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的实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会课的实效性
大家一致认为主题班会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阵地,这项常规工作应该常做常新。

提高班会活动的实效性必须从认真做好班会准备工作入手,班会的形式应多种多样,要根据主题素材选定恰当的形式,切忌一言堂的说教式班会。

班会活动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无论是主题的确立、素材的收集,主持人的确定、个人的发言都要让学生参与到班会活动的全过程中去,一方面从参与中锻炼能力、学到知识,另一方面是从参与的过程中受到启发、鼓舞、激励,促其从内心深处受到感悟,并主动作出行为与思想上的转变,从而提高班会的实际效果。

我认为要想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首先要正确认识班会课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德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此项工作的研究与指导;其次,要注意提升、培养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启发班主任学会运用主题班会这条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第三,班主任要认真学习上好班会课的有关理论,并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实践,最终掌握这门专业技能。

那么,针对如何提高班主任上好主题班会的专业技能,我们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提炼以下成功经验,下文给予阐述。

二、掌握基本理论,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性
要想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关键是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这是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性的保证。

设计、实施主题班会应遵循的原则和班会课的基本类型,是班主任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

(一)设计召开主题班会应遵循的原则
1.“新三中心”原则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詹万生教授,提出班主任在组织班会课、德育活动课时,要遵循“新三中心”的原则,即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

学生是班会的主体,班会的全部内容都不能离开学生,要因材施教。

要多设计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体验情境,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是主题班会的根本特征,所以每一节主题班会都应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班主任必须牢牢把握教育性这一原则,提出明确的班会目标。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应体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安排班会的每一个环节,班会内容的选择要科学。

4.自主性原则
自主就是要正确处理班主任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一节主题班会,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班会的主题和方向,指导班会设计以及创造一些必要条件,更主要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设计、组织班会活动的空间,把权力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参加主题班会的兴趣和需要,使他们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会活动。

(二)主题班会的主要类型
主题班会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思想教育类。

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

二是学习指导类。

学法指导,学习态度指导等等。

三是扩展知识类。

四是生活指导类。

五是审美娱乐类。

六是综合娱乐类。

三、有效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性的策略
(一)主题班会选题策略
前文叙述,主题班会是班会的一种特殊形式,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主题明确。

可以说,确立主题是主题班会需要解决的首要的、中心的问题,是保证主题班会实效性的第一关键,怎样选题呢?
1.选自学生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主题班会是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

因此,选题首先要选自学生的需求。

作为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题。

比如,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关心父母的教育,就可以确定“观察妈妈的脸”这样的主题。

对于六、七岁的孩子给他讲大道理,你要关心父母,父母亲非常辛苦,父母教育你很不容易,孩子不能理解。

而我们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妈妈的脸,来了解妈妈是高兴、是不高兴,是劳累,还是身体不舒服,来指导孩子关心爱护父母的具体行动,孩子学得会,做得到,从而我们
的教育目标也就达到了。

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题。

有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小学三、四级是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效果是最好的,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守纪律的习惯。

因此,我们就可以以“我是守纪小标兵” 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

三是要根据学生共同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

目前,一个网络游戏让许多学生、成年人着迷,就是偷菜游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认为这个游戏潜在的危害太大了,他让我们的孩子是非观念混淆。

例,在某小学一位三年级的学生,拿了同桌的橡皮,竟然自豪地向同学们炫耀,我成功地偷了他的橡皮,丝毫没有觉得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偷”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班会主题,对学生加以引导。

总之,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索,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他们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实际,针对学生近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地选取各类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题材,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选自《德育大纲》
在《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中,对各年龄段对学生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例如,在《中学德育大纲》就规定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是:热爱祖国,具有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自豪感,立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学习;初步树立公民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讲科学,不迷信;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围绕着这个目标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将《德育大纲》规定的目标、内容烂熟于心,并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将教育目标、内容序列化,作为班会课活动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引导。

3.选自工作
班会主题的确定,第三个方法就是要依据学校、年级的德育工作的重点,要依据本班的特色发展,把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等作为班会的主题。

