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华文明的起源经历了多元一体化的过程,中华大地上的国家起源也同样经历了多元一体——从邦国到王国的过程。

公元前四千纪,中华文明的核心在黄河中游地区最终形成,以陶寺文化为代表的邦国则开创了后来夏商周中原王朝国家的先声。

陶寺文化以陶寺遗址得名,出现于公元前四千纪,位于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

近年来,初步探明了宫殿区、王陵区、贵族居住区、祭天及观象台礼制建筑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等,充分表明了陶寺遗址作为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都城性质。

据调查结果初步判断,陶寺文化遗址群以陶寺都城为核心分为南北两大群,拱卫陶寺都城京畿。

南北两大群是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派出模式发展起来的,并且发现有驿站遗址,表明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的存在。

在陶寺遗址晚期,出现了扒城墙、毁宫庙等政治报复行为,这表明了陶寺遗址的都城性质和国家性质。

这些聚落形态考古资料证明了陶寺文化国家社会的物质文明发达程度,而相关的精神文化考古资料则显示出陶寺文化的精神文明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

陶寺观象台通过1个观测点、12道观测缝与东南7公里远的塔儿山山脊线,构成一套完整的列石观测仪器。

除了通过观测日出确定20个节令外,还可以观测16年一周期的月出最南和最北点,以预测月食,将“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科技软实力与宗教权力相结合,把这些牢牢掌握在邦国元首的手中,成为统治中非常实用的软实力之一。

而陶寺早期官僚墓中出土的木立表和中期王墓中出土的圭尺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圭表测影系统,以圭尺第11刻度1.6尺理论夏至影长,对外宣称陶寺为“地中”,使得陶寺城址顺理成章地成为“地中之都”,居住在其中的邦国元首自然“王者居中”,垄断与上天沟通的唯一通道,进而使得陶寺文化所代表的邦国成为“中土之国”,开创了“中国”最初始的意义。

陶寺圭表还可用于国土的测量,以陶寺城址“中表”为中心基点,按照陶寺城址的经纬线作为测量基线,对陶寺所在的东亚大陆的东西南北四至进行夏至晷影测量,以确立陶寺文化的四表。

陶寺四表之间的距离同先秦文献记载的“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的数据误差约6%,可以说相当吻合。

当然,陶寺国家领土实际控制范围仅限于晋南地区,陶寺四表所标定的“表里河山”,
只是陶寺元首们的理想蓝图而已。

但不可否认的是,陶寺邦国已经有领土概念,而且可以用圭表测量与确定出来。

陶寺城址内的早期王族与中期王族墓地的不同茔域,表明早中期之间王权的易手,是在两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王族之间进行的,颇具汉儒竭力赞美与讴歌的“禅让”特征。

不过历史是无情的,陶寺文化晚期,外来入侵势力的征服使陶寺国灭亡,其国家政权及文明被彻底摧毁,与发展成为中原王国的命运失之交臂。

这一历史命运最终落在了河南龙山文化的肩上。

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最早的王朝国家在伊洛平原诞生,从此步入了夏商周三代王国国家新纪元,中国文明开始著称于世界。

而中国传统认同的“地中”也从晋南地区移到以洛阳为代表的伊洛地区。

(摘编自何驽《陶寺文化:中华文明之“中正”观缘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核心于公元前四千纪在黄河中游地区形成;与此同时,在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则诞生
了陶寺文化。

B.考古资料表明,陶寺邦国建国伊始就具有了都城性质和国家性质,其精神文明也代表了当时社会
的最高水平。

C.“中国”最初始的意义是“中土之国”,这是陶寺文化开创的。

陶寺文化在当时非常发达,已有完
整的圭表测影系统。

D.陶寺邦国早中期王权的易手具有汉儒竭力赞美与讴歌的“禅让”特征,它是在两个完全没有血缘
关系的王族之间进行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陶寺都城是陶寺邦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建有宫殿区、王陵区、贵族居住区、祭天及观象
台礼制建筑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民区等。

B.陶寺文化相当发达,如:能通过观测日出确定20个节令;能观测16年一周期的月出最南和最北
点,以预测月食;能运用圭表测量国土。

C.陶寺邦国实际控制的领土范围仅限于晋南地区,远远小于陶寺元首们心目中的领土范围,但这足
以表明当时的陶寺邦国已经有领土概念。

D.在我国国家起源史上,陶寺属于邦国,在陶寺邦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夏商周则属于王国。

