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摘抄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
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是一部讽刺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经
典之作。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
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
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一首词,算是这本书的开篇之语,也奠
定了全书的基调。

它道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功名富贵的虚幻,让人不禁
思考起人生的真正意义。

书中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

范进,一个为科举考试
痴迷到癫狂的人物。

他从二十岁应考,直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

得知中举的那一刻,他竟欢喜得发了疯。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
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
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这段描写将范进中举后的癫狂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地讽刺了科
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周进也是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折磨的人物。

他六十多岁了还是个童生,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参观贡院时,他“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后来几个商人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他才得以中举、中进士,一路高升。

周进的遭遇让人同情,也让人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性感到愤怒。

匡超人原本是个孝顺、勤劳的青年,但在追求功名富贵的过程中逐
渐迷失了自我,变得虚伪、狡诈、无情。

他抛弃了曾经帮助过他的马
二先生,欺骗妻子,攀附权贵。

他的变化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
堕落。

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形象。

他临死前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
灯草而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安心死去。

这个细节把他的吝
啬刻画得入木三分。

除了人物形象,书中还有许多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比如,科举考试
中的舞弊现象。

一些富家子弟通过贿赂考官来获取功名,而真正有才
华的人却名落孙山。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还有那些所谓的“名士”,他们附庸风雅,互相吹嘘,实则胸无点墨。

他们的存在是对真正文化和道德的亵渎。

在书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正面的人物形象,如杜少卿。

他蔑视科举,轻视功名利禄,敢于挑战封建礼教。

他散尽家财,乐于助人,是
作者心目中理想人物的化身。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贪污腐败。

官员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地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儒林外史》通过对这些人物和现象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虚伪、丑恶和无奈。

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当今社会,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儒林外史》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每次阅读,都能让人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