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回购1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号“回购105”
作者:朱伟一
来源:《世界博览·中国卷》2010年第05期
朱伟一,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获法律博士学位。
著有《听风听雨》、《金融大败局》等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华尔街妙用回购协议,减少了账面负债——借贷成了销售盈余。
巧夺天工啊!
资本市场云谲波诡,颇有国共“谍战”的惊险。
美国金融危机期间,每到季度末,雷曼公司都要“出售”其资产——通常是流通性比较强的政府证券,但几天之后,雷曼即将资产重新购回。
此类回购协议代号“回购105”(Repo 105)。
与《潜伏》中“峨嵋峰”的代号一样,“回购105”最终也浮出水面:105指雷曼暂时“出售”的资产的价值为其“出售”该资产所得现金的105%。
但“回购105”只是暂时“出售”资产,其实是一种有抵押的资产贷款。
“回购105”之类的回购协议,与当初安然公司的会计造假如出一辙。
2008年3月18日的电话会议上,雷曼的首席财务执行官埃琳·卡伦(Erin callan)告诉业内,雷曼“要给资产表更多的透明度”。
但就在电话会议前不久,雷曼做了手脚,将4g0亿美元的证券挪到账外,以减少账面的杠杆金额。
业内的分析师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即便不知道,猜也能猜出几分。
再有,回购协议中有不少还是三方协议,第三方是结算代理或银行,圈内人相互知道对方底细的应该不少。
对于三方协议,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会觉得像不像我们以前闹过一阵的“三方理财协议”?三方理财协议也是有银行夹在中间。
不同之处是,三方理财协议的创新,是将由银行提供的贷款变为第三方的投资,以规避法律的限制;而回购协议的妙处则是将贷款转换为资产出售,欠款反倒成了利润。
两者都是神出鬼没,两者都是资本市场的“奇葩”。
“回购105”是比较拙劣的做法,手段也并不高明。
但如果雷曼没有倒闭,此类问题可能永远都不会暴露。
雷曼还连累了一家会计事务所和一家律师事务所。
这又和安然丑闻如出一辙。
安然让会计事务所安达信因为作伪证而破产倒闭,但律师事务所安然无恙。
雷曼的做法固然可恶,但远不是最可恶的,雷曼搞了阴谋诡计,但至少还没有明火执仗。
对于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现象,人们的忍受程度比过去高出了许多。
2010年3月9日,美国证交会宣布,正在调查20多家金融机构,要弄清楚这些机构做账时是否有类似“回购105”的做法。
但此类调查最后大多是不了了之,首先是技术困难。
雷曼高管极其小心,其邮件从不涉及“回购105”。
高盛的前第一把手保尔森更加了得,通常联系只用手机,不用电子邮件。
真是要查的话,就会查到证交会自己的头上来。
2008年3月的时候,美联储和证交会各有一彪人马驻扎在雷曼,人数有12人之多,而且他们可以拿到雷曼的账簿和记录。
派了工作组还是查不出来,就有人起了疑心,怀疑证交会是故意庇护雷曼等华尔街银行。
把财富与智商作正比是人类常见的一大错误。
雷曼公司、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有钱,很多人便想当然地以为他们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人。
但雷曼的故事再次验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发横财不富。
还有,许多人以为境外的股市监管机构要强于我们的。
其实,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与政府的其他监管机构一样,首先是为富翁服务的,尤其是为超级富人保驾护航。
如果他们不为富人服务,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超级富豪?证交会是保护大银行的,各国证券机构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