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UCVA(分,s±)组别例数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研究组450.14±0.050.48±0.12a0.64±0.16a 常规组450.13±0.040.30±0.08a0.53±0.13a t值 1.0488.372 3.718
P值0.298<0.001<0.001注:a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2.3 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眼屈光状态
术前两组患者的眼残余散光度及角膜散光度相比,P>0.05。
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残余散光度及角膜散光度均有所降低,与术前相比,P<0.05。
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眼残余散光度及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
详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眼屈光状态(D,s
x±)
组别例数残余散光度角膜散光度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
研究组45 3.12±0.14 1.13±0.10a0.62±0.08a 3.29±0.31 1.19±0.12a0.68±0.04a 常规组45 3.15±0.15 1.41±0.11a0.79±0.08a 3.35±0.26 1.38±0.17a0.96±0.07a t值 3.98512.63510.0800.995 6.12523.297
P值0.068<0.001<0.0010.323<0.001<0.001注:a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4-5]。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手术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进行治疗。
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的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但部分患者术后会新发散光,出现角膜高阶像差、夜间视力下降及角膜形态改变等问题,从而降低其视网膜成像的质量,影响其术后的视力[6]。
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Toric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时,要求患者取坐位,能避免因其取平卧位而发生眼位倾斜。
术前使用三点标记法对目标轴位做好标记,有助于提高标记的准确性,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可提高患者的BCVA及UCVA,改善其眼屈光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军涛,陆勤康,王惠云,等.飞秒激光角膜缘松解切口与Toric
人工晶体植入矫正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的对比研究[J].浙江医学,2019,41(11):1197-1200.
[2] 陈威,周婧,杜君,等.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对白内障合并角
膜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J].眼科新进展,2019,39(12):1137-1140.
[3] 常平骏,胡曼,寇姣姣,等.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白内障术前
高度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8,36(3):185-189.
[4] 张传玲,周寅寅,赵红.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
术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J].临床眼科杂志,2019,27(5):442-445.
[5] 杨勇,唐雪珊,李丽丽.两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对合并低度
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9,39(6):557-560.
[6] 任璐.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80
例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短期临床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5):781-782.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李 玉,唐冬花,叶志伟
(广东省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10月广东省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收治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分。
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PANSS的总分低于药物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疗效。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13-0035-03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LI Yu, TANG Donghua, YE Zhiwei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Huizhou Demobilized Veterans Hospital, Huizhou 516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Huizhou Demobilized Veterans Hospital from May to Octo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mbination therapy group and drug therapy group.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patients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scores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total score of PANSS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drug treatment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Key words] 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chizophrenia;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
作者简介:李玉(1986—),女,广东省惠州市人,大学本科,职称:主治医师,所在科室: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重症精神疾病。
此病患者可在思维、情感、感知觉、行为等多方面出现障碍[1]。
通常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志和意识均较为清楚,但其在发病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表现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等,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2-3]。
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
近年来,非药物疗法(如无抽搐电休克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等)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4]。
本文主要是探讨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5月至10月广东省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收治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研究。
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具有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指征;其家属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其排除标准是:有暴力、自杀等行为;有癫痫病史或吸毒史;体内有金属异物;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随机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32)与药物治疗组(n=32)。
在联合治疗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占56.25%),女性患者有14例(占43.75%);其年龄为22~60岁,平均年龄为(37.14±2.89)岁;其平均病程为(8.14±1.16)年。
在药物治疗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9例(占59.38%),女性患者有13例(占40.62%);其年龄为23~59岁,平均年龄为(37.35±2.87)岁;其平均病程为(8.19±1.19)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本研究过程中无患者脱落。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为奥氮平。
此药的用法是:口服,10~20 mg/次,1次/d,在用药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酌情增减药量,共用药1个月。
在此基础上,对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是:用经颅磁电疗仪对其进行治疗,刺激部位为大脑一侧的前额叶,将刺激频率设为0.5 Hz,将运动阈值设为80%,每分钟刺激40次,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20 min,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将其疗效分为显效、好转和无效。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等明显减轻,其认知功能显著改善。
好转:治疗后患者的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等有所减轻,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等未减轻,其认知功能未得到改善。
(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的评分。
PANSS由阳性量表、阴性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三个量表共含30项评分条目)组成,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组别例数
显效
[例(%)]
好转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例)]
联合治疗组3216(50.00)13(40.63)3(9.37)90.63(29)药物治疗组3214(43.75)10(31.25)8(25.00)75.00(24)χ²值8.583
P值<0.00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的总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PANSS的总分低于药物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的比较(分,s
x±)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阴性量表评分阳性量表评分
一般精神病理量表
评分
总分阴性量表评分阳性量表评分
一般精神病理量
表评分
总分
联合治疗组(n=32)22.17±3.4120.19±3.1943.14±5.3188.21±7.1811.15±2.1711.24±2.1720.14±3.0444.15±4.12药物治疗组(n=32)22.19±3.3820.21±3.1743.34±5.1788.14±7.2618.27±2.1618.29±2.1427.61±4.2564.28±6.16 t值0.0240.0250.0300.03913.15513.08611.14715.366
P值0.9810.9800.9040.969<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有报道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5]。
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情感意志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典型症状。
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治疗,可出现严重的精神残疾,部分患者可出现暴力、自杀等危险行为。
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等)治疗精神分裂症。
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规范的药物治疗后病情可明显好转,但部分患者的病情控制不佳,且其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其生活质量[6]。
因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
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等非创伤性、非药物疗法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PANSS评分均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
这与桂燕等[7]的研究结果相近。
对此病患者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时,可对其大脑皮层进行重复刺激,使神经元出现局部易化的现象,提高大脑的兴奋度,进而可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
另外,进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脑内代谢,增加其脑血流量,提高其大脑中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活性,进而可有效地改善其病情[8]。
综上所述,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显著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疗效。
参考文献
[1] 符传创,范长河,甘晓文,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
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
志,2018,45(2):253-255.
