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幼儿园的保育之道

合集下载

第四章日本学前教育

第四章日本学前教育

每天4小时。
日本幼儿教育的机构
幼儿园
二元制
保育所
幼儿园与保育所的比较
比较内容
相关法令 主管 招收对象
幼儿园
学校教育法 文部省
保育所
儿童福利法 厚生省
年满3周岁~小学入学前的儿 缺少保育的0岁~小学入学 童 前的婴幼儿 私立幼稚园由幼稚园自己规 定;公立幼稚园由地方自治 体规定。 每年39 周以上, 1 天4 小时 由地方自治体(市区町村) 规定保育费。个人负担金额 由收入高低决定。 每年300 天左右, 1 天8 小时
7:00 9:20 陆续到园,视诊、触诊、整理所带物品自由游戏、户 外游戏 收拾、整理玩具
9:30
10:00 11:30 12:30 13: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晨会(按年龄组列队),(唱歌、体操、跑步)
主要活动(分年龄组保育•混龄保育) 供餐 自由游戏、户外游戏 午睡(5岁组9月份后没有午睡,这是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点心 总结会(一天的整理、观察、指导);自由游戏 收拾整理,按顺序离园 延时保育 闭园
日 本 的 学 前 教 育
日本国土
一、二战前日本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876年,日本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幼儿园--东京女子 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1899年,日本颁布《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明确幼儿园设备、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以及在 教育制度的位置。
1900年,日政府修改《小学校令》规 定幼儿园可以附设在小学校里. 然而, 公立幼儿园发展步履蹒跚,主要原因 是:经费问题和观念问题制约其发展。 到1909年,私立超过公立幼儿园。而 且差距越拉越大。 在幼儿园基本上为富裕阶层子女服务 的同时,托儿所(或称保育所)承担 起收容贫民幼儿的任务。

日本幼儿园学生管理制度

日本幼儿园学生管理制度

日本幼儿园学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幼儿园学生的行为,保障幼儿园教育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育人效果,经幼儿园教职工协商一致,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学生入园管理1. 招生政策幼儿园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教育部门的规定,对适龄幼儿进行招生。

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幼儿,幼儿园将积极配合家长和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2. 学生登记在学生入园之前,家长需提供必要的入园申请材料,并配合学校进行学生信息登记和体检。

幼儿园主要负责对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3. 入园协议入园协议是幼儿园与家长的书面协议,明确规定了学生入园后对校规的遵守和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支持,以及学校和家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配合规定。

三、学生管理1. 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在幼儿园内须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言行举止文明、尊敬师长、爱护环境等。

2. 学生能力培养幼儿园将通过开设各种课程,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启蒙、艺术培养、体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素质。

3. 学生安全管理幼儿园将严格执行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游戏安全等方面。

四、学生考勤管理1. 学生考勤制度学生每天需按时到园,保证出勤率。

学生因病请假须有家长书面同意,并经园领导批准。

2. 考勤记录学校将对学生的考勤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家长。

如有旷课等情况,学校将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五、学生奖惩管理1. 学生奖励对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幼儿园将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 学生惩罚对违反学校规定的学生,幼儿园将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惩戒,以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六、学生家长管理1. 家长的参与幼儿园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家长会、家访等活动。

2. 家长的配合家长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的管教和教育工作,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日本幼儿“游戏”保育观理论基础及内容特点

日本幼儿“游戏”保育观理论基础及内容特点

日本幼儿“游戏”保育观理论基础及内容特点作者:杨琨孙佳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8期摘要:日本作为世界幼教强国,在幼儿保育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游戏”保育观,该理论上在教育思想上以德国“福禄贝尔恩物游戏”和意大利“蒙台梭利方法”为基础,通过强调游戏的重要性,自治性和快乐性,强化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使游戏成为幼儿实现身心发展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日本幼儿保育游戏理论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a)-0000-00从1876年日本建立近代第一所幼儿园开始起算,其幼儿保育发展至今已经近130余年。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在引进吸收国外幼儿保育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幼儿“游戏”保育观。

一、日本幼儿“游戏”保育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整个保育发展开始进入“西化”的过程,包括幼儿保育领域在内的整个日本教育体系陆续开始受到西方夸美纽斯,卢梭,杜威等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日本幼儿保育由于其特殊性,则深受福禄贝尔的幼儿“游戏保育”思想以及蒙台梭利的幼儿“环境保育”思想的影响,此两种保育理念成为了当代日本幼儿“游戏”保育观的直接理论渊源。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F.W.A Frobel,1782—1852)不仅在勃兰根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同时在《人的教育》(1826),《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1843)和《幼儿园教学法》(1844)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幼儿保育思想。

