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成性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养成性教育
作者:刘欣
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18期
文/刘欣
养成性教育,就是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学习生活能力为目的一种教
育方式。

它着重在于培养积极乐观的性格,养成有爱心,热爱劳动,勤于思考的习惯,有独立
自主的精神,善于和人交往的能力,摒弃学生不良的学习生活行为,剔除思想中不健康成分,
从而使青少年对自我成长有新的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行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
及独生子女问题导致许多青少年不能健康成长,成年后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独立意识欠缺,性
格孤僻,心灵脆弱,难以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经受不起困难与挫折的打击,遇到事情不
能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面对现实分不清是非曲直,缺乏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教育从娃娃抓起”,不但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
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健康成长,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真是
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
好的习惯”(培根语)。

养成性教育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只有正确地认识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青少年是从儿童向成年人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身体发育由不完全趋向完全,思想由不
成熟渐趋成熟,性格由不稳定逐渐稳定。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决定了他
们的生活习惯、个人态度及价值取向。

由于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思想性格的不稳定、不成熟、
不完全,才会使他们遇到事物总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自己认为是好奇的、快乐的、没有约束的,就去做,反之则不去做。

这纯粹是一种肤浅的感性认识,如果不能够正确引导或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往往会在他们的思想里积淀下来,久而久之,形成感性的生活习惯,对社会事物
的认识只是凭着自己的固定思维,不能正确地处理事情,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健康的成长。

因此,正确地引导,积极培养青少年的良好生活习惯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实施养成性教育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养成性教育要做到细
刘备曾经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就应从
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学生的衣食住行、言行举止每个细小的环节,包括性格,兴趣,独立
自主的能力,与人交往,培养喜爱美好的事物,落实到他们的一点一滴。

教导学生仔仔细细地
阅读《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清是非,在生活
中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反复复地,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渗透到性格中,使其终生受益。

二、养成性教育要做到实
也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照事物的规律来做。

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
做就怎么做,要有一种“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态度,让青少年接受现实,承认
现实,让他们明白眼中的社会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的社会蓬勃发展,主流是好的,尽管还有许
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只是暂时的,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不美化也不丑化。

应该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是靠劳动人民推动的,是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前进的,是靠辛勤的汗水创造的。

遇到事情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冷静头脑,正确对待,不要因害怕而躲避,要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的办法。

养成性教育还应该懂得运用法律。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依法办事应该渗透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从小教育学生知法懂法,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使他们认识到法律是
生活的底线,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办事,长大后才能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不会做违法犯罪的
事情。

三、养成性教育要把握度的原则
物极必反,任何事物超过了适应范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和谬论一线相隔。

每个学生有
自己的个性,就是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认识。

他们一旦对事物形成自己的看法后要
改变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学生情感和思想认识并非一致,再加上学生个性的差异,不同
学生对同一事物也有不同的认识,在教育当中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做到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
人制宜。

对学生的各种过错行为,先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是青少年成长阶段心理特点造
成的还是家庭、社会的影响造成的,再针对产生根源及时纠正过错,这样才能彻底地教育学生。

只有把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时,
才能做到教书育人,也才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石佛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