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线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管线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摘要:地下管线测量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求,采用较为合理的方法探明城市建成区内的地下管线
现状,获得准确的管线数据及附属设施空间位置与属性信息,编绘各类专业管线图、建立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实现管线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
随时了解
地下管线的基本状况,可以根据相关地下管线资料制定相应安全的应急预案,可
以预防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基础
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地下管线;测量方法;质量;控制措施
1 测量方法
1.1 明显管线点位
测量对于明显的管线点位可以直接开井测量各类数据,一般情况下,明显管
线点位包括人孔井、检查井、变压箱等,在开井测量后要经过基础的检查测量,
测量最终读数要满足相应精度要求,然后通过实地调查进一步核实当前绘图标示
中管线位置,借助仪器通过实际调查、记录、测量明显管线点位,最终获取地下
管线相关信息。
1.2 隐蔽管线点位测量
隐藏管线点位相较于明显管线点位测量难度较大,在进行测量时要重点关注。
对于金属类管线,可以使用感应法、直连法、夹钳法进行测量,在平面范围对金
属管线进行定位可以使用极值法进行深度定位,而对于电信管线来说,夹钳法使
用最为适宜。
对于其中的平面位置可以借助等效中心修正的方式进行定位,通过
极值法与等比值法相结合测定深度。
对于电力管线来说可以掲开盖板进行辅助测量,若盖板揭开不便,可以通过感应法进行处理。
对于非金属类管线,如给水管,可以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确定管井位置,然后测量其埋深,采用高频感应法对剖面
曲线进行测定,测定完成后再使用探地雷达对其进行核查,在可以开挖区域使用
触探联合开挖的方式进行现场验证;对于排水管,可以通过开井调查方式进行测量,先推测两井之间相关数据确定窨井间加点位置,在被测管线范围内确定埋深点,关注相邻平行管线情况,若无法满足相关测量条件,沿线存在干扰,要使用
辅助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测量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当探测方法,结合各类压线法灵
活运用,规避各类干扰问题。
1.3 地下管线测量编绘
地下管线图的编绘,需要将外业测量数字转化为图形,包括综合管线图、专
业管线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
在这些管线图中,要合理控制各图比例尺,所
有管线图要以城市要求为根本。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软
件计算、处理相关数据,最终格式、代码要统一,便于分享、上传、处理。
使用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时,要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了解标准、修改、编辑标准,对于
图纸中存在矛盾问题可以技术处理。
除断面图采用单色绘制,其余地下管线要采
用彩色绘制,并使用相应符号标示凊楚各类图例。
严格按地形图图示1:500比
例尺绘制地下管线图。
2 质量提升方案
2.1 质量管理
管线测量是一个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生
产工序复杂,“人”是质量管理工作“人、机、料、法、环、测”6个因素中最大的
影响因子。
管线测量的质量控制需在遵循传统“两检一验”测绘成果质量检验理念
的基础上,落实基于闭环控制理论的过程质量控制,遵守以控制输入优先、风险
早预防的原则,把质量监管的关注点从结果控制前移至过程控制、直至输入控制
甚至设计控制,把产品检测的目的从判定产品是否合格发展为了解生产过程的变
化趋势,加强顶层设计、细化生产流程、统一技术标准、评估参考资料质量、统
一技术交底、强化关键工序控制,保障测绘生产过程的稳定,为管线测量成果抽
检奠定基础。
2.2 控制测量质量
充分收集测区周边国家或区域统一坐标系下的起算控制点,并检核其稳定性
和兼容性。
测区较大时,分级布设框架网,埋设稳定的测量标志,个别控制点稀
少地区可同级布设附合路线一次,同级控制网或结点网应统一平差。
应重视测绘
仪器的检定和日常检校,并保留记录。
利用RTK进行观测时,应全面测试RTK系
统和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稳定性、可靠性、精度和适用范围。
测量管线点的平面坐
标和高程时,至少观测两个测回,初始化时间较长、卫星信号干扰或遮挡较严重
的区域应增加测回数;按规定进行测前、测后检核,不合格成果重测,完整保存
外业观测数据记录和输出成果。
2.3 管线调查质量
参考利用资料时,应充分了解已有管线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探测精
度和作业标准,现场踏勘地形变化情况和检测成果质量,分析成果的可靠性、现
势性和可利用程度。
管线点的设置应保证管线点的投影精度、各方向管线走向中
心线位置准确、能反映管线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弯曲特征。
管线点测量应加强生
产过程检核,实现不超测距长度限差测量、平高点位匹配正确、归心改正到位,
边长投影归化改正较大的区域采用解析法测量。
管线探查中隐蔽点埋深采用70%
法测量的精度要高于直读法,且应考虑管径修正。
管线调查应注意线路整体与局
部的关系,搞清楚去向,统一特征点、附属物等采集的认识,现有手段无法调查
的管线应有相关处理说明。
管线数据库点、线、面表的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冗余数据,固化管线点、线的唯一性编码,更新编辑时注意图库的一致性。
2.4 控制管线点测量精度
管线点测量使用的仪器可采用全站仪和GPS-RTK组合使用,在建筑物稠密且
高楼林立,卫星信号受干扰区域宜使用全站仪测量管线点外顶或内底高和平面位置,全站仪测量时测距应控制在150m以内,管线点测量沿城市公路进行,坡度
一般比较平缓,测线的天顶距一般不超过5°。
仪器和测杆高量取误差控制在
±2mm之内,仪器对中和测杆对中误差也会对管线点测量精度导致误差超限。
在
空旷地区,建筑物不太稠密的住宅区且卫星信号接收良好的区域,可采用GPS-RTK测量各管线点的三维坐标。
管线点测量提高精度的方法建议:(1)对于被房角、树木或电线杆等障碍物遮挡的管线点位,应采取准确有效的测量方法来保证
测量精度,如采用偏心测量等。
偏心测量时偏心距应控制在0.5m以内,最大不
超过1m,偏心观测的误差和观测距离没有直接关系。
无论是角度偏心观测还是
距离偏心观测,都要满足立尺点和待测点间的高差限值。
(2)尽量选择稳定且
精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测量前一定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验。
(3)加密布设控
制点时最好能覆盖测区所有有管线的地方,管线点测量前对控制点进行必要的复
核检查。
(4)用全站仪支导线法布设图根点时,尽量减少测站数和导线总长度。
(5)GPS加密控制点时,高程最好采用水准高程,如使用GPS拟合高程时,GPS
接收机显示的高程中误差不超过3cm。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下管线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地位非常特殊,地下管线测量工作是
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各方应当加以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
济水平提升,在地下管线测量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实际需求,选择科学测量方法、设备,保证现场测量质量,为城市建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凤珍.城市地下管线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测量技术[J].冶金与材料,2018,38(03):41+43.
[2]陆洲.实例分析城市轨道工程测量技术应用与质量管控[J].工程技术研究,2018(06):103-104.
[3]汪炜.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实施及普查质量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6):188-189.
[4]王敢.城市地下管线探测项目质量管理研究[J].智能城市,2018,4(0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