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分析法基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48:00
• 光的粒子性 • 当物质发射电磁辐射或者电磁辐射被物质
吸收时,就会发生能量跃迁。此时,电磁辐 射不仅具有波的特征,而且具有粒子性,最 著名的例子是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 • 1)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 现象:1887,Heinrich Hetz(在光照时, 两间隙间更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 • 解释:1905,Einstein理论,E=h • 证明:1916,Millikan(真空光电管)
05:48:00
5. 分子磷光分析法
处于第一最低单重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弛豫方式进入 第一三重激发态,再跃迁返回基态发出磷光。测定磷光 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6. X射线荧光分析法
原子受高能辐射,其内层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发射出 特征X射线( X射线荧光),测定其强度可进行定量分析。
7. 化学发光分析法
分子光谱法
发射光谱法
原原分分 X 化
子子子子 射 学
发
荧
荧
磷
线 荧
发
射光光光 光 光
1.1.4 各种光学分析方法简介
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以火焰、电弧、等离子炬等作为光源,使气态原
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射出特征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方 法。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利用特殊光源发射出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并将溶 液中离子转变成气态原子后,测定气态原子对共振线 吸收而进行的定量分析方法。
电磁辐射(电磁波):以巨大速度(接近光速 真空中为光速)通过空间传播不需要以任何物质作 为 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c =λν =ν/σ E = hν = h c /λ c:光速;λ:波长;ν:频率;σ:波数 ; E :能量; h:普朗克常数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05:48:00
• (一) 光的波动性
两个外层 2p 电子: L = 2,1,0
05:48:00
总自旋量子数 :
S =∑ s ;外层价电子自旋量子数的矢量和, (2 S +1)个 S = 0 , ±1, ± 2,······, ± s
或 S = 0 , ±1/2,3/2 ,······, ± s 例:碳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1s)2(2s) 2(2p) 2 ,
05:48:00
丁铎尔散射:
光通过含有许多大质点(其颗粒大小的数量级等于 光波的波长)的介质时产生的散射光。
乳浊液、悬浮物溶液、胶体溶液等所引起的散射。
分子散射(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
辐射能与比辐射波长小得多的分子或分子聚集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05:48:00
(1) 瑞利散射
光子与分子间“弹性碰撞”。 入射光能量小,分子外层电子不跃迁,分子跃迁 到“受激虚态”(较高的振动能级),不稳定,在10-15~ 10-12 s 回到基态,将吸收的能量以入射光同样的波长释 放,相当于光子改变了运动方向。
05:48:00
2)能态(Energy state) • 量子理论(Max Planck,1900): • 物质粒子总是处于特定的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即
能量是量子化的;处于不同能量状态粒子之间发生 能量跃迁时的能量差 E 可用 h 表示。 • 两个重要推论: • 物质粒子存在不连续的能态,各能态具有特定的 能量。 • 当粒子的状态发生变化时,该粒子将吸收或发射 完全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反之亦是成立的, 即 E =E1-E0=h
利用分子中基团吸收红外光产生的振动-转动吸收光 谱进行定量和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方法。
10.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核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而 裂分为能量不同的核磁能级,吸收射频辐射后产生能级 跃迁,根据吸收光谱可进行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 。
05:48:00
11.顺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 而裂分为磁量子数不同的磁能级, 吸收微波辐射后产生 能级跃迁,根据吸收光谱可进行结构分析。
05:48:00
光学分析的三个基本过程:
(1)能源提供能量。 (2)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产生信号。
基本特点: (1)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 (2)选择性测量,不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 分析)。 (3)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05:48:00
1.1.2 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12.旋光法
溶液的旋光性与分子的非对称结构有密切关系,可利 用旋光法研究某些天然产物及配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旋 光计测定糖的含量。
13.衍射法
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结构,晶体衍射图和数据。 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研究 物质的内部组织结构。
05:48:00
1.1.5 光学分析法的进展
两个外层 2p 电子: S = 0 , ±1 ; 3个不同值; L与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裂分产生(2 S +1)个能级; 这就是原子光谱产生光谱多重线的原因,用 M 表示, 称为谱线的多重性。
05:48:00
例:钠原子,一个外层电子。 S = 1/2;因此: M = 2S +1 = 2;双重线; 碱土金属:两个外层电子,
•
•
电磁辐射为正弦波(波长、频率、速度、振
幅)。与其它波,如声波不同,电磁波不需传播介
质,可在真空中传输。
• 频率:为空间某点的电场每秒钟达到正极大值的
• 次数
•
• 周期:两个相邻矢量极大(或极小)通过空间
• 某固定点所需的时间间隔叫做辐射的周期
•
• 波长:电磁辐射转播的速度v=
•
• 波数:是1cm内波的数目=1/
自旋方向相同时: S = 1/2 + 1/2 = 1, M = 3, 三重线
自旋方向相反时: S = 1/2 - 1/2 = 0, M = 1, 单重线
05:48:00
内量子数 J:
内量子数 J 取决于总角量子数 L 和总自旋量子数 S 的矢量和:
05:48:00
1.1 光学分析法及其特点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 用后所产生的辐射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 起来的分析方法。
电磁辐射范围:射线~无线电波所有范围。 相互作用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 射、干涉、衍射等。 光分析法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 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地位。
