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2016.3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草容
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

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

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

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

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

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

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

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

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

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

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

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

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

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

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

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

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

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

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

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

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

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
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2015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使全球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上亿人被感染,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

B.屠呦呦荣获诺奖,不仅是她科研创新的结果,也应归功于青蒿素产业化后在使用中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

C.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非洲地区外,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

D.在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为降伏疟疾提供了保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疟疾在非洲地区肆虐的原因是疟疾不断变异,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B.青蒿素大规模产业化的结果是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的、被患者誉为“中国神药”的复方蒿甲醚。

C.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产生的广泛影响,屠呦呦的发明就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就不会获得诺贝尔奖。

D.复方蒿甲醚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的大规模合作,才使青蒿素成为一个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青蒿素的发明和产业化,可以看出“双创”结合,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创业对创新成果提供最后的保护,两者相辅相成。

B.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及时产业化,就不能保护好知识产权,所以科研成果必须尽快产业化,发挥其社会效益。

C.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就是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双创”相辅相成,既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又促使科研成果发挥社会效益。

D.不仅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的意识,全社会也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

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
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

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

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

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注)1超距:跳跃。

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B.王翦谢.曰谢:道歉
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疲”
D. 李信果辱.秦军辱:使……受辱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翦言不用,因.谢病不如因.善遇之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归老于.频阳于.是余有叹焉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来而.记之这已少
6、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7﹑将下列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3分)
(2)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4分)
(3)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8﹑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
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
9﹑这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突出梅花的形象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共6分)
⑴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⑶千载琵琶作胡语,。

(杜甫《咏怀古迹》)
⑷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
⑸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⑹,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配角
聂鑫森
⑴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

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

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

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⑵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

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⑶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

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

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⑷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

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

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
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

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

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⑸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

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⑹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

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⑺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

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⑻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⑼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⑽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

他这次是在一部⑾《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
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

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⑿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⒀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⒁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⒂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

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⒃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⒄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

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⒅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⒆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

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

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

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⒇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

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

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介绍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

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

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C.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生动地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普通的

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D.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E.小说中作者借“初中男同学”之口,既赞赏父亲精湛的演技,也隐约透露出父亲一辈子未能出演主角的复杂心理,体现了作者的精妙构思。

(2)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认为,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父亲,把题目改为《我的父亲》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他一直对自己在那段荒唐岁月里的行为 ___ _,然而在最近出版的自传里,他终于站出来向被自己伤害过的人道歉,与挣扎的过去做了一个了结。

②在事故的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四处寻访证人,试图以此打开缺口,但是不少受访人,不肯配合,致使调查工作陷入困境。

③直到媒体报道,村里人才知道原来村子西头那间土房子里住着的老人是抗美援朝的英雄,老人一直对自己参加过志愿军并立下战功的事情__ 。

A.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守口如瓶 B.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三缄其口C.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D.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
激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B.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中国首次以阅兵这种特殊形式来纪念,源于抗战胜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所决定。

C.英国交通部拟于今年出台更为严格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继续加大对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以期尽快遏制这一驾车恶习。

D. 最新调查显示,一个人睡得太多、坐的时间太久、没有足量的运动可能比没
有这些不良习惯的人死亡几率高,超过四倍。

14﹑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微信最开始是一个社交软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到了微信4.0,腾讯开始了向平台化方向发展的战略
部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让沟通更加轻快便捷。

①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
②提供更多附加服务
③构建一个集邮件、短信、SNS、即时通讯等应用于一身的个性化立体式通讯服务
平台
④微信将加速社交、游戏、电子商务等更多领域的第三方优质应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平移和整合
⑤不断将其他应用引入微信开放平台
⑥为用户带来更多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
A.④⑤⑥①②③ B.⑤⑥②①④③
C.③⑥①⑤④② D.①④③⑤②⑥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在动物学上,猴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类,诸如黑叶猴、眼镜猴等。