他认为,对于婴幼儿教养应当主要采取“保育和教育”,而“保育的主要方式应当是嬉戏”,“游戏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孩子的生活的最高阶段”,在游戏保育的载体上,福禄贝尔强调游戏的玩具“恩物”(Gabe)的重要性,“恩物”是婴幼儿理解周围客观世界和形成对于万事万物的主观认识的媒介,“恩物”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特点,“恩物”的设计必须体现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的法则,能够展现自然事物的性质、特征。

瑞典、日本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及其启示

瑞典、日本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及其启示

瑞典、日本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及其启示*邢思远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国外教育·*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二孩政策下城市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7ZDA122。

**通讯作者:蔡迎旗,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对瑞典和日本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进行梳理发现,两国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有共同特点,即都重视立法保障和财政投入,注重统一规划和管理,强调统整保教课程标准,大力促进保教师资整合。

借鉴瑞典和日本保教一体化的经验,我们应树立保教一体化理念,制定和完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建立多方协作的行政管理体制,设置一体化的保教课程标准,建设专业的保教师资队伍。

【关键词】瑞典;日本;保教一体化;实施策略;启示【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1/2-0088-04No.1、2,2019General No.789、7902019年第1、2期(总第789、790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保教一体化也称教保一体化、托幼一体化、幼托整合,〔1〕它不仅是指托儿所同幼儿园在机构上的整合,还是托儿所的保育和幼儿园的教育的相互渗透,以及在行政管理上的统一。

〔2〕为了促进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的协同发展,解决保教分离带来的问题,许多国家进行了保教一体化改革的探索。

其中,瑞典和日本在保教一体化的改革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本文拟梳理瑞典和日本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总结其共同特点,分析其启示意义。

一、瑞典、日本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一)瑞典保教一体化的实施策略1.立法保障瑞典较早开始进行保教一体化改革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保教一体化服务与监管体系。

早在1957年,瑞典就颁布了《学前教育法》,规定地方政府有完善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体系的责任。

日本幼儿教育

日本幼儿教育

个一体化的保教机构负责婴幼儿的保教工作。
• 中国的保教机构里配有两种保教人员 ――“保育员”和“幼儿园教师”。 “保 育员”不属于教师,她们在托幼机构里被孩 子们称作“阿姨”,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都 不高。
• 90年代以后, 对“保育员”的培训也 进入了正规,现在的“保育员”,有的是在 中等卫生专门学校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有的 则是接受过各地政府卫生局组织的资格培训 的,还有的是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 的。总而言之,中国的“保育员”也在向着 专业化、资格化发展。
• 二、保育所
• 保育所的出现是由于在欧洲产业革 命的过程中,女性劳动者和贫困阶层出 现,那些得不到保护的婴幼儿有必要有 专人来看护。日本也为了使女性从“看 孩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建立学 龄前的乳幼儿保育机构,如托儿机构, 此外为了照顾那些由于贫困而失去父母 保护的幼儿,人们建立了保育所。明治 23年(1890年)、新泻县赤泽夫妇首先 在私塾静修学校开办。
• 目前,随着少子高龄化社会和 女性生涯规划的变化——保育所需 求的增加和幼儿园的减少 ,出现 了幼保一体化的思想和现象。
中国幼儿教育概况

中国的保教机构原本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分为“托
儿所”和“幼儿园”。“托儿所”是由卫生部主管的保育
机构,收托产假结束后的0岁~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幼
儿园” 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其职能被定位为公共教育制度
• 为实现21世纪中国保教事业的发展目标, 实施0~6岁一贯制的科学早期教育,专业课 程不能只拘泥于狭义的有关幼儿教育学方面 的科目,还应加入有关婴幼儿“保育学” 方面的科目。另外,为了贯彻联合国发布的 ≪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的精神,与全 世界婴幼儿保教事业的改革步伐相一致,专 业课程中应加入反映保障每个儿童最佳利益 精神的“社会福利学”和“儿童福利学”方 面的有关课程。

日本幼儿食育的理念、实施形式及启示

日本幼儿食育的理念、实施形式及启示

56 |视野丨SHIYE |区域区域 >P 56~59随笔 >P60~61书卷>P 62~64[U区域曰本幼儿食育的 王里念、实施形式及启不«李锦李静(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食育”是指通过与“食”相关 的各种体验,获得有关“食”的知识 和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健康饮食 生活者的活动。

