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更换复式交分道岔作业效率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复式交分道岔结构复杂,大修更换工作量大,开通前调试困难,极易造成施工延点。
本文通过查找
施工延点原因,抓住关键环节控制,从施工组织设计、加快拆除旧岔作业速度及严控纵横移作业等手段,提高成组更换复式交分道岔作业效率,确保正点开通线路。
关键词:有铁路;道岔施工;环节卡控;消除延点中图分类号:U21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686(2020)03-039-02
陈爱锋1,覃宏海2
关于提高更换复式交分道岔作业效率的探讨
(南宁局集团公司
柳州工务段
1工程师,2助理工程师,广西柳州
545007)
10.13572/ki.tdyy.2020.03.015
在既有线上对复式交分道岔进行大修更换施工,受场地、施工天窗、既有电务供电设备的制约和影响,新岔排组装、既有交分道岔拆除、新岔排移动就位、开通前调试相当困难,各施工工序环环相扣,如相互衔接稍有不畅,极易造成施工延点,影响运输秩序。
为此,研判并有的放矢地抓好施工关键环节矛盾化解,才能确保安全和提高施工效率。
1
施工关键环节分析
1.1
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环节
通过分析以往换
岔施工晚点原因和借鉴兄弟单位成组更换道岔经验,确定将施工封锁点内前130min 的工作,即拆除旧道岔、横纵移新岔排、新岔排拉伸等环节列为整个施工的关键点。
据此,要求编制施工组织时,必须对所列重点环节、施工关键点提出明确的安全、劳效要求。
1.2
拆除既有的复式交分道岔环节
复式交分道
岔的长度略大于单开道岔,其作用相当于两组对向单开道岔。
由于该型道岔结构复杂,特别是道岔中部的钢轨及零配件多,加之现场作业场地有限,导致拆除旧道岔难度较大。
此外,如遇到施工的大站场内,既有线路道床翻浆、板结现象,需要清挖、整平道床,又会进一步增大拆除旧岔难度。
为此,必须做好预案,赢得工作主动权。
1.3
岔排横纵向移动环节
复式交分道岔铺设,受
场地面积等条件制约明显,特别是电气化改造后,换岔施工点就近鲜有预铺、组装岔排对位横移一次到位的场地,多数新岔排预铺要在距既有道岔较远处,施工时至少需将其进行两次横移、一次纵移才能就位。
因此,必须制定、实施确保纵移终点安全准确、横移方向与角度达标的横纵移到位措施,才能减少新岔排横、纵移次数,压缩移动作业耗时。
道岔首尾两端位置示意见图1。
图1
道岔首尾两端位置示意图
1.4
新岔排拉伸作业环节
新轨排落地后纵向一
次很难精确到位,必须对道岔进行拉伸,确保道岔铺设符合设计位置。
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如在以往施工中,经常出现道岔拉不动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复式交分道岔整体质量重;二是道床摩擦阻力大,道岔落地后拉动困难;三是拉伸量控制不到位,需二次拉伸作业,多一道工序,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2
控制要点
2.1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认真编制更换复式交
39
分道岔《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要体现科学合理、务实有效原则,结合运输部门拟定的给点时长计划,综合考虑换岔各工序环节的难易程度,设计并绘制“换岔施工工序流程图”,将施工封锁得点内
前130min 的作业流程和步骤、工序作业用时,作为施工重点卡控,并进行具体分解、明确,以此指导和督促换岔施工组织方案落实。
更换复式交分道岔施工作业流程见图2。
2.2加快拆除旧岔作业的速度2018年11月,南宁局集团公司柳州工务段在更换柳州南六场共3组复式交分道岔施工时,针对交分道岔结构复杂,钢轨配件多的特点,一是增加了割除旧轨队伍数量,即从原来4组队伍增加到6组进行气割旧钢轨。
二是增加尖轨部分拆除队伍劳力,以保证将旧轨料迅速抬出,加快拆除道岔速度。
同时,盯控好道岔道床整平的速度与质量,确保道床整理与拆除旧道岔环节同步进行。
2.3
严控纵横移作业环节
2.3.1
确定纵移道岔终点位置
施工前,技术人员
要深入施工现场确定新岔排纵移定位点,用三角函
数原理计算出新岔排二次横移时最不利条件下岔排因扭转造成整体纵移量(因岔首与岔尾距离的水平差,道岔需转动的角度),再加上岔排预留拉伸量150mm ,采用拉绳线定出岔排纵移定位点。
该位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岔排的拉伸量。
如定位较远,则
会造成岔排拉伸大,耗时多;如定位近,容易在岔排横移落地后与既有轨道钢轨搭头,需二次纵移岔排,增加作业工序。
2.3.2
强化现场组织协调
新岔排从组装位置第一
次横移上既有轨道线路后,在岔枕底安装纵向走行架,利用轨道车把新岔排纵向推移至被更换道岔岔位旁边的邻线上,准备第二次横移。
由于原道岔铺设方向与新岔排纵移走行股道线路方向不平行,相对原道岔中线方向,新岔排与之有偏角,造成新岔排前后偏差量至少有2.5m 。
因此,岔排在二次横移时,要严格落实施工安全组织措施,服从统一指挥,协调控制新岔排头、尾横移速度,准确调整走行滑轨的方向、角度,逐步递减岔前后两端相差的距离,确保在横移到位后,新岔排前后两端基本就位,进而减少后续的拨道量。
2.4
减少新岔排拉伸阻力
施工作业前,要充分调
研论证,选择、确定拉伸方向,控制好新岔排落地后新旧轨头距离。
通过测算,确定拉伸量以控制在100mm ~200mm 间为宜。
新岔排落地后,不能提前将高程起道机撤除,以保证在拉伸岔排不动情况
下,能将岔排打起,在砼岔枕底纵向垫入夹板,减少拉伸过程中枕底与道床间的阻力。
同时,要注意每次作业两台拉伸器必须同时使用,增大拉伸
力度。
3取得成效
通过对施工关键环节的控制,南宁局集团公司
柳州工务段2018年更换的三组复式交分道岔,均正点开通线路,没有发生延点情况,走出了“凡是更换复式交分道岔施工就必然延点”的困境,为提升全局运输效益效率作出了贡献。
同时,在顺利完成年度施工任务情况下,又进一步改善了行车设备状态,起到了既改善线路设备质量又确保行车安全的目的,实现了质量安全双丰收。
4结束语
随着铁路运输企业运用新技术力度和广度不断
加大,复式交分道岔等新设备的养护维修的任务也将更为现实和迫切。
作为工务部门的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掌握规律,逐步深化采用新技术、新办法,卡控关键施工环节,确保施工优质高效,不断拓宽提升设备养护维修质量、服务铁路运输安全效益的思路和途径。
图2更换复式交分道岔施工作业流程图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