夏商周
时期,中国文明开始著称于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我国的国家起源都经历了多元一体化的过程,其中国家起源的多元一体化的过
程指从邦国到王国的过程。

B.南北两大群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派出模式发展起来,还有驿站,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了当时的陶寺邦
国存在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C.陶寺邦国的元首已知道利用科学知识加强统治,如控制天文历法知识、对外宣称陶寺为“地中”、
确立陶寺文化的四表,等等。

D.陶寺邦国时期,晋南地区是“地中”;夏商周三代时期,以洛阳为代表的伊洛地区是“地中”:“地
中”是个政治文化概念。

二、文言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保兴字光裔,本名保正,太祖取兴守之义改之。

建隆初,年十四,以荫补
..供奉官。

明年,迁尚食副使。

太祖尝召功臣子弟询以时事,保兴年最少,应对明白,太祖奇之,拜如京使。

开宝中,领
顺州刺史,太宗征河东,为御砦四面都巡检。

太平兴国八年,出为高阳关监军。

守信①卒,起复
..,领本州团练使。

雍熙初,契丹扰边,与戴兴、杨守一并为澶州前军驻泊。

李继迁入钞②,徙.银、夏、绥府都巡检使。

尝巡按罨子砦,并黑水河,趣谷中,夏人知之,以数千骑据险,渡河求战。

保兴所部不满二千人,乃伏兵于河浒,俟其半渡,遽击之,斩首百余级,追北数十里。

优诏褒美。

端拱二年,知平戎军,徙莫州,俄为西京都巡检使。

淳化五年,拜蕲州团练使,为永兴军钤辖,改夏、绥、麟、府州钤辖。

至道二年,徙延州都巡检使兼署州事,改本路副都部署,与范重召等五路讨贼。

有岌伽
罗腻③数族率众来拒,保兴选敢死士数百人衔枚
..夜击,歼之。

自是吴移、越移诸族归降。

还,至乌、白池,贼又为方阵来拒。

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④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二年知威虏军会夏人入钞,保兴发官帑钱数万缗分给战士,主者固执不可。

保兴曰:“城危如此,安暇中覆?事定,覆而不允,愿以家财偿之。

”夏人却,驿置以闻,真宗贷而不问。

三年,就拜棣州防御使。

徙知邢州,改澶州。

在郡颇峻刑罚,每捶人,令缓施其杖,移晷方毕。

五年,以疾求归京师。

未几卒,年五十八。

保兴世豪贵,累财钜万,悉为季弟保从之子所废。

(选自《宋史•石保兴传》)
【注】①守信,石保兴的父亲。

②钞,女真族姓,这里指他们居住地河南一带。

③岌伽罗腻,为党项大族。

④持满,拉满弓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
二年/知威虏军/
B.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
/二年知威虏军/
C.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
二年/知威虏军/
D.保兴麾众出入/阵中会乘马/中流矢挺身持满/易骑奋呼/且行且斗/凡三日四十二战/贼遂引去/咸平
二年/知威虏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又叫恩荫,指因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文
中即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B.起复,封建时代官员因父母死丧而辞官回家守孝,守孝未满期而奉召任职即为“起复”。

C.徙,调动官职,文中是说石宝兴调动官职担任银、夏、绥府都巡检使。

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还有
迁、调、领、转、诣等。

D.衔枚,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

枚,古行军时,士卒口衔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形如
筷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保兴洞晓时事。

太祖召集功臣子弟,向他们询问时事,石保兴虽然最年轻,但应答清楚;太祖
认为他是奇特的人,授官如京使。

B.石保兴颇有谋略。

他巡视罨子砦、黑水河时,故意快步进入谷中,诱敌深入;夏人果然中计,带
着数千骑兵渡过黑水河与石保兴交战。

C.石保兴英勇抗敌。

至道二年,他率领军队出入贼兵的方阵中,挺身持弓,且战且行,历经三天四十二战,取得了胜利。

D.石保兴敢作敢当。

咸平二年,夏人入侵,他说服拦阻他的主管官,坚决要求把官钱发放给战士;皇上最终知道这事,并没追究他的责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伏兵于河浒,俟其半渡,遽击之,斩首百余级,追北数十里。

