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必修三《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3)文化霸权,就是西方国家把其物质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妄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探究案
例题导析:
(一)文化“万花筒”
阅读教材4页,思考并分析探究与共享问题:
【预习线索】
1、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文化的含义----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预习案
知识点拨
一、体味文化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
它包括、
也包括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现象,是人们的产物;(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与综合国力
(1)地位及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和的重要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的重要因素。
(2)如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激发,提高,为经济建设提供、不竭的和强大的。
文化与文明
①文明是同野蛮、愚昧相对应的
文化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
②文明是外在的
文化是内在的
③文明一般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
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2012安徽)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B.①③
A.国家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性B.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D.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2.(O8广东)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这启示我们()
A.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B.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错误观点: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促进经济、政治。
2、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正确理解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
(1)文化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产业,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④文明的变迁十分迅速
文化的变迁则相对迟缓
错误观点:
1、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3、文化就是文化艺术、科学知识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或文化就是知识、就是艺术)。
4、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就是文化。
5、文化是物质力量。
6、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促进社会发展。
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的特点相关知识。①项正确,城市雕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项错误,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所谓认同感归属感;③项正确,每一座城市雕塑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寓意。④项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故正确答案是B。
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D.应该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3.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根据这一论断,为应对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必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政治是经济的,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和相对的。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等。
本课知识网络
训练案
1.5.12汉川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以13亿中国人的风雨同舟,呈现一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和“软实力”。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包括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我们要重视“软实力”是因为()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3、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
、、、、等都属于文化(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4.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
而且表现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教学目标】
课标目标:了解文化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认识文化的反作用;理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特征;明确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目标:(1)明确文化的含义,特点,表现形式;(2)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文化的涵义;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政治文化化,文化政治化)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节目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阅读教材第9页,思考并分析探究与共享问题:
1.你能对上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么?
2.业余有的内容难以归类,你的理由是什么?
3.你和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