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朗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回忆
1.教师口头提示:上学期学习了阅读知识,请大家回忆相关内容。
2.学生自由回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3.学生讨论交流回忆的结果。
4.学生用笔勾勒阅读知识内容提要。
5.学生代表口答。
6.教师口头小结学生口答情况。
如何做到表现适度、不瘟不火?
(3)借助手势传情达意
手势,是用手和用胳膊的动作与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手势的含义十分丰富,在姿态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阅读文本54页,明确手势划分类型
师:语气、表情、手势,都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在大方得体的前提下,与朗诵的内容相结合,突出朗诵重点就行了,切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气足声硬易于表现愤恨之情
气缓声沉适宜表现悲哀之情
气舒声平可表现陶醉之情
总之、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2)借助表情传情达意
表情,是指面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头等配合的协同动作
运用面部表情要遵循以下原则
发自内心真诚自然
与表达内容和现声气氛相适应
表现适度、不瘟不火
有鲜明感
提问学生回答:
在愉快的场合和悲哀的场合分别该用什么样表情?
可以分成5个小组。
学生任一小组代表诵读其作品。
学生相互评价代表诵读质量。
教师公开、客观评价。
教师范读示例。
五、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全课内容。
布置本课作业:课后自己寻找诵读材料加以练习诵读技巧。
板
书
设
计
口语交际---朗诵
概念
朗诵和朗读区别
朗诵技巧:语气 表情 手势
教后札记
2、诵读与朗读的区别?
提问学生回答
师提示:
1、是一种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
2、选材种类不同
应用范围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3、诵读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结:
(1)借助语气传情达意
朗诵量要做到情随声出,声情并茂,必须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
气满声高适合表现喜悦之情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
编号:
备 课
组 别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所在
年级
主 备
教 师
授 课
教 师
授课系部
授课
班级
上 课
日 期
课题
口语交际---朗诵
教学
目标
1.明晰朗诵的基本理论,认识到朗诵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重点
朗诵的基本理论知识。
难点
朗诵的实践技巧。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口语实践
1、形式分成3个小组,分别就技巧的三个内容加以细致梳理。
小组代表分别发言各自所“梳理”的内容。
教师智能展示并强调三个技巧内容。
教师特别强调书上P55第二行内容:所有的技巧内容在具体运用时,
必须做到:只能适可而止地点缀,不可喧宾夺主地滥用。
2、教师指导学生口头作答
P 55T1、2、3、4、5,
7.教师智能投影——阅读的分类
1)默读会意
2)朗读扬声
3)诵读畅气
4)涵咏品味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1.教师口头引入诵读的话题,并板书课题
2.教师智能展示教学目标。
3.学生解读“目标”。
三、学习理论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或朗读书本P53-55内容,自行梳理诵读的理论知识。
学生自由梳理、讨论交流。
1、什么叫诵读?
设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内
容
一、复习回忆
1.教师口头提示:上学期学习了阅读知识,请大家回忆相关内容。
2.学生自由回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3.学生讨论交流回忆的结果。
4.学生用笔勾勒阅读知识内容提要。
5.学生代表口答。
6.教师口头小结学生口答情况。
如何做到表现适度、不瘟不火?
(3)借助手势传情达意
手势,是用手和用胳膊的动作与造型来表达思想感情。手势的含义十分丰富,在姿态语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阅读文本54页,明确手势划分类型
师:语气、表情、手势,都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在大方得体的前提下,与朗诵的内容相结合,突出朗诵重点就行了,切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气足声硬易于表现愤恨之情
气缓声沉适宜表现悲哀之情
气舒声平可表现陶醉之情
总之、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2)借助表情传情达意
表情,是指面部表情,即眼、眉、嘴以及头等配合的协同动作
运用面部表情要遵循以下原则
发自内心真诚自然
与表达内容和现声气氛相适应
表现适度、不瘟不火
有鲜明感
提问学生回答:
在愉快的场合和悲哀的场合分别该用什么样表情?
可以分成5个小组。
学生任一小组代表诵读其作品。
学生相互评价代表诵读质量。
教师公开、客观评价。
教师范读示例。
五、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全课内容。
布置本课作业:课后自己寻找诵读材料加以练习诵读技巧。
板
书
设
计
口语交际---朗诵
概念
朗诵和朗读区别
朗诵技巧:语气 表情 手势
教后札记
2、诵读与朗读的区别?
提问学生回答
师提示:
1、是一种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
2、选材种类不同
应用范围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3、诵读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生共结:
(1)借助语气传情达意
朗诵量要做到情随声出,声情并茂,必须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
气满声高适合表现喜悦之情
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1教案
编号:
备 课
组 别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所在
年级
主 备
教 师
授 课
教 师
授课系部
授课
班级
上 课
日 期
课题
口语交际---朗诵
教学
目标
1.明晰朗诵的基本理论,认识到朗诵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重点
朗诵的基本理论知识。
难点
朗诵的实践技巧。
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口语实践
1、形式分成3个小组,分别就技巧的三个内容加以细致梳理。
小组代表分别发言各自所“梳理”的内容。
教师智能展示并强调三个技巧内容。
教师特别强调书上P55第二行内容:所有的技巧内容在具体运用时,
必须做到:只能适可而止地点缀,不可喧宾夺主地滥用。
2、教师指导学生口头作答
P 55T1、2、3、4、5,
7.教师智能投影——阅读的分类
1)默读会意
2)朗读扬声
3)诵读畅气
4)涵咏品味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1.教师口头引入诵读的话题,并板书课题
2.教师智能展示教学目标。
3.学生解读“目标”。
三、学习理论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默读或朗读书本P53-55内容,自行梳理诵读的理论知识。
学生自由梳理、讨论交流。
1、什么叫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