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板块组合滚动练13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组合滚动练13
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
1.下列对本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的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归雁”“秋”等意象传达出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
“强整乌纱”又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作者回忆从前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非昔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
D.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蝶都在忧愁,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好景不常在,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解析] A项,“归雁”“秋”的意象、“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的是游子对家的思念之情。
[答案] A
2.作品末尾三句化用宋代词人秦观《满庭芳》中的句子“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歌最后三句写景,写景实则为了抒情。
考生首先要确定情节关系,其次从描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表达了什么主题的角度进行阐释即可。
[答案] 作者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清之景: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
这是景语,又是情语。
末尾三句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末尾三句既是实景,又是作者人生路途的写照。
苍凉微茫的景色,表现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裁剪荷叶做上衣,缝缀荷花花瓣做下装,比喻作者品行高洁。
(2)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抒写与琵琶女素昧平生却同病相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故园石羊
和谷
①已过小雪节气,渭北土原上还不见落雪,到了晌午仍是暖洋洋的。
我让三弟唤了堂弟,开着自家的小型铲车,从邻村端回了有两吨重的一尊石羊。
兄弟几个费了好大劲,才把这件宝物安放在故园的石榴树旁。
黄亮亮的阳光下,石羊神气十足,跪卧在初冬湿润的泥土上,那么安详温和,有一种回归家舍的惬意。
②还是在秋分的时候,我居住在老家乡下,有天见到邻村的姨弟。
他说,大哥,那个石羊你还乐意要不?主人说想把石羊赠予你,也算“完璧归赵”。
他供娃念书有难处,你给资助点费用,他就感谢你了。
我说,行,谢谢他,你拉过,作为回报,我会帮助解决孩子读书费用的。
③前几年曾去邻村,村上有过方圆盛传的财东“大房里”。
一般农家住土窑洞,“大房里”住的是雕梁画栋的大瓦房,骡马成群,地有数百亩,日子过得滋润。
后家道中落,留下的只有“柱顶石”了,且胡乱遗弃在一旁被当作无用之物。
我把它看作宝贝,弄十数块柱础石,在园子里围着祖传大碾盘当石凳用。
④姨弟见我对老石头有兴趣,便领着去看邻家收藏的一尊石羊,说是在地里埋了几十年,前些年才刨出见了阳光。
石羊有半人多高,经年风雨剥蚀,只能大致看出羊的模样,却不失简朴纯正之美。
我想起了先祖老陵里曾有过这样一只石羊,神圣地立在地畔上,老人说,那只羊到了夜深人静,会拉着整个山原旋转,拉得太阳从东原上冒出。
我童年时,还调皮地骑过那只石羊。
之后,老陵被平为田地,石羊也随之消失。
⑤保存石羊的主人说,是在破“四旧”的年月,老古董都被砸,他凭着复员军人的一身力气,找人搭伴从邻村村头把这石羊拉回埋在地下,抢救保护下。
我推测,这尊石羊即老陵里的神物。
作为后人,我动心了,盼望石羊在故园里安息,和石槽、石磨、石碾盘、石碌碡、石门墩、石臼、捶布石、柱础石一起,供人瞻礼。
“石器”时代业已远去,传统农耕时代渐行渐远,城镇化一天天走近,它们总是祖辈除了永远不老的土地之外遗留的实物,值得珍重。
内心也曾忌讳陵庙的灵物,不宜放置于家舍。
但又一思忖,如今有哪一件古物不是自地下呢?
