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章节第一单元第5课课题《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项目课前设计教后修改
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
2-2-1:列出自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更替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如唐玄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历史资料的呈现和视频的观看,知道安史之乱的经过,能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通过对唐朝后期不同诗歌的呈现,能分析出黄巢起义爆发的背景,了解经过,并概述其影响。

3.通过图表资料的呈现和观察,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及其实质。

4.通过五代十国形势图的展现,分析其带来的影响,明白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政权的更迭与分立教学难点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流程(诗歌导入:我们知道杜甫的诗号称“诗史”,即诗歌描述了历史的发展,同样都是杜甫写的诗,却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唐朝)两首诗分别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唐朝?
《忆惜》:繁盛《无家别》:破坏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发生了什么?
安史之乱的而发生
(一)【国事成衰割据雄】学习要求:1.结合书本P23页和材料,
概括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

2.观看视频,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完成填空。

材料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唐玄宗后期任用善于逢迎、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李死后又任用杨国忠为相,他身兼40余职,妒贤嫉能,结党营私,生活奢靡。

材料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
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南诏用兵6次……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

材料三: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其中,中央军9万,边镇军49万。

1.背景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军力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学习要求:观看视频,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

2.过程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持续8年之久。

756年,叛军攻占东都洛阳;玄宗入川,马嵬驿之变;李亨北上灵武,肃宗即位。

757年,唐军收复长安和洛阳。

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帮助下,唐朝平息叛乱。

学习要求:结合书本P24页和以下材料,分析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一:“(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

材料二:战乱后,国家掌握的户口大量减少。

如邓州的方城县,
从天宝时的万余户,骤降至二百户以下。

政府却把税赋强加于犹在户籍上的农民。

材料三: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天子顾力不能制。

……父死子握其兵。

——《新唐书·卷五十》
3.安史之乱的影响
①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②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部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二)【大厦将倾难可控】
教师呈现两首诗歌,分别描述了后期唐朝怎样的社会状况?会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学习要求:1.通过对唐朝后期不同诗歌的呈现,能分析出黄巢起义爆发的背景,了解经过并概述其影响。

2.阅读书本,将唐朝灭亡情况填写完整。

◇取北周而代之
1.唐朝后期社会形势(背景)
①中央:政治腐朽,宦官专权②地方:藩镇割据,兼并战争
③百姓生活:赋役繁重,无以为生
过渡: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之下,必然会产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是黄巢起义。

教师以黄巢青年时代所做的诗歌《不第后赋菊》,请学生体会黄巢的英雄精神。

读黄巢起义路线图。

2.黄巢起义:881年,在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没有灭亡!)
3.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世代更迭延乱终】学习要求:1.通过图表资料的呈现和观察,知
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及其实质。

2.通过五代十国形势图的展现,分析其带来的影响,明白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局面形成
①五代(黄河流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②十国(南方、河东):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观察左图,思考五代十国时
期的君主有何特点,反映出
的实质是什么?
武将出身,擅权夺位
2.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教师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抛出问题从以上政权更迭中你发现了什么?
3.影响: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教师:原本黄河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随着社会经济的
破坏,人口南移,整个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也逐渐随之南移。

思考:五代十国虽然政权更迭频繁,但在纷乱之中,有一种必然的
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是什么?
4.发展趋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作业设计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