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中古时期的世界(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2讲中古时期的世界
核心考点01 中古时期的欧洲
1.(2022·安徽宣城高二下期末·17)在西欧中世纪,封臣对封君的义务主要有:每年自备鞍马,为封君服40天的骑兵役;封君被俘,封臣要提供赎金;对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议的义务。
封君则负有保护封臣本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维持其生活衣食无忧的责任和义务。
这说明封君与封臣()
A.共同推动了经济发展B.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
C.都拥有土地的所有权D.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2.(2022·海南高二下期末·11)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评论道,拜占庭艺术“在11世纪达到了新的高峰”,“埃及和波斯的倾向被强加于古典传统之上。
辉煌灿烂取代了率真和文雅”。
据此可知,拜占庭艺术()
A.展现了英国人文主义者艺术追求B.显示出希腊化时代艺术的生命力
C.是结合了东西方艺术传统的创造D.推动了亚非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3.(2022·广东揭阳高二下期末·12)十二世纪初,西欧某地的庄园主宣布了他与6名荷兰人签订的一项协议,协议规定这6人可以定居在位于庄园主管辖的未开垦的沼泽地上,他们每年要向庄园主交纳固定的租税,庄园主则同意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之间的争端。
这说明()
A.庄园是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B.庄园是独立自治的政治单位
C.契约精神已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形成中D.村民与领主的社会地位平等
4.(2022·福建宁德高二下期末·12)9世纪时,农奴每年至少要为西欧封建庄园劳动5个月;11至12世纪时,农奴一年只需要为庄园耕作几天到两个月,部分领主甚至把自营地租给农奴耕种,只向其收取一定数目的货币地租。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欧()
A.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B.社会经济的发展
C.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D.教会实力的削弱
5.(2022·湖北鄂州高二下期末·13)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不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C.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1.(2022·山东省临沂市二模·11)12世纪,欧洲封建贵族的生活发生了明显变化,金钱已经开始腐蚀领主与封臣的关系,贵族与国王对封臣的依赖越来越少,对商队和领薪官员的依赖越来越大。
这主要因为()
A.封君封臣制度的解体B.欧洲城市经济的发展
C.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D.商业革命的发生扩展
2.(2022·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二模·12)到15世纪末,欧洲民族君主国的趋势已很明显,西班牙的费迪南和伊莎贝拉(1479—1516年在位)、英国的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等君主主政下的政治结构都已非常强大。
这一现象对当时的欧洲来说
()
A.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B.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巩固了天主教会统治D.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2022·山东省济宁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10)罗马法学家们把生活中可能的冲突单独提出来,利用罗马人的理性方法总结为“如果——那么”逻辑结构的法律规范,以此来确认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承担何种责任。
这体现出罗马法()
A.重视法律的实际操作性B.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C.推崇法学家的法律解释D.旨在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4.(2022·辽宁省沈阳市二模·12)10—14世纪,法国加佩王朝国王本应享有的权利,很多被地方上的大封建主所篡夺,但国王仍享有某些特殊地位:如国王名义上是最高一级封君;可以在兰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和涂圣油仪式,使王权获得神授的性质;在教会支持下为王子行加冕礼,以保证王位世袭。
这些特殊地位()
A.有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B.使国王获得最高政治权力
C.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势力D.反映了王权对教权的依附
5.(202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考模拟·1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在最高王权与最底层的农奴之间,不止有一层封主,而是有好几个层次,每个领主都可以将自己的封地封给自己的属下,一个大领主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附庸,国王和皇帝是他的领主,但相对于这个大领主自己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领主,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附庸。
这使得西欧()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领土面积
C.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D.出现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6.(2022·山东省聊城市二模·11)罗马繁盛时期,钱币上常将地球图案与胜利女神组合,用女神的形象表现大地神,手持地球献给皇帝。
5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钱币上十字架和地球的图像组合增多。
到了查士丁尼时代,皇帝手托地球,地球上放置十字架的图像组合成为最常见的钱币正面图案,随后也成为拜占庭钱币上的标准图案之一。
钱币图案的上述变化反映出,拜占庭帝国()
A.极力彰显其宗教正统地位B.文化独具一格
C.弘扬古代罗马的法治传统D.民族意识增强
7.(2022·辽宁省锦州市一模·12)有学者认为,权力是跟着土地走的,一旦一块土地分封出去,无论它是大是小,权力就从封主那里转移出去,转到接受土地的人手里,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最主要特点。
在这种制度下()
A.民族国家初步形成B.西欧陷于长期分裂
C.基督教的权威丧失D.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8.(2022·辽宁辽阳一模·12)表5所示为欧洲黑死病肆虐期间,部分自治城市所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定。
这些规定()
表5
城市条例规定
图尔奈(今属比利时)感染瘟疫的死者要被立刻掘墓埋葬,“墓坑要有1.8米深”;葬礼从简,“哀悼者离开教堂后,不得在死者家中聚集”
皮斯托亚(今属意大利)“拒绝所有染病的人进入”;本城人也不得前往疫区,否则将遭受重罚;牲畜屠宰和售卖的地方不可有烂泥或粪便
纽伯格(今属奥地利)(感染瘟疫而死的)尸体不得被埋葬在教堂墓地中,必须运到城外,放入“上帝之地”的公共墓地中
A.反映出市民抗疫的坚定决心B.凸显了教会的基层动员能力
C.体现了政府中央集权的加强D.不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9.(2022·山东省普通高中高三4月联合质量测评·10)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A.契约理念的萌发B.世俗权力的加强
C.“民族情感”的缺乏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
10.(2022·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12)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复兴,城市是主要的复兴地,这与早期城市具有一定法治实践相关。
