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的研究进展
韩柯柯;霍介格;钱峻;李福凤;李雪;梁文玉;王立娟
【摘要】综述近30年有关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的研究成果,提示舌下络脉与恶性肿瘤类别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特征与理化检查亦有相关性,且舌下络脉诊法可为恶性肿瘤辩证论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同时还指出舌下络脉诊法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肿瘤患者舌下络脉进行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以期更好地探讨恶性肿瘤舌下络脉异常的内在机制,建立恶性肿瘤舌下络脉预警系统,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依据.%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on sublingual veins of cancer in recent 30 years,and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correlations between sublingual veins and different kinds of cancer,as well as sublingual veins and clinical stages of specific cancer.There are also correlations between sublingual veins and physical or chemical inspection results related to cancer.Furthermore,the diagnostic method of sublingual veins could provide the evidences for cance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s and prognosis.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ublingual veins research so far also has many shortcomings.We can do great image recognitions and data analysis of sublingual veins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sublingual veins of cancer.We still can establish precaution system of cancer sublingual veins,which could provide ideas and evidence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f cancer.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7(023)012
【总页数】3页(P1787-1789)
【关键词】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综述
【作者】韩柯柯;霍介格;钱峻;李福凤;李雪;梁文玉;王立娟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23;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京 21002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上海中医药
大学,上海 20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15
舌下络脉诊法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舌下络脉的解剖学基础为舌系带两侧的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及舌神经伴行静脉[1-2]。
我们在临床观察到,恶性肿瘤患者舌
下络脉的长短、粗细和颜色均有改变,不仅可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而且可能辅助诊断、判断预后。
近30年来,诸多学者对恶性肿瘤舌下络脉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1 舌下络脉与恶性肿瘤类别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1.1 舌下络脉与恶性肿瘤类别的相关性
齐元富[3] 认为,舌下络脉的异常病理改变,不同肿瘤类别有不同的发生率。
其中消化系恶性肿瘤与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舌下络脉异常最为多见,乳腺癌、颅内肿瘤、五官颌面部肿瘤等次之,妇科肿瘤再次之,而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则相对少见。
而在
所有消化系恶性肿瘤中,又以原发性肝癌、胃癌、食道癌舌下络脉异常最为显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随病情的加剧、病期的进展,舌下脉络异常出现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侯浚[4]等在对4417例癌症患者与2421例非癌症组和3267例健康人组舌象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癌症组舌下静脉的正常、异常(+、++、+++)分别为 61.4%、21.4%、12.7%和 4.5%,非癌症组为 58.2%、32.5%、8.3%、1.0%,健康人组为86.4%、11.8%、1.7%和0.1%;舌脉异常构成比从低到高依次为消化系统肿瘤(胃癌、肝癌、食管贲门癌和肠癌)、乳腺癌、肺癌、口腔癌及鼻咽癌。
刘庆等[5]研究原发性肝癌和其他肿瘤患者的舌下络脉的特征,包括络脉形态、络脉颜色和舌图像的RGB值。
结果发现,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脉形增粗且迂曲,颜色青紫或紫黑且
随病情演变而加重较其他肿瘤患者青紫舌比例显著增高(P<0.05)。
1.2 舌下络脉与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相关性
刘庆等[4]研究还发现,Ⅲ期和Ⅰ期、Ⅱ期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相比,原发性肝癌Ⅲ期患者舌下络脉的异常程度明显增高(P<0.05);显示分期不同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舌下络脉的形态、络脉颜色和络脉异常程度均有所不同。
周俊琴等[6]研究
