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2.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一段路程,它的速度愈来愈大,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 时,所用时间是2s,那么这个物体在整段路程平均速度是
A.等于1.5m/s B.大于1.5m/s C.小于1.5m/s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3.质量相同的A、B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6秒A货物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的平均速度
C.吊车钢索对A货物的拉力大于A货物的重力
D.B货物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4.春节假期,洋洋随爸妈去哈尔滨旅行,途中他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正确的是()
A.汽车急刹车时人向前倾倒,是因为人受到惯性的作用
B.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C.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所示,则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哈尔滨看到很多美丽的冰雕作品,它们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凝华现象5.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内通过10m 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1m/s B.15m/s C.2m/s D.1.5m/s
6.对平均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求它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可以测量
D.100m比赛过程中,最先到达终点的选手平均速度大
7.某同学在体育中考中,跑完50m用了8s的时间,她的运动速度为()
A.6.25m/s B.6.25km/h C.400m/s D.0.16m/s
8.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4 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6 m/s,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4. 8 m/s D.无法计算9.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出发,当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在龟兔赛跑的全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乌龟的速度始终大于兔子的速度
B.兔子的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
C.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于兔子的平均速度
10.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A.4.8m/s B.5m/s C.2.45m/s D.4.8km/h
11.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12.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400m决赛中,前300m小明落后于小王,后100m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前300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等
C.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小
D.400m全程,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13.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AB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球在BC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CD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小球在DE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二、填空题
14.2021年6月18日武石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它是武汉城市圈内一条连接武汉市与鄂州市、黄石市的快速城际铁路,是湖北省重要的经济走廊.铁路线全长95km,动车直达运行时间仅为30min,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________ km/h.为了节能,车靠站前可采用“再生制动”的方法:在车速逐渐减到90km/h的过程中,不采用机械刹车,而是关闭电源,由于动车具有________ 仍将继续行驶,带动电机逆向发电,把动车的
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输入电网.
15.小芳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是18km/h,她在50m短跑的体育测试中成绩是8s,跑完50m的平均速度是m/s,这个速度比她骑自行上学的速度.
16.一小汽车以3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0.6s后开始刹车,又经4.4s滑行52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__ m/s.
17.小明骑自行车去上学,他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他感觉要迟到了,便用6m /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那么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8.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由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 可求出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19.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_(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v AB=_____ m/s;v BC=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
21.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是24m,前一半路程用时4s,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2m/s,求:
(1)该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2)该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3.小明在跑百米时,前一半路程以8m/s的速度运动,后一半路程以10m/s的速度运动.(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求:
(1)小明在通过前一半路程、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各是多少?
(2)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图象知道,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由图象知道,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即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
由图象知道,两人的全程是的路程是相等的,且所用的时间都是8s,故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即D错误,故选C.
2.C
【解析】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
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v=s
t =3m
2s
=1.5m/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该物体在整段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故选C.
点睛:加速运动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即前半程的平均速度要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3.B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甲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即为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即不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远,其速度越大;
(2)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大小相等;
(3)根据图象读出前6秒内甲乙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即可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A、甲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正确;
B、由图象可知:前6秒内,s A=0.4m,s B=0.6m,所以根据v=可知A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B货物运动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C、A货物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C不正确;
D、B货物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牵引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根据图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平衡力的辨别和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B
【解析】
A.汽车急刹车时人向前倾倒,是因为人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A错误;
B. 汽车驶中,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与我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故路边的树木向后运动,故B正确;
C. 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虽然速度的大小不变,但不一定是直线运动,所以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 在哈尔滨看到很多美丽的冰雕作品,它们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
5.A
【解析】
试题分析:先求出物体在15s内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物体的
路程s=5m+10m=15m,运动时间t=15s,物体的平均速度v=s
t =15m
15s
=1m/s;故选A.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6.B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求它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故A正确;平均速度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速度的平均值是初末两速度的平均值,故B错;测出路程和时间,应可以求出平均速度,故C正确;100m比赛过程中,路程相等,最先到达终点的选手用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应选B.
考点:平均速度
7.A
【解析】解:运动速度v===6.25m/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8.C
【解析】
设总路程为s ,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s/2,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是:t 1 =11
22s
s v v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是:222
22s
s t v v ==,物体全程时间是:t=t 1 +t 2,全程平均速度是:v=s/t=
12121212
224/6/ 4.8/4/6/22v v s s m s m s m s s s t t v v m s m s v v ⨯⨯====++++,故选C . 9.D
【解析】
解:A 、开始在相等时间内、兔子的路程大于乌龟的路程,兔子的速度大于乌龟的速度,故A 错误;
B 、后来,兔子睡觉时,在相等时间内,乌龟的路程大于兔子的路程,乌龟的速度大于兔子的速度,故B 错误;
CD 、到达终点时,乌龟与兔子的路程s 相等,乌龟先到达终点说明乌龟用的时间t 少,由v=可知,乌龟的平均速度大,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点评】计算平均速度时,所用的时间为跑完全程所用的总时间.
10.C
【解析】
解答:可将小明的此次运动分为3个阶段;第一段的路程是1.5km 的一半即750m ,所用时间为:t 1=s 1∕v 1=750m ∕4m/s =187.5s ,第二段所用时间为:t 2=s 2∕v 2=750m ∕6m/s =125s ,第三段所用时间为:t 3=5min =300s ;
总时间为:t = 187.5s+125s+300s =612.5s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v =s ∕t =1500m ∕612.5s=2.45m/s ,
11.C
【详解】
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s
v
t
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选C.12.D
【详解】
由题知,跑到300m,两人跑的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多,小王用的时间少,
根据
s
v
t
=知,小明的平均速度小;
跑完全程,两人跑的路程相同,小明用的时间少,小王用的时间多,
根据
s
v
t
=知,小明的平均速度大;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在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少的平均速度大.
13.A
【详解】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s/t逐一分析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即可.由题照相装置每秒拍10次,所以图中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知s AB>s BC>s CD>s DE,所以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E间平均速度最小.故选A.
14.190 惯性机械
【解析】
试题分析:平均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为:v=s/t=95km/0.5h=190km/h;关闭电源后,由于惯性,列车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电机逆向发电时,消耗动车的机械能,得到了电能,所以是把动能转化为电能的.
【考点定位】平均速度;能量转化
15.6.25;快
【解析】
试题分析: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芳短跑中的速度,再进行单位的换算,与骑自行车的速度进行比较.
解:小芳在短跑中的速度:v===6.25m/s=22.5km/h.
22.5km/h>18km/h,
故小芳短跑的速度比她骑自行上学的速度快. 故答案为6.25; 快.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同时还包括速度单位的换算,在计算中,正确换算单位是关键. 16.14
【解析】0.6s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 =vt =30m/s×0.6s =18m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v 均=s 总
t 总