当前我国居民不健康 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超重肥胖问题 不断凸显,其中,6岁以下儿童的超 重肥胖率达到10%因此,加强饮食 健康教育、普及健康饮食知识、培养 健康饮食行为已成为改善国民健康问 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行动日本面对相似社会问题时,提出 了食育的理念,并从立法角度强调食 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了详细完 备的食育目标和实践方案,取得了较 好效果。

因此,深人分析日本食育的 理念和具体实践形式,可为改善我国 的幼儿健康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一、曰本幼儿食育的基本理念(一)重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让幼儿感谢土地的恩赐日本食育提倡者石塚左玄最早提 出“食本主义”“身土不二”的理念,食 本主义”主张食物为身心健康的根本, 饮食好坏决定了身心健康“身土不二” 则强调人的行为与环境拥有密不可分 的关系食物来自于土地和环境的滋 养,当儿童踏进田地并成为食物“父 母亲”的时候,便会自然发觉自身对 于生物的影响,体悟生命的不易与土 地的温暖和脉动,感受食物是大自然 的恩赐和祝福,真正建立人与自然的 有机联系。

(二)重知人与食物的关系——让幼儿发现食物的“温度”參本文系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课题(20Q X S 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S W U 180941.3)的阶段性成果-•李锦,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在读博士;李静,西南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

^幼教金刊| 57 ■在U本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大M外食、孤食、速 食取代了全家围坐吃饭的情景幼儿从小接触的是加工 完成的食品,人与食物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其《保 育员保育指针》强调“希望幼儿在生活和玩的过程中,在P d意欲的基础上,积累有关饮食的体验,享受吃的 快乐,享受和大家一起吃饭的快乐”《食育白皮书》中提出“理解饮食的重要性、饮食的喜悦以及乐趣”的目标以食育人,促使幼儿感知和发现食物的“温度”,悦纳健康食物,逐步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并影响身 边的人.(三)重构人与人的关系一一让幼儿与成人共同行动基于成人饮食观念和行为对幼儿健康饮食习惯养 成的重要性,日本政府提出家庭和学校要扮演好幼儿食 育监护人和教育者等角色.认识自身的重要作用,积极 推进儿童食育相关活动:通过食育活动,家长可以从繁 忙的1.作中停一停,和幼儿坐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交流,增进彼此感情;教师可以找到与幼儿f f l处的新模式,感 受彼此的徉重和想法,共享食物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建 立一种奇妙的联结.二、曰本幼儿食育的主要实施形式(一)以立法为核心的食育推进汁划1. 明确食育的价值和地位:由于日本的偏食、外食、肥胖,传统饮食文化式微 等现象频出,引起全民的关注和警醒2005年,日本 政府发布了首部规定饮食行为的《食育基本法》,将食 育作为牛.存之本,视为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2006 年,于全国范围内实施“食育推进基本计划”,规定每 年6月为“食育月”,每月19号为“食育曰” :2008年, 《保育园保育指针》中专门写人食育,强调培养儿童健 康生活的“饮食行为能力”.此外,每年向国会提交专 门调查W民食育意V3、和实施情况的《食ff闩皮书》:2. 制定层层推进的食育政策为推动食育的实施,日本内阁府设置食育推进会 议,制定r明确、可达成的目标及可M化指标目标强调通过各种农事体验.让幼儿获得冇关食物的知识和正 确选择食物的能力,最终旨在实践健全的饮食生活:同时,配套相应的规划和措施,创设灼养教师培训制度,川于改进幼儿园膳食计划制汀、食材选抒及膳食管理等 r.作,确保食育质量.■I58 |视野|SHIYE | 区域k(二)以家庭为中心的食育普及活动1. 明确“重要他人”的食育意识。

日本学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及思考

日本学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及思考

总第415-416期 2019·7A/8A3︼|百家论坛日本学前课程改革的特点及思考王雅婧 王任梅收稿日期:2019-06-15作者简介:王雅婧,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王任梅,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前课程几经改进和修订,历经精英教育到自然教育、经验发展向个性发展的嬗变,最终形成了以环境为依托进行教育的特质。

日本学前课程改革主要有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强调游戏为先的理念和凸显家园合作意识的鲜明特点。

探究日本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对中国幼儿园课程理论领域的革新与现实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前课程;课程改革;日本教育中图分类号:G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7A-0003-00619世纪60年代,身处变革时代的日本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自上而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通过文化上的“文明开化”、经济上“殖产兴业”、军事上“富国强兵”等手段,日本迅速跻身强国之列。

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实行变革以外,日本更是格外重视教育行业,不仅出台了新的幼儿园规程,还对一系列课程实行了变革。

