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重难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勾股定理【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教学重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目前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试图寻找其他星球的“人”,为此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音乐、各种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映勾股定理的图形,如果宇宙人是“文明人”,那么他们一定会识别这种语言的。

这个事实可以说明勾股定理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两千年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3cm 和4cm 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出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结得一直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5和12的直角ABC △,用刻度尺量AB 的长。

你是否发现2234+与25的关系,22512+和213的关系,即22234=5+,222512=13+,那么就有222+=勾股弦。

命题 1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

我们把它称之为勾股定理。

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例习题分析:例1(补充)已知:在ABC △中,90C ∠=︒,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222a b c =+。

AB分析:(1)让学生准备多个三角形模型,最好是有颜色的吹塑纸,让学生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2)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S +=△小正大正2214ab b-a =c 2⨯+(),化简可证。

专题01 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分类(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人教版)

专题01 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分类(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人教版)

专题01二次根式重难点题型分类-高分必刷题(解析版)专题简介:本份资料包含《二次根式》这一章的四类重要题型,所选题目源自各名校期中、期末试题中的典型考题,具体包含四类题型: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适合于培训机构的老师给学生作复习培训时使用或者学生考前刷题时使用。

题型一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第一层非负性:被开方数0≥1.(2022春·a 的取值范围是()A .a ≥-1B .a ≠2C .a ≥-1且a ≠2D .a >2【详解】解:由题意得,a 10,a 2+≥≠,解得,a ≥-1且a ≠2,故答案为:C.2.(2019·1有意义时,x 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3.(青竹湖)函数x 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 ﹣2≥0且x ≠0,解得x ≥2且x ≠0,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2.4.(2022秋·山东济南)若a ,b 都是实数,b ﹣2,则a b的值为_____.5.(雅礼)已知实数x 、y 满足0115=-+-y x ,则以x 、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 ﹣5=0,y ﹣11=0,解得x =5,y =11,①5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5、11,不能组成三角形.②5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5、11、11,能组成三角形,5+11+11=27;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27;故答案为27.第二层非负性:二次根式的计算结果为非负数,0,0a a a a a ≥⎧⇒==⎨-<⎩6.(2022春·21a -,那么()A .12a <B .12a ≤C .12a >D .12a ≥7.(2018·广东广州)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a ,化简:a=_____.8.(2021·湖南娄底)2,5,m )A .210m -B .102m -C .10D .49.(2020·四川攀枝花)实数a 、b +-().A .2-B .0C .2a -D .2b10.(2021春·山东淄博)已知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详解】由数轴,得a<0,0a c +<,0c a -<,0b >.则原式()a a c c a b a b =-++---=-.11.(2021春·全国)探究题:=_,=,=,=,=,=,根据计算结果,回答:(1a吗?你发现其中的规律了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2)利用你总结的规律,计算:①若x<2=;=;(3)若a,b,c题型二二次根式的乘除12.(2021春·=____.14.(2022春·=____._____.15.(2022春·16.(2023春·()B C D.A19.(2021秋·八年级课时练习)计算:-⋅;(1(-,(2(15)(20.(2022秋·八年级课时练习)计算:21.(2021秋·上海虹口)计算:(1(;(2)0,0)a b ÷>>题型三最简二次根式22.(2022春·天津)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综上,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24.(2022秋·a的值是()A.2B.3C.4D.5m=__________.25.(2020秋·题型四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26.(2021春·全国)计算:(1)1|3|-+---(2)27.(2021春·新疆乌鲁木齐)计算:28.(2021春·全国)(1)﹣529.(2022秋·陕西西安)已知a =2b =2(1)a 2﹣3ab +b 2;(2)(a +1)(b +1).30.(2021秋·上海)已知3x =+求:2267x x x x ++++的值.31.(雅实)已知a =b =,求值:(1)a b +;(2)22a b ab +.【解答】解:(1)原式=222(a b)212;a b ab ab ab++-==(2)原式=(a b)2ab +=⨯=32.(广益)先化简,再求值:322222222a b a b a ab a ab b a b +-÷++-,其中2a =-2b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重难点详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章二次根式重难点详解

2.逆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进行化简
例 3 计算或化简(1) (9) (8) ; (2) 9x2 y3 x y3 ( x 0; y 0

解:(1) (9) (8) = 98 9 8 3 2 2 6 2.
( 2) 9x2 y2 x y3 = 9 x2 y2 (x y)3 3xy(x y) x y ( x 0; y 0
b2
bb
= 9a2b2 ab 9a2b ab 。 b
点拨: 运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进行乘除混合运算时,一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要注意整体观察被开方数之间的关系,合理搭配,达到简化运算的效 果。 5. 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的运用
例 6 计算 12 0.5 1 18 3
解:原式= 2
3
45 9 5; 40 410 中被开方数分别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 9 和 4,故
45; 40 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 2 8 中被开方数含分母 3,故 2 2 不是
33
3
最简二次根式。故选 B。 4.运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计算或化简
例 4 化简: 12 ( 27 6) 24
点拨:观察发现已知条件 x, y中的 5 与2
5 2 是一对相反数,而所求式子是这
两个数的平方和与这两个数的乘积的差,故可由已知转变条件,运用完全平方式
简化求值.
栏目名:错题集
解二次根式常见错误分类解析
一、审题不清导致错误 例 1 16 的平方根是______ .
错解: 16 的平方根是 4.
诊断:错把 16 的平方根当成 16 的平方根。
二次根式重难点详解
一、 五大重点一一攻克
1. 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注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十六章 分式16.1 分式第1课时 分式的概念及有意义的条件1.分式的定义: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叫做分式。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B ≠0】(重难点)分式没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等于零;【B=0】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B ≠0且A=0 即子零母不零】(重难点)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1.分式的基本性质(重点):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重点)3.最简分式16.2分式的运算第3课时 分式的乘除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重点)2、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重点) 运算顺序容易错。

(易错点)第4课时 分式的乘方1、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重点)2、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难点)运算顺序和符号容易错。

(易错点)第5课时 分式的加减1、 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难点),a b a b a c ad bc ad bc c c c b d bd bd bd ±±±=±=±=第6课时 分式的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

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重难点)第7课时 整数指数幂1、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0(10≠=a a ; n 1-()0≠a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0≠C n n n ba b a =)(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2.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 是整数)(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2)幂的乘方:mn n m a a =)(;(3)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 a ≠0);(5)商的乘方:n n n b a b a =)( (b ≠0)3.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n a 10⨯的形式(其中101<≤a ,n 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一)知识结构(二)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k为常数,),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对于实际问题,能“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重点难点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基础知识(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1.函数解析式:()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图象:(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4.k的几何意义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图1 图25.说明:(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时,要将两个分支分别讨论,不能一概而论.(2)直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当时,两图象没有交点;当时,两图象必有两个交点,且这两个交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四)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待定系数法;(2)根据实际意义列函数解析式.2.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但重点放在对数学知识的研究上.(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三、例题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1)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y=3x B.C.3xy=1 D.(2)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B.C.D.答案:(1)C;(2)A.2.图象和性质(1)已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①若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___________.②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___________.(2)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的图象位于第________象限.(3)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2),则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_象限.(4)已知a·b<0,点P(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直线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若P(2,2)和Q(m,)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经过().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6)已知函数和(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A.B.C.D.答案:(1)①②1;(2)一、三;(3)四;(4)C;(5)C;(6)B.3.函数的增减性(1)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且,则的值为().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2)在函数(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则函数值、、的大小关系是().A.<<B.<<C.<<D.<<(3)下列四个函数中:①;②;③;④.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和y=x+1的图象过同一点,则当x>0时,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答案:(1)A;(2)D;(3)B.注意,(3)中只有②是符合题意的,而③是在“每一个象限内” y随x的增大而减小.4.解析式的确定(1)若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则y是z的().A.正比例函数B.反比例函数C.一次函数D.不能确定(2)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为(2,m),则m=_____,k=________,它们的另一个交点为________.(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的值.(4)已知一次函数y=x+m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P (x 0,3).①求x 0的值;②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5)为了预防“非典”,某学校对教室采用药薰消毒法进行消毒.已知药物燃烧时,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 (毫克)与时间x (分钟)成正比例,药物燃烧完后,y与x 成反比例(如图所示),现测得药物8分钟燃毕,此时室内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为6毫克.请根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①药物燃烧时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药物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②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低于1.6毫克时学生方可进教室,那么从消毒开始,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分钟后,学生才能回到教室;③研究表明,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低于3毫克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0 分钟时,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那么此次消毒是否有效?为什么?答案:(1)B;(2)4,8,(,);(3)依题意,且,解得.(4)①依题意,解得②一次函数解析式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5)①,,;②30;③消毒时间为(分钟),所以消毒有效.5.面积计算(1)如图,在函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A、B、C,过这三个点分别向x轴、y 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段与x轴、y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则().A.B.C.D.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B是函数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AC//y轴,BC//x 轴,△ABC的面积S,则().A.S=1 B.1<S<2C.S=2 D.S>2(3)如图,Rt△AOB的顶点A在双曲线上,且S△AOB=3,求m的值.第(3)题图第(4)题图(4)已知函数的图象和两条直线y=x,y=2x在第一象限内分别相交于P1和P2两点,过P1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P1Q1,P1R1,垂足分别为Q1,R1,过P2分别作x 轴、y轴的垂线P2 Q 2,P2 R 2,垂足分别为Q 2,R 2,求矩形O Q 1P1 R 1和O Q 2P2 R 2的周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5)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A作x轴垂线交x轴于B,连接BC,若△ABC面积为S,则S=__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在Rt△ABO中,顶点A是双曲线与直线在第四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且S△ABO=.①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②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C的坐标和△AOC的面积.(7)如图,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9,点O为坐标原点,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在函数(k>0,x>0)的图象上,点P (m,n)是函数(k>0,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E、F,设矩形OEPF在正方形OABC以外的部分的面积为S.①求B点坐标和k的值;②当时,求点P的坐标;③写出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答案:(1)D;(2)C;(3)6;(4),,矩形O Q 1P1 R 1的周长为8,O Q 2P2 R 2的周长为,前者大.(5)1.(6)①双曲线为,直线为;②直线与两轴的交点分别为(0,)和(,0),且A(1,)和C(,1),因此面积为4.(7)①B(3,3),;②时,E(6,0),;③.6.综合应用(1)若函数y=k1x(k1≠0)和函数(k2 ≠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则k1和k2().A.互为倒数B.符号相同C.绝对值相等D.符号相反(2)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A(,1),B(1,n).①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②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3)如图所示,已知一次函数(k≠0)的图象与x 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m≠0)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足为D,若OA=OB=OD=1.①求点A、B、D的坐标;②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4)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第一象限C、D两点,坐标轴交于A、B两点,连结OC,OD(O是坐标原点).①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m的值;②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OC和△POD的面积相等?若存在,给出证明并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解的个数.①;②.答案:(1)D.(2)①反比例函数为,一次函数为;②范围是或.(3)①A(0,),B(0,1),D(1,0);②一次函数为,反比例函数为.(4)①反比例函数为,;②存在(2,2).(5)①构造双曲线和直线,它们无交点,说明原方程无实数解;②构造双曲线和直线,它们有两个交点,说明原方程有两个实数解.。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重难点知识专题04一次函数重难点知识1(解析版).do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重难点知识专题04一次函数重难点知识1(解析版).doc

