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这一课程的第一课时,使学生能够:
1. 了解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基本种类和功能;
2. 认识工具与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
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具认识:学生需收集至少五种日常生活中常见工具的图片或实物,并简要描述其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 技术探究:学生需选择一项与工具相关的技术进行探究,了解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探究报告。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利用所收集的工具中的一种,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如使用剪刀剪纸、使用尺子测量等,并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4. 创新思维: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款自己认为最需要的工具,并简单描述其功能和设计思路。

三、作业要求
为保证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工具认识部分:图片或实物要清晰展示工具的外观和功能,描述要准确、详细。

2. 技术探究部分:探究报告需包含技术原理的简要解释、至少两个技术的应用实例以及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3. 实践操作部分:操作过程要清晰,结果要真实可信,可附上操作照片。

4. 创新思维部分:设计要具有新意和实用性,描述要具体、清晰。

5.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四、作业评价
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准确性:对工具的认识是否准确,技术探究的内容是否正确。

2. 完整性:作业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任务。

3. 创新性:创新思维部分是否具有新意和实用性。

4. 实践性:实践操作部分是否真实可信,操作过程是否清晰。

5. 美观度:作业整体是否整洁、美观。

五、作业反馈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将对全班同学的作业进行总结和展示,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第一课时所学的工具和技术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

二、作业内容
1. 理论复习:学生需回顾并整理《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课程中涉及的各种工具和技术的特点、用途及使用方法,形成知识框架,为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2. 动手实践:学生将利用所学工具(如简单机械工具、电子工具等)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螺丝刀拧紧螺丝、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简单的机械操作、使用电路板连接LED灯等电子设备。

此环节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操作指南,按步骤完成实践操作。

3. 创意制作:结合所学知识和工具,学生需自行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科技作品。

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风车发电机或利用废旧物品改造一个小型机器人等。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技应用能力。

4. 作品展示与交流:学生需将所制作的科技作品进行展示,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此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作业要求
1. 理论复习:学生需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知识框架的整理,确保内容准确无误。

2. 动手实践: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伤害。

3. 创意制作:作品应体现所学知识的应用,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制作过程中应注意节约资源,尽量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改造。

4. 作品展示与交流:学生需在班级内进行作品展示,并准备简短的发言,介绍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四、作业评价
1. 教师根据学生理论复习的完成情况和知识框架的整理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动手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3. 对学生的创意制作进行评价,从作品的实用性、创新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打分。

4. 根据学生在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作业反馈
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学生在理论复习和实践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对于学生的创意制作和作品展示,教师将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改进意见,以提升学生的科技制作和交流能力。

3. 教师将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改进建议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