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一模试题(带答案)(2)
一、选择题
1.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A.黄河流域B.印度河流域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
2.某历史学家撰写了一本历史专著,封面图案如下图。

下列最适合作为该著作标题的是
A.《种姓的国度》B.《尼罗河之光》
C.《失落的古巴比伦》D.《中华文明起源》
3.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东方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社会,创造了辉煌的古代东方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巴比伦的是( )
A.B.
C.D.
4.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亚洲文明也在自身内部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

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成果的是( )
A.B.
C.D.
5.四大文明古国均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下列大河流域文明成果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B.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C.两河流域——太阳历D.黄河流域——甲骨文
6.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据歌词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是《汉谟拉比法典》
B.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法典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C.泥板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D.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属于印度河流域
7.如图所示是两河流域的古文明遗存,为其撰写的台词,最恰当的应是
A.我是法老,太阳之子B.神予我智慧,建立种姓制度
C.我是天皇,大化改新D.神授我权杖,制定成文法典
8.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印度去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A.第一等级婆罗门
B.第二等级刹帝利
C.第三等级吠舍
D.第四等级首陀罗
9.下图中的“?"处应填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希腊
D.古罗马
10.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

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
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种姓制度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D.①③
11.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下列有关的史前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漠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12.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
A.海洋B.沙漠
C.高山D.河流
1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A. B.C.
D.
1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15.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

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16.下列图片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A.B.
C.D.
17.中国“画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描绘了释迦牟尼降生的场景。

该画实际上以什么宗教故事为题材?()
A.佛教B.道教
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8.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秦始皇陵兵马俑
19.亚洲南部,印度河由北向南蜿蜒流过,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下列与古印度有关的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②种姓制度③金字塔④佛教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0.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使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①印度人
②中国人
③阿拉伯人
④希腊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22.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下列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帕特农神庙
B.《汉谟拉比法典》
C.公历的产生
D.发明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23.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书写‘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24.假如你是一位伊拉克人,穿越时光隧道到公元前18世纪,你可能遇到的国王
A.胡夫B.亚历山大C.阿育王D.汉谟拉比
25.历史文物、遗址、遗迹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

下列选项中,能代表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就的是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雕像B.《汉漠拉比法典》石柱
C.雅典帕特农神庙D.罗马大竞技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两河流域文明。

亚洲最西面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其发源于两河流域,故选C。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图片可知是金字塔,结合课本所学,非洲北部尼罗河定期泛滥,便于农业发展,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B项符合题意;《种姓的国度》反映的古代印度的文明,古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A项不合题意;《失落的古巴比伦》反映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有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C项不合题意;《中华文明起源》反映的是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故B正确;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的成就,故排除A项;甲骨文是中国人发明的,故排除C项;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计数方法,故排除D项。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古巴比伦”。

根据这一限定词语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C是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文明代表,古埃及文明属于非洲文明,故C 符合题意;图片A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属于古代亚洲巴比伦的文明成果,故A不符合题意;B图片反映的是佛教,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属于古代亚洲的文明成果,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司母戊鼎,属于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亚非文明成果,考查学生辨识能力。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太阳历是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的文明成果,故C符合题意。

ABD都搭配正确,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结合所学知识,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A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颁布的法典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说法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上刻的是楔形文字,“泥板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说法不正确,C不符合题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属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属于印度河流域”说法不正确,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题干图片所示是两河流域的古文明遗存《汉谟拉比法典》,为其撰写的台词,最恰当的应是“神授我权杖,制定成文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D符合题意;法老是古埃及国王,A排除;种姓制度是古印度文明,B排除;大化改新发生在日本,C 排除。

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与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

8.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据题意楚国国王到印度旅游他发现自己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在印度,国王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佛教是古印度的文明,故B符合题意。

古埃及文明是金字塔,古希腊文明
是奥运精神,古罗马文明是十二铜表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河流域的人类文明的知识,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有:佛教以及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没有对其他地区的文明产生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人类文明,与印度文明无关,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当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发展中,古代印度人还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即阿拉伯数字。

《天方夜谭》只是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生动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因此D项内容说法不正确但符合题意。

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分别对应着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中国文明。

故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点。

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古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

所以孕育这四大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河流,故选D。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人类文明的开端·四大文明古国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D符合题意,ABC 均不是古印度种姓制度,故选D。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里士多德意思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的文明,是对尼罗河的评价;而选项ABC的说法都是对尼罗河的叙述,过于浅显,缺乏深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由此判断这是与《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典石柱是《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故B正确。

克里特岛是古希腊文明,故排除B项。

墓穴壁画是古埃及的文明,故排除C项。

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古印度的成就,故排除D项。

故选B。

17.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佛教的相关史实。

根据课本所学,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属于非洲文明,A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的。

BCD项都是属于亚洲文明,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古代的印度等级森严,第一等级成为婆罗门,第二等级称为刹帝利,第三等级称吠舍,第四等级称首陀罗。

这种制度是种姓制度,至今对印度仍有一定的影响;古印度的另一项文明成果是佛教,早在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是三大宗教中诞生最早的宗教。

故选B。

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创制,传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印度人和阿拉伯人。

①③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2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产生了一些小国。

它是大河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古埃及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2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方法,后被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得名阿拉伯数字,D符合题意。

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A不符合题意。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B不符合题意。

公历的产生与古印度无关,C不符合题意。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课本所学,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手工业和商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因此,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

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大河文明的区分。

此题乍一看时间,可能会有点难度,但是题目的开始已经给降低了难度。

“伊拉克人”就是本题的关键。

伊拉克位于两河流域,而A胡夫是古代埃及的法老;B亚历山大虽然曾经统治过两河流域,但却是在公元前4世纪;C阿育王是古代印度的。

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

通过“伊拉克人”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排除A、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

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B符合题意;金字塔和狮身人面雕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属于北非地区;排除A;雅典帕特农神庙属于古希腊文明成就,古希腊属于欧洲文明,排除 C;罗马大竞技场属于古罗马文明成就,古罗马属于欧洲文明,排除D,故选B。

【点睛】
题干“古代西亚地区文明成就”是解题的关键,识记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来解答此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