肺癌舌下络脉的颜色变化和肿瘤分期之间的关系,发现早期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浅而明亮,以红色、青色占多数,而随病情进展舌下络脉的颜色逐渐加重,中晚期患者舌下络脉颜色深而暗淡,青紫色、紫黑色居多;Ⅲ期和Ⅳ期患者的颜色紫黑比为34.6%、38.1%。
靳士英等[7]观察肿瘤病人舌腹面和病人指甲的变化,指出肿
瘤患者舌下络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且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舌下络脉出现瘀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和舌脉粗张的变化越明显,病情重者可同时出现多项变化。
冯月娟等[8]研究发现,112例肺癌患者,早期舌象变化不明显,晚期舌象以胖大舌、齿痕舌、裂纹舌、紫暗舌、腻苔、光剥苔及舌下络脉曲张居多。
刘同奇等[9]
将70例肿瘤患者与70例非肿瘤患者的舌象作比较,发现肿瘤患者舌下脉络瘀点
阳性率为91.43%,非肿瘤患者为17.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瘀点阳性率为71.43%,中期为89.29%,中晚期为
95.00%,晚期为100%。
以上报道从不同角度证明,恶性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的变化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观察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的变化,有助于辅助临床分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2 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特征与理化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2.1 舌下络脉与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方俊岚[10]研究发现,舌下络脉曲张者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出现明显增高,且随着舌下络脉曲张程度增加,血黏度等指标会出现明显增高。
柴雅倩[11]对舌下络脉瘀血曲张进行研究,发现其舌下络脉曲张,络脉颜色、络脉数量和患者病情、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呈正相关。
陈建民等[12]研究舌下络脉与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相关性,指出癌症组舌下络脉曲张与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有关,同时舌下络脉和癌症转移有关。
孙艳等[13] 检测21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发现瘀血舌象组(包含舌下络脉异常)与非瘀血舌象组比较,TT 含量显著减低,FIB含量显著性增高,认为存在瘀血舌象的患者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低。
邓伟哲等[14]研究肝癌门脉高压症,借助动物实验发现,其舌下络脉异常和舌微血管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黄海茵等[15]将肺癌患者与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舌象进行对比,同时随机检测肺癌患者9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发现舌下络脉的曲张程度与肿瘤标志物升高的项目数之间呈正相关。
2.2 与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高静东等[16]使用多普勒对肝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舌深动静脉和肝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从舌局部微循环、舌体局部血管及门脉系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肝癌异常舌下络脉的形成机理,结果认为原发性肝癌与异常舌下络脉
具有相关性。
陈剑等[17]运用口腔内探头对舌下络脉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CDFI)及脉冲多普勒(PW)超声检查,测量舌下神经伴行静脉内径和其最大血流速度(经舌背),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舌下静脉内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静脉内最大血流速度减低,由此得出口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舌下络脉的观测提供定量指标。
3 舌下络脉诊法对恶性肿瘤辨证论治及预后判断的指导作用
3.1 舌下络脉证法对恶性肿瘤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
周俊琴[6]、黄东华[18]等研究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的颜色变化,发现早期络脉变化
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中晚期患者的舌下络脉变化在络脉长短与粗细、络脉颜色以及瘀点瘀斑等方面均有异常。
同时指出,舌下络脉的改变有时先于舌质、舌色的改变,因此在临床发现舌下络脉改变的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指导临床用药。
临床早期肿瘤患者舌下络脉变化不明显,患者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症状,治法用方着眼于平补平调,重在补脾益胃、补养心脾、健脾益肾、疏肝健脾;调护脾胃是根本,结合兼证辅以对症治疗。
中晚期患者舌下络脉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提示体内存在气滞血瘀等病机,因此在治疗中根据体质、病情采用相应的治法,活血化瘀、凉血化瘀、行气活血等对症治疗改善症状。
3.2 舌下络脉诊法对恶性肿瘤预后判断的指导作用
靳士英等[7]通过观察肿瘤病人的舌下络脉,指出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舌下络脉的变
化越明显,主要表现在舌脉粗张、瘀血丝、瘀点瘀斑、瘀血颗粒诸多方面,重症患者有多项变化同时出现。
万晓凤[19]研究肺癌的临床舌象发现,肺癌患者早期以正常舌象、舌下络脉Ⅰ度以下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中晚期胖舌、齿痕、青紫舌及舌
下络脉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多, 晚期紫色比例最高可达 58.6%,腻苔或厚腻苔的比例达58.9%。
疾病早期仅有舌下络脉轻度异常,晚期则伴随舌质、舌苔、舌色的改变。
