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内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4.5h内患者重
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
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内患者重组组织型纤
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方法:将2019年10月~2021年6
月本院收治发病4.5h内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5例纳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
分组后,予以治疗1组(n=37)非静脉溶栓治疗,治疗2组(n=38)重组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
比较患者脑卒中评分、治疗效果及治疗预后差异。
结果:2组治疗后NIHSS、mRS评分及血管二次闭塞发生率均低于1组,治疗有效率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无症状出血、症状性出血
发生率较1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发
病4.5h内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积极维护神经功能,降低二
次血运重建风险,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
发病后4.5h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佳治疗时间窗,可积极保护患者脑
组织、神经系统功能,提升临床预后质量,但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患者预后质量同
样存在确切影响,需合理选择[1]。
因此,为对比分析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h
内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特设本次研究,详情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0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发病4.5h内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75例纳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后,予以治疗1组(n=37)非静脉溶栓治疗,治疗2组(n=38)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
1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3~80岁,平均(61.54±4.05)岁,病程(2.68±1.02)h;2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2~80岁,平均
(61.25±4.01)岁,病程(2.69±1.05)h。
两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
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纳入标准:(1)影像学诊断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者;(2)患者思维
清晰,确认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合并既往脑卒中病史者;(2)治疗前发
生颅内出血者;(3)研究药物过敏反应或合并用药禁忌症者。
2方法
患者均在对症血脂、血压、血糖控制治疗基础上配合各组治疗。
非静脉溶栓治疗:予以患者阿司匹林(0.5g/次,3次/日)、氯吡格雷
(75mg/次,2次/日)联合治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
标准为0.9mg/kg,取总剂量10%经50ml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推注1min,
剩余剂量静脉滴注持续给药60min。
24h后复查颅脑CT确认无出血后,予以阿司
匹林口服治疗(100mg/次,1次/日)。
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脑卒中评分、治疗效果及治疗预后差异。
4统计学方法
采用2*2析因设计,连续性变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采用重
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定性资料,用(n,%)表示,检验,采用非参
数检验比较,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后结果为P<0.05或P<0.01时,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1比较两组脑卒中评分、治疗效果
2组治疗后NIHSS(4.85±0.75)分、mRS(0.91±0.23)分均低于1组,治疗有效率(97.37%)高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脑卒中评分、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n NIHSS(分)mRS(分)治疗
有效率
(%)入院治疗后入院治疗后
1组
3
7
10.21±
1.22
6.72±
1.05
2.85±
0.45
1.35±
0.42
83.78
(31/37)
2组
3
8
10.25±
1.26
4.85±
0.75
2.81±
0.52
0.91±
0.23
97.37
(37/38)
/t
0.13968.89360.3558 5.6472 4.088
2
P0.88930.00000.72300.00000.043
2
2比较两组不良治疗预后发生率
2组治疗后无症状出血、症状性出血发生率较1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后血管二次闭塞发生率(5.26%)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不良治疗预后发生率(n,%)
组
别
n无症状出血症状性出血血管二次闭塞
1组
3
7
2.70(1/37) 2.70(1/37)21.62(8/37)
2组
3
8
5.26(2/38) 2.63(1/38) 5.26(2/38)
0.32010.0004 4.3413
P0.57160.98470.0372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2组治疗后NIHSS(4.85±0.75)分、mRS(0.91±0.23)分
均低于1组,治疗有效率(97.37%)高于1组,且血管二次闭塞发生率(5.26%)低于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无症状出血、症状性出血发
生率较1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较非静脉溶栓治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实施,可
在对血栓内纤溶酶原产生特异性激活作用后发生纤溶酶转化,从而实现积极溶栓,
在短时间内重建阻塞血管血运,维持阻塞脑血管供给区域内的脑组织、神经组织
正常血氧供给,以积极保护受损组织,延缓功能损伤进展,继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起效快、溶栓效果佳优势,但受药物机制影响存在一定出血并发症风险,需予以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出血并发症,保障治疗安全[2-3]。
综上所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发病4.5h内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具有显著疗效,可积极维护神经功能,降低二次血运重建风险,治疗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钟锐. 轻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 h内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
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7):55-57.
[2] 胡迪,张克忠. 不同剂量rt-PA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与安全性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1,29(1):41-48.
[3] 吴小杨,黄艮彬,林齐防,等.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
的疗效分析[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26(3):27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