译文:
(2)夏人却,驿置以闻,真宗贷而不问。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

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

玄宗立,擢汾州长史,兼河东道支度营田使,迁洛阳
令。

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

帝以他事召隐甫,从容指曰:“就卿丐此人。

”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

”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

赐隐甫百缣。

孙佺败绩于奚,擢隐甫并州司马护边,会兄逸甫疾甚,未及行,诏责逗留,下除河南令。

累拜华州刺史、太原尹,入为河南尹。

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

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

贞观
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

隐甫执故事
..,废掘诸狱。

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云。

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专事,无所承谘。

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

帝尝诏校外官岁考。

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

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

帝尝谓曰:“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


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累封清河郡公,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忠。

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对曰:“未也。

”帝曰:“可见之。

”隐甫终不诣。

他日又问,对如初。

帝乃不用。

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隐甫所至挈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梨园弟子胡雏善.笛善:擅长 B.始置狱.狱:案件
C.隐甫执故事
..故事:旧例 D.多贬绌.者绌:罢免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
夫/
B.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
夫/
C.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
夫/
D.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
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

惠范倚仗太平公主的权势胁逼他人,崔隐甫检举揭发他;针对胡雏
一事,崔隐甫欲辞官抗命,最终说服玄宗杀了胡雏。

B.崔隐甫能力突出,精通吏治。

担任御史大夫时,整顿吏治,革除了以往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官吏谨慎奉职。

C.崔隐甫处事敏捷,毫不拖沓。

外官考核,以往整个春季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却
仅用一天就完成了,被皇帝称赞。

D.崔隐甫志节高尚,刚直不阿。

崔隐甫因鄙薄牛仙客的才能,没有遵循玄宗要其会见牛仙客的指示,因而错失拜相的机会。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兄逸甫疾甚,未及行,诏责逗留,下除河南令。

译文:
(2)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译文: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在《劝学》中,荀子认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却能“,
”,这是蚯蚓“用心一也”。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一联,通过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旧的怀念之情以及暮年返乡恍如隔世之感。

(3)刘禹锡《陋室铭》中“,”两句,直接描写了陋室清幽明净的自然环境。

(4)《琵琶行》中,白居易通过“,”两句写出了琵琶女出场时的矜持、腼腆。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四、语言文字运用(33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安全问题无小事,对一些看似细小的安全隐患要重视;否则,滴水穿石
....,细小问题也会酿成大灾祸,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②这次辩论会开得很成功,我们班的四位辩手一开始便压倒了其他辩手,他们说得天花乱坠
....,博得了
听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③时下不少语言枯燥、内容低劣的书本泛滥,孩子们读这样的书,味同嚼蜡
....,对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也是没有帮助的。

④燕子门掌门人李显飞身而出,一掌打出,风声四起,梅花桩上手印清晰可见,他的功力早已
非常人可比,看客们无不瞠目结舌
....。

⑤ CBA联赛落下帷幕,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偃旗息鼓
....,然而有一些事件却不能因为赛季结束而被人们忘记,如球场暴力。

⑥自古及今,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不刊之论
....不知警醒了多少人,难道你就不能从孟老先生的话中受到一点启迪?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
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

②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
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
..
之喜
..,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⑤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浩如烟海
....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以确定它的主人是谁。

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出现,使我们自顾不暇
....,这些读物既有精品也有糟粕,人们需要坚持“拿来主义”。

A.②⑤⑥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官窑瓷器是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
....,有些收藏者动辄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②古巴深谙左右逢源
....的生存之道。

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③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
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
....,冰凉透骨。

④阎肃为了创作歌剧《江姐》,曾亲自到重庆渣滓洞恶劣艰苦的监狱里体验生活,真实感受当年
共产党员英勇不屈、剖腹藏珠
....的革命精神。

⑤近来一些消费者向记者感慨:鱼龙混杂
....的进口红酒市场,已经乱到让他们真假难辨,进口红
酒市场急需整顿规范。

⑥这个剧本写得确实不错,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听说已经拍摄电影,什么时候放映呢?
人们早就拭目以待
....。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这次演唱会上,原本热情奔放的他却唱得,没有丝毫感染力。

②春晚吉祥物“康康”的设计者没有,而是融入了创新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③这一家人向来地过日子,和邻里相处和睦,也从不搞歪门邪道。