学校班级姓名1【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2专题04 一次函数期末总复习重难点知识一遍过1一、基础知识点综述基础讲解基 础 知 识函数与变量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常见自变量取值范围:00100y x x y x xy x x =≥=≠=≠ ()() ()常量:其值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 变量:其值在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的量叫变量. 正比例函数 解析式 y =kx (k ≠0)形状一条过(0,0)、(1,k )的直线 坐标系中位置k >0时过一、三象限;k <0时过二、四象限 增减性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一次函数解析式 y =kx +b (k ≠0)形状一条过(0,b )、(bk-,0)的直线 坐标系中位置k >0,b >0时过一、二、三象限;k >0,b <0时过一、三、四象限;k <0,b >0时过一、二、四象限;k <0,b <0时过二、三、四象限增减性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k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3基 础 知 识一次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 l 1∥l 2,则k 1=k 2,b 1≠b 2;l 1⊥l 2,则k 1·k 2=-1一次函数图象平移 上下平移与b 有关,上加下减;左右平移与x 有关,左加右减一次函数图象的对称y =kx +b 关于y 轴对称的解析式为:y =-kx +b ;y =kx +b 关于x 轴对称的解析式为:y =-kx -b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次函数与不等式会借助图象判断y =0,y <0,y >0时自变量取值范围;会借助图象判断y 1=y 2,y 1<y 2,y 1>y 2时自变量取值范围;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方法待定系数法上表中,l 1:y 1=k 1x +b 1;l 2:y 2=k 2x +b 2二、典型例题讲解题1. (1)函数11y x x=+-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函数()02y x x=--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3)函数214y x x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4)在三角形中,它的一条边是a ,这条边上的高是h ,则其面积S =0.5ah ,当a 为定长时,在此式中变量是,常量是(5)将一盛有部分水的圆柱形小玻璃杯放入事先没有水的大圆柱形容器内,现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所示),则小水杯内水面的高度h (cm )与注水时间t (min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答案】(1)x ≥-1且x ≠0;(2)x >0且x ≠2;(3)全体实数;(4)S 、h ;0.5、a ;(5)B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4【解析】解:(1)由10x x +≥⎧⎨≠⎩,解得:x ≥-1且x ≠0;(2)由020x x >⎧⎨-≠⎩,解得:x >0且x ≠2;(3)由2211042x x x ⎛⎫-+=-≥ ⎪⎝⎭,得x 为全体实数;(4)由题意知S 随h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S 和h 是变量,a 、0.5是常量;(5)通过分析可知,在注水开始至水面与小玻璃杯水面平齐过程中,水面高度不变,随后增大至最大后不再变化,故选B .题2. (1)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图象过象限;(2)若函数y =(m +1)x ﹣(4m ﹣3)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l 1:y =-3x -3平移后,得到直线l 2:y =-3x +2,则应向上平移个单位,或向右平移个单位;(4)已知点A (﹣5,y 1),B (10,y 2)在一次函数y =﹣x +9的图象上,则y 1y 2(5)直线y =k 1x +b 1(k 1>0)与y =k 2x +b 2(k 2<0)相交于点(﹣2,0),且两直线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那么b 1﹣b 2等于(6)一次函数y =(m 2-4)x +(1-m )和y =(m -1)x +m 2-3的图象与y 轴分别交于点P 和点Q ,若点P 与点Q 关于x 轴对称,则m =(7)函数y =-2x +4的图象上存在点P ,使得点P 到y 轴的距离等于1,则点P 的坐标为 . (8)过点(﹣1,7)的一条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且与直线123+-=x y 平行.则在线段AB 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的坐标是【答案】(1)一、二、三;(2)m <-1;(3)5,53;(4)>;(5)4或-4;(6)-1; (7)(1,2)或(-1,6);(8)(1,4)、(3,1);【解析】解:(1)∵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k >0,则y =x +k 的图象过一、二、三象限;(2)∵函数y =(m +1)x ﹣(4m ﹣3)的图象在第一、二、四象限,【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5∴()10430m m +<⎧⎨-->⎩,解得:m <-1;(3)y =-3x -3平移后,得到直线l 2:y =-3x +2,可向上平移5个单位;设向右平移m 个单位,则y =-3(x -m )-3,即-3(x -m )-3=-3x +2,解得:m =53即向右平移53个单位; (4)y =﹣x +9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因为A (﹣5,y 1),B (10,y 2)在一次函数图象上, 而-5<10,所以y 1>y 2 (5)由题意知:12122S b b =⨯⨯-, 即121422b b =⨯⨯-解得:b 1﹣b 2=4或-4 (6)由题意知:221304010m m m m ⎧-+-=⎪-≠⎨⎪-≠⎩,解得:m =-1; (7)点P 到y 轴的距离等于1,则P 点的横坐标为1或-1, 在y =-2x +4中,当x =1时,y =2;x =-1时,y =6, 即P 点坐标为(1,2)或(-1,6);(8)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 =kx +b ,由题意知:k =32-, 将(﹣1,7)代入得:7=32-×(-1)+b ,解得:b =112, 即直线AB 解析式为:y =32-x +112,整理得:2y +3x =11,由题意知x 、y 均为整数时,有x =1,y =4;x =3,y =1,即符合要求的点的坐标是(1,4)、(3,1). 题3. (1)一次函数y =kx +b ,当1≤x ≤4时,3≤y ≤6,求k 、b 的值.【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6【答案】见解析.【解析】解:①当k >0时,由当1≤x ≤4时,3≤y ≤6得: x =1,y =3;x =4,y =6,代入y =kx +b 得:346k b k b +=⎧⎨+=⎩,解得:12k b =⎧⎨=⎩ ②当k <0时,由当1≤x ≤4时,3≤y ≤6得: x =1,y =6;x =4,y =3,代入y =kx +b 得:643k b k b +=⎧⎨+=⎩,解得:17k b =-⎧⎨=⎩即k =1,b =2或k =-1,b =7.(2)如图3-1,函数y =2x 和y =ax +4的图象相交于点A (m ,4),则不等式2x <ax +4的解集为图3-1【答案】x <2.【解析】解:因为函数y =2x 和y =ax +4的图象相交于点A (m ,4), 所以当y =4时,x =2,由图象知:不等式2x <ax +4的解集为x <2.(3)甲骑摩托车从A 地去B 地,乙开汽车从B 地去A 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甲、乙两人间距离为s (千米),甲行驶的时间为t (小时),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3-2所示.有下列结论:①出发1小时时,甲、乙在途中相遇; ②出发1.5小时时,乙比甲多行驶了60千米; ③出发3小时时,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④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一半. 其中正确结论是.【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7图3-2【答案】①②④.【解析】解:由图象可得:出发1小时,甲、乙在途中相遇,故①正确;甲骑摩托车的速度为:120÷3=40(千米/小时),设乙开汽车的速度为a 千米/小时, 则120140a=+,解得:a =80,∴乙开汽车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 ∴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一半,故④正确;∴出发1.5小时,乙比甲多行驶了:1.5×(80-40)=60(千米),故②正确; 乙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为1.5小时,甲得到终点所用的时间为3小时,故③错误; ∴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题4. 如图4-1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ABCD 的AB 边在x 轴上,AB =3,AD =2,经过点C 的直线y =x ﹣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E 、F .(1)求:①点D 的坐标;②经过点D ,且与直线FC 平行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直线y =x ﹣2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PD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确定点M ,使得以点M 、D 、C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图4-1【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①设点C的坐标为(m,2),∵点C在直线y=x﹣2上,∴2=m﹣2,解得m=4,即点C的坐标为(4,2),∵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3,AD=BC=2,∴点D的坐标为(1,2);②设经过点D且与FC平行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y=x+b,将D(1,2)代入y=x+b,得b=1,∴经过点D且与FC平行的直线函数表达式为y=x+1;(2)存在.∵△E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B=∠ECB=45°,∵DC∥AB,∴∠DCE=∠CEB=45°,∴△PDC是以P、D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4-2所示,图4-2①当∠D=90°时,延长DA与直线y=x﹣2交于点P1,8【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9∵点D 的坐标为(1,2), ∴点P 1的横坐标为1,把x =1代入y =x ﹣2得,y =﹣1,即P 1(1,﹣1);②当∠DPC =90°时,作DC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y =x ﹣2的交点即为点P 2, 点P 2的横坐标为52, 将x =52代入y =x ﹣2得,y =12,即P 2(52,12),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1,﹣1)、(52,12); (3)当y =0时,x ﹣2=0,解得x =2, ∴OE =2,∵以点M 、D 、C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①若DE 是对角线,则EM =CD =3, OM =EM ﹣OE =3﹣2=1, 点M 的坐标为(﹣1,0),②CE 是对角线,则EM =CD =3,OM =OE +EM =2+3=5, 点M 的坐标为(5,0),③CD 是对角线,则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坐标为(52,2),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 则2522x +=,22y=, 解得x =3,y =4,此时,点M 的坐标为(3,4),综上所述,点M 的坐标为(﹣1,0),(5,0)(3,4).题5. 小华和爸爸上山游玩,爸爸乘电缆车,小华步行,两人相约在山顶的缆车终点会合.已知小华行走到缆车终点的路程是爸爸乘缆车到山顶的线路长的2倍,爸爸在小华出发后50min 才乘上电缆车,电缆车的平均速度为180m /min .设小华出发x (min )行走的路程为y (m ),图5-1中的折线表示小华在整个行走过程中y (m )与x (min )之间的函数关系.(1)小华行走的总路程是_____m ,他途中休息了_____min ; (2)当50≤x ≤80时,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10(3)当爸爸到达缆车终点时,小华离缆车终点的路程是多少?图5-1【答案】(1)3600,20;(2)(3)见解析. 【解析】解:(2)①当50≤x ≤80时, 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根据题意,当x =50时,y =1950; 当x =80时,y =3600,得:195050360080k bk b =+=+⎧⎨⎩解得k =55,b =-800,∴函数关系式为:y =55x -800;(3)缆车到山顶的线路长为3600×2=1800米, 缆车到达终点所需时间为1800÷180=10分钟 小颖到达缆车终点时,小亮行走的时间为10+50=60分钟, 把x =60代入y =55x ﹣800,得y =55×60﹣800=2500, ∴当小颖到达缆车终点时,小亮离缆车终点的路程是3600﹣2500=1100米.题6. 某校运动会需购买A 、B 两种奖品.若购买A 种奖品3件和B 种奖品2件,共需60元;若购买A 种奖品5件和B 种奖品3件,共需95元.(1)求A 、B 两种奖品单价各是多少元?(2)学校计划购买A 、B 两种奖品共100件,购买费用不超过1150元,且A 种奖品的数量不大于B 种奖品数量的3倍.设购买A 种奖品m 件,购买费用为W 元,写出W (元)与m (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求出自变量m 的取值范围,并确定最少费用W 的值.【答案】见解析.【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11【解析】解:(1)设A 奖品的单价是x 元,B 奖品的单价是y 元,由题意,得:60329553x y x y =+=+⎧⎨⎩, 解得:1015x y ==⎧⎨⎩.答:A 奖品的单价是10元,B 奖品的单价是15元;(2)由题意,得W =10m +15(100-m )=-5m +1500∴()150051150310m m m -≤≤-⎧⎨⎩, 解得:70≤m ≤75.∵m 是整数,∴m =70,71,72,73,74,75.在W =-5m +1500中,∴-5<0,∴W 随m 的增大而减小,∴m =75时,W 最小=1125.∴应买A 种奖品75件,B 种奖品25件,才能使总费用最少为1125元.题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4(k ≠0)与y 轴交于点A .(1)如图,直线y =-2x +1与直线y =kx +4(k ≠0)交于点B ,与y 轴交于点C ,点B 的横坐标为-1.①求点B 的坐标及k 的值;②直线y =-2x +1与直线y =kx +4与y 轴所围成的△ABC 的面积等于;(2)直线y =kx +4(k ≠0)与x 轴交于点E (x 0,0),若-2<x 0<-1,求k 的取值范围.【答案】见解析.【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12【解析】解:(1)①∵直线y =-2x +1过点B ,点B 的横坐标为-1,∴y =2+1=3,即B (-1,3),∵直线y =kx +4过B 点,∴3=-k +4,解得:k =1;②∵k =1,∴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4,∴A (0,4),在y =-2x +1中,当x =0时,y =1,∴C (0,1),∴AC =4-1=3, ∴△ABC 的面积为:12×1×3=32; 故答案为:32; (2)∵直线y =kx +4(k ≠0)与x 轴交于点E (x 0,0),-2<x 0<-1,∴当x 0=-2,则E (-2,0),代入y =kx +4得:0=-2k +4,解得:k =2,当x 0=-1,则E (-1,0),代入y =kx +4得:0=-k +4,解得:k =4,故k 的取值范围是:2<k <4.中考数学知识点代数式一、 重要概念分类:1.代数式与有理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题型(人教版)专题 几何中常见模型及辅助线题型大视野(解析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题型(人教版)专题 几何中常见模型及辅助线题型大视野(解析版)

