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易错题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易错题集锦
选择题
1、一艘油轮于2019年9月23日日落时分从波斯湾某港口(48°E)出发,一周后到达甲地(31°N,122°E)。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油轮出发时,甲地的区时为()
A.23:00
B.23:08
C.22:48
D.22:56
(2)该油轮航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美国冬小麦的收获期
B.长江入海口盐度为一年中最低时期
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悉尼的白昼逐渐变长
2、据如图内容,读图判断①、②、③与乌鲁木齐、拉萨、武汉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A.①武汉②乌鲁木齐③拉萨
B.①拉萨②乌鲁木齐③武汉
C.①武汉②拉萨③乌鲁木齐
D.①乌鲁木齐。

②武汉③拉萨
3、下左图为某日某时航拍到的某公路山区路段汽车刚出乙隧道口的景观图(车影位于汽车右后方),下右图示意该区域的等高线地形(粗实线为公路,虚线为公路隧道)。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汽车行进途中起伏最大的路段是()
A.甲—乙段
B.甲一丙段
C.丙—丁段
D.丁一戊段
(2)根据汽车影子判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此日澳大利亚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B.此日该地地方时6:20日出
C.此时北京的小学生刚刚开始晨读
D.此时甲地正好可见夕阳西下
4、和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北纬33.5°~48.5°,具有一得天独厚的太阳能资源优势,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年太阳能总辐射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表太阳总辐射中散辐射占比最高的区域是()
A.吐鲁番盆地
B.南疆
C.北疆
D.天山山脉
(2)准噶尔盆地中心小于5200的区域()
A.风沙活动少
B.地势较高
C.云量较多
D.植被覆盖率高
5、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1日16时36分,在日本本州岛东南海域发生了5.6级地震,震源深度350km。

图4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

据此完成13~14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此次地震发生时()
A.地震台无法监测到a波
B.本州居民只感受到上下颠簸
C.b波比a波先传到地面
D.震源附近各地地震震级不同
综合题
6、太阳黑子的活动会对地球产生影响。

如1988年的日本遭受冷夏的袭击,意大利由于炎热而造成铁路变形、
列车脱轨。

美国从4月中旬到8月为止,几乎不下雨,密西西比河的水面下降,连船都无法行驶。

据此材料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黑子其实并不黑,是由于,才显得暗一些,太阳黑子的活动以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2)与黑子活动往往同时发生的太阳活动主要是,它在爆发时释放出大量射线和高能带电粒子,对在太空中活动的航天器及宇航人员将构成威胁。

(3)太阳活动对地球造成的影响主要
有、、。

7、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是圈,b是圈。

(2)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c的名称是,c、d之间的圈层界面名称是,该界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海洋上(深、浅)。

(3)c与d顶部共同构成的地球圈层名称是,其位于层之上,e、f之间的界面名称
是。

(4)近年来,我国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渤海湾等海域陆续发现总储量逾数10亿吨的大油田。

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到达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变化更加明显的地震波是,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5)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f的名称是,其为或熔融状态。

8、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中A表示波,B表示波。

(2)b图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M处A波和B波波速,该处称为界面,其上、下两层分别为和(填写圈层名称)。

(3)在b图上N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的传播速度也突然,该处称为
界面,其上、下层物质状态分别为和,N以下部分为(填写圈层名称)。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_02C参考答案
1、答案:
C
D
【提示】
时差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材料信息表明,该油轮出发时是秋分日日落时分,当地(48°E)地方时应18时,甲地经度为122°E,位于东八区,其区时为120°E的地方时,120°E位于48°E以东72°,即早4小时48分,因此该油轮出发时,甲地的区时
为22:48,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该油轮2019年9月23日出发,一周后到达甲地,因此该油轮航行期间秋分日之后一周。

冬小麦的收获期一般
在夏初,而此时为秋季,A错误;长江入海口盐度由径流量决定,河口径流量由流域内雨水补给量决定,夏季
是长江流域降水最丰富的季节,则长江入海口盐度为最低时期应为夏季,而不是秋季,B错误;秋分日之后一周,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应逐渐变小,C错误;秋分日之后一周,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位于南半球的悉尼的白昼应逐渐变长,D正确。

