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公园内不得不去的八大景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国公园内不得不去的八大景点
“江阴纪事”由江阴市史志办主办
兴国公园
说到兴国公园,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兴国古塔,之前文章《兴国古塔,塔尖儿去哪了?》已对太平兴国塔作过详细介绍。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兴国公园内的八大景点,记得去走走哦~
广场浮雕
位于广场左边的浮雕长30米,高3米,由江苏省文联创作室设计制作,运用了浅浮雕和高浮雕的艺术手法。

它记录了清初江阴人民奋勇抗清的“乙酉屠城”和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乙丑围城”两个历史时期的悲壮场景,这座浮雕与江苏学政衙署的学政组雕、君山公园五百罗汉雕塑堪称江阴三璧。

水云楼
水云楼面池背塔,是纪念清代江阴籍大词人蒋春霖的地方。

蒋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阴城内蒋家巷人,为苏北东台一任盐官。

他自编词集,以水云楼为名,《水云楼词》极为悲凉凄婉,史家对之评价很高,称“词中杜甫”,与纳兰性德、项鸿柞齐名,并称为“词坛三鼎足”。

蒋春霖少工诗,风格近于李商隐。

中年他致力于填词,为了表示他立志填词的决心,他将以前的诗稿全部焚毁。

蒋春霖擅长吹萧,每每填出新词,便由爱妾黄婉君吟唱,他做过两淮盐大使,这分明是个肥缺,可他不谙官场,又不善于治生,到罢官归里,早已是两袖空空。

在泰州生活的那段日子他的词作越发悲凉,生活也日趋穷困.同治七年(1868年)他去苏州投靠友人时,把亡妻
留给他的唯一纪念物一枚玉戒指给当了,最终万念惧灰,毅然投入了吴江的垂虹桥,一代词宗死时年仅51岁,悲痛欲绝一直追随他的爱妾随后在泰州也服鸦片而徇情。

悔余庵
纪念何栻的地方,金武祥有诗作出这样的评价:“江于香草久凌夷,浩动重经孰起衰,欲向光丰论文献。

悔余乐府水云词”。

何栻,字莲防,号悔余,清道光乙巳进士,吏部主事,后来调到江西建昌府任知府,太平军攻打建昌时全家被杀,被夺职后受曾国藩、李鸿章资助在扬州经商、为官,自刻诗文集。

他才高八斗,被曾国藩幕府称为第一文士,有《悔余庵诗文集》传世。

他在扬州时,东圈门二十二号宅内建壶圆,有“悔余庵”精舍三楹,园中有宋宣和年间花石纲遗物,长约一丈有余,为细鹅卵石。

颐春阁
这里有一座三间体的歇山瓦顶屋名为“颐春阁”,由江阴已故书法家薛双甲书写。

国学大师唐文治特地为颐春阁撰写了一幅楹联:“三潭烟景畅慈怀,满园春晖,花好月圆人寿;一角江城居胜地,几畦秋色,诗情画意书声。


颐春阁是江阴民国资本家地方名士祝丹卿为自己的母亲祝寿而建,原址是在祝丹卿的刘伶巷怡园内,也就是怡园。

昔日的怡园已经不在了,颐春阁的再建使我们想起祝丹卿这位孝子,他在当时不仅是民国时代江阴纺织业巨富,同时,他还致力于兴办江阴的文教事业,他创办了征存中学;1924年他创立陶社诗社;并将怡园作为诗社场所,陶社是江阴历史上诗社规校最大、历时最久、成绩最显著的一个文学团体。

沧州轩
沧州轩是为了纪念徐霞客的岳丈、沧州诗社和发起人许学夷而建,许学夷于明万历年间发起和组织沧州诗社,他写的《澄江八景》也广为人知,学政衙署遗址中的墨华榭碑廊里就刻有许学夷的《澄江八景》。

许学夷组织的沧州诗社是江阴历史上前继嘉靖大雅诗社,后接熙芳园、野诗社中最有影响的一个诗社。

沧州诗杜当时共有23人参加,推九十一岁的诗人许仲谦为盟主。

诗社曾在江阴的君山举行过盛大诗会,各地的诗人慕名前来参加,成为江阴诗歌史上的一大盛举。

许学夷用漫长的40年时光,写成了30余万字的诗坛宏篇巨著《诗源辨体》,是继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之后,评述中国从周朝至明朝10837首诗及作者的又一部诗坛大作。

楹联“高士合德联吟,美誉传大江南北;大著接沧浪语,百代诗话第一书。

”点出了许学夷及其诗社的概况。

顺便提一下,江阴“乙酉屠城”之战中那位提出“头可断,发决不可剃”最终壮烈殉城的年轻秀才许用,就是许学夷的孙子。

上湖草堂
“上湖草堂’门额是清代中期著名大书法家尹秉绶的八分体隶书集字,古拙清雅。

两旁抱柱上写道:“草堂逸老,诗文满朝,先后辉映传佳话;五世登科,乔梓清风,乡人争说葛母坟”。

厅中6块红木
屏风上镌刻的是其所书的《葛氏草堂记》.这里讲述的是江阴历史上的文化首族——葛氏。

上湖是葛氏的居住地。

葛氏五代的时候为躲避战乱从淮南迁至江阴,后定居在江阴青阳上湖即芙蓉湖畔,葛氏家族首开工阴家庭文化的先河;子孙诗文传代,在宋代家族中竟有33人中进士,被称为“五世登科”。

大雅堂
大雅堂悬山顶,厅内有楹联:“以诗会友,大雅作,直是书人本色;议论朝政,正气扬,方称东林前辈。

”大雅堂纪念明嘉靖年间的大雅诗社而设立的,大雅堂是有江阴刘光济、季科等人成立的。

上联写大雅堂诗社的宗旨是为了谈诗论道、弘扬文化;下联意思要报国,扬正气,抨击当时严嵩。

大雅堂成为继明末东林党人之前又一进步文学团体。

岁月流逝,星移斗转,大雅堂的很多诗会雅集却已经淹没在风尘之中了。

椒山亭
椒山亭是个单间小方亭,棋盘吊顶,攒尖屋顶、它处于园中最高点,站在此处可以一览全景。

如果坐在这里歇歇脚,看看景,静静心,真有点超尘脱俗的感觉,自己的身心已经同大自然融合起来了。

此亭是为纪念明嘉靖年间,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

杨继盛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联传世。

他与海瑞、沈练都以敢于直谏而名扬天下。

杨继盛,号椒山,保定容城人,出身贫苦,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

后来应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在京城里受到不少大臣的赏识。

兴国古塔
兴国塔是公园最核心的景点,位于江阴城西南角,始建于宋初太平兴国(976——983)年间,几经兴废,而古塔犹存,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该塔原是太平兴国教寺的七级浮屠,楼阁式砖木结构。

兴国塔自建立之日起,便与战争连在了一起。

元朝至正年间遭到战火毁坏,明洪武十七年(1384)修复,塔身增为九级。

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兴国寺被毁,兴国塔被损,仅留下兴国塔砖石结构的塔身。

民国14年(1925)1月26日,在军阀混战的“乙丑围城”中,塔尖遭炮击,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笔尖型。

▎内容由江阴史志办公室整理编辑
点赞鼓励一下呗!转发就更感谢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