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细胞中都含有1条Y染色体,所以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Y染色体数目有可能相同,A项错误;IJ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是1∶2,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之比是1∶1,B项错误;GH段,细胞中的DNA已经进行了2次复制(BC段和FG段),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此时细胞中含32P的核DNA分子占总数的比例为1/2,C项正确;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DNA分子
的两条单链中只有一条单链被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
色单体含32P,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因此KL段每个细胞核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不一定相等,D项错误。

8.T、t和B、b基因分别位于果蝇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现已知基因tt纯合时雌果蝇会性逆转成雄果蝇。

为了区分某雄果蝇是否由性逆转形成,研究小组用黄色荧光标记T、t,用绿色荧光标记B、b,在显微镜下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的荧光数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B.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2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C.若细胞中出现4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D.若细胞中出现2个黄色荧光点4个绿色荧光点,该雄果蝇为性逆转形成的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性逆转形成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ttX B X B、ttX B X b、ttX b X b,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
裂的后期,每条染色体包含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因此应该有4个黄色荧光点和4个绿色荧光点,C项正确。

9.右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

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果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果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Ⅱ-1或Ⅰ;Ⅰ
B.Ⅱ-1;Ⅰ
C.Ⅰ;Ⅰ
D.Ⅱ-1;Ⅱ-1
答案:A
解析:假设相关的基因用B和b表示,则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果蝇的基因组成为X b X b,一只表现型
为显性的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 B Y B或X B Y b或X B Y或X b Y B。

二者杂交,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若后
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亲本为X b X b与X B Y或X b X b与X B Y b,说明基因位于Ⅱ-1或Ⅰ上;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亲本为X b X b与X b Y B,即基因位于Ⅰ上。

10.果蝇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
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
为杂合子),F1中( )
A.雄果蝇中白眼占1/4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答案:C
解析:据题意亲本基因型为X A X a B0(B代表Ⅳ号染色体,0代表缺失Ⅳ号染色体),X A YB0。

根据一对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子代中白眼雄果蝇X a Y占1/4,红眼雄果蝇X A Y占1/4,红眼雌果蝇X A X a占1/4,红眼雌果蝇X A X A占1/4。

由于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所以Ⅳ号染色体正常的BB占1/3,所以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B0占2/3。

雄果蝇中白眼占1/2,A项错误;红眼雌果蝇占1/4+1/4=1/2,B项错误;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3/4=1/4,C项正确;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1/4=1/6,D项错误。

11.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Ⅰ、Ⅱ-2 片段)。

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A.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C.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答案:C
解析:雄果蝇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的雌性个体,Y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的雄性个体,故X、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出现性别差异,A项正确;根据刚毛和截毛杂交,后代都是刚毛,可知刚毛是显性性状,B项正确;根据杂交组合二不能确定基因在Ⅱ-1片段,如X b X b和X B Y b杂交后代,雌性都是刚毛,雄性都是截毛,C项错误;X和Y染色体的Ⅰ区段是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交叉互换,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4分)
12.(10分)(2015海南高考)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
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某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
指。

答案:(1)自由组合交换(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3)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解析:(1)精细胞或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存在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
致其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甲细胞含同源染色体,应为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只有1
个四分体形成的4条染色体中的1条,应为精细胞。

(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
体数目的个体。

13.(12分)家猫中有很多对性状值得人们关注和研究,如有尾与无尾(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眼睛的黄色与蓝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在上述两对性状中,其中某一对性状的纯合基
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

现从家猫中选择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雌猫和多只表现型相同的雄猫
作亲本,杂交所得F1
无尾黄眼无尾蓝眼有尾黄眼有尾蓝眼
♂2/12 2/12 1/12 1/12
♀4/12 0 2/12 0
(1)基因是有片段,基因具有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复制
时遵循原则,从而保证了复制准确进行。

基因储存的遗传信息指的
是。

(2)家猫的上述两对性状中,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性状是,基因型是(只考虑这一对性状)。

(3)控制有尾与无尾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
断的依据是。

(4)家猫中控制尾形的基因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定律;亲本中母
本的基因型是,父本的基因型是。

答案:(1)遗传效应的DNA 双螺旋碱基互补配对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2)无
尾AA (3)常X F1雌猫中无蓝眼,雄猫中出现蓝眼(4)基因自由组合AaX B X b
AaX B Y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其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复制时
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基因中碱基对(脱氧核苷酸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无尾和有尾在F1雌、雄性中比例都是2∶1,与性别无关,说明其控制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在F1雌性中只有黄眼,雄性中黄眼和蓝眼都有,说明其控制基因在X染色体上。

根据题意,再结合表中数据(F1中无尾∶有尾=2∶1),可知无尾是杂合子,其纯合子(AA)胚胎致死。

控制尾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二者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无尾纯合致死,无尾亲
本全为杂合子,F1中无尾和有尾的比例是2∶1,说明亲本基因型全为Aa;F1中雌性只有黄眼,雄性黄
眼和蓝眼都有,且比例为1∶1,说明亲本基因型是X B X b、X B Y。

14.(12分)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

(2)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该果蝇经减数分裂至少可以产生种配子。

(3)多对如图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F1中的长翅与残翅之比接近2∶1,其原因
是。

(4)研究发现果蝇的Ⅳ染色体单体(缺失1条Ⅳ染色体)能够存活下来,产生单体果蝇的变异类型
为。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未发现其他染色体缺失一条的果蝇,从基因的角度分析
其原因可能是。

(5)已知果蝇Ⅲ号染色体上有控制黑檀体和灰体的基因,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

将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表现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且其比例接近于9∶3∶3∶1,说明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不在号染色体
上。

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重复上述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类似,则
说明控制无眼的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1)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 (2)Dd 4 (3)显性纯合子(DD)致死(4)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他染色体上(Ⅱ、Ⅲ、X和Y)含有果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因(5)ⅢⅣ或性(X、Y) 解析:(1)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故图示中的一个染色体组是Ⅱ、Ⅲ、Ⅳ和X或Ⅱ、Ⅲ、Ⅳ和Y。


示中雄果蝇的8条染色体中只有Ⅱ号染色体上标记了基因,因此其基因型是Dd。

该果蝇经减数分裂至少可以产生4种配子:DX、DY、dX、dY。

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其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正常情况下杂合子自交其后代的理论比值为3(1DD+2Dd)∶1(1dd),而题干提示为2∶1,说明显
性纯合子(DD)致死。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果缺少一条Ⅳ号染色体,说明染色体数目比正常的减少了一条。

而迄今未发现其他染色体缺失一条的果蝇,说明其他染色体上含有果蝇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基因。

根据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可判断无眼为隐性性状。

如果控制体色和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则黑檀
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F2表现型应为4种,即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其比例接近于9∶3∶3∶1。

将无眼基因与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重复上述实验时,若实验
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相似,则说明控制无眼的基因也不在Ⅱ号染色体上,因此极可能位于Ⅳ号染色
体或性染色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