A.循规蹈矩中规中矩安分守己 B.中规中矩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C.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中规中矩 D.中规中矩安分守己循规蹈矩17.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是宋代四大家之一。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D.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夏天要防备蚊子的叮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尽量穿浅色的衣服;勤洗澡,消除人体散发出的汗味;在衣领、袖口等处喷洒花露水。

B.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C.高中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组成。

D.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①他们从你身边走过②站在
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③你还不引人注目。

而④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分)
说服不同于说理,说理注重的是过程,①,只要能获得期待的结果,过程和手段可不考虑。

好的说理要求真实、逻辑合理、论据可靠。

然而,②,也不一定能起到说服的效果。

如果你跟对方说的理与他的利益不符,③。

相比之下,说服指的是一种实际受影响的行为。

非真实、逻辑谬误、论据不可靠的宣传或误导,也可以产生这样的说服效果——“依从”。

答:①


21.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

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

要求: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70字左右。

(6分)
答: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棵大树对一朵玫瑰花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

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


于是这朵玫瑰花找到上帝说:“请把我变得有用一些吧。

”上帝同意了。

于是,世界上有了第一棵卷心菜。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根据阅读材料所体会到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发表见解,也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原文是说“陶寺遗址晚期……这表明了陶寺遗址的都城性质和国家性质”,所以B项“陶寺邦国建国伊始就具有了都城性质和国家性质”错,混淆了时间的先与后)
2.D(“在陶寺邦国基础上”无中生有,据原文可知,陶寺邦国已被彻底摧毁)
3.C据文中可知,“确立陶寺文化的四表”不是为了加强统治,只是为了测量邦国元首心目中的领土,故C项错,混淆了人物和事件)
4.C(“阵中”是“出入”的宾语,“出入阵中”不可断开,故排除A、D;“挺身持满”“易骑奋呼”句式整齐,“易骑”“奋呼”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
5.C(“领”表示兼任,“诣”是前往、到某地去的意思,均不能表示调动官职)
6.B(石保兴并没“故意”步入谷中,夏人也并非“中计”和石保兴交战)
7.(1)(石保兴)于是在黑水河边埋伏士兵,等到敌兵渡到一半时,急忙攻击他们,斩敌首一百多级,追击败兵数十里。

(“遽”“北”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2)夏人(被)击退后,(石保兴)派人骑驿马把这事向皇上报告,真宗皇帝宽恕他而不问罪。

(“闻”“贷”各1分,语意准确连贯3分)
【参考译文】
石保兴字光裔,本名叫保正,宋太祖取“兴守”的意思而把他的名字改了。

建隆初年,十四岁,因先世的功勋补录做了供奉官。

第二年,升任尚食副使。

宋太祖曾经召集功臣子弟用近期大事来询问(他们),石保兴年龄最小,对答清楚,宋太祖认为他很奇特,授官如京使。

开宝中,兼任顺州刺史。

宋太宗征讨河南以东,(让保兴)担任御砦四面都巡检。

太平兴国八年,石保兴出任高阳关监军。

父亲石守信死后,保兴守孝未满便奉召任职,兼任本州团练使。

雍熙初,契丹侵扰边疆,保兴与戴兴、杨守一起担任澶州前军驻屯。

李继迁进入钞地,石保兴迁任银、夏、绥府都巡检使。

石保兴曾到罨子砦及黑水河巡视,快步进入谷中,夏人知道这事,便带着数千骑兵占据险地,渡黑水河寻(石保兴)交战。

保兴所带领的人马不满二千人,(石保兴)于是在黑水河边埋伏士兵,等到敌兵渡到一半时,急忙攻击他们,斩敌首一百多级,追击败兵数十里。

皇上下诏褒奖赞美。

端拱二年,主管平戎军务,迁官莫州,不久任西京都巡检使。

淳化五年,(朝廷)任命他做蕲州团练使,担任永兴军钤辖,改任夏、绥、麟、府州钤辖。

至道二年,迁任延州都巡检使暂兼州衙事务,改任本路副都部署,与范重召等分五路讨伐贼兵。

有岌伽罗腻数族率众人来抗拒,石保兴选拔数百名敢死士口中衔着器具在晚上出击,歼灭了他们。

从此吴移、越移各族归顺投降。

撤军,行至乌地和白池,贼兵又布置方阵来抗拒。

保兴率领众兵出入方阵中,恰巧他乘坐的马中了流箭,他挺身而出拉满弓弦,换上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