专题几何中常见模型及辅助线题型大视野【例题精讲】题型一、手拉手模型例题. 【2019·惠州市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与点O重合,A′B′交BC于点E,A′D′交CD于点F.(1)求证:OE=OF;(2)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求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3)若正方形A′B′C′D′绕着O点旋转,EF的长度何时最小,并求出最小值.【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OB=OC,∵BOC=90°,∵B’OD’=90°,∵OBE=∵OCF=45°,∵∵BOE=∵FOC,∵∵BOE∵∵COF,∵OE=OF;(2)由(1)知,∵BOE∵∵COF,∵S∵BOE=S∵COF∵两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S四边形OECF=S∵COF+S∵OCE= S∵BOE +S∵OCE=S∵BOC=1 4(3)由(1)知OE=OF,则∵EO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 OE,由垂线段最短,知当OE∵BC时,OE长度最小,最小为12,此时EF长度最小,即EF题型二、一线三直角模型例题. 【2019·临沂市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今有较大的直角三角板,一边始终经过点B,直角顶点P在射线AC上移动,另一边交DC于Q.(1)如图∵,当点Q在DC边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当点Q落在DC的延长线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结论:PB=PQ,理由:过P作PE∵BC于E,PF∵CD于F,∵P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PC平分∵DCB,∵DCB=90°,∵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BPE+∵QPE=90°,∵QPE+∵QPF=90°,∵∵BPE=∵QPF,∵Rt∵PQF∵Rt∵PBE,∵PB=PQ;(2)结论:PB=PQ.理由:过P作PE∵BC于E,PF∵CD于F,∵P为正方形对角线AC上的点,∵PC平分∵DCB,∵DCB=90°,∵PF=PE,∵四边形PECF为正方形,∵∵BPF+∵QPF=90°,∵BPF+∵BPE=90°,∵∵BPE=∵QPF,∵Rt∵PQF∵Rt∵PBE,∵PB=PQ.题型三、辅助线例1. 【2019·莆田市期末】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AB上一点,且AF=BE,AE与DF交于点G.(1)求证:AE=DF.(2)如图2,在DG上取一点M,使AG=MG,连接CM,取CM的中点P.写出线段PD与D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AF=∵ABE=90°,∵AF=BE,∵∵DAF∵∵ABE(SAS),∵AE=DF.(2)解:结论:DG PD.理由:连接GP并延长至H,使GP=PH,连接DH、CH,∵PM=PC,∵MPG=∵CPH,PG=PH,∵∵MPG∵∵CPH(SAS),∵∵PMG=∵PCH,GM=CH=AG,∵DF∵CH,∵∵FDC=∵DCH,∵∵DAG+∵ADG=90°,∵ADG+∵CDF=90°,∵∵DAG=∵CDG=∵DCH,∵DA=DC,∵∵DAG∵∵DCH(SAS),∵DG=DH,∵ADG=∵CDH,∵∵GDH=∵ADC=90°,∵∵GD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P=PH,∵PD=PG,PD∵GH,∵DG PD.例2. 【2019·武汉市期末】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AD上一点,AE=AB,过点E作直线EF,在EF 上取一点G,使得∠EGB=∠EAB,连接AG.(1)如图①,当EF与AB相交时,若∠EAB=60°,求证:EG=AG+BG;(2)如图②,当EF与CD相交时,且∠EAB=90°,请你写出线段EG、A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在EG上截取EH=BG,∵∠EAB=∠EGB,∠APE=∠BPG,∴∠ABG=∠AEH.在△ABG和△AEH中,∵AE=AB,∠ABG=∠AEH,BG=EH,∴△ABG≌△AEH,∴AH=AG,∠EAH=∠GAB,∴∠GAH=∠EAB=60°,∴△AGH是等边三角形,∴GH=AG,∴EG=AG+BG;(2)EG=√2AG-BG.如图,过点A作AH∵AG,交GE的延长线于H,则∵GAH=∵EAB=90°,∵∵GAB=∵HAE.∵∵EGB=∵EAB=90°,∵∵AGH+∵AGB=∵AGH+∵H=90°.∵∵AGB=∵H,∵AB=AE,∵∵ABG∵∵AEH.∵BG=EH,AG=AH,∵∵GAH=∵EAB=90°,∵∵AG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G=HG.∵EG=√2AG-BG.【刻意练习】1. 【2018·容县期末】如图,已知∵ABC中,AC=BC=5,AB=,三角形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2,L3之间的距离为3,则L1,L3之间的距离是.【答案】4.【解析】解:如图过点A作AM∵L3于M,过点B作BN∵L3于N.∵AC=BC=5,AB=,∵AC2+BC2=AB2,∵∵ACB=90°,∵∵AMC=∵BNC=90°,∵∵ACM+∵BCN=90°,∵∵BCN+∵CBN=90°,∵∵ACM=∵CBN,∵∵ACM∵∵CBN(AAS),∵AM=CN=3,在Rt∵NCB中,由勾股定理得:BN=4,故答案为:4.2. 【2019·长沙市雨花区期末】在正方形ABCD中,连接BD,P为射线CB上的一个动点(与点C不重合),连接AP,AP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BD于点E,连接AE,PE.提出问题:当点P运动时,∵APE的度数,DE与CP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改变?探究问题:(1)首先考察点P的两个特殊位置:∵当点P与点B重合时,如图1-1所示,∵APE=______°,用等式表示线段DE与CP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当BP=BC时,如图1-2所示,∵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直接写出你的结论:______;(填“变化”或“不变化”)(2)然后考察点P的一般位置:依题意补全图2-1,2-2,通过观察、测量,发现:(1)中∵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3)证明猜想:若(1)中∵的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成立,请从图2-1和图2-2中任选一个进行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45,PC=√2DE;不变化;(2)成立;(3)见解析.【解析】解:(1)∵当点P与点B重合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PE=45°,EA=EB=ED,∵PC=√2DE.∵当BP=BC时,∵中的结论不发生变化;故答案为:45,PC=√2DE,不变化;(2)结论仍然成立;(3)如图,过点E作EF∵AD于F,延长FE交BC于G,连接AC、EC,∵点E在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上,∵EA=E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是AC的垂直平分线,∵EA=EC,∵∵EAC=∵ECA,∵BA=BC,∵∵BAC=∵BCA,∵∵EAB=∵ECB,∵EA=EP,EA=EC,∵EP=EC,∵∵EPC=∵ECP,∵∵EPC+∵EPB=180°,∵∵BAE+∵EPB=180°,∵∵ABP+∵AEP=180°,∵∵ABP=90°,∵∵AEP=90°,∵∵APE=∵P AE=45°,∵EF∵AD,∵∵DFG=90°,∵∵BCD=∵ADC=90°,∵四边形FGCD是矩形,∵CG=FD,∵FGC=90°,∵∵BDA=45°,∵FD=DE,2∵EP=EC,∵CP=2CG=2DF DE.3. 【2019·阳江市期中】(1)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E∵AB,BF∵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AE=CF;(2)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两条对角线,求证AC2+BD2=2(AB2+BC2)(3)如图(3),PQ是∵PMN的中线,若PM=11,PN=13,MN=10,求出PQ的长度.【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平行四边形ABCD中,DE∵AB,BF∵CD,∵AD=CB,DE=BF,∵AED=∵CFB=90°,∵Rt∵AED∵Rt∵CFB(HL),∵AE=CF;(2)如图,分别过A,D作AE∵BC交CB延长线于E,DF∵BC于F.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AE2+(BE+BC)2 ∵,AE2=AB2-BE2 ∵,BD2=DF2+(BC-CF)2 ∵,DF2=DC2-CF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又∵AE∵BC,DF∵BC,∵∵AEB=∵DFC=90°,AE=DF,∵Rt∵AEB∵Rt∵DFC(HL),∵BE=CF,而AB=DC,把∵代入∵,∵代入∵,可得:AC2=AB2-BE2+(BE+BC)2BD2=DC2-CF2+(BC-CF)2上面两式相加,可得:AC2+BD2=2(AB2+BC2);(3)如图,延长PQ至R,使得QR=PQ,连接RM,RN,∵PQ是∵PMN的中线,∵NQ=MQ,∵四边形NPMR是平行四边形,由(2)可得,MN2+PR2=2(NP2+MP2),又∵PM=11,PN=13,MN=10,∵102+(2PQ)2=2(132+112),解得:PQ=2√30.4. 【2019·十堰市外国语期末】如图,已如等腰Rt∵ABC和∵CDE,AC=BC,CD=CE,连接BE、AD,P为BD中点,M为AB中点、N为DE中点,连接PM、PN、MN.(1)试判断∵P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CD=5,AC=12,求∵PMN的周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延长BE交AD于F,如图所示:∵P为BD中点,M为AB中点、N为DE中点,∵PM∵AD,PM=12AD,PN∵BE,PN=12BE,∵∵BCE∵∵ACD(SAS),∵BE=AD,∵CBE=∵CAD,∵PM=PN,∵∵CBE+∵BEC=90°,∵AEF=∵BEC,∵∵CAD+∵AEF=∵CBE+∵BEC=90°,∵∵AFE=90°,∵BE∵AD,∵PM∵AD,PN∵BE,∵PM∵PN,即∵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CD=90°,CD=5,AC=12,由勾股定理得:AD=√CD2+AD2=13,∵PN=PM=12AD=132,∵∵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PM=2,即∵PMN的周长=PM+PN+MN=13+2.5. 【2019·固始县期末】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连接AF、DE相交于点G,连接CG.(1)求证:AF∵DE;(2)求证:CG=CD.【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1)∵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CD=AD,∵ABF=∵DAE=90°,∵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AE=12AB,BF=12BC,∵AE=BF.在∵ABF与∵DAE中,∵AD=AB,∵DAF=∵ABF,AE=BF,∵∵DAE∵∵ABF(SAS).∵∵ADE=∵BAF,∵∵BAF+∵DAG=90°,∵∵ADG+∵DAG=90°,∵∵DGA=90°,即AF∵DE.(2)证明:延长AF交DC延长线于M,∵F为BC中点,∵CF=FB∵DM∵AB,∵∵M=∵F AB.在∵ABF与∵MCF中,∵∵M=∵F AB,∵CFM=∵BF A,CF=BF,∵∵ABF∵∵MCF(AAS),∵AB=CM.∵AB=CD=CM,∵∵DGM是直角三角形,∵CG=12DM=CD.6. 【2019·高阳县期中】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2,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OC的中点,连接BE,过点A作AM∵BE于点M,交BD于点F.(1)求证:AF=BE;(2)求点E到BC边的距离.【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A=OB,∵AOB=∵BOC=90°,∵AM∵BE于点M,∵∵AME=90°,∵∵MAE=∵OBE,∵∵AOF∵∵BOE,∵AF=BE;(2)解:作EN∵BC于N,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C BC=2,∵OCB=45°,∵E是OC的中点,∵CE=1,在Rt∵ECN中,∵ECN=45°,∵CE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N CE.即点E到BC边的距离为27. 【2019·汕头市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CEFG都是正方形,且BC=CD,CE=CG,∵BCD=∵GCE=90°.(1)求证:∵BCG∵∵DCE;(2)求证:BG∵DE.【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1)∵∵BCD=∵GCE=90°,∵∵BCG=∵DCE,在∵BCG与∵DCE中,∵BC=CD,∵BCG=∵DCE,CE=CG,∵∵BCG∵∵DCE(SAS);(2)∵∵BCG∵∵DCE,∵∵HBC=∵ODH,∵∵BHC=∵DHO,∵∵HBC+∵BHC=90°,∵∵ODH+∵DHO=90°,∵∵DOH=90°,∵BG∵DE.8. 【2019·北师大附属中学期末】如图,在∵ABCD中,BC=2AB,点E、F分别是BC、AD的中点,AE、BF交于点O,连接EF,OC.(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若AB=4,∵ABC=60°,求OC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BC=A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E=12BC,AF=12AD,∵BE=AF.∵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BC=2AB,∵AB=BE.∵平行四边形ABEF是菱形.(2)解:过点O作OG∵BC于点G,如图所示:∵E是BC的中点,BC=2AB,∵BE=CE=AB,∵四边形ABEF是菱形,∵ABC=60°,∵BE=CE=AB=4,∵OBE=30°,∵BOE=90°.∵OE=2,∵OEB=60°.∵GE=1,OG∵GC=GE+CE=5.在Rt∵OCG中,由勾股定理得:OC=9. 【2019·厦门六中月考】正方形ABCD中,点P是边CD上的任意一点,连接BP,O为BP的中点,作PE∵BD于E,连接EO,AE.(1)若∵PBC=α,求∵POE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用等式表示线段AE与BP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在正方形ABCD中,BC=DC,∵C=90°∵∵DBC=∵CDB=45°∵∵PBC=α∵∵DBP=45°-α∵PE∵BD,且O为BP的中点∵EO=BO∵∵EBO=∵BEO∵∵EOP=∵EBO+∵BEO=90°-2α(2)连接OC,EC,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D=∵CBD,BE=BE∵ΔABE∵ΔCBE∵AE=CE在RtΔBPC中,O为BP的中点∵CO=BO=12 BP∵∵OBC=∵OCB∵∵COP=2α由(1)知∵EOP=90°-2α∵∵EOC=∵COP+∵EOP=90°又由(1)知BO=EO∵EO=CO∵∵E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O2+OC2=EC2∵EC OC BP即BP EC∵BP AE.10. 