城市的法治实践就是保障、规范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法律需求,即城市出于对市民管理、城市防卫、商业发展、税收等方面的需要,对法治提出了较高要求。
罗马法在中古欧洲复兴是因为()
A.罗马法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B.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欧洲法治基础
C.当时欧洲城市法治基础完善D.欧洲城市自治推动商业发展繁荣
11.(2022·辽宁沈阳三模·11)在拜占庭文化中,《荷马史诗》的诗篇和寓意被基督教神学家改造,其故事失去了多神教的色彩,着重传达了基督教的信念,基督徒的价值观也被植入其中。
这反映了()
A.基督教文化根植于古希腊的文化之中B.古希腊文化是拜占庭文化的重要来源
C.拜占庭帝国统治者重视本国文化发展D.基督教的发展不利于希腊文化的传承12.(2022·山东威海二模·11)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
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
据此可知,该剧的创作()
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
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3.(2022·山东省青岛市二模·10)法兰克王国成立初期,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
到8世纪早期,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宣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
这反映了()
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C.西欧城市逐渐兴起D.基督教会控制思想
核心考点02中古时期的亚洲
1.(2022·河北石家庄六县联考高二下期末·13)《高丽史》记载:“高丽太祖开国之初,参用新罗、泰封(朝鲜半岛政权)之制,设官分职,以谐庶务。
然其官号或杂方言,盖草创未暇革也。
”这说明高丽()
A.受到儒学深刻影响B.承袭本土文化
C.全面仿效唐朝制度D.中央集权强化
2.(2022·湖北恩施高二下期末·12)表2所示为602年日本推古天皇颁行的日本《宪法十七条》节
选。
据此可推知,《宪法十七条》的颁行意在()
第一条以和为贵,无忤为宗……是以或不顺君父,乍违于邻里……
承诏必谨。
君则天之,臣则地之……是以君言臣承,上行下摩,故承诏必慎,不谨第三条
自败
第四条群臣百察,以礼为本。
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礼。
上不礼而下非齐,下无礼以必有罪
表2
A.推行君主立宪政治B.打击镰仓幕府势力
C.学习唐朝先进文化D.强化天皇政治权威
3.(2022·河北承德高二下期末·12)阿拉伯炼金术士在炼取“黄金”的过程中学会了蒸馏、结晶、升华、焙、烧等实验方法。
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扬曾指出:“谁不做研究和实验,则他们任何时候都一事无成。
”由此可见,阿拉伯科学()
A.具有实证精神B.是文化融合的产物
C.理论体系完备D.具有承古萌新特点
4.(2022·长寿区七校高二下期末·18)有学者指出:“伊斯兰世界向地中海方向的扩张使欧洲人与印度洋的联系中断了几个世纪,只要穆斯林统治地中海,欧洲人就休想在大洋上放一块船板,当时几乎成为伊斯兰世界“内海”的印度洋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就此而言,穆斯林使欧洲人进入了真正的‘黑暗时代’”。
该学者旨在强调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导致()
A.印度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西欧新航路的开辟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断D.欧洲商业走向衰落
5.(2022·广东佛山高二下期末·13)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B.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1.(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11)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将全国土地宣布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
这一举措()
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D.削弱了幕府割据势力
2.(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4)表1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
这表明,在明代()
表1(→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
中国
中国→
日本
日本→
中国
朝鲜→
日本
日本→
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3.(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中·12)图3为13世纪阿拉伯手抄本插图,插图描绘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向学生传授星盘知识的场景。
这体现了()
图3
A.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B.民间交往是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C.阿拉伯文化的兼容并蓄D.古希腊天文知识在民间得到普及
4.(2022·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考试·6)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政府不仅任命希腊正教的头面人物为希腊正教徒的大教主和文职首领(管辖希腊人及不同族群的东正教徒),还分别任命了亚美尼亚教派的主教和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大拉比为各自的首领。
此举反映出()
A.帝国统治模式的创新B.不同文化与族群交融
C.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D.政教分离的政治特点
5.(2022·山东潍坊高三10月阶段检测·15)早期的阿拉伯地理学著作,多为道路指南。
后来,地理学知识得到了广泛运用。
在9—14世纪,阿拉伯帝国出现了苏莱曼、麦斯欧迪、白图泰等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欧洲正是通过学习他们的地理学著作,才逐步了解和熟悉亚洲及东非地区的。
据此可知,阿拉伯地理学的发展()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加剧了帝国的对外扩张
C.适应了远距离贸易的发展D.推动了翻译运动的发展\
6.(2022·山东泰安四模·10)11~13世纪,伴随着十字军东征,许多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
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A.民族特色十分明显B.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C.影响欧洲思想解放D.贯通了东西方文明
7.(2022·辽宁大连二模·11)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指出:“阿拉伯人之获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这件事具有这样的历史意义:最初乃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才知悉了亚里士多德。
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译注和对亚里士多德章句的汇编,对西方各国,成了哲学的源泉。
”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明()
A.保存了古希腊哲学B.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精华
C.是欧洲文明的源头D.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8.(2022·北京市房山区二模·12)日本曾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挑选中国文化中适合自己的某些内容。
后来,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下列与此材料观点相符的是日本()
