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3.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同步练习
1. 右下图是《新华日报》关于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的报道,该报道出现的历史背景应该是()
A.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 七七事变爆发后
C. 不列颠之战爆发后
D.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2. 1941年10月l日,美英苏开会签订议定书,规定从会议结束至1942年6月,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飞机400架、坦克500辆和其他武器、军用物资;苏联则向美英提供军工原料。
该议定书
A.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背景下签署
B. 体现了《大西洋宪章》的精神
C. 表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开始联合行动
D. 为战胜从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3.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要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这说明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
A. 根据英国利益调整外交政策
B. 放弃绥靖政策
C. 仇视社会主义苏联
D. 对德国入侵苏联表示同情
4.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为实现侵略制订了诸多计划,下列被希特勒宣称为“全世界将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的计划最有可能是
A. 攻打法比的“施里芬计划”
B. 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C. 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D. 西北非的代号“火炬”行动
5. 二战开始后,德军遭受的第一次失败是
A. 敦刻尔克大撤退
B. 不列颠之战
C. 对波兰的进攻
D. 莫斯科保卫战
二、综合题
6. 材料 1940年8、9月,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了一项兵役法案,规定21-35岁男子均在选征之列。
这年底,他又成立以威廉•努森为首的生产××局,以协调军用与民用生产。
1941年春,当德国把战区扩大到格陵兰、冰岛和丹麦海峡后,罗斯福立即决定将中立巡逻延伸至大西洋西经25度,并在格陵兰建海空军基地。
苏德战争爆发后,罗斯福立即宣布将苏联排除于中立法之外,以便美国船只能驶往苏联港口。
7月又删去上年兵役法中禁止派遣入伍者到西半球以外地方去的条款。
不久又派霍普金斯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作了长时间会谈。
1941年8月,美英两国首脑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了反对侵略扩张、保护国家主权、解除侵略国的武器、确保战后和平、建立普遍安全等原则。
9月,苏联也宣布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英苏政策的转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英苏政策转变的意义。
7. 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请完成:(1)这一同盟得以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说明了什么?
(2)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简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对反法西斯战争进程的影响。
参考答案
【答案】
1. D
2. B
3. A
4.B
5. D
6.(1)转变:逐渐放弃中立政策.原因:欧洲主要国家遭到德国侵略,抗击法西斯成为主要任务;美国基于自身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考虑;罗斯福认识到卷入战争的重要性.(2)意义:顺应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要求;推动了美国最终参战,鼓舞了各国反法西斯斗志,促成了大国合作抗击法西斯,并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推动了世界和平原则的产生.
7. (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同法西斯的矛盾已成为压倒一切的矛盾。
说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完全可以密切合作;世界人民同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已成为当时世界压倒一切的矛盾。
(2)美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及政策逐渐改变,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作用和影响: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解析】
1.“英美名将参加重要军事会议”“蒋委员长”“商讨远东战略结果”应该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日本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美国为首的同盟国于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间进行的战争,范围遍及太平洋、印度洋和东亚地区.
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有一个小的军事作用.但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上来看它还是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和它雄厚的工业和服务经济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及彼的.
2.本题考查“二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宪章》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关系密切;材料“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飞机400架、坦克500辆和其他武器、军用物资;苏联则向美英提供军工原料”体现出反法西斯成员国的相互支援,故B正确;斯大林格勒会战发生在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2日,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D夸大其词,故排除。
故选B。
3.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要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主旨在于强调根据英国利益调整外交政策,是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故A符合题意;B项所述材料无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所述与材料“我至少要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不符,排除;D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A。
4.本题考查二战过程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战爆发前,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突然发动全面进攻,这让“全世界会大惊失色,难置一言”,B项符合题意;二战爆发前,德法、德英间矛盾尖锐,爆发战争冲突在意料之中,ACD项排除。
故选B。
5.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大规模突袭,企图冬季来临之前占领苏联,在莫斯科战役中苏联人民同法西斯德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巷战,使德军遭到了第一次失败,粉碎了希特勒天下无敌的神话,D符合题意;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法军队的溃退,不列颠之战虽然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但德国并未遭受军事上的失败,对波兰的进攻德国取得了胜利,因此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考查美国对英苏政策的转变及原因以及政策转变的意义.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把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墨西哥等.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