【2018·莆田市期中】(1)如图1的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EAF=45°,延长CD到点G,使DG=BE,连接EF,AG.求证:EF=FG;(2)如图2,等腰Rt∵ABC中,∵BAC=90°,AB=AC,点M,N在边BC上,且∵MAN=45°.若BM=1,CN=3,求MN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中,∵ABE=∵ADG,AD=AB,DG=BE,∵∵ABE∵∵ADG(SAS),∵∵BAE=∵DAG,AE=AG,∵∵EAG=90°,∵∵F AE∵∵GAF(SAS),∵EF=FG;(2)解:如图,过点C作CE∵BC,垂足为点C,截取CE,使CE=BM.连接AE、EN.∵AB=AC,∵BAC=90°,∵∵B=∵ACB=45°.∵CE∵BC,∵∵ACE=∵B=45°.∵∵ABM∵∵ACE(SAS).∵AM=AE,∵BAM=∵CAE.∵∵BAC=90°,∵MAN=45°,∵∵BAM+∵CAN=45°.由∵BAM=∵CAE,得∵MAN=∵EAN=45°.∵∵MAN∵∵EAN(SAS).∵MN=EN.在Rt∵ENC中,由勾股定理,得EN2=EC2+NC2.∵MN2=BM2+NC2.∵BM=1,CN=3,∵MN2=12+32,∵MN=√10.11. 【2019·北师大附属中学期末】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4正方形,点E是边BC上一动点(含端点B,不含端点C),点F是正方形外角∵DCM的平分线上一点,且满足∵AEF=90°.(1)当点E与点B重合时,直接写出线段AE与线段EF的数量关系;(2)如图1,当点E是边BC的中点时,∵补全图形;∵请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3)取线段CF的中点N,连接DE、NE、DN,∵求证:EN=DN;∵直接写出线段EN长度的取值范围.【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当点E与点B重合时,AE=EF.(2)∵如图,∵如图,在AB上取AB中点H,连接HE,∵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B,且点H是AB中点,点E是BC中点,∵AH=BH=BE=CE,∵∵BEH=∵BHE=45°,∵∵AHE=135°,∵CF平分∵DCM,∵∵DCF=45°∵∵ECF=135°=∵AHE,∵∵AEF=90°∵∵AEB+∵FEC=90°,且∵AEB+∵BAE=90°,∵∵BAE=∵FEC,且AH=EC,∵AHE=∵ECF,∵∵AHE∵∵ECF(ASA)∵AE=EF.(3)∵如图,延长DN,使HN=DN,连接FH,EH,∵CN=FN,∵DNC=∵HNF,DN=NH,∵∵DCN∵∵HFN(SAS)∵DC=FH,∵DCF=∵FCM=45°,∵FH∵DC,且CD∵BC,∵FH∵BM,∵∵FEM+∵EFH=90°,且∵FEM=∵BAE,∵BAE+∵DAE=90°,∵∵DAE=∵EFH,∵AD=CD,CD=FH,∵AD=FH,且AE=EF,∵DAE=∵EFH,∵∵ADE∵∵FHE,∵DE=EH,且DN=NH,∵EN=DN.∵∵DE=EH,DN=NH,∵EN=DN,EN∵DN∵DE EN,∵点E是边BC上一动点(含端点B,不含端点C),∵4<DE,∵2<EN≤4.12. 【2019·宿迁市期末】(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且D(0,2),点E 是线段OB延长线上一点,M是线段OB上一动点(不包括点O、B),作MN∵DM,垂足为M,且MN=DM.设OM=a,请你利用基本活动经验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如果(1)的条件去掉“且MN=DM”,加上“交∵CBE的平分线与点N”,如图2,求证:MD=MN.将这个问题解决,请写出你的证明过程.(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请你继续探索:连接DN交BC于点F,连接FM,下列两个结论:∵FM 的长度不变;∵MN平分∵FMB,请你指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证明.【答案】(1)N(2+a,a);(2)(3)见解析.【解析】(1)解:过点N作NE∵OB于E,∵∵DMN=90°,∵∵DMO+∵NME=90°,∵NME+∵MNE=90°,∵∵DMO=∵MNE,∵DM=MN,∵∵DMO∵∵MNE,∵ME=DO=2,NE=OM=a,∵OE=OM+ME=2+a,∵点N坐标(2+a,a),故答案为:(2+a,a).(2)证明:在OD上截取OH=OM,连接HM,∵OD=OB,OH=OM,∵HD=MB,∵OHM=∵OMH,∵∵DHM=180°-45°=135°,∵NB平分∵CBE,∵∵NBE=45°,∵∵NBM=180°-45°=135°,∵∵DHM=∵NBM,∵∵DMN=90°,∵∵DMO+∵NMB=90°,∵∵HDM+∵DMO=90°,∵∵HDM=∵NMB,∵∵DHM∵∵MBN,∵DM=MN.(3)结论:MN平分∵FMB成立.理由:在BO延长线上取OA=CF,易证:∵DOA∵∵DCF,∵AD=DF,∵ADO=∵CDF,∵∵MDN=45°,∵∵CDF+∵ODM=45°,∵∵ADO+∵ODM=45°,∵∵DMA∵∵DMF,∵∵DFM=∵DAM=∵DFC,过M作MP∵DN于P,则∵FMP=∵CDF,由(2)可知∵NMF+∵FMP=∵PMN=45°,∵∵NMB=∵MDH,∵MDO+∵CDF=45°,∵∵NMB=∵NMF,即MN平分∵FMB.13. 【2019·福州市期末】如图1,点E为正方形ABCD的边AB上一点,EF∵EC,且EF=EC,连接AF.求∵EAF 的度数;如图2,连接FC交BD于M,交AD于N.求证:BD=AF+2DM.【答案】见解析.【解析】(1)解:过点F 作FM∵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M,∵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M=∵CEF=90°,∵∵MEF+∵CEB=90°,∵CEB+∵BCE=90°,∵EC=EF,∵∵EBC∵∵FME,∵FM=BE,∵EM=BC∵BC=AB,∵EM=AB,∵EM﹣AE=AB﹣AE∵AM=BE,∵FM=AM,∵FM∵AB,∵∵MAF=45°,∵∵EAF=135°.(2)证明:过点F 作FG∵AB 交BD 于点G,由(1)可知∵EAF=135°,∵∵ABD=45°∵∵EAF+∵ABD=180°,∵AF∵BG,∵FG∵AB,∵四边形ABGF 为平行四边形,AF=BG,FG=AB,∵AB=CD,∵AB∵CD,∵FG∵CD,∵∵FGM=∵CDM,∵∵FMG=∵CMD∵∵FGM∵∵DMC(AAS),∵GM=DM,∵DG=2DM,∵BD=BG+DG=AF+2DM.14. 【2019·漯河市期中】如图1,P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动点(P与B、C不重合),连接AP,过点B作BQ∵AP交CD于点Q,将∵BQC沿BQ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BQC',延长QC′交BA的延长线于点M.(1)试探究AP与BQ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求证:MQ=MB;(3)若AB=3,BP=2PC,求QM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1)解:结论:AP=BQ.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ABC=∵C=90°,∵∵ABQ+∵CBQ=90°.∵BQ∵AP,∵∵P AB+∵QBA=90°,∵∵P AB=∵CBQ.∵∵PBA∵∵QCB,(2)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AB,∵∵CQB=∵QBA.由折叠可得:∵C′QB=∵CQB,∵∵QBA=∵C′QB,∵MQ=MB.(3)解:过点Q作QH∵AB于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QH=BC=AB=3.∵BP=2PC,∵BP=2,PC=1,由勾股定理得:BQ=AP BH=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AB,∵∵CQB=∵QBA,由折叠可得:∵C′QB=∵CQB,∵∵QBA=∵C′QB,∵MQ=MB.设QM=x,则有MB=x,MH=x﹣2.在Rt∵MHQ中,由勾股定理,x2=(x﹣2)2+32,解得x=134.∵QM的长为13 4.15. 【2019·黑龙江秋实中学期中】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以BD为斜边作直角三角形BED,∵BED=90°,连结AE、CE、OE.(1)如图∵,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线段AC的数量关系;(2)如图∵,延长EO交AD于H,连AG与HC,若AE=CE,求证:四边形AGCH是菱形.图1 图2【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AC=2OE;∵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O是BD、AC的中点∵∵BED=90°,∵2OE=BD=AC;(2)由(1)知,O是AC中点,∵AE=CE,∵EH∵AC,∵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OAH=∵OCG,在∵AOH和∵COG中,∵AO=OC,∵OAH=∵OCG,∵AOH=∵COG,∵∵AOH∵∵COG,∵AH=CG,∵四边形AGCH为平行四边形,∵EH∵AC,∵四边形AGCH为菱形.16. 【2019·禹城市期末】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是AB延长线上一点.直角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经过点D,且直角顶点E在AB边上滑动(点E不与点A、B重合),另一直角边与∵CBM的平分线BF相交于点F.(1)如图1,当点E在AB边得中点位置时:∵通过测量DE、EF的长度,猜想DE与E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连接点E与AD边的中点N,猜想NE与BF满足的数量关系是,请证明你的猜想.(2)如图2,当点E在AB边上的任意位置时,猜想此时DE与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DE=EF;∵NE=BF;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AB,∵DAB=∵ABC=90°,∵N,E分别为AD,AB中点,∵AN=DN=12AD,AE=EB=12AB,∵DN=BE,AN=AE,∵∵DEF=90°,∵∵AED+∵FEB=90°,∵∵ADE+∵AED=90°,∵∵FEB=∵ADE,∵AN=AE,∵∵ANE=∵AEN,∵∵A=90°,∵∵ANE=45°,∵∵DNE=180°﹣∵ANE=135°,∵∵CBM=90°,BF平分∵CBM,∵∵CBF=45°,∵EBF=135°,∵∵DNE∵∵EBF,∵DE=EF,NE=BF.(2)DE=EF,理由如下:连接NE,在DA边上截取DN=EB,∵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N=EB,∵AN=AE,∵∵AE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NE=45°,∵∵DNE=180°﹣45°=135°,∵BF平分∵CBM,AN=AE,∵∵EBF=90°+45°=135°,∵∵DNE=∵EBF,∵∵NDE+∵DEA=90°,∵BEF+∵DEA=90°,∵∵NDE=∵BEF,∵∵DNE∵∵EBF,∵DE=EF.17. 【2019·费县期末】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直线BC于点E,交直线DC于点F.(1)在图1中证明:CE=CF;(2)若∵ABC=90°,G是EF的中点(如图2),求出∵BDG的度数;(3)若∵ABC=120°,FG∵CE,FG=CE,分别连接DB、DG(如图3),求∵BDG的度数.【答案】见解析.【解析】解:证明:(1)∵AF平分∵BAD,∵∵BAF=∵DA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CD,∵∵DAF=∵CEF,∵BAF=∵F,∵∵CEF=∵F.∵CE=CF.(2)连接GC、BG,∵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BC=90°,∵四边形ABCD为矩形,∵AF平分∵BAD,∵∵DAF=∵BAF=45°,∵∵DCB=90°,DF∵AB,∵∵DF A=45°,∵ECF=90°∵∵E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为EF中点,∵EG=CG=FG,CG∵EF,∵∵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DC,∵BE=DC,∵∵CEF=∵GCF=45°,∵∵BEG=∵DCG=135°∵∵BEG∵∵DCG,∵BG=DG,∵CG∵EF,∵∵DGC+∵DGA=90°,又∵∵DGC=∵BGA,∵∵BGA+∵DGA=90°,∵∵DG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G=45°.(3)延长AB、FG交于H,连接HD.∵AD∵GF,AB∵DF,∵四边形AHFD为平行四边形∵∵ABC=120°,AF平分∵BAD∵∵DAF=30°,∵ADC=120°,∵DF A=30°∵∵DAF为等腰三角形∵AD=DF,∵CE=CF,∵平行四边形AHFD为菱形∵∵ADH,∵DHF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DH=DF,∵BHD=∵GFD=60°∵FG=CE,CE=CF,CF=BH,∵BH=GF∵∵BHD∵∵GFD,∵∵BDH=∵GDF∵∵BDG=∵BDH+∵HDG=∵GDF+∵HDG=60°.18. 【2019·抚顺市期中】∵ABC中,∵BAC=90°,AB=AC,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CF.(1)观察猜想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BC与CF的位置关系为:.∵BC,CD,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2)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3)拓展延伸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延长BA交CF于点G,连接GE.若已知AB=,CD=14 BC,请求出GE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正方形ADEF中,AD=AF,∵∵BAC=∵DAF=90°,∵∵BAD=∵CAF,∵AB=AC,∵∵DAB∵∵F AC,∵∵B=∵ACF,∵∵ACB+∵ACF=90°,即BC∵CF;故答案为:垂直;∵∵DAB∵∵F AC,∵CF=BD,∵BC=BD+CD,∵BC=CF+CD;故答案为:BC=CF+CD;(2)CF∵BC成立;BC=CD+CF不成立,CD=CF+BC.理由如下:∵正方形ADEF中,AD=AF,∵∵BAC=∵DAF=90°,∵∵BAD=∵CAF,∵AB=AC,∵∵DAB∵∵F AC,∵∵ABD=∵ACF,∵∵BAC=90°,AB=AC,∵∵ACB=∵ABC=45°.∵∵ABD=180°﹣45°=135°,∵∵BCF=∵ACF﹣∵ACB=135°﹣45°=90°,∵CF∵BC.∵CD=DB+BC,DB=CF,∵CD=CF+BC.(3)解:过A作AH∵BC于H,过E作EM∵BD于M,EN∵CF于N,∵∵BAC=90°,AB=AC,∵BC=4,AH=12BC=2,∵CD=14BC=1,CH=12BC=2,∵DH=3,由(2)得BC∵CF,CF=BD=5,∵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AD=DE,∵ADE=90°,∵BC∵CF,EM∵BD,EN∵CF,∵四边形CMEN是矩形,∵NE=CM,EM=CN,∵∵AHD=∵ADE=∵EMD=90°,∵∵ADH+∵EDM=∵EDM+∵DEM=90°,∵∵ADH=∵DEM,∵∵ADH∵∵DEM,∵EM=DH=3,DM=AH=2,∵CN=EM=3,EN=CM=3,∵∵ABC=45°,∵∵BGC=45°,∵∵BC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G=BC=4,∵GN=1,由勾股定理得:EG。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难点探究专题(选做):特殊四边形中的综合性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难点探究专题(选做):特殊四边形中的综合性问题

