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观课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周长》观课报告
《图形的周长》观课报告
11月18日上午第一节举行了《图形的周长》观课活动,11月19日下午第一节进行了议课评课。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本次研修的重点,我们从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学生空间观念发展、课堂时间分配、教师问题设计、学生活动参与等方面确定本次观课重点。
根据观课重点和各位老师的交流,我总结本次观课结果如下:
1.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本节课中在课堂导入、新知探究、练习巩固环节中教师都设计应于了PPT 课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建构周长的概念模型,实现了采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1)导课环节。
教师设计flash动画,模拟小蚂蚁跑步的路线,创设学生熟悉的、并且很喜欢的生活情境,让孩子初步感知——周长是一周的长度,让学生建立了初步的周长的表象。
(2)探究活动一:教师采用PPT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平面图形等,让学生指一指它们一周,促进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在总结出周长的意义后,教师又借助PPT课件让学生再次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表面图形的周长。
(3)探究活动二:周长的测量中,在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展示测量结果后,对于不规则物体周长的测量,教师设计的PPT课件,形象的展示了树叶周长的测量方法,并渗透了数学上化曲为直的思想。
(4)探究活动三:教师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后用动态的展示抽象出几何图形。
这是周长认识中的一个提升。
前面认识的都是具体实物的边线,在此抽象出了几何图形的边线。
这样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实现了学生认识上的飞越,这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步骤,采用多媒体动画呈现,更形象具体,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让学生借助其中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周长,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因为下一节课才要学习具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李老师在
此教学的度把握的很好,只让学生明确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就可以
了,至于用什么方法老师没有多余的去比较优劣。
2.借助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问题
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也是教学目标之一。
本节课中以下几个环节的设计落实了这一发展目标。
(1)导课环节。
在学生观察小蚂蚁跑步线路,初步的感知树叶的边线后,教师设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第三天的跑步路线。
动画的展现、学生的想象等都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中呈现的各种图形的周长,教师都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呈现、由具体的花坛的图片抽象出几何图形等设计都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3.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
教师导入课用时约5分钟,新知探究活动一用时约5分,新知探究活动二用时10分,探究活动三用时10分,应用环节用时9分钟,总结环节用时1分钟。
4.其他
教师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参与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