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解蕴山 秉性稳健应变从容牺牲于冀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战英烈解蕴山秉性稳健应变从容牺牲于冀南
导语:解蕴山,1905年生于河北省大名县谢儿寨村。
1923年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改为河北省立大名七师)第二班就读。
大名七师是由当地中共党组
解蕴山,1905年生于河北省大名县谢儿寨村。
1923年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后改为河北省立大名七师)第二班就读。
大名七师是由当地中共党组织领导的一个进步学校,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等人,都是中共党员。
在师长们的革命思想影响下,解蕴山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他向往革命,向往共产党,并把家中给他的生活费资助了学校党组织。
1927年春,解蕴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就在1927年这一年,解蕴山家中遭到土匪抢劫,长兄解瑛被打死,祖母等数人被土匪绑架,父亲解佩玉被殴打恐吓,精神失常。
解蕴山被迫中途辍学。
回家后,他一面料理家务,一面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
1929年初,他被调到中共大名县委担任领导工作。
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他临危不惧,机智沉着地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同年秋后,国民党军队包围大名第七师范学校达5天5夜。
为了保存党的力量,挫败敌人的镇压政策,解蕴山四处奔走,组织社会各界援助大名七师的斗争。
后来,他曾两度回校担任会计工作,在团结进步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5年7月,国民党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冀东一带主权丧失殆尽,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甚一日,解蕴山满怀悲愤,在大名七师校园发表了“救亡救国,匹夫有责”的演说,唤起青年们奋起救亡图存。
1937年春解蕴山回到家乡农村,组织爱国团体秘密抗日十人团,准备进行长期的抗日斗争。
大名城自古以来为北方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卢沟桥事变后,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