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猴性”,多人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猴性”,多人性
小时候,对两件事情很感兴趣:一是看《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至侠至勇;二是看杂耍中的耍猴。
猴子像人,又多有灵性,确实很好玩。
成年之后,对猴子有两事又很感性:一是在动物园看猴群,体悟“猴山理论”中猴子狠夺的本性;二是听闻游客喂猴取乐和猴子袭人事件。
猴子再像人,但其劣性不改。
看电影《猩球崛起》《金刚》,那些与猴子相类的猩猩,似乎与人有情谊,甚至有些方面更胜于人,深知那只是人的“揣度”,而并非真实。
因为,太多的“猴性”确实不是人性,也成不了真正的人性。
猴子无论怎么再像人,无论怎样学人使用简单的工具,无论具有
太多的丰富的表情,它总是兽,而不是人。
万千年来,猴子虽然近人而生,但却与人的生活千差万别。
关键在于其性。
猴性顽劣。
猴子顽皮不听话,是猴子的本性。
野性难驯,印象最深的就是猴子。
耍猴者一手拿着食物,另一手必执皮鞭,猴子若不服从,就以鞭警示或以训教,否则,猴子是管束不了的。
猴性自私,嫉妒。
抢夺食物、抢夺领地,自私自利心过重,猴子表现得很显然。
猴子虚荣心强。
猴山之争,它不允许其他的猴子高于其上,往往恃强凌弱,甚至是拼命相争,凶相毕露。
猴子见利忘义,忘恩负义。
在太多的视频短片中看到,面对食物,猴子先是自饱,而不是先是喂子,甚至是对幼子夺食而大打出手;对于付给食物者,不计有恩,反而一旦反目,大发脾气,甚至拼命以击。
猴子欺软怕硬。
面对弱者,猴子劣性尽显,为了己利而蛮不讲理,无所顾及,肆意纵恶,大放淫威;面对强者,弱猴则身躲角落,畏首畏尾,食、位难有,而有些猴子虽然示弱但仍被无情赶出猴群。
猴子奴颜婢膝。
从耍猴现场、博食现场看得最真切,有些猴子为了取悦他人、为了获得食物,可以无底线、无尊容,变鬼脸、显奴性,甘当小丑,自示其丑,任人取乐。
猴性还有很多,但认知中的猴性相较正常的人性,往往天差地别。
自然,从这些看劣的猴性来相对看人,有些人拥有猴子的这些劣性甚至有过而不及,让人所不齿。
但是,真正的人性是不能有这些劣质“猴性”,而是甘于摈弃劣习,做堂堂正正的人,做有道德和品位的人。
猴子切掉尾巴,站起来走路,或许就会成为“真正的人”。
但是,这恰恰是猴子绝对做不到的。
因为,“猴性”决定了猴子的“基因”。
深一步讲,人不能有这些劣的“猴性”,拥有了太多的劣的“猴性”,自然也当不成人们印象中真正的“人”。
(文中图片取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