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之我见
摘要: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于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有着
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
本文主要对加强村庄
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了论述,可供大家交流。
关键词:美丽乡村;村庄整治;城乡规划设计
1.前言
“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念的深化与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
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科学编制县
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2015年4月
25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生态文明建
设作出全面部署。
2015年5月27日,由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美丽乡
村建设指南》,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
村建设有标可依、有据可考。
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作出关
于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足以说明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美丽乡村”不仅是要美在外表,还要美在发展。
也就是说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好
外表情况下还要不断地增加经济、财政收入,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
硬实力。
进而更好地为人民办实事,并带领农民走向富裕,在此基础上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更高层级迈进,真正意义上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利利民之举。
另一面还要注重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在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基础之上更好建设美丽乡村。
2.加强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的思路分析
2.1合理住房建设规划
在进行美丽乡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强化管理、高效
便民、因地制宜的则。
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要求,依法加强管理,规范
乡村建设秩序,维护村民公共利益,保持乡村风貌;以服务农民为目标,简化程序,明确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结
合实际制订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细则,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明确适宜的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内容和深度。
其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农村村民住宅、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应按要求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需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批手续后,申请办
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同时明确,城乡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
2.2 做好产业布局规划
把生态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生态化”向“生态
经济化”的转型跨越。
对乡村产业布局进行规划设计时,需要以当地的实际生活情况为根据,结合自然条件、优势资源等,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使得产业的效益最大化,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2.3尽量保留村落的历史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一些百年古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
深厚,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发挥好特有的文化优势,尽量保留历史文化印记,发
掘村落文化,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文化特色的遗失。
另外还需要做好传
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人们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获得强
烈的归属感,精神方面得到满足。
2.4提高建设标准,提升乡村建设品位。
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依托农村田园风光和
人文历史资源,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
色鲜明的美丽村庄。
一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好上级政策,不断完善农
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要继续加强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重点做好农村垃圾和污水的治理。
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
哪个镇街、村居、甚至村小组的工作好,配套奖补资金就向哪里倾斜;农民如果
自行将圾进行分类,就能积分换取香皂、洗衣粉等生活用品,这样既可激发广大
农民的积极性、改变群众的观念,又能促进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
降低后期处理成本。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要抓紧规划建设适合各镇村实际的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包括:集中处理、分散分户处理、生态湿地处理、生物
膜处理、氧化沟处理、沼气处理等)。
三要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建
设不能一味“贪大求洋”、千篇一律建多层住宅,要结合各村的自然、历史、文化、产业等特色,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3.突出产业支撑,构建生态化乡村自然环境
3.1 打造富民产业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
要立足各村特色和比较优势、资
源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美丽产业。
要加快
建设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精心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
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坚持“专而精、专而强”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名、特、专、精”特色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
另一方面,要树立乡村经营的理念和意识,积极开发美丽产业(生态采摘、历史村落、农家乐),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环
境的条件下发展特色旅游业,围绕特色旅游做好文章,充分发挥镇街的旅游资源
和文化特点,集中打造一批旅游观光片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实现产业富民。
3.2 优化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要借助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整个发展
方式的转型入手,跳出传统发展思维看农村资源,挖掘农村文化、休闲、生态等
功能,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和利用,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让环境发展成为
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加强环保教育,重视
乡村环保工作,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入手,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求,通过
广播、网络媒体、电视等传播途径宣传环保理念,同时可以采用板报、知识手册
等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实现农村环保意识的提升,促发环保行为。
第二,完善环
保制度,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设立乡镇环保管理单位,统一环保思想,明确各
个管理机构的环保职责,设立环保站或者是乡村环保办公室,负责乡村环保工作,落实乡村各个环保制度,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
第三,推行环保建筑,采用环保
材料和环保施工技术进行乡村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范围,
实现美丽乡村的绿色理念。
4.结束语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行动的准则、工作的纲要。
美丽乡村建设应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指导。
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是统筹城乡,村镇、村庄发展,以产业为支撑,提升公共服务
设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村庄生态环境品质,构建产村一体的综合性规划。
总之,我们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为了给村庄一个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如何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满足和实现广大老百姓的美好意愿和梦想、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的高度来考虑问题,推动工作。
参考文献:
[1]《广东城乡规划条例》.2013.5.1.
[2]刘娴.“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