一、战后日本学前课程的发展日本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短缺的国家。

借助教育的职能带动经济发展、提升竞争力是日本政府一贯的做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并由美国接管,随后在教育领域展开新的改革。

日本一改战前效忠统治者、追求武士道精神、盲目服从的封建军国主义思想,转以文明包容的民主主义教育观[1]。

1945年5月,文部省依据欧美的民主主义教育观,在出台的《新教育方针》中阐述了“任何学科的任何教材”理念,指出如果把民主主义与教育视为处事的原则,最终必将形成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精神和态度[2]。

1947年文部省在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的基础上,规定幼儿园是在文部省管辖之下的“学校”的一种,是正规的、具备官方认可的教育场所。

日本的近代学前教育

日本的近代学前教育
的不断涌入,近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也影响到日本。其 中对日本学前教育影响最大的是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 想。福禄培尔教育理论在日本受到高度评价,甚至被誉 为“在保育学科中占有最高地位”。
二、日本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2.学前教育思想的转变 从明治中期起,日本幼儿园的保育科目大大减少了
恩物的比重,而增强了注重思想灌输的科目,随着恩物 地位的降低,唱歌和游戏在幼儿保育科目中逐渐占据主 要位置,而且在唱歌和游戏中道德灌输的成分日益增多。
1.私立托儿所的产生与发展
托儿所的产生与当时日本国内政局不稳、工人阶级 队伍的日益壮大和觉醒有密切关系。中日甲午战争及日 俄战争之后,广大农民被迫背井离乡。以这些劳苦大众 的孩子为招收对象的托儿所,旨在为不幸儿童提供良好 的环境,施以教育,以缓解社会矛盾。
一、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发展
(四)托儿所的产生与发展
学前教育简史
谢谢观看!!
(三)简易幼儿园的产生与普及
1882年,为了扭转幼儿园发展缓慢的局面、 增加幼儿园数量,也为了使一般贫民子女能接受 学前教育,文部省在《关于幼儿园制补充规定》 里明确规定,文部省所属的幼儿园,办园的一切 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各地方幼儿园也是这样。
一、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四)托儿所的产生与发展
2.公立托儿所的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出现了公立托儿所。此 后,日本学前教育事业走上了一个新的轨道,到20世纪 初,形成了以幼儿园与托儿所为代表的双轨制学前社会 教育机构,这一体制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日本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
1.福禄培尔教育思想的传入 从幕府末年开始直到整个明治时期,随着欧美思潮
学前教育简史
日本的近代学前教 育
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后来居上的佼佼者,是一个在长 期封闭后实行开放而迅速发展和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有两种:一是幼儿园,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招收3~6岁幼儿,由文部省领导;另一种是保育所,属于福利机构,招收从出生到6岁的幼儿,由厚生省领导。

《学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1)培养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需要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种机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2)让幼儿在幼儿园内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幼儿初步具有喜欢过集体生活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的精神。

(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周围的社会生活现象的萌芽观念。

(4)指导幼儿正确地使用语言,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

(5)通过音乐、游戏、连环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作表现发生兴趣。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5个领域。

初等教育日本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是单一的六年制小学,儿童满6周岁入学,12周岁毕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新学年从4月份开学,多数小学采用三学期体制,三学期之间分别为暑假、寒假和春假。

日本小学的教育目的是适应儿童的导心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

教育目标:(1)以学校内外的社会生活的经验为基础。

使学生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养成合作、自主和自律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乡十和国家的现状与传统,并进而培养国际协作精神。

(3)使学生具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和产业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技。

(4)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国语,并形成使用国语的能力。

(5)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数量关系,并形成处理数量关系的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和处理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

(7)培养学生健康、安全和幸福生活所必需的习惯,并力求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8)使学生基本了解能够使生活明朗、丰富的音乐、美术和文艺等,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各学科、道德和特别活动三部分组成。

教学科目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音乐、图画、家政、体育,文部省对这些科目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

