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世界共通信息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共享[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世界共通信息共享]
自“9·11”以来,国际局势的动荡和全球反恐斗争的开展让我们越
来越关注世界的动态。
中东局势的动荡,长达十年的对本·拉登的搜捕行动,利比亚的战火焦灼……不知不觉,我们的生活已经充满了世界各地的
新闻,再也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时代了。
随着信
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全面推进和现代传播技术的飞跃,我们
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变成一个“地球村”——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在不断缩小,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
国
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它的诞生把新闻行业的发展
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影响着国际交往以及国家之间的理解,成为左
右国际舆论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国家信息权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
沟通,从语言开始那么到底什么是国际新闻与传播呢?它和普通
的新闻学或者传播学的区别在哪里?这就要从国际新闻与传播活动的三种
主要形式说起了,即国外新闻向本国的报道、国内新闻的对外报道以及国
外新闻面向国际的报道。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古怪兽医杜立德”的故事。
这名医生之所以在动物界医术高明,全凭他精通各种动物语言。
他能听懂
动物说话,就能直接知道动物的病痛在哪,也更容易对症下药,可见沟通
是治疗的第一步。
我们传递新闻也是如此,我们与外国人的交流是“跨文
化的”,所以我们要把新闻信息传递出去或吸收进来,所需要做的第一件
事便是“翻译”。
这种“跨文化”的学习与训练很新鲜,可无疑也是很大
的挑战。
从我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学习开始,我的课程
基本上都是以“英语强化、专业渗透”的方式呈现的。
大一到大二,我接
触了各种形式的英语课程。
精读、交际、演讲、辩论、听力、学术写作、
语音、文学素养、阅读策略、翻译等课程让我眼花缭乱。
习惯了高中英语
的刻板教育模式,这种打破所有固有知识系统的方法起初让我倍感压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学习方法,也掌握了更加系统的
知识体系,这对之后国际新闻与传播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新闻
传播是“舶来品”,所以英文是我们所有学术能力建立的基础,英文新闻
采访与写作、英文报刊编辑、国际新闻编译、英文经典新闻作品评析、英
语播音与采访、国际传播、传播学概论、传媒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新闻
伦理等专业核心课程都离不开扎实的英语文学基础,所以我们需要阅读大
量英文原著来提高英语水平。
另外,除了中国新闻史、中文新闻采访与写
作等少数课程,我们所有的专业课均采用英文授课形式。
还有大量的选修
课也是英语讲授,如外交、经贸、文学、艺术、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领域的课程。
这些课程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
在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们也有机会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追求真相,热爱生活罗曼·罗兰曾说过,
“世界上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那就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句话正是对我们最大的勉励。
学习新闻与传播需要大量实践,而
在有机会接触大量信息的同时,难免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或事,这些
事无论好坏,都会让我们对这个社会产生疑问与困惑。
在保持清醒的同时
还能保持热情,是我们最需要培养的品质。
北外的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为了
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支持我们学生自办媒体。
目前,由我们学生自主
创办的媒体有《107调查》、英文报《FirtMover》、英文网络杂志《WOW》(WeObervetheWorld),还有以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目的中文报《文心》
以及摄影杂志《新视角》等。
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了《107调查》作为自己践行新闻理想的地方。
《107调查》是一份以社会深度调查为主,评论性文章为辅,内容覆盖学校内外各类热点话题的报纸。
《107调查》
曾经做过《大学生兼职中介状况初探》《解密大英部》《北外社团改革初探》《“食”面埋伏?——由“敢吃网”出发》的调查,也有各种体验、
记录的文章如《天路之旅——青藏铁路通车初体验》。
在我实践的一年多里,采访了社会上的各类群体,食品行业监督者、留守儿童、淘宝店小二……还有学校里各类帮助协调学生与学校矛盾、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的
组织,采访经历让我强化了自我认同感和对于新闻的坚定信念。
我还记得
上学期去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采访报道“民办助残机构申请‘民非’(民办非企业单位)难”的问题时,和智障朋友们的零距离接触让我有机
会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他们的单纯和真诚是现在社会上少见的,他们的
信任和热情让我想认真为他们做些什么。
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这样的想
法经常出现,也支撑着我继续坚持下去。
因为,即使社会不关注,我们也
能用行动引导社会去关注。
学习这个专业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我个人的感
受就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给了自己一个开拓眼界和提升能力的平台。
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国内外知名媒体的新闻报道,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辩证思考的能力,还了解到不同文化及其发展前景。
由
于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是双专业,所以除了自身的专业课程外,我们还要修
英语语言与文学系的专业课程。
这拓宽了我们的就业之路。
从往届就业情
况看,有就职于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外交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国家重要机构的,也有就职于各省级各类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的,还有
就职于美联社等境外新闻机构的。
国际新闻与传播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喜欢从事新闻行业,愿意接触不同文化的你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