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水果》—数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喜欢的水果》—数学教学案例
一、活动背景:
在学习《我的饮食搭配合理吗?》这一课后,学生对于水果这一食品活动后的成果汇报。

二、活动开展的目标: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模拟市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水果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活动开展的基本设想及形式:
1、基本设想: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模拟市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水果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乐于交往、善于合作、喜欢探究的良好品质。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广泛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责任感。

2、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家长、老师、网络、书籍
3、活动的成果的可能形式:手工制作
4、成果怎么汇报:全班交流
四、活动实施的相关要求:
1.咨询家长、访问果农、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水果的相关知识。

2.橡皮泥、牙签、小刀、其它辅助材料
3.课件、头饰
五、活动过程:
1 .激趣导入:师:今天我们的教室有了新变化,五颜六色可真漂亮呀,空气里还弥漫着甜甜的香味,是不是来了一群“小客人”呀?噢!原来我们请到的客人是——“我喜欢的水果”(板书课题。


师:你们都喜欢什么水果?
生:我喜欢苹果,红红的多好看啊!
生:我最喜欢吃香蕉了,它又甜又香又软,味道可好了!生: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橘子、有桃子、还有大西瓜。

2.猜测水果,了解水果的特点:
(1)师说生猜:
师:老师也有一样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你能猜出我喜欢吃什么吗?
生:苹果。

生:梨子。

(学生自由猜,老师含笑不答。


师:这样吧,我不直接告诉你们水果的名字,但是你们可以向我提问,想想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问?
生:老师,你喜欢的水果什么形状的?有多大呀?
师:我喜欢吃的水果是椭圆形的,跟玻璃球差不多大。

生:那么您喜欢的水果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呢?
师:我喜欢的水果是紫色的,又酸又甜。

生:我猜到了,你喜欢吃的水果一定是葡萄。

师:你猜对了,老师就把这种水果奖给你!
(2)生生互猜:
师:小朋友都喜欢吃什么水果?能从这几个方面来简单说说,让同桌的小朋友来猜一猜吗?(同桌互相你说我猜。


3、水果市场。

(1)相信大家对水果已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们每个人喜欢吃的水果不一样,可是人体每天需要多种营养。

你愿不愿意向你的小伙伴推销你喜欢的水果,让他们也爱上这种水果,吸收多种营养,
长得更茁壮呢?现在我们来做游戏,谁愿意扮演这些可爱的水果?请在座的各位顾客挑选、购买你喜欢的水果。

(示头饰,分配角色,播放背景音乐:欢快的乐曲)
(2)模拟市场:一部分学生戴头饰扮演水果推销自己,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挑选、购买水果。

4、做水果拼盘。

(1)每种水果都有不同的营养,那我们来学习做一个水果拼盘,每天都来享受一顿丰盛的水果大餐吧!
(2)出示要求:a颜色搭配和谐b作品惟妙惟肖
(3)整体外观漂亮。

(4)人人参与很重要。

5、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我们观察了水果,品尝了水果,亲手制作了水果。

同学们说的好,做的美,想的奇。

希望你们今后合理搭配自己的饮食,吸收不同的营养,身体越长越棒!
后记分析与教学反思:
一、理性认识:
综合实践作业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尤其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养成。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生成性。

尽管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决定了还不能发挥和开辟十分广阔的自主性空间,但只要指导教师能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提倡小组合作的活动组织形式,他们就能初步具备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成果呈现的能力。

同时,虽然对三年级的学生坚持教师的指导,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的计划性一面,但这仍然是以尊重学生的选择,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对象及实践方式为前提的。

活动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连接过程。

随着活动的展开,三年级小学生在动动、玩玩、想想、说说、思思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

虽然研究程度不深,过程控制不稳定,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增
强,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二、分析与反思
1、教学是一个提供给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将学知和学做紧密结合起来的过程。

本案例设计中强调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

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通过体验和内省,实现自主学习,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升的目的。

2、教学的生命力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教学中非常强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选择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内容,开发实践环节。

由于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也就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心智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达到了人本化的教育。

3、关注课堂师生关系的建构。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
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

反思:
1、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并切合主题,就一定要寻找师生共同感兴趣的操作平台,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愿,这样,才能真正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从指导力度而言,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的力度应是不同的。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指导的力度要相应加大。

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从方式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3、不要拘泥于本班师生的合作实践研究。

在班级内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自于伙伴和老师的智慧资源显得不足。

因此,是否倡导教师一方面可采用年级打乱混合形式开展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助互动;另一方面,以教师学习型小组为单位给予
学生作指导。

从而使学生在更加广泛的时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加丰富的智慧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