难点探究专题(选做):特殊四边形中的综合性问题◆类型一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动态探究问题一、动点问题1.(2016·枣庄中考)如图,把△EFP放置在菱形ABCD中,使得顶点E,F,P分别在线段AB,AD,AC上,已知EP=FP=6,EF=63,∠BAD=60°,且AB>6 3.(1)求∠EPF的大小;(2)若AP=10,求AE+AF的值;(3)若△EFP的三个顶点E,F,P分别在线段AB,AD,AC上运动,请直接写出A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二、图形的变换问题2.如图①,点O是正方形ABCD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分别延长OD到点G,OC到点E,使OG=2OD,OE=2OC,然后以OG,OE为邻边作正方形OEFG,连接AG,DE.(1)求证:DE⊥AG;(2)正方形ABCD固定,将正方形OEFG绕点O逆时针旋转α角(0°<α<360°)得到正方形OE′F′G′,如图②.①在旋转过程中,当∠OAG′是直角时,求α的度数;②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在旋转过程中,求AF′的最大值和此时α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说明理由.◆类型二四边形间的综合性问题3.(2016·德州中考)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①,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②,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 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1)如图①,过点P 作PG ⊥EF 于点G ,H 为PE 的中点,连接GH ,∴∠PGE=90°,GH =PH =HE =12PE =3.∵PF =PE ,∴∠FPG =∠EPG ,FG =GE =12EF =3 3.在Rt △PGE 中,由勾股定理得PG =PE 2-GE 2=62-(33)2=3.∴PG =GH =PH ,即△GPH 为等边三角形,∴∠GPH =60°,∴∠FPE =∠FPG +∠GPE =2∠GPE =2×60°=120°.(2)如图①,过点P 作PM ⊥AB 于点M ,作PN ⊥AD 于点N ,∴∠ANP =∠AMP =90°.∵AC为菱形ABCD 的对角线,∴∠DAC =∠BAC =12∠DAB =30°,PM =PN .在Rt △PME 和Rt △PNF 中,PM =PN ,PE =PF ,∴Rt △PME ≌Rt △PNF ,∴ME =NF .∵∠P AM =30°,AP=10,∴PM =12AP =5.由勾股定理得AM =P A 2-PM 2=5 3.在△ANP 和△AMP 中,⎩⎪⎨⎪⎧∠NAP =∠MAP ,∠ANP =∠AMP =90°,AP =AP ,∴△ANP ≌△AMP ,∴AN =AM =5 3.∴AE +AF =(AM +ME )+(AN -NF )=AM +AN +ME -NF =10 3.(3)如图②,△EFP 的三个顶点分别在AB ,AD ,AC 上运动,点P 在P 1,P 之间运动.P 1O =PO =12PE =3,AE =EF =63,AO =AE 2-EO 2=9.∴AP 的最大值为AO +OP =12,AP 的最小值为AO -OP 1=6.2.(1)证明:如图,延长ED 交AG 于点H .∵四边形ABCD 与OEFG 均为正方形,∴OA =OD ,OG =OE ,∠AOG =∠DOE =90°,∴Rt △AOG ≌Rt △DOE ,∴∠AGO =∠DEO .∵∠AGO +∠GAO =90°,∴∠DEO +∠GAO =90°,∴∠AHE =90°,即DE ⊥AG ;(2)解:①在旋转过程中,∠OAG ′成为直角有以下两种情况:a .α由0°增大到90°过程中,当∠OAG ′为直角时,∵OA =OD =12OG =12OG ′,∴∠AG ′O =30°,∠AOG ′=60°.∵OA ⊥OD ,∴∠DOG ′=90°-∠AOG ′=30°,即α=30°;b .α由90°增大到180°过程中,当∠OAG ′为直角时,同理可求的∠AOG ′=60°,∴α=90°+∠AOG ′=150°.综上,当∠OAG ′为直角时,α=30°或150°;②AF ′长的最大值是2+22,此时α=315°. 3.(1)证明:如图①中,连接BD .∵点E ,H 分别为边AB ,DA 的中点,∴EH ∥BD ,EH =12BD .∵点F ,G 分别为边BC ,CD 的中点,∴FG ∥BD ,FG =12BD ,∴EH ∥FG ,EH =GF ,∴中点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2)解:四边形EFGH 是菱形.理由如下:如图②中,连接AC ,BD .∵∠APB =∠CPD ,∴∠APB +∠APD =∠CPD +∠APD ,即∠APC =∠BPD .在△APC 和△BPD 中,⎩⎪⎨⎪⎧AP =PB ,∠APC =∠BPD ,PC =PD ,∴△APC ≌△BPD ,∴AC =BD .∵点E ,F ,G 分别为边AB ,BC ,CD 的中点,∴EF =12AC ,FG =12BD ,∴EF =FG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FGH 是菱形.(3)解: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理由如下:如图②中,设AC 与BD 交于点O .AC 与PD 交于点M ,AC 与EH 交于点N .∵△APC ≌△BPD ,∴∠ACP =∠BDP .∵∠DMO =∠CMP ,∴∠COD =∠CPD =90°.∵EH ∥BD ,AC ∥HG ,∴∠EHG =∠ENO =∠BOC =∠DOC =90°.∵四边形EFGH 是菱形,∴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kx+b=0的解为()A.x=2B.y=2C.x=﹣1D.y=﹣1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 的方程kx+b=0的解为()A.x=﹣1B.x=2C.x=0D.x=33.一元一次方程ax﹣b=0的解x=3,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3,0)B.(﹣3,0)C.(a,0)D.(﹣b,0)4.已知方程kx+b=0的解是x=3,则函数y=kx+b的图象可能是()A.B.C.D.5.若方程x﹣3=0的解也是直线y=(4k+1)x﹣15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则k的值为()A.﹣1B.0C.1D.±16.如图,直线y1=x+b与y2=kx﹣1相交于点P,点P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7.如图,直线y=﹣x+m与y=nx+4n(n≠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的不等式﹣x+m >nx+4n>0的整数解为()A.﹣1B.﹣5 C.﹣4D.﹣38.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A.x<0B.0<x<1C.x<1 D.x>1二.填空题(共10小题)9.若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3,0),则方程2x+b=0的解是_________.10.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则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1.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2.如图,已知直线y=ax﹣b,则关于x的方程ax﹣1=b的解x=_________.13.如图,直线y=kx+b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A、B,则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4.如图,已知函数y=2x+b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2,﹣5),根据图象可得方程2x+b=ax﹣3的解是_________.15.如图,已知函数y=2x+b与函数y=kx﹣3的图象交于点P,则不等式kx﹣3>2x+b的解集是_________.16.如图,直线y=kx+b过A(﹣1,2)、B(﹣2,0)两点,则0≤kx+b≤﹣2x的解集为_________.17.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kx+b>x+a的解集是_________.18.如图,函数y=kx和的图象相交于A (a,2),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小题)19.如图,根据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的图象,求:(1)方程kx+b=0的解;(2)式子k+b的值;(3)方程kx+b=﹣3的解.20.如图,直线l1:y=2x与直线l2:y=kx+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交于点P.(1)写出不等式2x>kx+3的解集:_________;(2)设直线l2与x轴交于点A,求△OAP的面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直线y=kx+b(k≠0)过(1,3)和(3,1)两点,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不等式kx+b≤0的解.2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经过(﹣2,1)和(2,3)两点,且与x 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不等式kx+b≥0的解集.19.2.3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方程kx+b=0的解为()A.x=2B.y=2C.x=﹣1D.y=﹣1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 的方程kx+b=0的解为()A.x=﹣1B.x=2C.x=0D.x=33.一元一次方程ax﹣b=0的解x=3,函数y=ax﹣b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A.(3,0)B.(﹣3,0)C.(a,0)D.(﹣b,0)4.已知方程kx+b=0的解是x=3,则函数y=kx+b的图象可能是()A.B.C.D.5.若方程x﹣3=0的解也是直线y=(4k+1)x﹣15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则k的值为()A.﹣1B.0C.1D.±16.如图,直线y1=x+b与y2=kx﹣1相交于点P,点P的横坐标为﹣1,则关于x的不等式x+b>kx﹣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7.如图,直线y=﹣x+m与y=nx+4n(n≠0)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x的不等式﹣x+m >nx+4n>0的整数解为()A.﹣1B.﹣5 C.﹣4D.﹣38.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则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A.x<0B.0<x<1C.x<1 D.x>1二.填空题(共10小题)9.若直线y=2x+b与x轴交于点(﹣3,0),则方程2x+b=0的解是_________.10.如图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则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1.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可求得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2.如图,已知直线y=ax﹣b,则关于x的方程ax﹣1=b的解x=_________.13.如图,直线y=kx+b分别交x轴和y轴于点A、B,则关于x的方程kx+b=0的解为_________.14.如图,已知函数y=2x+b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2,﹣5),根据图象可得方程2x+b=ax﹣3的解是_________.15.如图,已知函数y=2x+b与函数y=kx﹣3的图象交于点P,则不等式kx﹣3>2x+b的解集是_________.16.如图,直线y=kx+b过A(﹣1,2)、B(﹣2,0)两点,则0≤kx+b≤﹣2x的解集为_________.17.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kx+b>x+a的解集是_________.18.如图,函数y=kx和的图象相交于A (a,2),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小题)19.如图,根据函数y=kx+b(k,b是常数,且k≠0)的图象,求:(1)方程kx+b=0的解;(2)式子k+b的值;(3)方程kx+b=﹣3的解.20.如图,直线l1:y=2x与直线l2:y=kx+3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交于点P.(1)写出不等式2x>kx+3的解集:_________;(2)设直线l2与x轴交于点A,求△OAP的面积.2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0y中,直线y=kx+b(k≠0)过(1,3)和(3,1)两点,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不等式kx+b≤0的解.2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b(k≠0)经过(﹣2,1)和(2,3)两点,且与x 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不等式kx+b≥0的解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包括每节课后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包括每节课后练习及答案)