①推行“大化改新”②建立幕府统治
③形成武士集团④进行“明治维新”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2022·天津市河北区二模·10)9世纪初,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组织下,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
可见,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兴B.成为东西方文学交流桥梁
C.积极吸收全世界的文化D.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10.(2022·山东省淄博市高三4月阶段性诊断考试·10)至德里苏丹后期,穆斯林人数在农民人口中有所增加。
农耕者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他们的生活模式在本质上几乎完全相同……随伊斯兰同来的新礼仪被视为是吉祥的而悄然进入了印度教的仪式。
这反映了德里苏丹国的统治特点是
()
A.穆斯林在人数上占优势B.印度教徒在社会上占主导
C.伊斯兰教与印度教融合D.采取宗教压迫与歧视政策
核心考点03 中古时期的美洲和非洲
1.(2022·广东清远高二下期末·14)1963年,有英国学者在演讲中讲道:“可能在将来会有(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历史可以讲授,但是现在还没有,只有在非洲的欧洲人的历史,其余是一团漆黑……而黑暗却不是历史的题材。
”据此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化()
A.落后于欧洲文化B.缺乏代表性成果
C.具有独立发展特征D.传承过程发生中断
2.(2022·河北沧衡八校高二下期中·9)印第安人以太阳神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艺术,让人惊叹不已,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以鹰羽冠为代表的民族服饰,色彩鲜艳、做工精巧,为世界民族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印第安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B.印第安人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成就
C.印第安文化深刻影响了世界发展趋势D.印第安文化是世界上最辉煌的文化
3.(2022·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二下·13)“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托尔特克、阿兹特克……
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段描述可能出自()
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
B.《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
C.《探寻古罗马文明》
D.《亚历山大远征记》
4.(2021·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27)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
①马铃薯②花生③水稻④番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2022·北京学业水平·28)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①玛雅文明②阿兹特克文明③印加文明④阿拉伯文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022·海南海口二模·11)古代玛雅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将玛雅文字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被祭司垄断。
这一现象()
A.是愚民政策的体现B.普遍存在于各民族中
C.不利于文明的传承D.反映出君权神授理念
2.(2022·海南省高三学业水平诊断·11)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
这表明()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3.(2022·天津市滨海新区5月模拟·9)“浮动园地”是一种创造性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直到今天仍然使用这种耕作方式的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
4.(2022·北京市海淀区二模·11)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观察下图,下列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A.玛雅人在①处建造了大量金字塔庙宇B.阿兹特克人在②处发明“浮动园地”
C.印加帝国在③处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D.印第安人在④处开凿了巴拿马运河
5.(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4月高考模拟·10)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
如果说东非和西非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则美洲印第安人完全是在当地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因征服和社会分化而进入文明时代,并建立国家的。
”该学者意在说明()
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
6.(2022·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上期末考试·3)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特诺奇蒂特兰(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附近有很多广场,这些广场都是开展贸易的集市场所。
特诺奇蒂特兰城北有一个用石柱子围成的大集市,每天参与交易的有6000多人,贸易大都是以物换物,交易的货物有金银珠宝、石器、贝壳、羽毛、粮食、蔬菜、水果、酒、糖、木炭、陶罐、陶壶、花瓶、鸟皮、兔子等。
这说明当时阿兹特克人国家()
A.集市贸易非常活跃B.城市交通运输发达
C.商业是经济的基础D.广场建筑技术高超
7.(2022·辽宁省辽高三上期中考试·14)美洲位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远离欧亚大陆。
印第安文明的发展长期处于独立形成、独立发展阶段,与外界尤其是与文明发展较早的欧亚大陆缺乏交流。
美洲
三大文明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
这种状况导致的后果是()
A.印第安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B.不可避免地遭受外来的侵扰
C.印第安人遭到了种族灭绝D.印第安文明发展相对缓慢
8.(2022·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期中·22)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
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
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2022·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三考试·5)在玛雅城市的发展中,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他们一般来自战俘、小偷、未赎身的奴隶子女、杀人犯、离婚的妇女、孤儿、无力偿还债务的负债人等,奴隶可以自由买卖。
这反映出玛雅城市()
A.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B.商业经济较为繁荣
C.社会分工日益扩大D.奴隶占有制得到发展
10.(2022·“山东学情”高三10月联考C版·14)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知()
帝国秦朝罗马帝国印加帝国皇帝制度
统治方式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B.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C.人类文明进程具有规律性D.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
11 / 12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