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

保姆培训机构:各部、道、府、县开办的保 姆养成所、短期大学和和大学(数量不多)。 另外,有的高中也有保姆课程。保姆培训课 程内容:基本与幼儿园相同,只在专业科目 上有独到之处。
(六) 特点和启示
1.以法治教,以法促教
2.选择学习国外经验,建 立自己的学前教育体系
3.广开学路,调动一切办学因素 4.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5.注意学前教育理论的宣传和探究
● 依自然环境设置的活动设施:在两树之间架的秋千;依 大树干建造的小木屋等。
● 游戏材料简易、自然:各种废旧物和自然物做成的玩具 (大多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的)。
拥抱大自然
● 提供接触自然的机会,注重自然游戏 1、玩泥沙、玩水 2、在草丛中寻找、捕捉、观察昆虫。
3、饲养与种植活动体验劳动 与收获的喜悦,培养对大自然 的情感。 4、远足
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教育
幼儿在园生 活从游戏开 始,每日的 游戏时间充 分。
集体活动与 自由活动 (1:3)相 结合,且户 外活动居多。
游戏中幼儿 自由自主, 教师积极参 与共享游戏 快乐。
返回
成长记录表
每学期末,都要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成长记录”,在“成长记 录”中 对幼儿的评价十分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力求能较好地反 映出各个幼儿不同的特点。
1893年,日本第一所托儿所由私人建立。 对象:托儿所招收0岁至学龄前期的婴幼儿 目的:开始只为母亲和儿童提供养护,后来还强调注重婴幼儿的精神教化。
保育时间:每日保育时间为11到12小时。且收费低。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托儿所和幼儿园并行发展。各自独立, 出现颇具特色的学前教育机构的二元化局面。
(二) 自由主义保育思潮涌现
1926年4月22日,日本文部 省颁布了《幼儿园令》及实施规则。 这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部较 为完整而又独立的法令。它的颁布 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逐渐趋于制度 化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一、日本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1.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在日本,人们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

“留给子女最宝贵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教育”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座右铭,许多妇女一结婚就放弃工作,开始为将要降生的孩子作精心准备。

她们纷纷进短期大学、母亲训练班等,学习如何实施幼儿家庭教育。

社会上各个方面也都很重视培养下一代,许多工厂向幼儿园开放,设立专门的接待日。

如面包工厂让幼儿参观生产面包的全过程,并讲解简单的道理。

日本土地最为紧张,但他们尽量给幼儿园盖平房,为的是把幼儿园的危险系数减到最小。

二战后,日本文部省就发布了《保育纲要》。

1954年到1972年,又两次提出“幼儿教育振兴计划”。

可见,文部省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有着足够的认识,给予极大的重视,把它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部分来抓。

2.名列世界前茅的幼儿园发展速度幼儿园发展速度快是日本幼儿教育的突出特点。

在60年代,3~6岁幼儿入园率为26.9%,到1976年,2~6岁的幼儿入园率达到63.5%,可以说是翻了一番多。

到1981年,4~5岁幼儿的入园率达到100%。

日本幼儿园比英、美晚创办半个世纪,发展速度却超过了他们。

除了举国上下高度重视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既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日本,幼儿园教师被誉为人生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是重要的智力启蒙者。

因此,文部省十分重视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早在1949年就颁布了《教育职员许可法及其实行法》,要求知识广博,专业知识丰富,而且在修完大学所规定的学分,经过严格的审核考试后,才能取得教师录用资格。

近年来,教师队伍的水平又提高了一步,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比例逐年增长。

因为文部省增设了四年制幼教师资培训课程,并充实了教育内容。

为了集人才于幼儿教育领域,日本大幅度地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

对志愿任教的学生实行奖励制度。

日本学前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

保育费 保教时间
返回
培养幼儿自立心和与 人接触的能力,使幼 儿可以和他人相亲相 近、互助生活。
培养幼儿健康的身心,使幼 儿具有独自进行健康、安全 通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 生活的能力。 感,培养幼儿丰富的感 性和表现能力,进而丰 富他们的创造性。
培养其在生活中表达 自己的体验及想法, 养成倾听对方讲话 的习惯和态度,掌 握语言感觉和语言 表达能力。
1893年,日本第一所托儿所由私人建立。 对象:托儿所招收0岁至学龄前期的婴幼儿 目的:开始只为母亲和儿童提供养护,后来还强调注重婴幼儿的精神教化。
保育时间:每日保育时间为11到12小时。且收费低。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托儿所和幼儿园并行发展。各自独立, 出现颇具特色的学前教育机构的二元化局面。
(二)
意义;在当时幼儿园工作者中获得很大的反响;并对20世纪初 的官方幼儿园教育政策一度发生影响;修订有关规定的指导思 想基于财政开支考虑外,主要来自欧美流行的儿童中心主义和 自由保育思想的影响。
(三) 《幼儿园令》与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1926年4月22日,日本文部 省颁布了《幼儿园令》及实施规则。 这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部较 为完整而又独立的法令。它的颁布 标志着日本学前教育逐渐趋于制度 化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特点: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 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阶层的幼 儿而设的保育机构,并且放宽入园年 龄限制。 变化:(1)对象界定为劳动子女 (2)招收3岁以下幼儿,将托儿所纳入幼儿园体系
review
Contents
日本出台幼儿法律的历史回顾 1.二十世纪20年代,日本文部省制定第一部法律《幼 儿园令》 2.二战以后,日本国会又通过了《学校基本法》 (1947)、《学校教育法》(1947)、《保育大纲》 (1948)和《幼儿园教育大纲》(1956),确立了幼 儿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使幼儿教育成为学校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从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日本又根据社会形势的变 化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三次制定了幼儿教育振兴 计划,彻底改变了以往家庭和社会不重视幼儿教育的 观念,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幼教事业的发展。

