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商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天文学经历了多
次飞跃,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在汉代和唐代。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历程。
一、商代到周代
商代的天文学主要围绕着日、月的运行、四季各節之轉移以及日食、月食等现
象进行观测和记录。
商代的文物中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据,证明当时观测和计算天文现象的技术已经比较发达。
比如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便记载着一些与天文有关的内容,其中最有名的是东周豳风中陶渊明的《彼》,其中记载了被称为日食的天文现象。
到了周代,天文学已经有了更加发展的趋势。
在当时,公元前1034年,周文
王一举夺取商朝的统治权,开始建立周朝。
文王即位后,便推行《天文》,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天文的著作,记载了太阳、月亮、星辰的运行规律以及阴阳五行之理。
《天文》与《五行》共称《周易》,成为后来“易学”派别的奠基之作。
二、汉朝
汉朝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得以飞跃的时期。
在东汉时期,历法学家薛宾开始提倡
天文学说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
首先,薛宾主张重新编制历法,这成为东汉末年赤眉军起义与王莽篡汉的推动因素之一。
她创立的历法被称为太初历,其基础在于“积光朔为数,长光朔为气,月夜半至,即以九十六颗星为岁,细分为十二月,一
个月为三十日”,相比战国时期夏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唐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得以飞跃的另一个时期。
唐时期,天文学、历法学得到
了极大的发展,向着科学化、精确化、实用化迈进。
唐代的历学、天文学家龙德裕等人对薛宾的太初历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唐代的皇极历,该历法下的黄道与太阳赤
交点的年限是750年。
唐朝的历法不仅在中国被广泛使用,也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历法。
总之,中国古代天文学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对于人类认识宇宙的贡献不可忽视。
从商代到周代、从汉朝到唐朝,中国古代天文学不断推陈出新,带领人们逐渐走向了现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