对于恶性肿瘤合并消化道失血的病人,秦志祥等[20]研究舌下络脉变化与癌症的关
系,观察86例各类癌症患者舌质的变化,结果28例晚期食管贲门癌和肝癌合并
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舌下静脉长而淡,呈紫暗红色而失光泽,其余58例各类癌症病人中54例舌下静脉青紫,主干充盈明显,脉形粗长怒张,怒张呈囊状或囊柱状,伴瘀点或瘀斑。
因此,通过对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的观察,随着舌下络脉的不同变化,对于判断恶性肿瘤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4 结语与展望
观察舌下络脉的变化对于辅助诊断疾病、指导辨证论治均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在临床也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的变化早于舌质、舌色的变化,对于恶性肿瘤早期预警有重要指导意义。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舌下络脉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证实舌下络脉变化与肿瘤类别、肿瘤临床分期、理化检查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指导临床辨证和预后判断,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从文献报道来看,多数学者对于舌下络脉的采集和观察依然停留在肉眼观察水平,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观察结果可重复性差。
舌下络脉采集规范化尚未建立,分析方法亦未达成一致意见,对舌下络脉的分析结果的可重复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知识经验的学习、交流与推广。
此外,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的观察样本量较少,与现代理化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薄弱,使得恶性肿瘤患者舌下络脉异常的内在机制研究尚未深入。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着眼于舌下络脉规范化采集与图像识别的方法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建立统一的舌下络脉信息采集标准,在临床上搜集大量肿瘤患者舌下络脉的信息资料,结合计算机技术,对恶性肿瘤舌下络脉进行系统的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为临床观察提供客观的量化标准,从更广、更深的角度探讨恶性肿瘤舌下络脉异常的内在机制,以期建立恶性肿瘤舌下络脉预警系统,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尚宽,王兴海,钟世镇,等.舌的静脉引流形态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6, 14(3):169-172.
[2] 陈泽霖,陈梅芳.舌诊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150-157.
[3] 齐元富. 肿瘤的几个中医新体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4):262-263.
[4] 侯浚,陈建民,罗东秀,等.4417例癌症患者舌象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1992,3(8):368-369.
[5] 刘庆,岳小强,任荣政,等.不同临床分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3):175.
[6] 周俊琴,刘杏恋,黄东华.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肺癌临床观察[J].临床荟
萃,2007,22(4): 287-288.
[7] 靳士英,周侠君.187例肿瘤舌脉诊与甲诊对照观察[J].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14):11-17.
[8] 冯月娟,张建芳,张国良.112例肺癌中医证型、舌象与病理分型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4, 13 (7):446-447.
[9] 刘同奇,王虹,苏首健.舌下脉络瘀点与肿瘤关系观察[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7):345.
[10] 方俊岚.舌下静脉曲张瘀血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J].中医杂志,1992(6): 62.
[11] 柴雅情.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瘀血舌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2] 陈健民.420 例舌下脉的临床观察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5):46.
[13] 孙艳,贾彦寿.肿瘤患者瘀血舌象与凝血五项指标间的联系[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718-719.
[14] 邓伟哲, 顾伟, 程彬彬,等.门静脉高压症模型大鼠异常舌下络脉特点及形成机理的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6):430-432.
[15] 黄海茵,苏晋梅,韩明权,等.肺癌与一般呼吸系统疾病舌象的对比研究[J].中
医杂志,2002,43(7):535-536.
[16] 高静东,岳小强,刘庆,等.原发性肝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机理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5): 611.
[17] 陈剑,杨如芬,李潇,等.门静脉高压患者舌下脉络相关改变的口腔内彩色多
普勒超声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7, 5(1): 6.
[18] 黄东华.舌下络脉望诊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6,21(1):12.
[19] 万晓凤.肺癌的常见临床舌象[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4).
[20] 秦志祥,王毅强,廉爱兰.86例癌症病人舌质的综合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1999,13(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