练习题

练习题

一、单选题1.《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是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法令,奠定了该国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日本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法令。

它对日本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保育内容及保育时间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奠定了日本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

2. 1926年日本文部省制定了《》,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

A.教育基本法B.学校教育法C.幼稚园令D.幼儿园教育大纲《幼稚园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确立幼儿园制度的第一个法令,1926年4月颁布,同时公布了《幼儿园实施规则》,此前,日本将有关幼儿园的规定归入《小学校令》实施规则中。

3.公元()年创办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是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的第一所国立幼儿园,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A.1865B.1868C.1872D.18764.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三个重要论点来概括教育的本质A.杜威儿童经验活动B.赫尔巴特科学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

1.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德育智育2.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3.教学过程,四阶段论:清楚-联想——系统方法4.教育目的:培养良好的公民社会本位论C.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力的心灵》(一)蒙氏教育观1.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儿童的主动活动和自主学习2.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3.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敏感期(二)蒙氏教育的教师观1.为儿童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2.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自由的保障3.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4.做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者和联络者(三)蒙氏教育的教学观1.有准备的环境2.自由和自主3.工作4.秩序与纪律D.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三个重要论点来概括教育的本质A.杜威B.赫尔巴特C.蒙台梭利D.皮亚杰5.()的学前教育观是以儿童发生认识论为基础的A.卢梭B.裴斯泰洛齐C.蒙台梭利D.皮亚杰6.皮亚杰创立了儿童心理学理论A.认知结构主义B.结构主义C.认知主义D.社会观察理论7.福禄贝尔幼儿园引进后,法国开始为上层创设A.托儿所B.保育学校C.幼儿园D.母育学校8.赫尔巴特关于0-8岁婴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晚年的著作《》中A.普通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教育学讲授纲要D.人的教育9.二战后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A.母育学校B.托儿所C.小学幼儿班D.幼儿园10.根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小学衔接的四重作用A.哈比法案B.费里法案C.巴特勒法案D.戈勃来法案二、填空题11.裴斯泰洛齐的主要著作有(《林哈德和葛杜德》《贤伉俪》)12.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儿》)13.裴斯泰洛齐在教育要素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各门学科的教学步骤,从而形成了各门学科的(教学法)14.(福禄贝尔)创立了幼儿园,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15.在西方教育史上,(洛克)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16.(福禄贝尔)的幼儿园运动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是减少读写算训练时间,增加游戏时间突出学前教育特点17.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发表《教育白皮书》,提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义为内阁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18.1963年伊丽莎白。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比较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比较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比较刚刚步入21世纪的中国和日本的学前教育,面对着新世纪的挑战,各有其发展的前景,却又面临着一些共同和不同的问题。

日本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学前教育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也许是中国学前教育将来要遇到的问题。

我们力图通过对中日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比较,为中国的学前教育界的同行,在把握我国学前教育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以日本学前教育为鉴,找出解决我国学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当代中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8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逐渐为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所证实,也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李岚清等的高度重视。

1998年,学前教育被列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999年4月和6月,李岚清副总理两次亲自主持召开学前教育座谈会,多次强调素质教育必须从学前教育抓起,学前教育要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第一环的基础性地位,为学前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但是,总的来说,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教育部在全年的工作要点中没有提及学前教育,造成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也没有将学前教育列入全年的工作要点,极大地限制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2、各省(市、自治区)的学前教育行政机构,除北京、天津、上海等极个别地区仍保留外,其余大多被撤消,或由基教处一名同志兼管,在不少省(市、自治区)甚至没有幼教专职干部,或专职干部不“专干”,大大削弱了该地区学前教育的实际领导力量。

3、国家没有把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造成各省(市、自治区)也大多没有把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列入当地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

