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备考题库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江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备
考题库及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
A.表象
B.联想
C.感觉
D.知觉
2.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
A.席勒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朱自清
3.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运用学具,通过拨动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来认识时间。

魏老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直观性
C.巩固性
D.循序渐进
4.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其中杜威倡导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5.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
6.关心集体、对人热情、乐于助人、为人谦虚等特点,属于|生格的()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7.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分散
8.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开设顺序
B.教学时数
C.课程设置
D.学年编制
9.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生物进化论
B.黑格尔哲学
C.政治经济学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D.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1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12.持有“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论”等观点的理论派别属于()。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13.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
A.表象
B.联想
C.感觉
D.知觉
14.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
A.文字记分法
B.等级制记分法
C.数字记分法
D.五分制记分法
15.某人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别人也一定有什么样的言行与需要。

这种现象所体现的是()。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16.在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A.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
B.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C.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D.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17.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岁,他的智商应该是()
A.110
B.115
C.120
D.125
18.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者是
A.赫尔巴特
B.培根
C.康德
D.夸美纽斯
19.欧洲中世纪教会教育的内容“七艺”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指()
A.文法、算术、天文
B.文法、修辞、辩证法
C.哲学、算术、音乐
D.辩证法、几何、音乐
20.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掌握学习”教学法
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C.“导学式”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21.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2.人们看到黄色会感到温暖,而看到蓝色则会感到清凉。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联觉
B.感觉
C.错觉
D.幻觉
23.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
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24.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斯金纳
C.韦纳
D.班杜拉
25.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
A.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
二、判断题(8题)
26.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短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A.正确
B.错误
27.性格是指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性。

A.正确
B.错误
28.流体智力是后天形成的、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学习能力。

A.正确
B.错误
29.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掌握了知识,其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发展。

A.正确
B.错误
30.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
31.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包括能力类型的差异。

A.正确
B.错误
32.表面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A.正确
B.错误
33.我国明确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须实行“六三”分段。

A.正确
B.错误
三、填空题(2题)
34.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强化有三种形式,即直接强化、____和自我强化。

35.手舞足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___表情
四、简答题(10题)
36.简述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37.什么是意志?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38.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39.我国中小学德育应贯彻哪些主要原则?
40.简答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41.简述考试焦虑的危害及矫正方法。

4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3.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4.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各自的基本特点。

45.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C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花香等都是感觉
2.B在我国首次把美育作为教育方针的一部分提出来的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时值1912年。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德、智、体、美、综合技术教育五育并举。

3.B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4.A
5.C不随意注意也称无意注意,它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的注意。

6.D
7.C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这就叫注意的分配。

它是指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
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

8.C暂无解析
9.D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0.A
11.D暂无解析
12.C
13.C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例如听到声音,看到颜色,嗅到花香等都是感觉。

14.B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等级制记分法。

其中等级制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等级记分法,如优、良、中、差等;另一类是数字记分法,如5,4,3,2,1等。

15.D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投射倾向,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16.B德国的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由皮亚杰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由布鲁纳提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

17.D智商等于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的商再乘以100。

18.B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主的学科提了出来。

19.B
20.B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针对许多学生善于用教师板书这一特点,提出
了“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

“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是以简单的符号、单词、数字、关键性的语言等各种形式把教科书中需要掌握的内容概括成简明的纲要信号
21.B暂无解析
22.A本题考查感觉现象
23.C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4.D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出发。

在1982年提出了自我效能理论,用以解释在特殊情景下动机产生的原因。

25.C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有: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等。

26.B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27.B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人格特性。

(1)人格、性格、气质三个概念都是个性心理中的重要概念,要清楚它们各自的定义。

(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但与人格概念不同。

28.B流体智力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形态。

它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流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体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29.B学生掌握了知识,其能力未必能够得到发展。

因为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的数量有关,还与掌握知识的
方法、手段等有关。

30.B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

31.B能力的个别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即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2.B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

33.B我国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实行多种分段,既包括“六三”分段、“五四”分段,还有九年一贯制等。

34.替代强化
35.姿态或身段或肢体
36.(1)理解支持原则。

(2)保密原则。

(3)耐心倾听原则。

(4)疏导原则。

(5)促进成长原则。

(6)预防原则。

(7)细致询问原则。

37.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叫作意志过程。

意志行动的特征有:(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38.(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2)学习的程度。

(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4)识记者的态度。

)
39.(1)现实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或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或有的放矢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或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
合的原则;(或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5)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原则;(或疏导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或长善救失原则)(7)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0.(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2)在课程内容上,重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41.考试焦虑的危害:(1)严重的考试焦虑会降低学习效率。

(2)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

(3)严重的考试焦虑会形成焦虑型人格。

考试焦虑的矫正:(1)自信训练。

(2)放松训练。

(3)系统脱敏。

42.(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43.(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44.(1)学科课程的特点:第一,重视对未来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第二,主张分科教学:第三,强调教材的逻辑组织和训练的价值。

(2)活动课程的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主张“做中学”: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45.(1)传递与保存文化;(2)选择文化;(3)交流与融合文化;(4)活化文化;(5)更新与创造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