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开拓革命新道路的困难历程
教学目的
〔1〕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北伐军的成功进军。
〔2〕掌握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理解革命开展演变是有“对抗→受挫→开拓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3〕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展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道路、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1〕通过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才能;
〔2〕通过对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的比拟,概括北伐战争成功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拟以及概括和归纳的才能;
〔3〕从?北伐战争示意图?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道路、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表达历史事件的才能。
〔4〕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
〔5〕阅读地图,理解历史。
从课文和插图中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明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分析比拟,探究原因。
从红军被迫进展战略转移到红军获得长征成功,不同的指导决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1〕孙中山在挫折中汲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3〕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和探究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中国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完美品质。
〔4〕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奉献,由此认识到革命前辈艰辛奋斗精神的珍贵价值。
在思想意识上,必须根据不
同历史时期的详细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详细理论结合起来。
〔5〕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总是坚韧不拔,并总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校正失误。
我们应该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毛泽东指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分析红军被迫进展战略转移到红军获得长征成功在原因上的反差。
教学方法
老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最后老师总结补充。
教学用具
多媒体、视频资料、幻灯片、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理解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引出: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讲授新课
1、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根底、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
说明:设置问题
〔1〕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合作的必要性〕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明确合作对国民党、共产党、中国革命都是一件大好事。
〔2〕两个性质迥异的党派为什么可以合作?〔合作的可能性〕学生分组讨论。
〔3〕两党采取什么方式合作?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仍然采取讨论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在当时的背景下只能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本环节老师可利用幻灯片出示一些材料加以辅助说明。
2、黄埔军校
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过程,包括创办的时间、地点、创办目的、作用。
〔老师可播放“黄
埔军校〞开学典礼视频,或者校歌,使学生对黄埔军校的概况有一定的理解,老师可出示材料说明黄埔军校指导的构成以及培养的很多优秀将领,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体会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国民革命军训练了大批优秀军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由此说明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3、北伐战争
〔1〕从文中找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目的:“为了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对象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北伐的三条线路
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北伐的三条线路,并对照北伐战争示意图查看。
〔4〕北伐的结果和意义
〔5〕讨论探究
结合当时的中国形势,分析北伐成功进军的原因。
〔说明:北伐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最后老师补充,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革命的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根本原因。
〕
4、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指导人、结果〕
A. 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 地点:江西南昌。
C. 指导人:朱德、周恩来、贺龙、叶挺等。
D. 结果:一度占领南昌,撤出南下途中受挫。
〔2〕?南昌起义?图中的演讲者是谁?〔周恩来〕
〔3〕“动脑筋〞: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为什么要撤出南下广东?〔遭到反动军队包围,不宜与敌人硬拼,方案南下广东,争取外援,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北伐。
〕〔4〕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打响了武装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指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
5、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提醒学生进展敌我力量比照分析〕A.敌强:武器装备齐全,掌握着城市的控制权,但在农村的力量却比拟薄弱。
B.我弱:在国民革命和秋收起义中连续受挫,损失很重,但能艰辛奋斗,可以适应农村的生活。
〕
〔2〕观察彩色图片?井冈山会师?以及?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说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分点提问:会师的时间、改编后的部队名称、指导人〕A.会师时间:1928年4月
B.改编后的部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C.指导人:朱德、毛泽东〕
〔3〕活动探究
讨论: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为什么要去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答题思路。
然后,层层引导〕
A.双方力量比照情况:敌强我弱,敌人的力量集中在城市,在城市起义不可能全胜。
B.井冈山条件:位于湖南、江西交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有利于部队给养的筹集;离大城市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根底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6、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改革的内容: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在分配时,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那么。
7、长征的开场和遵义会议
〔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展战略转移?〔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挤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指导,由李德、博古等人施行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施行战略转移。
〔2〕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可按以下提示,分层启发:
A.遵义会议在哪一年召开?〔1935年〕如何记住这一年?〔从1921年党的诞生到1935年,经过了14年,从1935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经过了14年。
〕
B.比拟这前14年与后14年党的历史,有什么重要变化?〔前14年里,党的主要指导换了几任,先后出现了重大的失误,经受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等重大的挫折。
后14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指导下,革命从成功走向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
C.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
8、长征的成功
看图练习
〔老师在黑板上根据长征道路画示意图,突出瑞金、遵义、吴起镇三个地点,组织学生对照着课本标注出来。
〕
A.红军经过哪些省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
B.请对号入座地说出黑板上这三点的地名。
〔瑞金、遵义、吴起镇〕
三、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