①,一个“猴”字足以涵盖一切。

事实上,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②,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乏猴的影像:生肖中有猴,戏曲中有猴,游戏中有猴,工艺中有猴……考察中国文化中的猴,它更多的不是出现在帝王世家、达官显贵的庙堂之上、府第之中,③。

依托其动物的本色,借助民间社会这一广阔的舞台,猴完成了一只文化灵物的精彩表演。

16.大多数中国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

但也有作家写出了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

你所学的初高中课文或你熟悉的中外文学作品,还有哪些是写悲剧(不团圆)的?请仿照例句,紧扣“不肯大团圆”,写一个句子。

(5分)
例句: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

仿句:
五、作文(60分)(提示:答题纸作文题目独占一行)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所表达的喻旨,写一篇文章。

(60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1.A.混淆时态原文“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
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中“曾经”明确指出是历史上的情况,是降伏疟疾前的情况。

2.C.将“或然变为已然”了,原文明确说“不能断定”
3.B 曲解原文,原文讲“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
的最好保护”,并未说产业化是“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先决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答案:B谢、推辞、
5﹑答案:B以-因为.介词、A 第一个“因”于是、第二个“因”趁机C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对 D 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
“而”表承接
6﹑答案: C
7﹑(1)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

(三晋:韩赵魏三国。

走:赶跑。

各1分,大意1分)
(2)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西:动词,向西。

独:难。

各一分,大意1分)
(3)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

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

(坚:构筑。

壁:坚固的营垒。

各1分,大意1分)
8.【答案】(5分)
答案一: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2分),实际
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2分)。

(意思对即
可)
答案二: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2分);实际是用
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2分)。

(意思对即可)(选择“蜂”或者“峰”都可以,关键是要考查学生是否把握全诗主旨,并进行合理阐发)
9.【答案】(6分)
①这首诗主要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人赞扬梅花恶劣环境中能保持高尚的品格,未尝不是对自己人生品格的肯定与自我褒奖,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志,聊以自慰。

(手法1分,分析2分)
②诗中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梅花的形象。

诗的中心是五六两句“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是比较直接写梅花的,而前四句“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写梅花生长环境的恶劣。

则起着衬托的作用,以恶劣环境
反衬梅花品格的高洁。

同时,就是五六句自身还有正衬的意思,用清凉的水和飞舞的蜂来衬托梅花的美好和幽香。

(手法1分,分析2分)综上所述,钱起这首《山路见梅感而有作》就是运用了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描绘了山路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志,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10﹑答案见课文(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5分)C E。

选C 3分,选E 2分,选B 1分,选A D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概括、分析和鉴赏能力。

C 项是从全文的角度概括分析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符合小说的原意,得3分。

E选项中父亲的“复杂心理”,从上下语境可知:一方面,父亲对自己担任配角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认为角色无大小,都是平等的;另一方面,父亲也因未能赚更多钱改善家庭招致母亲的抱怨和不满而感到痛苦,复杂情感交织。

“初中男同学”所说的“如果”正是作者的巧妙构思。

B选项的环境描写,突出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这里的表述没错。

从全文看,小说只是选择了几个生活小事,并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比较牵强。

但在“我到岳麓山看父亲拍戏”这件小事中,环境描写对强化人物形象的确有作用。

A选项错误。

小说开头先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

D选项错误比较明显:前半句“几个人物”都“刻画得很生动”表述不严谨,后半句“重视描绘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不对,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

(2)(6分)
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
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
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

【评分说明】
分点作答,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①答案体现变化的几个关键词:期望——后悔——关心。

写出情感变化的一点,给1分;根据小说的内容作相应分析,给1分。

②情感态度变化过程特征表述不当,或模糊不清,不给分;不能根据小说的内容作相应分析,或选用来分析的内容与性格特征没有相关性,该项不给分。

③考生答案的意思与本答案相同或很接近均可。

④写出的情感态度特点不是答案所提供的,但言之有据,析之成理,每一点可酌情给1~2分。

所给分数满6分为止。

(3)(6分)
①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拍戏结束后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直接呈
现,
通过父亲的动作、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

②情感表达上: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