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办法
1.目的:
根据设备磨损规律,科学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的运行,降低故障率。
2.设备磨损与故障规律分析
2。
1 设备在寿命期内,无论是在使用还是闲置,在其形态上都会产生变化而逐渐损坏,设备物质形态的这种逐步造成的磨耗,称为有形磨损,有形磨损根据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使用磨损和自然磨损。
2。
1.1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输入能量而运转,产生磨擦、振动、疲劳,致使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实体产生磨损,这种有形磨损即称为使用磨损。
使用磨损一般表现为:设备零部件尺寸、几何
形状改变,设备零部件之间公差配合性质改变,导致工作精度和性能下降,甚至零件损坏,引起
相关其它零部件损坏而导致事故。
影响使用磨损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的质量、负荷
程度、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维护修理质量与周期等。
2。
1。
2设备在寿命期内,由于自然力量的作用或因保管不善而造成的锈蚀、老化、腐朽,甚至引起工作精度和工作能力的丧失,即称为自然磨损。
这种磨损无论在设备使用还是闲置过程中
都会发生。
但因设备闲置中容易失去正常的维护,因此设备闲置中的自然磨损比使用中更明
显。
2。
1。
3设备有形磨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期磨损阶段(也称磨合磨损阶段),是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在早期故障期的磨损状态,磨损速度快,主要原因是零件加工粗糙表面在负载运
转中的快速磨损,低可靠度零件在负载下的迅速失效,安装不良,操作人员对新使用设备不
熟悉等。
随着粗糙表面被磨平,失效零件被更换,安装经过磨合调整,操作者逐渐熟悉设备,
设备的磨损速度逐渐减小.第二阶段是正常磨损阶段,磨损速度缓慢,设备处于最佳技术状态。
应注意维护保养,采用正确的操作技术和使用规程,加强点检,预防偶发故障劣化,尽量延长
该阶段的使用时间,第三阶段是剧烈磨损阶段,当主要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已经达到正常使用
极限时,继续使用,磨损就会急剧上升,造成设备精度、技术性能、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故
障率急剧上升。
设备使用中应及时发现正常使用极限,及时进行预防修理,更换磨损零件,
防止故障发生。
2.1。
4设备的故障变化规律与设备磨损规律相对应,设备从投产起一直到严重磨损的全过程,其故
障变化分为初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磨损故障期.初期故障对应初期磨损阶段,指新设备运转
初期或大修后投入使用初期,故障率较高,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偶发故障期是设备的正
常运转期,设备已进入正常工作,故障率较低。
磨损故障期指设备经长时间运转后,由于过度磨
损而日益老化,使故障率急剧上升。
如下图所示:
故障率
时间
设备故障曲线
3.设备维修保养办法
设备可大至分为6个系统,即:空压系统、驱动、传送系统、润滑系统、运动系统、油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
定期检查此类系统中之各零件和与其相关连之零件,有无在正常状态,并适时进行润滑、修理、更换等,从而延长零件及设备之使用寿命,降低故障
损失。
3.1三级保养制度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依据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分为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级保养,所形成的维护保养制度称为“三级保养制度”。
3.1。
1一级保养
其内容包括:清扫、加油、调整或更换个别零件,检查润滑、异音、漏油、安全以及损伤等情况。
(1)一级保养可通过推动设备日点检进行,可由操作人员在设备操作过程中及交接班中完成,是一
种不占据工时的设备保养方式.
(2)一级保养内容应以点检表的形式将点检项目及内容明确,以方便操作人员点检及记录,可将日
点检内容一并列入操作日报表中进行,另为防止点检流于形式,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查核及交接
班制度。
(3)点检中发现的问题点及异常要视情况及时处理,若生产中无法完成,应由班、组长协调处理.