这既影响了幼儿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幼儿教师提高素质的积极性。

日本学前教育特色及发展趋势

日本学前教育特色及发展趋势
二、形成的特色
日本学前教育虽然存在问题,但同时也形成了一些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特色1:环境设计崇尚自然
日本幼儿园几乎没有水泥地,基本上是泥土,草坪也很少,且凹凸不平。日本幼教工作者普遍认为,把坑坑洼洼的地面改造成平地是一种破坏,幼儿本身就非常喜欢玩土、挖地,而且这些行为对幼儿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他们强调让幼儿们亲近自然,如光脚接触泥土。
问题3:保育所质量低,入所人数逐年下降
保育所建立之初主要是为贫民子女服务,由私人承办,重保轻教。另外,保育所从事儿童保教工作的人被称为保姆,社会地位低微,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是保育所质量低的重要原因。由于质量不被社会信任,加上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入所人数也因此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左下图所示,从保育所的数目来看,1992年保育所有22637所,1993年下降到22583所,此后逐年下降,到19xx年,只有22332所。从保育所的儿童数来看,1992年儿童数为1958796人,1993年下降到1945915人,此后逐年下降,到19xx年,只有1913951人。
特色2:对教师素质及师幼比有严法》得到保育员资格证:幼儿教师必须依据《学校教育法》得到幼儿教师资格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和保育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另外,日本对师幼比的严格规定可见下表:
年龄段
0~12月
1~2岁
3岁
4~5岁
幼儿园阶段
教师数
日本学前教育特色及发展趋势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1:机构二元制
日本的幼儿园是根据《学校教育法》而设的幼儿教育机构,属文部省管辖,偏重教育;保育所则是根据《儿童福利法》而设的儿童福利设施,属厚生省管辖,偏重保育。由于两者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带来很多难以协调的问题。

日本幼儿园工作总结怎么写

日本幼儿园工作总结怎么写

日本幼儿园工作总结怎么写
日本幼儿园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在日本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我深知这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

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我在幼儿园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日本幼儿园的工作环境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和教育理念。

在这里,我们不
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还要和家长、其他老师一起合作,共同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这种团队合作让我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也让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其次,日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在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参与和主动性,我们会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教育理念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日本幼儿园的工作也让我更加注重自身的成长和学习。

在这里,我不仅
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我会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种工作方式让我感受到了自我成长的乐趣和动力。

总的来说,日本幼儿园的工作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培养了孩
子们的创造力,也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日本幼儿园的裸足保育

日本幼儿园的裸足保育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打算给儿子米米换一个可以延长保育的幼儿园。

在公立与私立之间犹豫时,一家私立幼儿园的裸足教育吸引了我,而且这家幼儿园距离我家只需步行3分钟的路程。

几次保育参观后,我决定让米米上这家私立幼儿园。

日本私立幼儿园的费用是按照父母的工资来决定的,只是费用的基准要比国内的基准高一些。

天时地利人和,米米报名入园了,很快熟悉并适应。

在日本,裸足保育是作为孩子健康的象征、成长发育的见证而被家长所认可的。

年龄不同裸足保育的程度也不一样。

一般3岁左右,孩子就开始了裸足保育生活。

3岁左右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自理,对危险的认识不强,所以大多采取室内裸足保育。

也就是说,孩子到幼儿园后脱掉鞋袜放在门口,只要迈进幼儿园就开始了裸足保育生活。

4-5岁的孩子已经能绕操场跑一圈了,此时裸足保育对于宝宝来说乐趣更大,在室外也可以裸足玩耍了。

6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学会自我保护和检查危险的有无,家长也可放手让孩子在室外裸足玩耍了。

孩子裸足生活和玩耍的好处很多,比如:孩子的脚趾不受鞋的束缚,有利于脚心的成长;夏天,脚丫不会闷热;直接接触自然的脚掌不仅能够促进大脑发育,还能激发孩子的愉悦心情;增加孩子的平衡感等等。

根据研究发现,穿鞋时脚的五指不能灵活使用,脚底板的肌肉就会变弱,裸足能让足五指自由伸展,从而锻炼了脚底肌肉,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另外,裸足能减少步行时脚的负担。

小时候经常裸足跑步能促进运动神经的发展,所以有体育方面发展倾向的孩子更应该裸足玩耍。

最让我惊讶的是幼儿园里竟然还有裸体赤脚体操,俗称裸足干布摩擦,是指孩子用6-10厘米宽,50-80厘米长的纯棉布带进行体操锻炼。

此法能调节自主神经的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

做法是:脱光外套,只穿着短裤,用干布从手腕开始摩擦,依次是脖子、胸、腹、后背和脚腕,次数一般在20-50次之间,一天一次。

孩子裸足保育时需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宝宝腹痛或拉肚子时是不适合裸足玩耍的;裸足玩耍最好选择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干净的草坪、沙滩就比较适合孩子进行裸足活动;为了防止宝宝受伤,最好带上酒精棉球、创可贴等急救用品;裸足后,要给孩子清洗脚丫、剪指甲。