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s ,33200,sv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2060小时,所以v+20100=v-2060.3. 以上的式子v+20100,v-2060,a s ,s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1-m m32+-m m 112+-m m 4522--x x x x 235-+23+x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七、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7 , 238y y -,91-x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七、1.18x, ,a+b, b 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分式:x80, b a s + 2. X = 3. x=-1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x x 57+xx 3217-x x x --221x 802332xx x --212312-+x x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 b 56--, yx 3-, n m --2, nm 67--, yx 4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考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主要包括了分式、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

第十六章分式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fraction)。

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4.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A/B=A*C/B*C A/B=A÷C/B÷C (A,B,C为整式,且C≠0)5.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6.分式的四则运算: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c±b/c=a±b/c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a/b±c/d=ad±cb/bd3.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b * c/d=ac/bd4.分式的除法法则:(1).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a/b÷c/d=ad/bc(2).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a/b÷c/d=a/b*d/c7.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8.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分式和分数有着许多相似点。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五篇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可能会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学有厌学心理,所以我们的教学设计就要激发通过性们对数学的兴趣,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篇1: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人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 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不, 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 构成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局部.等式根本性质1: 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 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根本性质2: 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 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 移项要变号, 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 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根本性质1.假设ab, 那么a+cb+c;2.假设ab, c0那么acbc假设c0, 那么ac不等式的其他性质: 反射性: 假设ab, 那么bb, 且bc, 那么ac三、解不等式的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 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2)设未知数, 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 (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六、常考题型: 1、求4x-67x-12的非负数解.2、3(x-a)=x-a+1r的解合适2(x-5)8a, 求a的范围.3、当m取何值时, 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第二章分解因式一、公式: 1.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 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是因式分解.3.ma+mb+mc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一样因式,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 (1)假设各项系数是整系数, 取系数的公约数;(2)取一样的字母, 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一样的多项式, 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假设有-先提取-, 假设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 那么再提取公因式.(2)假设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 那么根据多项式特点, 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注: 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 分母都不能为零.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 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 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 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中B0时, 分式有意义;分式中, 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 分式的值为零.)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 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八年级数学知识点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18章正方形(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18章正方形(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18章正方形(一)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正方形(一)是本册内容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与其他图形的性质比较。

本章内容在学生已有矩形、菱形等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进行,为后续正六边形等复杂图形的性质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学习本章内容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加深理解;2. 正方形性质的证明较为复杂,学生可能一时难以接受;3. 学生对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2. 难点:正方形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正方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正方形,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正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联系与区别;3. 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方法,探究正方形的性质;4. 性质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正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巩固提高: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正方形性质解决问题;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方形性质的重要性;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正方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正方形性质板书设计:1.正方形的定义2.正方形的性质a.四条边相等b.四个角都是直角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d.邻边垂直3.正方形的判定4.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正方形性质的掌握程度;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 二次根式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  二次根式章末重难点题型(举一反三)(人教版)