故选D。

2、答案:
A
【提示】
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3、答案:
B
C
【提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从图中可看出,甲—乙段修建了隧道,但乙隧道口的海拔范围为1900~2000米,甲隧道口海拔为2000~2100米,甲—乙段高差为0~200米;甲—丙段公路穿越多条等高线,且未修建隧道,地势起伏大,坡度陡;丁—戊段海拔最高为1900~2000米,最低为1800~1900米,该路段高差为0~200米,丙—丁段为隧道,丁地隧道口海拔为1900米,丙隧道口海拔为1900~2000米,高差为0~100米。

经对比,汽车行进途中甲—丙段起伏最大,B正确。

(3)据图可知,汽车行驶在乙处,且刚好出乙隧道口,说明汽车大致自西向东行驶,据此并根据左图可判断汽车的影子朝向西南,说明太阳位于东北。

此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南半球冬半年,澳大利亚小麦已经收割完,A错;当地正值日出或日出后不久,说明拍照图片时当地地方时应该早于6时,B,D错;从图中可看出该地纬度为44°N,经度为81°E,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约2小时36分,此时北京时间为8.36前,C对。

4、答案:
B
C
【提示】
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析:
(1)本题考查了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本题考查了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解答】
(1)四个区域中南疆地区风沙活动最多,大气中颗粒物多,太阳辐射穿过时易发生散射现象,所以到达地表太阳总辐射中散射辐射占比最高的是南疆。

故选B。

(2)准噶尔盆地中太阳总辐射小于5200的区域是太阳辐射的低值区,受风沙活动、云量、地形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会有差异,云量多会增加大气的削弱作用,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故选C。

5、答案:
B
C
【提示】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地球外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震源深度350千米,超过了莫霍面,位于上地幔,B正确。

a波是横波,b波是纵波,b波比a波传播速度快,先到地面。

地震发生在海底,a波不能穿越海水,但可以在地壳中传播到陆地上,本州居民既能感受到上下颠簸,也能感受到左右摇晃;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源附近各地烈度(地震破坏程度)可能不同。

6、答案:(1)光;表面温度比周围低;十一(11年)
(2)耀斑
(3)产生磁暴现象,干扰地磁场;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地球的气候;产生极光现象
解析:解:(1)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上,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黑子其实并不黑,是由于表面温度比其他地区低,显得相对暗些。

太阳黑子活动以11年为一周期。

(2)往往与黑子活动区域相对应时间的太阳活动是耀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准。

耀斑是色球层突然发亮,并迅速增强的现象,又叫色球爆发,它是各种太阳活动中最为剧烈的现象,常在黑子群周围。

耀斑能量大多是紫外辐射,也发出强X 射线,还有宇宙线和非高能粒子,所释放的能量极大。

(3)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太阳活动还会影响地球气候,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

【小提示】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它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太阳大气层中,黑子出现在
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中。

7、答案:(1)大气;水
(2)地壳;莫霍面;深
(3)岩石圈;软流;古登堡面
(4)横波(S波);横波不能通过液体而消失
(5)外核;液态
解析:(1)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外部圈层a在最外层,应为大气圈,b应为水圈。

(2)图示地球圈层结构中,内部圈层从外向里是地壳、地幔、地核,加之c的平均厚度约为17km,因此c是
地壳,d是地幔,它们之间的界面是莫霍面,由于陆地的地势更高,所以该界面的深度在陆地上比海洋上更深。

(3)c和d顶部共同构成的地球圈层名称是岩石圈,包括地壳以及上地幔的顶部,其位于软流层之上,由坚硬的岩石构成;e为下地幔,f为外核,两者分界面为古登堡面。

(4)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在通过含油层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震波是横波(S 波),其原因是横波不能通过液体,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所以横波在通过含油层时波速会发生明显变化,横波由于不
能通过液体而消失。

(5)f为外核,由于横波传播至古登堡界面时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而横波不能通过液体,纵波可以
通过固液气三态物质,加之该处深度大,压力大,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所以该处最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小提示】地球的圈层结构
圈层不连续地震波的速度变
8、答案:(1)横;纵
(2)突然增大;莫霍;地壳;地幔
(3)消失;下降;古登堡;固态;液态;地核
解析:(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

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迅速下降。

因此a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

(2)读a图可知,b图中M处A波和B波波速突然增大,该处称为莫霍界面,其上、下两层分别为地壳和地幔。

(3)读a图可知,在b图上N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传播速度也突然下降,该处称为古登堡界面。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物质状态分别为:地幔为固态、地核(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

N以下部分为地核。

【小提示】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速
度比纵波慢。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
地核。

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
下降)。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