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龙与《蒙娜丽莎的微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德龙与《蒙娜丽莎的微笑》
作者:
来源:《名人传记·财富人物》2013年第01期
在中国的刺绣界,从清末沈寿创造的“仿真绣”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刺绣大师、名家为了显示刺绣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而挑战《蒙娜丽莎》。
因为,对它的“再创作”被业界公认为是难度最高的,亦是最能体现绣者技术水平、艺术功底与艺术修养的。
即便是在当下,能用一针一线来绣出这幅精妙绝伦的绣品的人也屈指可数。
数年之后,一位美籍华人大费周折,找上门来,竟是想请沈德龙绣三幅苏绣版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对方重金相求,只提出要跟原作一模一样的要求。
此时的沈德龙,早已离开了刺绣研究所,教学之余还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找来四位得意弟子,让他们各绣一版。
自己在旁手把手地教授、指点技法,不行就拆掉重来。
到了交货时间,美籍华人如约而来。
客人把三幅作品全部买下,却依旧觉得不够精致。
临走,他对沈德龙说:“我走遍大江南北,看过不下上百幅“蒙娜丽莎”,这三幅是最好的,但以你的实力还可以绣得更好。
”
客人的话在沈德龙脑海里盘旋。
他决定亲自绣一幅“蒙娜丽莎”。
刺绣毕竟与油画不同,一针一线速度慢不说,就是绣不出皮肤的细腻感。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沈德龙常常绣到一半,又拆了个一干二净。
怎样才能绣出完美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创作陷入瓶颈时,沈德龙常去山塘街散心。
桥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河畔错落有致的人家,他仿佛回到了那个“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的时代。
可这回,山塘街并没有给沈德龙更多的灵感,却被一对夫妇提了个醒。
他按这对夫妇的要求,在制作合照绣品时,融入平针绣技法,没有了之前的刻板和匠气,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沈德龙脑海中灵光一闪:可否在绣《蒙娜丽莎的微笑》时也融入平绣技法,以弥补乱针绣的不足呢?
他开始新的探索,一天,两天……沈德龙用相机仔细记录下作品在新的针法下每一天的变化:“超乎我的想象,不仅仅是细了,光滑了,而且同样能够把艺术效果表达得非常完美。
”绣到第二十六天,“蒙娜丽莎”的脸部造型已基本显现出来。
新的创作手法所产生的效果,让沈德龙兴奋不已,常常一绣就绣到大半夜。
沈德龙常常多角度地端详“蒙娜丽莎”,却在一次端详中发现了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光看那双手非常漂亮,光看脸绣得也不错,但是一旦放到整体里面,不是脸亮了,手暗了,就是脸
暗了,手亮了。
绣线毕竟不比颜料,没法儿调色;丝线本身也有光泽,从不同角度看,会产生色彩深浅的变化,从而破坏了原作的效果。
沈德龙每天对着“蒙娜丽莎”冥思苦想,却一筹莫展。
一天,他下了班回到“蒙娜丽莎”的面前,大惊失色,蒙娜丽莎的“手”竟然没了。
谁把他耗费大量心血的作品给毁了?
原来,沈德龙在这边厢为“蒙娜丽莎”犯愁,妻子在那边厢看着丈夫担忧:为了“蒙娜丽莎”的手,丈夫睡不好觉,吃不下饭,烟瘾越来越大。
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她想起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故事。
罗丹因为把作品的手雕得过于完美,以至于所有人都被手吸引,反而忽略了雕像整体。
为了整体的美感,罗丹毅然挥起榔头,把雕像的手给砸了。
妻子终于鼓足勇气,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走进工作室,剪下了“蒙娜丽莎”的双手。
明白了妻子的用意,沈德龙也豁然开朗,在妻子的鼓励下反复琢磨针法,终于攻破了难关:丝线虽然不能调色,但是可以调整走针的方向,只要“方向”找对了,色调就和谐了。
就这样,历经千锤百炼,堪称极品的苏绣《蒙娜丽莎的微笑》在沈德龙的手中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