学前教育日本法规

学前教育日本法规

日本法规1872年22章中规定,开设幼稚小学,招收6岁以下幼儿。

第二十二章,开设幼稚小学,招收6岁以下幼儿。

未实施,但是是日本近代有关幼儿教育设施方面的一个最早规定1899年文省部颁布了《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日本首次由政府颁发的有关幼儿园的正式法令。

此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是日本教育走向制度化的重要开端,在日本幼儿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这一规程没有把幼儿园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

主要内容:1.入园年龄为3~6岁2.每天的保育时间为5小时3.每个保姆照料儿童数在40人以内4.每所幼儿园招收儿童数为100~150人5.保育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全发育,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辅助家庭教育6.保育内容为游戏、唱歌、谈话、手技4项内容7.园舍应为平房,设有保育室、游戏室和职员室等8.保育室的大小,每4名幼儿不得少于3.3平方米9.室内应备有恩物、绘画、玩具、乐器、黑板、桌椅、钟表、温度计和取暖设备等10.有关占地、饮水、采光等要求,均参照小学校令执行。

1926年日本政府颁发了《幼稚园令》,这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一个单独的幼儿教育法令。

1947年文部省颁布:《教育基本法》提出鼓励发展幼儿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原则性条款。

《学校基本法》幼儿园教育五个目标:1.为了幸福的生活培养幼儿的健康和安全习惯,求得身体各项技能的协调发展2.通过幼儿积极参加幼儿园内的集体生活,培养幼儿合作、自主和自立精神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幼儿园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事物,使之养成正确的处世态度4.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语言,培养幼儿对童话、画册等的兴趣5.通过音乐、游戏、绘画等培养幼儿的兴趣。

同年12月颁布,《儿童福利法》规定设立保育所,对缺乏保育家庭的幼儿进行保育,并详细规定了保育所的设置目的、设置者、保姆资格、经费负担和使用等。

1948年日本文部省公布了《保育大纲》,意图是赋予幼儿以愉快的经验,让幼儿通过实际经验去达到自我发展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幼儿园的保育之道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似乎就成了老师们的“专利”。然而.面对目前仍有参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国外儿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输于他们呢?请你从下面一篇读者来稿里.对照着给孩子作些“补充教育”。
防火、防触电等等安全常识.也是教育内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让儿童害怕地震、火灾或电源.而是让他们不怕.在灾害面前知道怎么处理。
假如您不喜欢小动物 怎样教育孩子?
日本保育园内的“边角”处.会养着一两只白兔.鱼缸内有鱼和龟在游动;院子里开了块小菜畦.种着一二十株黄瓜.鲜嫩翠绿。这些都是保育园向孩子进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教育的地方.时不时会有孩子跑过来.和动、植物亲切交流.没有孩子对动、植物随意抛掷或纠扯。
这情景引起笔者注意。在社区并不很宽的街道上.既没有“交警”.也没有车辆.孩子们的认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学前教育除了包括识字、算术、音乐、图画、手工等内容.还有安全教育(交通规则、防灾防火)、保护环境和热爱动植物等教育.让儿童参与轻度劳动与体能锻炼.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孩子入园后.老师会教他们识别交通标志、灯光变化代表什么、必须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长也积极配合.接送孩子时.做严守交规的榜样.让孩子从小觉得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无多少车辆行驶的社区街道.孩子们也都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笔者到东京湾临海公园大型水族馆游览.见到许多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参观.他们很安静地看、悄声地交谈.生怕惊吓了水族……“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要做很多事情。
红灯亮了 您教孩子怎么做?
时间:下午4点
地点:东京江户川区的一所社区保育园门前
场景:孩子们回家。
路远的.家长用车接走;道近的.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或者骑着童车跟着妈妈走在人行道上。在一个小十字路口.红灯亮了.4岁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车刹住.后面陆续走来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红灯前.尽管路面没有一辆来往的车辆。
这种教育一直延续下去.你会发现小学生放学时.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红灯停、绿灯行.走到自家附近自动离队.或者跨到汽车站候车.身边并没有一名老地震(3—5级)经常发生.所以孩子们都知道发生地震时.如在保育园要听老师的指挥;如在家中来不及跑出.要躲入小的角落或钻入桌子下面.远离挂物.以免砸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