[2] 丁迎,戢汉斌,陈钰,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认知功能损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42-44.
[3] 陈文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
疗效和安全性[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3):108-109.
[4] 曹文韬,刘忠纯.重复经颅磁刺激技术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烟
草依赖的疗效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20,20(1):32-37.
[5] 孙丛丛,周丹娜,宁芳平,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精神分
裂症的增效作用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5):24-28.
[6] 袁莹,陈明霞.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效果分析
[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7):28-30.
[7] 桂燕,邢葆平,黄婉立,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
分裂症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0-13.
[8] 桂燕,邢葆平,黄婉立,等.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
症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3.
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对不同乙肝疫苗再次免疫的效果比较
罗玉萍,卢媛云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广东 佛山 528061)
[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对进口及国产乙肝疫苗再次免疫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接诊的92例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6例儿童。
为对照组儿童接种国产的汉逊乙肝疫苗进行再次免疫,为观察组儿童接种进口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再次免疫,然后比较两组儿童再次免疫的有效应答率。
结果:观察组儿童再次免疫的有效应答率为86.96%,对照组儿童再次免疫的有效应答率为65.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为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接种国产的汉逊乙肝疫苗进行再次免疫相比,为其接种进口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再次免疫的效果更好,能显著提高其再次免疫的有效应答率。
[关键词]乙肝疫苗无(低)应答;进口乙肝疫苗;国产乙肝疫苗;再次免疫;有效应答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13-0037-02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感染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约有3.5亿人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1-2]。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作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接种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案。
我国已将接种乙肝疫苗作为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部分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无应答或低应答的情况,导致其免疫效果不佳。
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乙肝疫苗对此类儿童进行再次免疫,以确保其免疫效果[3-4]。
本文主要是比较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对进口及国产乙肝疫苗再次免疫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92例乙肝疫苗无(低)应答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是: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在接种后表现为无应答或低应答;拟再次接种乙肝疫苗;其家长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其排除标准是: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有家族遗传病史;未按规范的流程接种乙肝疫苗。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6例儿童。
在对照组中,有男24例,女22例;其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3.7±1.2)岁。
在观察组中,有男26例,女20例;其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3.5±1.1)岁。
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为对照组儿童接种国产的汉逊乙肝疫苗〔生产厂家:艾美汉信疫苗(大连)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进行再次免疫,为观察组儿童接种进口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J20100162)进行再次免疫。
分别在第0个月、第1个月和第6个月为两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共注射3剂,注射部位选择上臂三角肌。
分别在疫苗接种前及接种疫苗后1个月采集两组儿童的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的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儿童再次免疫的有效应答率。
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B的水平<10 mIU/mL表示无应答,HBsAB的水平为10~100 mIU/mL表示低应答,HBsAB的水平>100 mIU/mL表示出现有效应答。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儿童再次免疫的有效应答率为86.96%,对照组儿童再次免疫的有效应答率为65.2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儿童再次免疫的有效应答率[例(%)]
组别例数有效应答无(低)应答
观察组4640(86.96)6(13.04)
对照组4630(65.22)16(34.78)
χ²值 4.839
P值<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若持续发展,可引起肝硬化、肝癌等多种严重的肝脏疾病。
儿童若感染乙肝病毒,其正常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5-6]。
乙肝病毒感染是现阶段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首选方法,能将乙肝病毒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阻断。
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大范围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公共群体HBsAB的阳性率明显提高,乙型肝炎易感人群的数量大幅减少。
在新生儿出生后,为其接种乙肝疫苗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阻断率可达到95%以上[7-8]。
在我国,乙肝疫苗是必须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