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一化学《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教案_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从海水中提溴和碘〔一一共5课
时〕
第3课时进一步认识氧化复原反响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理解元素化合价升降与氧化复原反响、电子得失的关系。
学会氧化复原反响的判断以及用化合价升降或者者电子转移来分析氧化复原反响。
〔2〕学会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的转移。
理解四种根本反响类型与氧化复原反响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氧化复原原理,经历从“得氧与失氧〞到“化合价改变〞到“电子转移〞的分析过程,理论探究的根本方法;经历提炼概念的过程,认识准确、精炼地描绘概念、深化理解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方法。
〔2〕明白“表象〔化合价变化〕〞与“本质〔电子转移〕〞之间的关系,能从本质上描绘并表达一个氧化复原反响。
明白“电子转移〞才是物质间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化合价变化的现象,看到电子转移的本质。
从而感悟“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氧化复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学习,感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角度来判断、分析氧化复原反响。
2.难点
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
三.教学用品
教学多媒体系统,〔PowerPoint、FlashMX〕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本课设计思想的主要根据是体验教学。
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感受,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更是一个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即亲历学习过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
体验能产生情感,是一种有指向意义的活动,体验是主体与客观世界发生关联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径,体验总是体验者自己的事,必须亲身经历。
本课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和师生互相活动,要同学亲历从“感觉〔得失氧〕〞到“表象〔化合价改变〕〞再到“概念即本质〔得失电子〕〞的认识事物的过程。
本课的后半部分,主要是概念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外延。
2.教学流程
识氧化复原反响的过程:a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得失氧说〞,b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化合价升降说〞,c为氧化复原反响的“得失电子说〞,d为“对概念进展‘提炼’〞,e为“表达训练〞,f为“总结应用〞。
〔2〕a单元:回忆初中化学有关学习内容,并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响中的氧化剂和复原剂,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并形成结论。
CuO+H2
−→
−∆Cu+H2O
Fe2O3+3CO
−→
−∆2Fe+3CO2
〔3〕b单元:引导分析上述两个反响除了发生得失氧以外,在反响前后还有什么发生了改变?通过讨论,学
生自由发言,关键要引导同学找到“反响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并与a 单元结论关联,有相关发现。
〔4〕c 单元:打破难点的措施:
①重现伏打电堆实验,让学生关注有电流产生,与电子有关。
②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化合价改变与得失电子的关系,并与氧化复原反响相关联,有相关发现。
〔5〕d 单元:联络结论2和结论3,让学生自己寻找记忆的方法:
〔6〕e 单元:要学生不看结论2和结论3,进展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目的是要学生对氧化复原反响的重点内容记忆结实,理解准确,可结合不同类型的反响进展分析。
〔7〕f 单元:总结是进一步将本课学习内容的进一步升华。
应用是对概念的延伸,
〔8〕通过学习,要学生课后整理本课学习内容,形成知识框架〔知识目的〕。
〔9〕其它建议:
金属钠与氯气反响的微观动画,可链接“中学化学资料网〞,
://e-huaxue/file/271.htm
五.教学案例
1.情景引入
1〕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Lavoiser,1743~1794〕提出了燃烧氧化理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什么物质发生了氧化反响?
〔2〕氢气也能在氯气中燃烧:H2+Cl2−−→
−点燃2HCl 是氧化复原反响吗?Cl2可以用做氧化剂吗? 〔3〕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响是:Fe2O3+3CO2Fe+3CO2在化学反响根本类型中属于哪种类型?
讨论并认识:拉瓦锡提出的燃烧氧化理论有其缺乏之处,四个氧化反响根本类型不能包含上述工业炼铁的反响,必须有新的理论来代替燃烧氧化理论,必定有新的化学反响类型的分类方法。
2.氧化复原反响的“得失氧说〞
根据“得失氧理论〞,说明:氧化反响、复原反响、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剂、复原剂。
举例:
−→−∆
Fe2O3+3CO2Fe+3CO2………………………………………①
CuO+H2Cu+H2O…………………………………………………②
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复原反响;得到氧的物质是复原剂,发生氧化反响;
得氧与失氧总是同时存在。
3.氧化复原反响的“化合价升降说〞
问题讨论:
分析上表的两个反响,在反响前后除了发生了得氧和失氧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
对几位学生的答复加以评述,恰当引导,让同学开阔视野,让同学体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发现化合价与氧化复原反响有关系:
指出:公元1852年英国E.弗兰克兰提出原子价概念〔后开展成为化合价理论〕,人们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氧化复原反响,同学们的发现已进了一步。
在反响Fe2O3+3CO −→−∆2Fe+3CO2中:
CO
−−→−得氧CO2是氧化反响,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化到+4价; 在反响CuO+H2−→−∆
Cu+H2O 中: CuO −−→
−失氧Cu 是复原反响,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化到0价。
反响H2+Cl2−−
→−点燃2HCl 是氧化复原反响吗?………………………………③ 反响H 2O + Cl 2 HCl + HClO 是氧化复原反响吗?………………………………④
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说明:氧化反响、复原反响、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剂、复原剂。
[发现1]:化学反响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
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复原剂,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发生氧化反响〔被氧化〕;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发生复原反响〔被复原〕;化合价的升降总是同时存在。
化学反响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必定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
评价“得失氧说〞与“化合价升降说〞科学〔合理〕性。
摈弃“得失氧说〞
4.氧化复原反响的“电子转移说〞
Zn+H2SO4→ZnSO4+H2↑的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吗?
