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包装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包装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和消毒灭菌技术的迅速发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解决了不耐高温、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诊疗器械的灭菌问题。
关于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相关参数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操作技术规范》(WS 310.2—2009)明确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参数,作用浓度为>6mg/L,灭菌腔壁温度45℃—65℃,灭菌周期28—75min。
”同时提醒人们要注意,“灭菌物品应充分干燥,灭菌物品应使用专用包装材料和容器,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不应含植物性纤维材质,如纸、海绵、棉布、木质类、油类和粉剂等”。
但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物品和器械的包装环节阐述较少。
这恰恰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后果可导致灭菌效果不达标或灭菌后器材不匹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等问题。
需要采用低温灭菌器械的基本特点
需要低温灭菌仪器或器械从应用实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价格昂贵,使用专一性强;配备少,周转快;线类多;器械精密程度高、结构复杂等等。
因此,对检查包装环节要求较高,这也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基础环节。
没有合格的检查包装,就没有合格的灭菌物品。
低温灭菌仪器或器械包装环节易出现的问题与成因
在参加培训聆听专家授课,并结合我院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器械干燥不够彻底。
成因:器械配备少,手术多,要求急消,且软镜类管腔不易及时干燥等。
②未放包内化学指示卡。
成因:工作不够细致,双核对制度未执行或执行不严格。
③不兼容的器械混放。
成因:不兼容低温灭菌的仪器或器械放入了低温来菌器械中,包装检查不严格或不仔细;个别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
④包内器械、仪器与外包外标识不一致或不相符。
成因:包装后未及时贴上外标识;或由他人代劳时,交接不清楚,凭感觉开展工作。
⑤器械不匹配导致灭菌后不能使用。
成因:可能是回收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同类器械,包装时未认真仔细的核对。
⑥器械有缺失或损害。
成因:结构精细不易被发现,或包装前检查不严格,或包装时未采取妥善的保护措施。
包装环节问题的基本对策
首先,加强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系统(科内或送厂家)培训,提高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械的使用能力与水平;其次,贵重且易损仪器或器械应放入适宜的器械盒内;再次,要选择责任心强的同仁负责此项操作工作,严格区别低温与高温灭菌器械,严禁两者混放灭菌;最后,要适当增加器械周转量,严格执行双核对制度,并随机进行考评与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