18m+52m 0.6s+4.4s

70m 5s
=14m/s.
点睛:先算出0.6s 汽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速度公式v =s t
就可求出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的平均速度。

17.4.8m/s 【解析】
试题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物体在前一半与后一般路程的运动时间,然后应用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设整个过程的路程是2s ,则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都是s ,
∵s v t
=,∴物体的运动时间:11s s t =v 4m /s =,22s s t =v 6m /s =,
总的运动时间t=t 1+t 2,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2s 2s v = 4.8m /s
s s
t
+
4m /s 6m /s
=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的速度,熟练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正确 解题,求整个过程的速度时,要用总路程除以总运动时间. 18.变速 0.125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则说明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则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而每两点间的时间为0.2s ,则可知从A 至F 的总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求得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从A 到F ,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 间的距离为12.50cm ;小球运动的时间t=0.2s×
5=1s ;
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0.125m/s .
故答案为变速;v=;0.125.
点评:本题要注意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在用速度公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9.(1)时间 便于测量时间 (2)大 大 (3)0.25 【详解】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误差,斜面坡度应较小;(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相同
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由v =s
t 可知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所用时间越短,由v =s
t
可知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小车长15.0cm,
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 =15.0cm×
2=30.0cm =0.3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v =0.3m
1.2s
s t ==0.25m/s. 【点睛】
(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3)根据公式v =
s
t
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20.v= 小 0.2 0.5 大 变速直线 大 【解析】
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 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
AB 的速度是:0.4m
==0.2/2AB AB AB s v m s t s
=;BC 的速度是:0.5m
==0.5/1BC BC BC s v m s t s
=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
t
υ=. 21.(1)1080m ;(2)3m/s .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目知:
t 1=15min=900s t 2=6min=360s
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
s =v 1t 1=1.2m/s×900s=1080m
(2) 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v 2=
21080m
=360s
s t =3m/s 22.(1)3m/s ;(2)2.4m/s . 【解析】 (1)s 1=s 2=
12s =1
2×24m =12m ,则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 1=11
12m 4s s t ==3m/s ;(2)后一
半路程的时间t =12m
2m /s s v
==6s ,由物体走全程需要的时间:t =4s +6s =10s ,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 =s t =
24m
10s
=2.4m/s. 点睛:(1)求出物体通过前一半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 =s
t
求平均速度;(2)
先根据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出后半程的运动时间;又知道物体运动路程,根据公式v =s
t
求平
均速度.
23.(1)6.25s 、5s ;(2)8.89m/s . 【解析】
(1)小明在跑百米时的总路程为100m,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s 1=s 2=2s =50m ,由v =
s t
可得,小明在通过前一半路程、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
1150m 8m /s s v = =6.25s,t 2=2250m 10m /s
s v ==5s ;(2)小明全程的总时间:t =t 1+t 2=6.25s +5s =11.25s ,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v =100m
11.25s
s t ≈=
8.89m/s.
点睛:(1)根据题意求出小明在跑百米时前半段与后半段的路程,又知道两段的路程的平
均速度,根据v=s
t
求出两段路程的运动时间;(2)先求出小明在跑百米时的总时间,根据
v=s
t
求出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