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试讲稿和教案 教师编面试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试讲稿(附配套教案)
试讲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初中语文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植树的牧羊人》,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以前,老师先给你们唱首歌,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牧羊曲》吧。

师:“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

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
师:歌曲唱完了,谁来分享一下你对牧羊人生活的印象呢?
师:那边高个子的男生,请你来说。

师:嗯,你说牧羊人的生活肯定是以放羊为主,轻松自在的。

师:这边靠窗的同学,你再来说说。

师:哦,你说牧羊人的生活环境是清新优美,恬静舒适的田园风光。

师:大家的回答非常符合我们对一般牧羊人的生活印象,但有一位牧羊人的生活可不同寻常,那他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植树的牧羊人》,去一探究竟吧!
二、初读
首先我们要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学习目标
正确读写“慷慨”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朗读和体会,学习作者通过细节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感受牧羊人的伟大,受到感染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重难点
重点:学习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

难点:体会牧羊人的无私奉献、意志坚定的品质。

师:大家要想了解牧羊人的生活,绝对离不开对课文内容的熟悉。

因此,老师就通过下面两个小问题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吧。

问题一:圈点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或关键词。

问题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那谁先来读一读你勾画的生字词呢?
师:语文课代表先来吧。

师:嗯,字正腔圆。

谁还有要补充呢?同桌吧。

师:哦,你补充的是“慷慨”,但是声音有点小,最后的同学可能听不清楚,能不能给大家强调一下它的读音呢?
师:对了,“慷”是一声,“慨”是三声。

另外,老师再来强调一下它们的范写,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部首都是
“竖心旁”。

师:第一个问题,大家解决的不错。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问题。

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谁先来说说?
师:就请爱发言的你吧。

师:嗯,你说文章讲述了牧羊人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的故事。

师:谁还有要补充的吗?就请你。

师:结合你们两个的回答,我们概括出的主要内容就是:文章通过“我”与牧羊人的3次见面,讲述了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去阿尔卑斯山高地牧羊,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安居乐业的田园故事。

三、析读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同学们初步认识了牧羊人,那接下来,老师就再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羊人?稍后,我们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讨论了,我们来看看大家探讨的结果吧。

师:一组的同学最积极,就请一组的代表来说说吧。

师:哦,你们组认为牧羊人是个做事认真,对生活一丝不苟的人。

师:那你是从哪个句子体会到了这一点呢?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师:原来是“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师:那究竟这句话有什么好处呢?咱们就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呢?
师:没错,这是侧面描写。

正如你提到的:餐桌、地板、猎枪、炉子、
热汤,这些环境描写从侧面刻画出“牧羊人”
的生活一丝不苟。

师:这句话确实是描写的室外环境,你能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吗?师:真是一语中的!
师:以上就是一组同学的讨论成果,二组的同学有没有其他发现呢?师:这么看来啊,牧羊人为了植树不惜改变自己的职业,确实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可是,说他意志坚定就有些牵强了吧?
师:你看,不仅理解到位了,读得也一级棒。

四、品读
师:既然大家都理解透彻了,那谁能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一下“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含义。

师:你最善言谈,你来说说吧。

师:嗯,你说战争或者是人类的破坏都给环境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而牧羊人37年如一日的创造,又使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这不仅是对战争的批判,也是对牧羊人植树的赞美。

师:你“最善言谈”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啊!
五、小结作业
师:愉快的课堂时光总是飞快的,这节课我们不仅掌握了生字词,还理清了课文的行文思路,了解了牧羊人37年如一日的去阿尔卑斯高地植树,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安居乐业的田园故事。

师:课下呢,请同学们搜集感动中国人物——“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杨善洲,并为本文的牧羊人写一则颁奖词。

六、结束语:以上就是我试讲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慷慨”等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体会,学习作者通过细节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牧羊人的伟大,受到感染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牧羊人的无私奉献、意志坚定的品质。

三、歌曲导入
教师演唱歌曲《牧羊曲》,并提问学生:听了这首歌,你对牧羊人生活印象怎样呢?(轻松自在,生活环境清新优美)进而引出课题《植树的牧羊人》。

四、初读
1.生字词:“慷慨”的读音与书写。

2.主要内容:文章通过“我”与牧羊人的3次见面,讲述了一位50多岁丧亲的牧羊人,去阿尔卑斯山高地牧羊,37年如一日的在那里种树,把一片不毛之地变成绿洲,变成安居乐业的田园故事。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羊人?
(一)是个做事认真,对生活一丝不苟的人。

1.从哪个句子中体会到的?(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2.这里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细节描写,将外貌刻画地细致入微,从正面刻画出牧羊人的做事认真)
3.课文是介绍牧羊人的,那环境描写的句子能否删掉?(不能,从餐具、地板、猎枪、炉子、热汤这些描写中,侧面刻画出“牧羊人”生活井井有条)
4.室外环境怎样?又有怎样的作用?(这个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

为下文牧羊人植树带来的环境变化做铺垫)
(二)是个无私奉献、意志坚定的人。

1.你能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吗?(他现在只养四只羊,却多了一百个蜂巢。

他不再放羊,因为羊群会啃掉他种的树苗)
2.在牧羊人的辛苦付出下,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萌发生机,树木成片,有了水流,草木开始复现。

3.联系上文第一次见到牧羊人与下文第三次见到牧羊人时的环境,你发现了什么?(之前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与后面呈现出来的绿色、富饶、美丽幸福的乐园形成鲜明对比)
4.齐读三处环境描写,读出情感变化。

六、品读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
创造”这句话的含义。

七、小结作业
了解感动中国人物——“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杨善洲,并为本文的牧羊人写一则颁奖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