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肥皂泡》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肥皂泡》教学反思
本课《肥皂泡》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多彩童年”为主题,紧扣“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语文要素。

文中写了冰心小时候玩肥皂泡时的情景,不仅详细地写出了玩肥皂泡游戏的过程,也对肥皂泡的描写以及产生的美好想象做了生动、细腻地描绘,不由自主地把读者带入童年的欢笑当中,让人浮想联翩,让人回味无穷。

这是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但怎么才能让学生们真正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是我备课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于是我在本堂课设计了很多活动,游戏贯穿全过程,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回顾,亦有欣喜
1.读词串字词句结合: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文字歌,先让孩子去读,读中
发现多音字,易错字,然后我会去指导孩子们如何让去写,以及辨别读音。

因为这首文字歌的内容是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所以在读的时候也会对本课主要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对后面文章主要内容概括起到了铺垫作用。

2.体验阅读学写结合:在第一课时学完制作泡泡水的过程后,我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让他们玩一玩肥皂水,让他们通过吹泡泡体验冰心是怎么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描绘下来的。

这节课一上课,我就让两个孩子分上黑板吹泡泡,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孩子们能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描写很有顺序。

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感性体验结合起来,减缓了理解的坡度,以更好地体会作者文笔的细腻与精美。

有了亲身体验后,这节课的赏泡泡和想象,孩子们对课文就更容易入情入境,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

3.体验想象,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

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梦幻般的感觉,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受了作者的美好想象,
提示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泡泡吹出来象什么呢,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感受泡泡的美。

4.以读为主,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

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以读进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

5.学练结合,促使阅读教学综合高效。

课后布置玩吹肥皂泡,把自己所看、所想记录下来,以通过小练笔使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互相交融,更好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以切实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运用能力。

研讨反思,发现不足
1.整篇课文朗读学生读得不是很深入,缺少练习的时间。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懂的词语,需要去联系实际生活、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方式去理解,比如第四段中的“无色的浮光”、“飘游”、“轻清透明”、“玲珑骄软”、“颤巍巍”“光影凌乱”等词语,需要引导孩子们结合自己的观察经验解决。

课堂上学生抓词理解方面不够扎实到位,没有在想象中读出这几个词语的美,读出了对词语的理解。

2.课文的最后一段没有处理,如果有时间可以简单让学生理解。

因为这一段是最能激发孩子想象力的部分。

比如文中的“那一个个轻清翠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这一长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小球”比作“一个美丽的梦”。

四个“那么……”写出了肥皂泡的圆润、自由、透明和美丽的特点。

这也是一个重点,这里可以让孩子们根据想象、仿写!
3.小组讨论的环节内容还是比较浅显,课堂上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围绕肥皂泡
写了哪几件事情?”孩子们,找了大概半分钟我看有些困难,很多孩子可能在短时间内难以总结出来,所以我当时灵机一动,就让孩子们四人为一小组去讨论。

但是根据讨论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时间短的原因吧!以后在小组讨论的问题设计上还要深入研究,让小组讨论有实效,既有宽度,又有深度。

4.课堂中孩子的积极性有待于提高。

虽然整节课,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但仅限于各个活动中,踊跃举手发言。

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提出:把吹泡泡时的动作先说出来,再写出来。

我当时预设,应该会有一小部分同学主动举手发言,没想到寥寥无几。

于是,我带着同学们把吹泡泡的动作重复做一遍,边做边说,这样孩子们也就慢慢开始跟着我说了。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我会让孩子把课文第三段描写吹肥皂的过程与讲台上这位同学吹肥皂泡作比较,琢磨作者细腻的写法,抓住动词体会作者这种细致描写的手法。

通过对比,孩子们不仅能按照先后顺序把整件事的过程写清楚,还能写具体、生动、形象!
5.本节课最大的问题是我对整本教材,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熟悉度只是停留在读了几遍,并没有把几篇课文进行对比,或者反复阅读重点部分去发现异同点,这样导致本节课的内容也是脱离了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

还好当时,张勇杰老师首次磨课后,告诉我要有课时打算,语文要素“用不同的方式理解难懂的句子”如果第一节课不考虑,第二课时定要落实,说课时得说清楚。

回顾公开课,还算完整但总有些遗憾,把重点的内容还是没有讲出来。

所以,我觉得以后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整本教材的每一单元都联系起来,单元里的每一篇课文联系起来,吃透课本,这样也就不会出现抓不住重点内容的情况了。

6.整节课前松后紧的情况。

刚开始的导入、初读环节,自我感觉还比较好,到了深入研读这一块,我担心时间不够,减少了深入阅读的时间,孩子很难一下子明白动词的
用法,感受动词的魅力。

此环节只有几个学生完成了我的目标。

再到小练笔节奏更快,下课铃响之后更是着急,随便抽了两名同学的小练笔进行阅读。

从他们写作的内容来看,效果不是很好。

初读这块浪费的时间有些多,是因为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而且目的都是掌握重点生字词,目标重复花费了不必要的时间。

下次,我会巧妙地设计生字随文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欠缺,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的情况还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中,听了其他老师的课后,我更加清楚自己教学能力弱,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语文教学不能停留于表面,在向各位老师、名师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勤于钻研,每天坚持看小学语文教师相关的杂志,一周坚持看一个名师讲课视频,做好课堂实录的笔记。

我相信,做到这些以后自己的教学水平会有所提高。

“越努力,越幸运!”未来的教学之路,我会珍惜每次教学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