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2020—2021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生物试题(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秋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将其字母符号正确填涂。
)
1.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生物长发育的是()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C.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
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
3.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尘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丙→甲→乙→丁,在某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B.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4.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A.青草→野兔
B.泥巴→虾米→小鱼→大鱼
C.大米→老鼠→细菌
D.黄雀→螳螂→蝉
5.下列生物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是()
A.苹果
B.真菌
C.啄木鸟
D.含羞草
6.下列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干旱环境中生活
B.青蛙体温恒定,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C.鲫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D.家鸽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
7.下列是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材料颜色太浅——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一半模糊一半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8.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气孔时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实验操作的选择和排序,正确的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转动遮光器,换大光圈④转动遮光器,换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动装片⑥向上方移动装片
⑦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⑧转动转换器,换低倍物镜
A.⑤→⑦→③→①
B.⑧→⑤→②→④
C.⑦→⑥→①→③
D.⑥→⑧→④→②
9.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的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①→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⑤→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⑤
10.在柚子树根和叶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线粒
B.叶绿休;叶绿
C.线粒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叶绿体;叶绿体和线粒体
11.我国在“嫦娥四号”上种的棉花发芽了!这是人类首次让“月球长绿叶”下列有关棉花结构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棉花植株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棉花植株的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
C.细胞分裂、分化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基础
D.棉花的种皮是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12.“m→n→生物体”表示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m是绿色植物细胞,则n代表组织和器官
B.若m是哺乳动物细胞,则n代表组织和系统
C.若m是草履虫细胞,则无n结构,单个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体
D.若m是受精卵,可经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生物体
13.打开影集,我们会发现,我们比上小学时长高了许多,其根本原因是()
A.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B.生活得到改善
C.经常体育锻炼
D.心情愉快
14.草履虫利用()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并排到体外。
A.表膜
B.胞肛
C.收集管、伸缩泡
D.食物泡
15.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虽然微小但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B.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它能完成呼吸消化等生理功能
C.草履虫有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D.有些单细胞生物能污染水源、危害渔业生产
16.下列各项对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时,细胞中的染色体会复制再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
B.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C.染色体上有DNA,DNA里有蛋白质
D.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B.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共同点之一是都能产生种子
C.被子植物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种子有果皮包被
D.银杏、水杉、圆柏、菊花是裸子植物
18.“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对春大的描写,这里的“绿”是指()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种子植物
19.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应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B.苔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导管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肾蕨有茎、叶的分化,但只有简单的假根,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20.科研人员在研究某种植物时,从收获的种子开始做鲜重测量,得到了鲜如图所示的曲线。
下列对曲线变化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Oa段鲜重减少的原因主要与水分有关
B.ab段种子中的细胞基本处于休眠状态
C.bc段由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导致鲜重增加
D.c点以后增幅较大与水和有机物的增加均有关
21.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片由①②④⑤组成
B.②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③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和无机盐
D.⑤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22.下列哪一项不是为了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A低温贮藏水果蔬菜
B小麦种子入仓前晒干
C.贮藏粮食时,向密闭的粮仓内入二氧化碳
D农田及时松土
23.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里各种下20粒玉米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从上述实验可知,该同学将探究影响玉米种子发芽的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温度
D.空气
24.在同一植株上分别于早晨、傍晚、深夜摘取同一部位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进行脱色后,用碘处理,结果是()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较深
D.三个圆片的蓝色深浅相同
25.关于利用天竺葵进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叶片变为黄白色
B.实验结果是茎叶遮光的部分呈蓝色
C.实验说明光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D.本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26.农业生产中,农民伯伯采取的相关措施与其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A.水淹后的农田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湿度
C.适时给农作物中耕松土——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
D.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降低幼苗的蒸腾作用
27.关于将光照后的叶片置于酒精中隔水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让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进行脱色
B.让叶片变成黄白色,有利于后期的观察
C.防止酒精受热燃烧,发生危险
D.让酒精促进产生更多的淀粉,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28.植物对于人和自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各项匹配的是()
A.满江红是一种优良的绿肥和饲料——藻类植物
B.可以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蕨类植物
C.给水中的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苔藓植物
D.常在古人文学作品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种子植物
29.如图表示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花季节若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会造成作物减产
B.受精是①中的精子和⑥中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C.玉米、水稻、鼠尾草都是图示传粉方式
D.胚珠的数目决定着果实里面的种子数目
30.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胚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乙图中a由甲图中的④发育成
C.丙图中的B、C使根不断长大
D.丁图中的1发育成乙图中的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识图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31.(10分)水稻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云南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通过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主动调适,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稻作文化。
稻鱼种养等生态系统的建立,处处彰显着生态智慧。
下图是某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据图分析回答。
稻螟虫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____________。
一般来说,蛇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比其它生物____________。
(3)将鱼放养在稻田中形成稻鱼种养生态系统,可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效益稻鱼种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稻田生态系统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32.(10分)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的数量很少,在自然状况下很难相遇,因此繁殖后代比较困难。
科学家正尝试用克隆的办法来繁育大熊猫,克隆过程示意图如下:
(1)上图所示的克隆过程中,新组合的细胞的细胞核来自____________(写标号)。
(2)大熊猫体细胞的细胞核内有2n条染色体,熊猫卵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新组合的细胞核内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新组合的细胞需要经过细胞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才能发育成D。
(4)大熊猫A是一只雄性大熊猫,大熊猫B和C是雌性大熊猫,新生大熊猫D的性别为____________性。
33.(10分)下面是绿色植物的花、果实、子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各图并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2]和[3]共同组成____________。
(2)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____________两个过程。
(3)甲图中[5]完成受精作用后,可以发育成图乙中的结构[ ]____________。
(4)丙图中,最主要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5)某农科所在研究环境条件对种子寿命影响时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以下曲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储存种子时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我们应采取增加CO2浓度、__________、晒干等措施。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34.(10分)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利用玉米种子进行的相关实验的实验方案和结果,请分析回答:
(1)木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请补充表格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甲与丙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可得出结论是:种子萌发需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________________。
2020年秋七年级(上)期末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将其字母符号正确填涂。
)
二、识图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31.(1)分解者
(2)4 增多多
(3)强
32.(1)A
(2)2n
(3)分裂分化(“分裂”、“分化”位置可交换)(4)雄性
33.(1)雄蕊
(2)传粉和受精
(3)[2]种子
(4)[5]胚
(5)降低(储存)温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34.(1)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意思相近即可)(2)25℃种子不萌发
(3)水
(4)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