专题1.1 二次根式章末重难点题型【人教版】【考点1 二次根式相关概念】【方法点拨】1.二次根式:形如a (0 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像这样的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例1】(2019春•浉河区校级月考)在式子,,,(y ≤0),和(a <0,b <0)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 【变式1-1】(2019春•莱芜期中)二次根式:①;②;③;④;⑤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①②B .③④⑤C .②③D .只有④ 【变式1-2】(2019春•左贡县期中)二次根式:①; ②; ③; ④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2019春•海阳市期中)若两个最简二次根式和是同类二次根式,则n的值是()【变式1-3】A.﹣1B.4或﹣1C.1或﹣4D.4【考点2 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方法点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分母不为零.【例2】(2019春•泰山区期中)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是()A.x≥1B.x>1C.x<0D.x≤0【变式2-1】(2019春•西湖区校级期中)为使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A.x≥﹣2且x≠2B.x>﹣2且x≠2C.x>2D.x>2或x≤﹣2【变式2-2】(2018春•西华县期中)使代数式有意义的整数x有()A.5个B.4个C.3个D.2个【变式2-3】(2019秋•安岳县校级期中)如果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A.x≥3B.x≤3C.x>3D.x<3【考点3 利用二次根式性质化简符号】【方法点拨】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3】(2019春•海阳市期中)把a根号外的因式移入根号内,运算结果是()A.B.C.﹣D.﹣【变式3-1】(2019春•汉阳区期中)已知ab<0,则化简后为()A.a B.﹣a C.a D.﹣a【变式3-2】(2018春•宜兴市期中)(a﹣1)变形正确的是()A.﹣1B.C.﹣D.﹣【变式3-3】(2019春•城区校级期中)化简﹣x,得()A.(x﹣1 )B.(1﹣x)C.﹣(x+1 )D.(x﹣1 )【考点4 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方法点拨】二次根式的性质:(1))()(02≥=a a a(2)⎪⎩⎪⎨⎧<-=>==)()()(00002a a a a a a a【例4】(2019春•庐阳区校级期中)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 )A .a ﹣b +3B .a +b ﹣1C .﹣a ﹣b +1D .﹣a +b +1 【变式4-1】(2019春•丰润区期中)若2<a <3,则=( ) A .5﹣2aB .1﹣2aC .2a ﹣1D .2a ﹣5【变式4-2】(2018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所示,那么化简|c +a |+﹣的正确结果是( )A .2b ﹣cB .2b +cC .2a +cD .﹣2a ﹣c【变式4-3】(2018春•汉阳区期中)若0<x <1,则﹣等于( )A .B .﹣C .﹣2xD .2x【考点5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方法点拨】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 (1)),(00≥≥=⋅b a ab b a(2)),(00>≥=b a b aba 【例5】(2019春•邗江区校级期中)计算: (1)÷ (2)÷3×【变式5-1】(2018秋•松江区期中)计算:•(﹣)÷(a >0)【变式5-2】(2019秋•闸北区期中)计算:【变式5-3】(2019春•新泰市期中)化简下列式子:•3.【考点6 利用二次根式性质求代数式的值】【例6】(2019春•萧山区期中)已知,,求下列式子的值:(1)a2b+ab2;(2)a2﹣30b+b2;(3)(a﹣2)(b﹣2).【变式6-1】(2019春•芜湖期中)已知,,分别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x2+y2;(2).【变式6-2】(2019春•长白县期中)已知﹣=2,求的值.【变式6-3】(2018秋•通川区校级期中)已知x=,y=,求:(1)x2y﹣xy2的值;(2)x2﹣xy+y2的值.【考点7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方法点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例7】(2019春•武昌区期中)计算:(1)(2)【变式7-1】(2019春•萧山区期中)计算下列各式:(1);(2)+4﹣+.【变式7-2】(2018春•襄城区期中)计算:(1)﹣+﹣(2)﹣﹣+2【变式7-3】(2018春•罗山县期中)(1)(2)【考点8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例8】(2019春•泰兴市校级期中)计算:(1)(2)3【变式8-1】(2019春•广东期中)计算(1)()÷(2)(3)2﹣()()【变式8-2】(2019春•杭锦后旗期中)计算:(1)﹣×+(2)(2﹣)2018(2+)2019﹣2×|﹣|﹣()0【变式8-3】(2019春•莱州市期中)计算:(1)(2)【考点9 分母有理化的应用】【例9】(2019春•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述材料:我们在学习二次根式时,熟悉的分母有理化以及应用其实,有一个类似的方法叫做“分子有理化”与分母有理化类似,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子的有理化因式,从而消掉分子中的根式比如:﹣==分子有理化可以用来比较某些二次根式的大小,也可以用来处理一些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例如:比较﹣和﹣的大小可以先将它们分子有理化如下:﹣=﹣=因为﹣>+,所以﹣<﹣再例如:求y=﹣的最大值.做法如下:解:由x+2≥0,x﹣2≥0可知x≥2,而y=﹣=当x=2时,分母﹣有最小值2,所以y的最大值是2解决下述两题:(1)比较3﹣4和2的大小;(2)求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变式9-1】(2019春•微山县期中)【阅读材料】材料一: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使分母转化为有理数的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通常把分子、分母乘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式子,以达到化去分母中根号的目的例如:化简解:材料二:化简的方法:如果能找到两个实数m,n,使m2+n2=a,并且mn=b,那么=m±n例如:化简解:+1【理解应用】(1)填空:化简的结果等于;(2)计算:①;②.【变式9-2】(2018秋•吴江区期中)阅读材料:黑白双雄、纵横江湖;双剑合璧、天下无敌.这是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描述,其意是指两个人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威力无比.在二次根式中也有这种相辅相成的“对子”.如:,=3,它们的积不含根号,我们说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有理化因式,于是,二次根式除法可以这样理解:如:,.像这样,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或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解决问题:(1)4﹣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分母有理化得.(2)计算:①已知x=,求x2+y2的值;②.【变式9-3】(2019秋•唐河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这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1.以上这种化简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1.请任用其中一种方法化简:①;②.【考点10 二次根式的应用】【例10】(2018春•嘉祥县期中)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整数a,b,∵(﹣)2≥0,∴a﹣2+b≥0,∴a+b≥2,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结论:在a+b≥2 (a、b均为正实数)中,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2.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若a+b=9,≤;(2)若m>0,当m为何值时,m+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变式10-1】(2019•太原一模)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古希腊的几何学家海伦在他的《度量》一书中给出了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设p=,则三角形的面积S=.我国南宋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秦九韶公式”(三斜求积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5,6,7,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变式10-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2,,.(1)求此三角形的周长P (结果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请你给出一个适当的a 的值,使P 为整数,并求出此时P 的值.【变式10-3】斐波那契(约1170﹣1250,意大利数学家)数列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他发现该数列中的每个正整数都可以用无理数的形式表示,如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a n 可表示为[()n ﹣()n ].(1)计算第一个数a 1; (2)计算第二个数a 2;(3)证明连续三个数之间a n ﹣1,a n ,a n +1存在以下关系:a n +1﹣a n =a n ﹣1(n ≥2); (4)写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前8个数.【考点1 二次根式相关概念】【方法点拨】1.二次根式:形如a (0 a )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像这样的二次根式称为同类二次根式.【例1】(2019春•浉河区校级月考)在式子,,,(y ≤0),和(a <0,b <0)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解:式子,,(y ≤0),(a <0,b <0)是二次根式,共4个,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定义,关键是注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变式1-1】(2019春•莱芜期中)二次根式:①;②;③;④;⑤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①②B.③④⑤C.②③D.只有④【分析】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答案】解:③==|a﹣1|,被开方数含有开得尽方的因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④==,被开方数含有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⑤==,被开方数含有小数(分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此只有①②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故选:A.【点睛】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是多项式时,还需将被开方数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再观察判断.【变式1-2】(2019春•左贡县期中)二次根式:①;②;③;④中,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分析】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解答即可.【答案】解:∵,,,∴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①和③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需要注意化简前,被开方数不同也可能是同类二次根式.(2019春•海阳市期中)若两个最简二次根式和是同类二次根式,则n的值是()【变式1-3】A.﹣1B.4或﹣1C.1或﹣4D.4【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以及同类二次根式即可求出答案.【答案】解:由题意可知:n2﹣2n=n+4,∴解得:n=4或n=﹣1,当n=4时,n+4=8>0,此时不是最简二次根式,不符合题意,当n=﹣1时,n+4=3>0,综上所述,n=﹣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最简二次根式以及同类二次根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考点2 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方法点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分母不为零.【例2】(2019春•泰山区期中)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是()A.x≥1B.x>1C.x<0D.x≤0【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得出答案.【答案】解: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是:x﹣1>0,解得:x>1.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变式2-1】(2019春•西湖区校级期中)为使有意义,x的取值范围是()A.x≥﹣2且x≠2B.x>﹣2且x≠2C.x>2D.x>2或x≤﹣2【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题意可得2x+4≥0,再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3x﹣6≠0,再解即可.【答案】解:由题意得:2x+4≥0,且3x﹣6≠0,解得:x≥﹣2且x≠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变式2-2】(2018春•西华县期中)使代数式有意义的整数x有()A.5个B.4个C.3个D.2个【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得出x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整数x的值.【答案】解:∵代数式有意义,∴x+3>0,3﹣3x≥0,解得:x>﹣3,x≤1,则﹣3<x≤1,故代数式有意义的整数x有:﹣2,﹣1,0,1,共4个数.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得出x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变式2-3】(2019秋•安岳县校级期中)如果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A.x≥3B.x≤3C.x>3D.x<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可得3﹣x<0,再解即可.【答案】解:由题意得:3﹣x<0,解得:x>3,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分母不为零.【考点3 利用二次根式性质化简符号】【方法点拨】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3】(2019春•海阳市期中)把a根号外的因式移入根号内,运算结果是()A.B.C.﹣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得答案.【答案】解:a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化简的结果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注意化简后不能改变原数的大小.【变式3-1】(2019春•汉阳区期中)已知ab<0,则化简后为()A.a B.﹣a C.a D.﹣a【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和绝对值的性质=|a|,进行化简即可.【答案】解:∵a2≥0,ab<0,∴a<0,b>0,∴=|a|=﹣a,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掌握算术平方根和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2】(2018春•宜兴市期中)(a﹣1)变形正确的是()A.﹣1B.C.﹣D.﹣【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得出答案.【答案】解:∵有意义,∴1﹣a>0,∴a﹣1<0,∴(a﹣1)=﹣=﹣.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变式3-3】(2019春•城区校级期中)化简﹣x,得()A.(x﹣1 )B.(1﹣x)C.﹣(x+1 )D.(x﹣1 )【分析】根据已知式子得出x<0,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把根号内的因式移入根号外,最后合并即可.【答案】解:∵要使和有意义,必须x<0,∴﹣x=﹣x﹣x•(﹣)=﹣x+=(1﹣x),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的应用,能把各个部分根式化成最简根式是解此题的关键.【考点4 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 【方法点拨】二次根式的性质:(1))()(02≥=a a a(2)⎪⎩⎪⎨⎧<-=>==)()()(00002a a a a a a a【例4】(2019春•庐阳区校级期中)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的结果是( )A .a ﹣b +3B .a +b ﹣1C .﹣a ﹣b +1D .﹣a +b +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答案】解:由数轴可知:﹣1<a <0<2<b , ∴a +1>0,b ﹣2>0, ∴原式=|a +1|﹣|b ﹣2| =a +1﹣b +2 =a ﹣b +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变式4-1】(2019春•丰润区期中)若2<a <3,则=( ) A .5﹣2aB .1﹣2aC .2a ﹣1D .2a ﹣5【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解答即可. 【答案】解:因为2<a <3, 所以=a ﹣2﹣(3﹣a )=a ﹣2﹣3+a =2a ﹣5,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关键是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解答.【变式4-2】(2018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实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所示,那么化简|c +a |+﹣的正确结果是( )A.2b﹣c B.2b+c C.2a+c D.﹣2a﹣c【分析】先由数轴知c<b<0<a,且|c|>|a|,据此得出c+a<0,a﹣b>0,再根据绝对值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性质2化简可得.【答案】解:由数轴知c<b<0<a,且|c|>|a|,则c+a<0,a﹣b>0,∴原式=﹣c﹣a﹣b﹣(a﹣b)=﹣c﹣a﹣b﹣a+b=﹣2a﹣c,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2:=|a|.【变式4-3】(2018春•汉阳区期中)若0<x<1,则﹣等于()A.B.﹣C.﹣2x D.2x【分析】首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进而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即可.【答案】解:﹣=﹣=﹣=|x+|﹣|x﹣|∵0<x<1,∴x﹣<0,∴原式=x++x﹣=2x.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关键.【考点5 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方法点拨】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 (1)),(00≥≥=⋅b a ab b a(2)),(00>≥=b a b aba 【例5】(2019春•邗江区校级期中)计算: (1)÷ (2)÷3×【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把除式变形,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 (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计算即可. 【答案】解:(1)÷=×= =; (2)÷3×=××=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5-1】(2018秋•松江区期中)计算:•(﹣)÷(a >0)【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解:•(﹣)÷(a >0)=﹣•a 2b ÷=﹣9a 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变式5-2】(2019秋•闸北区期中)计算:【分析】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转化后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答案】解:原式=(2×6)=12=4【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了解法则并能熟练的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运算.【变式5-3】(2019春•新泰市期中)化简下列式子:•3.【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化简得出答案.【答案】解:原式=2ab×3×(﹣2)=﹣12ab•a2=﹣12a3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考点6 利用二次根式性质求代数式的值】【例6】(2019春•萧山区期中)已知,,求下列式子的值:(1)a2b+ab2;(2)a2﹣30b+b2;(3)(a﹣2)(b﹣2).【分析】(1)先分解因式,然后将a、b的值代入求值;(2)先变形,然后将a、b的值代入求值;(3)直接代入求值.【答案】解:(1)a2b+ab2=ab(a+b)=()=1×2;(2)a2﹣30b+b2=(a+b)2﹣2ab﹣30b=2﹣﹣30=(2)2﹣2﹣30+60=78﹣30;(3)(a﹣2)(b﹣2)=()()=()=5﹣4.【点睛】本题考查了根式的化简求值,适当对整式进行变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1】(2019春•芜湖期中)已知,,分别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x2+y2;(2).【分析】(1)先将x、y进行分母有理化,得到x=﹣1,y=+1,再求出x﹣y与xy的值,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得出x2+y2=(x﹣y)2+2xy,再整体代入即可;(2)将所求式子变形为,再整体代入即可.【答案】解:(1)∵=﹣1,=+1,∴x﹣y=﹣2,xy=2﹣1=1,∴x2+y2=(x﹣y)2+2xy=(﹣2)2+2×1=6;(2)∵x2+y2=6,xy=1,∴原式===6.【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母有理化,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完全平方公式以及整体思想,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变式6-2】(2019春•长白县期中)已知﹣=2,求的值.【分析】利用已知结合完全平方公式求出x2+=34,进而代入求出即可.【答案】解:∵﹣=2,∴(﹣)2=4,∴x+=6,∴(x+)2=36,∴x2+=34,∴==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正确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关键.【变式6-3】(2018秋•通川区校级期中)已知x=,y=,求:(1)x2y﹣xy2的值;(2)x2﹣xy+y2的值.【分析】先将x和y的值分母有理化后,计算xy和x+y的值,再分别代入(1)和(2)问代入计算即可.【答案】解:∵x===3+2,y===3﹣2,∴xy==1,x+y=3+2+3﹣2=6,∴(1)x2y﹣xy2,=xy(x﹣y),=1×,=4;(2)x2﹣xy+y2,=(x+y)2﹣3xy,=62﹣3×1,=36﹣3,=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在解答时应先化简x和y的值,并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将所求式子进行变形是关键.【考点7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方法点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再把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例7】(2019春•武昌区期中)计算:(1)(2)【分析】(1)直接化简二次根式进而合并得出答案;(2)直接化简二次根式进而合并得出答案.【答案】解:(1)原式=2+3﹣=0;(2)原式=×3+6×﹣5=2+3﹣5=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变式7-1】(2019春•萧山区期中)计算下列各式:(1);(2)+4﹣+.【分析】(1)首先化简二次根式,然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首先化简二次根式,然后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答案】解:(1)原式=2++2﹣=+2;(2)原式=3+2﹣4+=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合并方法为系数相加减,根式不变.【变式7-2】(2018春•襄城区期中)计算:(1)﹣+﹣(2)﹣﹣+2【分析】(1)首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合并得出答案;(2)首先化简二次根式进而合并得出答案.【答案】解:(1)原式=6﹣4+3﹣5=﹣;(2)原式=﹣﹣+10=9.【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正确化简二次根式是解题关键.【变式7-3】(2018春•罗山县期中)(1)(2)【分析】(1)先进行二次根式、三次根式的化简,然后进行加减合并.(2)先去绝对值符号,然后化简二次根式,最后进行合并运算.【答案】解:(1)原式=9﹣3+=;(2)原式=﹣+﹣1﹣3+=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要先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然后再进行合并运算.【考点8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例8】(2019春•泰兴市校级期中)计算:(1)(2)3【分析】(1)先化简各二次根式,再进一步计算可得;(2)先化简各二次根式、除法转化为乘法,再进一步计算可得.【答案】解:(1)原式=(2﹣)﹣3(+)=2﹣﹣﹣3=﹣﹣;(2)原式=••(﹣)=﹣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变式8-1】(2019春•广东期中)计算(1)()÷(2)(3)2﹣()()【分析】(1)先化简各二次根式,再计算括号内的加减,最后计算除法即可得;(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可得.【答案】解:(1)原式=(5+4﹣3)÷2=6÷2=3;(2)原式=19﹣6﹣3+4=20﹣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变式8-2】(2019春•杭锦后旗期中)计算:(1)﹣×+(2)(2﹣)2018(2+)2019﹣2×|﹣|﹣()0【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2)根据积的乘方和零指数幂的意义计算.【答案】解:(1)原式=﹣+2=4﹣+2=4+;(2)原式=[(2﹣)(2+)]2018•(2+)﹣2×﹣1=(4﹣3)2018•(2+)﹣﹣1=2+﹣﹣1=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变式8-3】(2019春•莱州市期中)计算:(1)(2)【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和除法可以解答本题;(2)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可以解答本题.【答案】解:(1)=(9﹣2+)÷4=8÷4=2;(2)=[()+3][()﹣3]=()2﹣18=3﹣6+6﹣18=﹣9﹣6.【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考点9 分母有理化的应用】【例9】(2019春•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述材料:我们在学习二次根式时,熟悉的分母有理化以及应用其实,有一个类似的方法叫做“分子有理化”与分母有理化类似,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子的有理化因式,从而消掉分子中的根式比如:﹣==分子有理化可以用来比较某些二次根式的大小,也可以用来处理一些二次根式的最值问题.例如:比较﹣和﹣的大小可以先将它们分子有理化如下:﹣=﹣=因为﹣>+,所以﹣<﹣再例如:求y=﹣的最大值.做法如下:解:由x+2≥0,x﹣2≥0可知x≥2,而y=﹣=当x=2时,分母﹣有最小值2,所以y的最大值是2解决下述两题:(1)比较3﹣4和2的大小;(2)求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1)利用分子有理化得到3﹣4=,2﹣=,然后比较3+4和2+的大小即可得到3﹣4与2﹣的大小;(2)利用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到0≤x≤1,而y=+,利用当x=0时,有最大值1,有最大值1得到所以y的最大值;利用当x=1时,有最小值﹣1,有最下值0得到y的最小值.【答案】解:(1)3﹣4==,2﹣==,而3>2,4>,∴3+4>2+,∴3﹣4<2﹣;(2)由1﹣x≥0,1+x≥0,x≥0得0≤x≤1,y=+,当x=0时,+有最小值,则有最大值1,此时有最大值1,所以y的最大值为2;当x=1时,+有最大值,则有最小值﹣1,此时有最下值0,所以y的最小值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变式9-1】(2019春•微山县期中)【阅读材料】材料一: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使分母转化为有理数的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通常把分子、分母乘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式子,以达到化去分母中根号的目的例如:化简解:材料二:化简的方法:如果能找到两个实数m,n,使m2+n2=a,并且mn=b,那么=m±n例如:化简解:+1【理解应用】(1)填空:化简的结果等于;(2)计算:①;②.【分析】(1)根据分母有理化法则计算;(2)①根据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②先把原式分母有理化,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答案】解:(1)原式===4+,故答案为:4+;(2)①===﹣;②原式=﹣1+﹣+4﹣+…+﹣=﹣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化简,掌握分母有理化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9-2】(2018秋•吴江区期中)阅读材料:黑白双雄、纵横江湖;双剑合璧、天下无敌.这是武侠小说中的常见描述,其意是指两个人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威力无比.在二次根式中也有这种相辅相成的“对子”.如:,=3,它们的积不含根号,我们说这两个二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有理化因式,于是,二次根式除法可以这样理解:如:,.像这样,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或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解决问题:(1)4﹣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分母有理化得.(2)计算:①已知x=,求x2+y2的值;②.【分析】(1)找出各式的分母有理化因式即可;(2)①将x与y分母有理化后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②原式各项分母有理化,合并即可得到结果.【答案】解:(1)4﹣的有理化因式可以是4+,==,故答案为:4+,;(2)①当x====2+,y====2﹣时,x2+y2=(x+y)2﹣2xy=(2++2﹣)2﹣2×(2+)×(2﹣)=16﹣2×1=14.②原式=﹣1+﹣+﹣+…+﹣=﹣1.【点睛】此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正确选择两个二次根式,使它们的积符合平方差公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变式9-3】(2019秋•唐河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这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1.以上这种化简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1.请任用其中一种方法化简:①;②.【分析】①根据平方差公式分母有理化即可求解;②把分子5变为12﹣7,再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再约分计算即可求解.【答案】解:①==;②===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母有理化,解题的关键是找准有理化因式.【考点10 二次根式的应用】【例10】(2018春•嘉祥县期中)阅读理解:对于任意正整数a,b,∵(﹣)2≥0,∴a﹣2+b≥0,∴a+b≥2,只有当a=b时,等号成立;结论:在a+b≥2 (a、b均为正实数)中,只有当a=b时,a+b有最小值2.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若a+b=9,≤;(2)若m>0,当m为何值时,m+有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分析】(1)根据a+b≥2 (a、b均为正实数),进而得出即可;(2)根据a+b≥2 (a、b均为正实数),进而得出即可.【答案】解:(1)∵a+b≥2 (a、b均为正实数),∴a+b=9,则a+b≥2,即≤;故答案为:;(2)由(1)得:m+≥2,即m+≥2,当m=时,m=1(负数舍去),故m+有最小值,最小值是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应用,根据题意结合a+b≥2 (a、b均为正实数)求出是解题关键.【变式10-1】(2019•太原一模)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古希腊的几何学家海伦在他的《度量》一书中给出了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三角形面积的“海伦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设p=,则三角形的面积S=.我国南宋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曾提出利用三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秦九韶公式”(三斜求积术):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1)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5,6,7,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分析】(1)把a、b、c的长代入求出S2,再开方计算即可得解;(2)把a、b、c的长代入求出S2,再开方计算即可得解.【答案】解:(1)p===9,S===6.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6.。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考点第七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重点:抽样与样本的选取,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等。