比如,面对初三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学习的压力很大,心理紧张焦虑,如何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时就可以以“如何轻松迎接中考”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

简言之,选题是主题班会是否富有实效性的关键,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从学生所反映出的带有普遍性又比较强烈的要求出发,确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又富于吸引力的主题。

(二)主题班会设计策略
当一节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之后,就要进入班会方案的设计环
节,班会方案的设计要注意遵循“新三中心”的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在“新三中心”指导下,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遵循教育性原则,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
主题班会教育目标的确定一定要与班会主题相一致,换句话说,教育目标是依据主题来决定的,有什么的主题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例如:小学二年级“伸出大拇指,我来夸夸你”主题班会。

围绕这个主题确定的班会教育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同学的美,学会夸奖与赞美身边的同学,感受欣赏他人的快乐,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并学会赞美,为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奠基,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

当班会的总体目标确定之后,我们要将这个总题目标进行分解。

如果我们把总体目标定义为一级目标,那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总体目标分解为二级目标,这个二级目标分解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这些二级目标就是班会每一个环节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我们还是以小学二年级“伸出大拇指,我来夸夸你”主题班会为例,把这个总目标分解为三个二级目标,分别为:一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同学的美;二是启发引导,交流感受,体会欣赏与夸奖的意义;三是换位思考去体会被夸奖的快乐,从而达到为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奠基,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的目标。

2.遵循“新三中心”原则,设计班会环节和内容
班会环节和内容一定要围绕目标来设计,内容和环节是为实现目
标服务的。

还是以“伸出大拇指,我来夸夸你”主题班会为例。

(见表一)围绕着二级目标我们设计了六个环节。

环节一:情景剧,再现课下学生告状的情景;环节二:谈话穿插情景剧,以上两个环节是为了
完成第一个二级目标,即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身边同学的美。

环节三:展示搜集到的活动中的照片,交流同伴之间的发现,引导学生了解美就在身边;环节四:启发引导,交流感受,体会欣赏与夸奖的意义,以上两个环节是为了完成第二个二级目标,启发引导,交流感受,体会欣赏与夸奖的意义。

环节五:换角度体会自己在欣赏与夸奖中成长;环节六:结束,通过朗诵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体会去体会被夸奖的得快乐。

从而达到为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奠基,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的目标。

表二:班会目标与环节、内容的一一对应关系
3.根据每一环节的内容选定具体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在教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多种手段,师生相互作用、活动的方式的总和。

我们常用的德育方法有5类30法。

(见表三)
表三:常用德育方法
我们在班会课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最能为目标、内容服务的方法。

三、实施策略
在班会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环节的把握。

1.教师主导
教师主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主题班会设计阶段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本次主题班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为什么这样解决?二是主题班会实施阶段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
特别强调课堂上的生成,新课程下的课堂上,知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
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我们主题班会也是如此,我们有预设的教育内容,班会进行中会有师生碰撞、生生碰撞生成的新内容,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给予引导。

三是主题班会结束阶段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要善于总结、集中和提炼,把主题班会当中,学生认识不一致的,有分歧或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地方加以引导,从而使班会课的教育目标顺利达成;四是主题班会后的延伸教育。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主题班会后要进行“延伸教育”。

2.学生主体
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体,因此在班会课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题班会上,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

怎样才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工作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深深地体会到我是班会的主人,这样来营造心态开放的环境,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师生之间思想
交流、撞击、对接,产生深刻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很自然地把德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3.开放班会
主题班会可以向任课教师开放、向学生家长开放、向学校领导开放,向社会开放。

任课教师参与到班会中可以拉紧师生间的感情,有利于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共同进步。

家长是教师是合作的伙伴,这
样教师和家长之间容易形成合力,让家长参与班会,也可以树立一部分同学的自信心。

总之,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班主任必备的专业技能,是班主任组织、管理、教育学生的有效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一堂精彩、成功的主题班会,会直抵学生心灵的深处,能够引起班集体成员的触动或共鸣,为他们的成长注入营养,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性的研究,还有许多内容需要继续深入地研究与探索,这个课题我将继续深入进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