[演示实验]:锌铜原电池,用发光二极管或者者演示用检流计检验电流。
金属钠与氯气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吗?
“动画演示〞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氯化钠的微观过程。
为什么实验中有电流产生?是什么因素引起钠和氯化合价变化的?并与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相关联,恰当引导,让同学开阔视野,让同学体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发现电子得失与氧化复原反响的关系。
指出:早在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A.伏打就制成电堆,1833年英国科学家M.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直到1881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1856-1940)发现电子,人们又开始关注电子与氧化复原反响的联络。
同学们的发现又更加深化了。
分析制取氧气的反响:2KClO32KCl+3O2↑,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说明:氧化反响、复原反响、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剂、复原剂。
[发现2]:化学反响中有电子转移的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
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元素发生复原反响〔被复原〕;失电子的物质是复原剂,失去电子的元素氧化反响〔被氧化〕;
在氧化复原反响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只是表象〔特征〕,电子转移才是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
得失电子也总是同时存在,氧化剂复原剂同时存在,氧化反响复原反响同时发生,氧化产物复原产物同时生成。
真是一对冤家对头。
氧化复原反响的本质是反响中有电子转移;失去电子的总数必定等于得到电子的总数;
提练概念:请同学设法记忆“得失氧说〞与“化合价升降说〞涉及的有关概念。
“升、失、氧;降、得、还〞。
−−−→−加热2MnO
口头表达训练:略。
书面表达训练:
书面表达训练时,参照课本P49第4行和P50第一行形成以下标准:
参
照课本P50第5行形成以下标准: 6.总结应用
〔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者者偏移〕的反响都是氧化复原反响。
〔2〕有电子转移的反响就是非氧化复原反响。
〔3〕氧化复原反响的有关概念
“升、失、氧;本身是复原剂〞。
有单质参加或者者生成的化合或者者分解反响一般是氧化复原反响,置换反响都是氧化复原反响,复分解反响都不是氧化复原反响;
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复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
7.讨论
〔1〕2KMnO4−→−∆
K2MnO4+MnO2+O2↑的反响。
氧化剂和复原剂是什么?什么元素被氧化?什么元素被复原?
被氧化的元素生成什么物质?被复原的物质生成什么物质?化合价升高的总数是多少?化合价降低的总数是多少?电子是怎样转移的?电子转移的数目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还可以怎样计算?
〔2〕有人说“氯气只有氧化性,没有复原性〞,请说出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2Na+Cl 2−−→−点燃2NaCl
氧化剂:氯气
2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复原
氧化剂:氯气
略。
六.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亮点是“过程与方法目的〞的落实,其关键有三:一是b和c部分的“发现1〞和“发现2〞,引导同学分析找到“在有得氧或者者失氧的化学反响中一定有元素发生了化合价的改变〞,一定要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给出结论的老方法,由同学自己分析讨论并得出结论;二是d部分,怎样对概念进展“提炼〞〔记忆方法〕,要通过同学间讨论得到“升、失、氧、本身是复原剂〞的核心结论。
三是重现从“得失氧说〞到“化合价升降说〞和“电子转移说〞的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贯穿于整节课,其中对“得与失〞、“升与降〞、“氧化与复原〞等的理解是该目的的详细表达。
本设计抓住氧化、复原、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剂、复原剂这个重点,采用体验学习方法,分层推进,使同学在循序渐进的探究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课应用电化教学的方法,既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培养了学习兴趣,开展了学习情感。
同时又节了大量板书时间是是,使课堂紧凑。
本课还创设问题情境、制造悬念,使学生不断积极考虑,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激发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学习兴趣;课始终在教师和学生的一一共同活动中进展,通过提问、讨论、板演,构成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激发学习激情。
本课始终围绕氧化与复原这一对矛盾,提醒辩正唯物主义观点,特别对矛盾的普遍性、统一性、物质的现象与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这些都将潜移默化、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
理论证明,只要我们不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力,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