5. 检测器的发展 电荷耦合阵列检测器光谱范围宽、量子效率高、
线性范围宽、多道同时数据采集、三维谱图,将取代 光电倍增管。
光二极激光器代替空心阴极灯,使原子吸收可进 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05:48:00
三种光 学分析 法测量 过程示 意图
05:48:00
内容选择
1.1光学分析法基础 1.2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1.3 光谱法仪器与光学器件 1.4 光学分析法的进展
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基础
Fundamental of optical analysis
第一节 光学分析法概述
Introduction to optical analysis
1.1 光学分析法及其特 点
1.2 电磁辐射的基本性 质
1.3 光学分析法分类
1.4 各种光学分析方法 简介
1.5 光学分析法进展
基于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原子吸收光谱(AAS); 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荧光光谱(AFS); 基于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 X射线荧光光谱(XFS); 基于原子核与射线作用的穆斯堡谱。
05:48:00
分子光谱(带状光谱):
基于分子中电子能级、振-转能级跃迁; 紫外光谱法(UV); 红外光谱法(IR); 分子荧光光谱法(MFS); 分子磷光光谱法(MPS); 核磁共振与顺磁共振波谱(N)。
角量子数 l 、磁量子数 m 和自旋量子数 s 来 描述。 光谱项 • 原子的能量状态需要用以 n、L、S、J 四个 量子数为参数的光谱项来表征。
05:48:00
1.光谱项符号
原子外层有一个电子时,其能级可由四个量子数决定: 主量子数 n;角量子数 l;磁量子数 m;自旋量子数 s; 原子外层有多个电子时,价电子用主量子数 n;总角量 子数 L;总自旋量子数 S;总内量子数 J 来描述。
05:48:00
总角量子数:
L=∑l 外层价电子角量子数的矢量和,(2 L +1)个
L = | l 1+ l2 | , | l 1+ l2 -1|,······,| l 1 - l2 | 分别用 s,p,d,f ······,表示:
L = 0,1,2,3,······, 例:碳原子,基态的电子层结构(1s)2(2s)2(2p)2 ,
1. 采用新光源,提高灵敏度 级联光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激光
蒸发-微波等离子体。 2. 联用技术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质谱; 激光质谱:灵敏度达10-20 g。 3. 新材料 光导纤维传导,损耗少;抗干扰能力强。
05:48:00
4. 交叉 电致发光分析;光导纤维电化学传感器。
•
X 内层电子能级
• b. 光学光谱区 紫外
•
可见
•
红外
• c. 低能辐射区 微波区
•
射频区
05:48:00
1.1.3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光谱法—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分子发生能级跃 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的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 法;
原子光谱、分子光谱、非光谱法 原子光谱(线性光谱):最常见的三种
非光谱法:
不涉及能级跃迁,物质与辐射作用时,仅改变传播 方向等物理性质;偏振法、干涉法、旋光法等。
05:48:00
光学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折 射 法
圆 二 色 性 法
X 射 衍 射 法
干 涉 法
旋 光 法
原子光谱分析法 分子光谱分析法
原 子 吸 收 光 谱
原 子 发 射 光 谱
原 子 荧 光 光 谱
结束
05:48:00
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基础
Fundamental of optical analysis
第二节 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Atom spectrum and molecular spectrum
1.2.1原子光谱 1.2.2 分子光谱
05:48:00
1.2.1 原子光谱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主量子数 n 、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分分核 紫红子子磁 外外荧磷共 光光光光振 谱谱光光波 法法谱谱谱
法法法
05:48:00
原 原原 X
子 子子 射
发
吸荧
线 荧
射 收光 光
原子光谱法
光谱分析法
吸收光谱法
原紫红核 子外外磁 吸可光共 收见谱振
05:48:00
紫红分分核化 外外子子磁学 可光荧磷共发 见谱光光振光
拉曼位移是表征物质分子 振动、转动能级特性的一个物 理量,反映了分子极化率的变 化,可用于物质的结构分析。
05:48:00
△ ν =ν-ν0 拉曼位移
05:48:00
05:48:00
电磁波谱的排列从上到下随波长的逐渐
增大,频率和光量子的能量逐渐减小。(量
变→质变)
• a. 高能辐射区 γ 核能级跃迁
05:48:00
(2)拉曼散射
光子与分子间“非弹性碰撞”,有能量变化,产 生与入射光波长不同的散射光。拉曼散射光。
波长短于入射光的称为“反斯托克线”;反之称 为“斯托克线。
05:48:00
(3)拉曼位移
拉曼散射光与瑞利散射光 的频率差。
与物质分子的振动与转动 能级有关。
不同分子有不同的拉曼位 移。
05:48:00
3.原子荧光分析法
气态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外层电子从基态 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10-8 s 后跃回基态或低能态时, 发射出与吸收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荧光辐射,在与光源成 90度的方向上,测定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4.分子荧光分析法
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 中发射出比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 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利用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使待测分子被激发,返回 基态时发出一定波长的光,依据其强度与待测物浓度之 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05:48:00
8.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利用溶液中分子吸收紫外和可见光产生跃迁所记录 的吸收光谱图,可进行化合物结构分析,根据最大吸收 波长强度变化可进行定量分析。
9.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05:48:00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 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并从 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2) 发射:将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3) 散射: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 (4) 折射:折射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5) 反射 (6) 干涉:干涉现象; (7) 衍射: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后面传播的现象; (8) 偏振:只在一个固定方向有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 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