⑥陕西同官地方志与和氏家谱记载,和姓先祖在秦汉时代被同化之前属渭北桥山一带羌族游牧部落。
羌笛何须怨杨柳,羌人从字面上图解,即羊人、放羊人,还有一个甩羊鞭子的潇洒的姿势。
石羊,便成了先祖崇尚的图腾,在演变为农人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之后,一直秉承这个物种勤苦善良
的天性,让它守在祖陵。
若干年后陵地化为良田,一年一料麦子,旱涝保收。
近年,羊在村里所剩无几,多是为了给留守老家的孩子喂羊奶而饲养的——养羊老汉的儿子儿媳,也就是孩子的父母都进城打工了,买奶粉昂贵,也怕城里掺假的奶粉害了下一代。
当然,我所眷顾的石羊,不可能挤出鲜活的奶水,但一定有一种营养元素在斑驳的石头上闪光,通过观赏者的目光渗入梦想的心灵。
⑦石羊终伫立于和氏后人的园子里,以物证的凿凿之言,以牧羊人浪漫而幽怨的羌笛,以庄稼人悲欣的挽歌,对周围的阳光空气和访者说些什么。
⑧我拍了石羊的图片,在电脑上放大,想从丝丝纹纹的石雕上读到历史的叮嘱。
突然,有一只贝壳化石跳入眼帘,哎哟,这哪里是千年的石羊,它是从遥远的古海中诞生的生命,从文明的头游,越过了漫长的岁月,到了今天的阳光下。
⑨故园石羊,是比家谱或地方志更为鲜活的史实。
远流长的故国文明,已经凝结成恒久的固体,也融解为不灭的种子,厮守着不老的充满生机的土地,拥抱又一个春天。
(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讲述了“我”买回一尊或许是先祖陵前立过的石羊,将它重新放到故园土地上的故事,行文叙议结合,意味深沉,耐人寻味。
B.开篇“三弟”“堂弟”“姨弟”等称谓说明渭北平原上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和紧密的血亲联系,为下文写购买石羊“回归故园”做了铺垫。
C.作者保存了许多“老石头”,是因为它们既是祖辈遗存的实物,又代表着崇奉神灵、敬畏天地的价值取向。
D.本文通过追忆石羊和先祖的历史,反思城镇化给人们心灵带的不可估量的伤害,是逝去的农耕文明的一首挽歌。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无中生有。
C项,“崇奉神灵、敬畏天地”的归纳无中生有。
D项,“城镇化给人们心灵带的不可估量的伤害”用词过重,原文“奶粉昂贵”“城里掺假的奶粉”有对城市化的反思,并无“不可估量的伤害”之意。
[答案] A
5.第③段写“我”前几年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分析文中段落作用的题目,首先要简单地概括段落内容,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
本文第③段主要写“我”把财东“大房里”的许多柱础石当作宝贝收藏了起。
从内容上看,表现了“我”对古物和祖传的东西一向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侧面交代了“我”购买石羊的原因;从结构上看,此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②段“我”欣然答应姨弟购买石羊,下启后文姨弟将邻家收藏的石羊介绍给“我”。
[答案] ①内容上,写“我”把“大房里”的许多柱础石当作宝贝收藏了起,说明“我”对古物和祖传的东西一向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侧面交代了“我”购买石羊的原因。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
上承“我”欣然购买石羊,同时也为下文写姨弟将邻家收藏的石羊介绍给“我”做铺垫。
6.这篇散文赋予了“石羊”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
分析作者赋予“石羊”的丰富的意蕴,需抓住关键信息,归纳文章第④~⑨段内容,提取内容要点,如“我想起了先祖老陵里曾有过这样一只石羊”“作为后人,我动心了,盼望石羊在故园里安息”“石羊,便成了先祖崇尚的图腾,在演变为农人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之后,一直秉承这个物种勤苦善良的天性,让它守在祖陵”“故园石羊,是比家谱或地方志更为鲜活的史实”等。
注意从表层答出“石羊是和氏祖陵的遗物,代表了和氏家族的历史”,从深层答出“石羊蕴含了羌人勤苦善良的性格特征”“石羊代表着传统的农耕文明,象征着绵延不断、必将焕发生机的传统文明”。
[答案] ①石羊是和氏祖陵的遗物,代表了和氏家族的历史。
②石羊是羌本民族的图腾,蕴含了羌人勤苦善良的性格特征。
③石羊经历了千年的岁月和沧桑,代表着传统的农耕文明,象征着绵延不断、必将焕发生机的传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