难点:样本的选取,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及特点,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7.1普查与抽样调查重点:普查和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难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的选取。

考点:对抽样调查与普查知识的单独考查,在中考中不多见,考查这部分知识的题型多以填空和选择的形式出现。

7.2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重点:扇形统计图的画法;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考点:不仅在填空选择中出现,还在应用题、图像信息题、综合题中有所体现,统计知识已成为中考试题中的热点问题。

7.3频数和频率重点:频数;频率考点: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特别是频率、频数的关系及运用是命题老师青睐的对象之一,中考中或单独考查或与统计图、平均数等知识相结合考查,题型多样。

7.4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重点: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画法。

难点:频数分布折线图及其画法。

考点:统计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频数分布直方图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中考中常单独出题或与平均数、众数等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考查,题型以大的解答题为主。

第八章认识概率重点:通过试验感受不确定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性,理解概率的意义,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掌握求一些简单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试验。

初步掌握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如何理解频率与概率关系。

8.1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重点:事件的分类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考点:关于事件的分类是中考的热点,题型以选择和填空为主。

8.2可能性的大小重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考点:以考查随机事件的特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为命题热点,题型有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以基础题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重难点第十六章分式16.1 分式从分数到分式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重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16.2 分式的运算16.2.1 分式的乘除(一)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除法的法则,会进行分式乘除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乘除的法则进行运算.16.2.1 分式的乘除(二)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16.2.1 分式的乘除(三)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16.2.2 分式的加减(一)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16.2.2 分式的加减(二)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16.2.3 整数指数幂一、教学目标:n1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 n= n(a≠0,n 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 的数. 二、重点、难点a n1.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 的数. 16.3 分式方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和产生增根的原因.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16.3 分式方程(二)一、教学目标: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二、重、难点1.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2.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一、教学目标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3.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难点:正确画出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3.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2.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一、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一、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这一数学模型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写出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其勤奋学习。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18.1 勾股定理(二)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18.1 勾股定理(三)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2.难点: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

18.1 勾股定理(四)一、教学目标1.会用勾股定理解决较综合的问题。

2.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一、教学目标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1.重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一、教学目标1.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3.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2.难点: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综合题。

第十九章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教学目标:理解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难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一)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二、重点、难点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3.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法.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目标: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矩形(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二、重点、难点1.重点:矩形的性质.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矩形(二)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二、重点、难点1.重点:矩形的判定.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菱形(一)一、教学目的: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1、2.2.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菱形(二)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正方形一、教学目的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2.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19.3 梯形(一)一、教学目标:探索并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了解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二、重点、难点1.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2.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应用.19.3 梯形(二)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掌握“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判定方法,及其此判定方法的证明.2.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体会转化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会用分析法寻求证明题思路,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2.难点:等腰梯形判定方法的运用.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平均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