3.1。
2二级保养
是以定期检查为主,辅以维护性检修的一种间接性维修形式,是设备使用部门的主要设备保养
方式。
其主要内容包括:检查、清扫、调整电器控制部位;彻底清洗、擦拭设备外表,检查设备内
部;检查、调整各操作、传动机构的零部件;检查油泵、疏通油路,检查油箱油质、油量;检查、
调节各指示仪表与安全防护装置等。
(1)设备使用部门应结合设备操作手册及操作经验,制定相关设备之《维修与保养标准》或将维修
保养内容记录于相关设备之作业标准中,以明确各设备及部位之点检、润滑、更换周期。
(2)同时要建立“机械设备故障及修理记录表”及“机械设备换油及润滑保养记录表”,并依此做
好设备维修与保养记录.(表单格式见附表一、二)
(3)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状况及生产性质并结合润滑、保养周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维修保
养计划,,使保养内容及时间明确,从而使保养更易落实执行。
(4)二级保养之部分内容可由工务专业人员(钳工、焊工、电工等)配合完成。
(5)保养完成后要做好设备试运转工作,确保保养品质。
(6)设备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使用状况及“机械设备故障及修理记录表"之维修记录,及时修定维
修与保养周期,并能针对异常点拟订相应改善措施。
3。
1。
3三级保养
三级保养是以维持设备的技术状况为主的检修形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结合换油周期检查润滑油质,进行清洗换油;检查设备的动态技术状况与主要精度(噪音、振动、温升、油压、表面粗糙度等),调整安装水平,更换或修复部件;修复调整精度已劣化部位,校验机装仪表,修复安全装置;清洗或更换电机轴承,测量绝缘电阻等。
(1)三级保养以专业人员(钳工、电工及设备制造厂方技术人员)为主,设备使用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2)设备使用部门可根据本部门设备状况,定期委托工务人员(钳工、焊工、电工等)或设备制造
厂方配员进行专业保养。
(3)经三级保养后要求精度和性能达到工艺要求,无漏油、漏水、漏汽、漏电现象,声音、震动、
压力、温升等符合标准。
(4)三级保养前后应对设备进行动、静技术状况测定,并认真做好保养记录。
3.2计划维修
计划维修包括小修、中修、大修,设备使用部门可视设备运作状况安排计划性维修.
3。
2。
1小修理
检修时间短,一般结合工艺性停产(如换产停机、用餐停机)定期进行。
修理内容包括更换或修理部分易损零部件,清洗换油,检查并紧固连结件等。
3。
2.2中修理
为了延长大修时间,在两次大修中间安排若干次中修,保证设备恢复和达到应有的标准。
中修的
内容包括全部小修内容外,还要更换部分磨损严重的主要零部件,清除小修理中不能处理的缺
陷和事故隐患,坚固所有机件,校正设备基础。
中修可利用月盘点停机时间完成.
3.2。
3大修理
当设备磨损程度使其技术状况下降到合格的临界程度时, 对设备进行全面性的大修理,使
其技术精度、功能、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得到全面恢复.大修的内容包括拆卸和清洗设备的全
部零部件,修理或更换所有损坏和具有缺陷的零部件及机体,整修设备基础,清洗管路系统,
更换全部润滑材料,装配调试。
大修理可结合三级保养进行,每年可进行1—2次.
3。
3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的制订
3。
3.1为了使设备维修保养规范化,应根据设备各零部件的磨损情况、性能、精度、劣化程度以及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等,合理制订各设备及零部件的维修保养周期、内容和类别计划表,并依此作
为设备维修保养的依据.
3。
3.2每次维修保养完毕,要将保养状况记录于“机械设备故障及修理记录表”及“机械设备换油及润滑保养记录表”。
4.附表。
附表一:机械设备故障及修理记录表
1.报表规格:297mm×210mm
2.填表时机:每次故障维修或更换零备件后,维修人员将设备维修状况(设备调整、维修、更换)记录于本表、以备查。
3.报表流程:负责人(班长)→主管→(存档)行政经办
4.保存期限:二年。
机械设备故障及修理记录表
附表二:机械设备换油及润滑保养记录表
1.报表规格:297mm×210mm
2.填表时机:每周或月设备保养后,将润滑及换油状况记录于本表,以备查(每日之例行润滑可结合日
常管理报表填报记录).
3.报表流程:填表(担当者) →上级签章(组长)→(存档)行政经办
4.保存期限:二年。
机械设备换油及润滑保养记录表
作业代号:A→换油
B→润滑
注:表中换油及润滑处所请以文字叙述或图表(照片)明确表示,以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